閱讀小康氣象,奮進振興征程心得
大家知道嗎?以“閱讀小康氣象,奮進振興征程”為主題的“新時代鄉村閱讀季”24日在京啟動,寫一寫自己的心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閱讀小康氣象,奮進振興征程心得10篇,以供大家參考!
閱讀小康氣象,奮進振興征程心得(篇1)
沐浴著改革的春風,播種著希望的種子,感受著收獲的喜悅,14億中國人民正在大踏步走向屬于我們自己的小康生活!每一位普通老百姓都在切身享受著來自衣、食、住、行方面越來越多的幸福感!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生,我也深有感觸!
先來說說“衣”。現在的人們著裝考究,個性鮮明。不僅注重面料的舒適,還關注衣料的環保;不僅注重著裝的場合,還關注自身整體的搭配。天熱有裙子,天冷有羽絨服;爬山有運動裝,出席宴會有晚禮服。衣服的顏色五彩繽紛,衣服的款式讓人眼花繚亂。你穿出了高雅,他穿出了時尚;你穿出了魅力,他穿出了時代風尚。
其次說說“食”。現在的人們不僅享受美味,還關注健康。不僅注重菜式色香味俱全,還關注食療養生。既有各具特色的不同菜系,又有營養健康的綠色蔬菜。對了,還有我所鐘愛的家鄉香噴噴的大米飯和那“橫行霸道”的稻田蟹!
“誰知盤中餐,粒料皆辛苦”。在老百姓衣食無憂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所以我們在品味“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時,又會堅決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從我做起,愛惜每一粒米,全員積極投身到“光盤”行動中!
再來說說“住”。政府對一些老舊小區的改造,不僅提升了城市形象,還真正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大家居住的小區環境宜人,小橋流水,綠化優美,鳥語花香,其樂融融。老人們享受著安逸的田園生活,年輕人們又感受著國際大都市的現代與繁華。家不再僅僅是能吃飯睡覺的地方,還是大家幸福的港灣!
最后說說“行”。現在我們出行,仰仗的是交通的四通八達。“陸”上有高鐵,“海”上有輪船,“空”中有飛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已經不再是一句笑談。汽車也已經不再是貴族商品,早已走入千家萬戶。人們在享受汽車給大家帶來便利的同時,低碳環保也是人們逐漸關注的焦點。新能源車越來越成為人們的新寵。
衣,食,住,行連接著你、我、他,也關系著千家萬戶小“家”的幸福感。我們大家的生活在勤勞付出中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正在手挽著手,大踏步走向屬于我們自己的小康生活……
閱讀小康氣象,奮進振興征程心得(篇2)
是誰,保護著我們美好的家園?——是黨,是誰,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與敵人斗智斗勇?——是黨。是誰,帶領著我們奔向小康生活?——是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成以前到建成以后,這_年的光輝歷程,是黨用他那血肉之軀建成的一座不要摧毀的橋梁。
這幾年里我國在扶貧事業取得的成功非同小可,其中是有多少像朱彥夫,朱有勇、沈騰香這樣的老一輩們,拼死拼活的為我們帶來小康,他們把一個個村莊改變,把一個個小山區變富裕。還記得家鄉以前的樣子……
我的家鄉坐落在一座座大山中,這里風景優美,生態環境也是一絕。不過美中不足就是生活不大富裕。每年收入只有幾萬元,所以一些人只好去了外地。
記得有一次我和爸媽回老家,一路上車東晃晃,西晃晃弄得人一點也不好受。到家了一下車頓時呆住了,門口雜草成群,野花遍地,根本就沒有一塊潔凈之地。抬頭望望大門,它已經被歲月吞噬的不再完整。屋檐上的瓦片搖搖欲墜,望著這不成樣子的房屋,心中不禁一陣抱怨。
不過這幾年在習近平爺爺的帶領下,村子現在已經基本脫貧了,村子里鋪上了水泥路,人們都住上了樓房,人們的年薪也都上了十幾萬。家家其樂融融,溫馨美好,再也不會因為一件小事而傷和氣了。
如今,我們坐在這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為何不好好學習發奮向上,將來報效祖國,讓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富強!讓我們的生活幸福的像花兒一樣!
閱讀小康氣象,奮進振興征程心得(篇3)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究竟什么是小康呢?”,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我們現在就幸運的生活在小康社會,你到處看一看,用心去感受,就會知道什么是小康。”
于是,我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飛啊飛,去尋找小康的蹤跡。
一陣朗朗的讀書聲,把我吸引到一所學校,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同學們個個朝氣蓬勃,正在認真聽講,老師隨意的一句幽默講解,引起同學們的一片歡笑。在知識和愛的雨露的澆灌下,未來的他們一定是祖國的棟梁。不敢多做停留,生怕驚擾他們生動的課堂,我繼續向前飛。
頭頂藍天白云,腳下綠樹成蔭,原來我已經來到遼河碑林公園的上空。剛剛經過改造的公園,堆山砌石,建有各式亭閣,輔有寬敞的草坪,種植各種花草樹木,小溪流水,鳥語花香。去年,政府還把公園水系的北岸種植成荷花帶,微風徐來,陣陣荷花香,真叫人心情舒暢!
飛離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市中心,前方是一片豐收的景象!現在正值金秋時節,農民伯伯的嘴角咧到了耳根,滿心歡喜地看著倒下的稻浪。收割機在遠處轟鳴,處處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如今農民已經不需要迎著烈日親自在田地里耕種收割,機械化生產,既省時又省力,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天色漸漸暗了,街心公園和小廣場到了熱鬧的時間,踢毽子的,打羽毛球的,跳廣場舞的,當然最多的還是看熱鬧的,人們學習、工作了一天,都走出來放松放松心情,享受這茶余飯后的休閑時光。你看,那些身穿紅色舞蹈服的年過花甲的老奶奶們,她們的舞姿卻一點也不笨拙,那舞蹈,跳出了奶奶們的幸福生活。
小康,你如此樸實無華,卻有著不一樣的魅力,你不單單是吃飽穿暖,更是溫馨、和美、歡樂、幸福。你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告訴我們,你時時刻刻都在,又時時刻刻變化著。此刻,我感覺到了幸福的滋味,更感覺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好好學習,不負韶華,將來去實現全社會更美好更幸福更富足的小康生活。
閱讀小康氣象,奮進振興征程心得(篇4)
大人們總說“小康社會”,“全面奔小康”。可是他們口中的“小康”到底是什么呢?我問奶奶。
奶奶摸著我漂亮的小裙子說:“小時候,在我們班里,只有家里最富裕的小孩才能穿得上公主裙,而且一年也買不了幾套。有的家里貧苦一點,一件衣服需要‘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而如今,你可以經常買新衣服,公主裙再也不是奢侈品,款式更是多種多樣!現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可謂是天差地別!”
爺爺也跟著講了起來:“我們小時候啊,村子里還都是泥巴路,一下雨,準會把鞋子褲腳濺得臟兮兮。碰到水坑,一腳踩下去拔都拔不起來!去什么地方全是靠走路和自行車。”我感到不可思議,因為我無法想象那樣的生活。
就在這時,爸爸從外面回來,熱得打開了空調,吃著清爽的水果,邊吃邊說:“還是現在好,熱了冷了都有空調。不像以前我上學那會兒,_度還只能吹電風扇,頂著悶熱的天氣學習。”以前,爸爸的學習幫手只有一臺小錄音機。可是現在,我的學習幫手可多了,有復讀機、電腦等。
到了晚上,媽媽把掃地機器人開起來,讓它清潔地面,準備去做晚飯了。我們每天都能吃到可口的魚和肉,菜肴豐盛又有營養,早餐也多精致美味。媽媽告訴我,以前孩子因為經濟不好,經常飽一頓餓一頓,個個面黃肌瘦。像今天的百姓,解決了溫飽問題,提升了生活品質,科技更是發達。
再站在一個小學生的角度看一看,我們的教學器材不斷升級,我們的學習資源越來越豐富,我們的知識面越來越廣,我們的愛國感情越來越濃。這些,也是“小康社會”為我們帶來的改變。
我們家只是中國快速發展中的一個縮影,中國在慢慢變得富有繁華!
社會不斷進步,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之后,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進步。
大家一切都變得越來越美好,這就是全面小康吧!
閱讀小康氣象,奮進振興征程心得(篇5)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在以前,習近平主席曾提出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今,中國己經基本建成小康社會,正飛速奔進小康。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的家鄉正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
在以前,我去外婆家都是走小路,路十分窄,兩個車一但走到一條路上,只能走上岔路口才可以走開,十分麻煩。需要走很久才能到。
現在,我的家鄉鋪了柏油大路,出行方便了許多,路也拓寬了,兩個車再也不會"狹路相逢"了,到外婆家也快了許多,一眨眼就到了。只需10分鐘,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好處。
我的家鄉在萬佛湖,原先人們都會在湖的邊上種上稻子,以便于讓他們挑水灌田。但天長地久了,稻田的土就被沖到湖里去了,時間久了,湖水變黃了。以前人們都能在湖里洗衣服,但自從水變黃,人們再也不去洗衣服。但是,近幾年來,黨和政府關注了這一塊問題,建了進化水的大壩,湖水變得越來越清了,人們又回到湖邊洗衣服了。
還有,最近幾年家鄉的環境變好了。以前家家的垃圾都往溝里倒,有的還有電池和廚余垃圾。這樣,不僅土被污染了,家鄉的空氣也變臭了。現在,家鄉有了分類垃圾桶,村里還宣傳了隨地扔垃圾和不規類分垃圾的危害,提倡家中垃圾也要分類,人們都將垃圾扔入垃圾桶,環境也在一天天變好起來。我們呼吸上了新鮮的空氣,一切都變得美好起來。
歲月更替,春華秋實。不知不覺,時代的火炬即將遞交到我們手中,由我們接力,繼續奮進,繼續前行,譜寫黨的又一個節點。身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該努力學習,鍛煉身體,培養愛國主義精神,以先輩為榜樣,為中國之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在黨的_年生日到來之際,祝愿黨和祖國永遠繁榮昌盛,民族團結進步,人民健康幸福!
閱讀小康氣象,奮進振興征程心得(篇6)
“假如幸福的話就拍拍手吧……”歌曲曾這樣唱道。是的,新中國成立71周年以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我們正幸福地朝著小康社會前進著。
我原本認為小康只是“脫貧攻堅”。可通過了解,我的理解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生活更加殷實。
小康聽著好像很遙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聽爺爺說過,在我住的這個小區的長輩,以前都是靠著漁船去打漁為生。媽媽告訴我,從去年開始因為政府征收了漁船,漁民們便開始嘗試新的勞作,不用每天日曬雨淋,起早摸黑地捕魚了。這樣一來,每個人就增加了許多的收入,生活品質漸漸提高,個個臉上掛著笑容,可謂“豐衣足食”。爺爺總跟我介紹著他們這一代的往事,我們社區依傍在長三河。老一輩他們是劃槳出去捕魚的。后來慢慢地柴油發電機代替了手劃槳。干活那是相當苦啊,每天起早摸黑抓到魚換了錢,能有口飯吃就不錯了。改革開放的政策激發了漁民的勞動熱情,農民慢慢變成了居民,平房慢慢改造成了現在的樓房了。
常聽到“現在吃飽了”這句話,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我從太太那兒得知了一個令我萬萬想不到也難以置信的消息。在他那個年代時,每天都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在條件好的時候,吃的是碗咸菜粥,如果在條件不好的時候,只能啃啃樹皮。這讓我感到太不可思議了。“樹?”這樣的詞,讓我聽了都難以想象,何況吃進去呢。現如今,家家戶戶都能吃到美味的食物。更有餐飲類:火鍋、烤肉、自助餐……應有盡有,別提多美味了!比如,在我十月份生日的時候,就邀請了幾位好朋友去銀泰必勝客自助點餐,吃了一頓豐盛的披薩。各地乃至各國的特色美食都走近了我們的日常,不走天下卻能嘗遍天下美食呢!
科技如春風般吹拂大地。一切科技都叱詫風云。拿著手機掃碼付款,完全不需要現金,安全又便捷。在家中常常都能看見掃地機器人忙碌的身影,完全解放了雙手。現如今只需嘴巴動動,燈就開了,聲控節能。這都是科技的力量。從高樓往下望,到處都是車水馬龍的景象。回想以前,汽車是奢侈品了,現在像我家就有了兩輛車,可以自駕到近的地方游覽風光,真情不自禁地感嘆:“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
更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只需在手機上輕松一點,外賣員接單就搞定了三餐,大大地節省了時間。讓人們吃到了更熱乎的飯菜,方便快捷。有一天我發燒了,沒有什么食欲,卻不得不補充營養。媽媽靈機一動,想起了我愛吃皮蛋瘦肉粥。便打開手機App美團,先搜索后下單再付錢,沒過幾分鐘就送達了。這一件事讓我體會到了新興產業的便捷。
小康社會讓鄉下人民通過直播,把好物特產宣傳了出去,讓地區經濟發展更好,讓當地人民更加富有。我聽封老師說,我們硤石小學還和黑水學校的同學們結對了呢!小康是一個遠大的志向,是一個中國的創新,是一個建設起幸福的好政策。
小康,請快點來!讓生活更加滋潤,讓我們更加幸福,讓我們一起向全面小康進發!讓我們海寧成為一個充滿幸福感的城市!
閱讀小康氣象,奮進振興征程心得(篇7)
我坐在向晚的田埂,看著那天空似點燃的流云和地上泛著波浪鎏金的稻田,清風拂面,在風里隱約嗅到了些許來自未來時空的縷縷稻香。我追尋那縷時空深處的稻香,仿佛看到了幾千年前古代中國人期盼“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對生活安定寬裕的追求和向往;也仿佛看到古代“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社會的優雅,那是廣大人民安居樂業,家庭經濟生活比較富足的喜人景象,儒家把這種社會稱之“小康”。
可見,在中國對“小康”的追求已在人們心間涌動了幾千年,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一代代的中國人心中扎根、成長。當然,全面小康的社會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它是一代代志士仁人努力適應時代與生產力的發展而歷行改革,不惜為此拋頭顱、灑熱血;更有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盡已所能,不遺余力地改善自己與周圍人的生活,使生活更美好。特別是走入新時代之后,這種努力創造與成就更為顯著,城市不斷開擴,那暗夜里燈火繁華在更多的土地上生長,照亮亙古的大山與夜空,溫暖每一個為之勞動的人的心間;越來越多象征先進技術的物品走入生活且日漸大眾化,而人們的需求,也不再對低層次有生理需要與安全需要的滿足,對愛的需要與尊重也更加強烈,人們已經不斷去追尋最高的自我實現的人生需求。
在全面脫貧攻堅之下,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和使命,如今已經初步實現了全體國民“消滅絕對貧困、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壯舉。可是即使全面小康來了,中華民族也從不會停下追夢的腳步,我們將在先輩們的前赴后繼,篳路藍縷開創出的局面下,在新時代中去追尋更大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為了我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只有在自己的道路上,朝著自己的目標,更加清醒、更加自信地去不斷發展經濟、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從而在各方面領先于世界,甚至以此去追尋與實現世界的大同。
為了實現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復興夢,我們更應從我做起,激發出向上的動力,努力奮斗,去追尋自己更高的人生價值的實現。而從個人來說,大家更應有“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氣概,繼續艱苦奮斗,踏踏實實地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與技能,乘新時代之長風,破萬里巨浪,立志做“三不朽”之人,無愧于家人和這個世界,在祖國實現偉大復興的追夢路上,留下屬于自己的足跡。
閱讀小康氣象,奮進振興征程心得(篇8)
小時候,總聽大人們說“小康”,到底什么是小康呢?我問媽媽,媽媽笑著對我說:“小康啊,就是最幸福的生活!陽光下,你背著小書包,沐浴著春風,跟小朋友手牽著手去上學。校園里郁郁蔥蔥,有枝葉茂密的樹林、有綠油油的草地、有美麗可愛的鮮花、有和藹可親的老師,還有可愛的你們。”小小的我聽完,就對“小康”這個詞有了一個暖洋洋的印象。
長大一點,聽爺爺說到他小時候,物質卻比較匱乏。別說上學讀書,吃飽穿暖都成問題。大家穿的都是粗布衣衫,一件衣服都要給好幾個人穿,常常都是哥哥姐姐穿小了,弟弟妹妹接著穿,輪到最小的孩子,往往已經是補丁摞補丁。到處是破磚房,屋里又小又黑又潮濕。下雨天,院子里、巷子里全是爛泥,鞋子常常便會陷進去,很難拔出來。人們取暖和做飯都燒柴火,一年四季,到處炊煙裊裊。飯桌上常年不見葷腥,只有到年節時,才會買點魚肉改善生活。
如今,到了我們的時代。穿衣已經不僅僅是為了保暖,新穎的款式已經成為人們的時尚追求,就連我們小孩子每一季都要添幾套新衣服。我們的飲食也不僅僅是為了吃飽,我家的每一餐葷素搭配、新鮮可口,水果、牛奶、零食也從不間斷。有時候心情好還會全家一起下館子,媽媽很累的時候還會在家里用手機要外賣,躺在家里就可以嘗到各類美食。我們現在住的是寬敞明亮的樓房,屋里的現代化家居、電器一應俱全,網絡可以讓你足不出戶便可通曉天下大事。我們整個城市面貌是煥然一新,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個個新小區里洋房,別墅成排,綠樹成蔭,小區廣場的健身器材齊全。寬敞的街道兩旁高樹林立,四季常青的綠化隨處可見,綠化帶中開著五顏六色的花。夜晚,華燈初上,大街小巷的奶奶們都在廣場上跳著廣場舞,盡情享受城市的繁華。現在的出行也變得非常的方便快捷,各種交通工具可以自由選擇,家家戶戶已經不止擁有一輛小汽車。
我們家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我們的生活已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在祖國的藍天下是幸福的,生活在美麗的校園中是幸福的,生活在小康社會中更是幸福的。我希望我自己也可以從點點滴滴做起,奮發學習,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棟梁之才。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閱讀小康氣象,奮進振興征程心得(篇9)
時光如水,悠悠而過;倏忽之間,已至_年。20_年,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_華誕。
_年前,在上海望志路的一棟西式洋房里,十三位年輕人會聚于此,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和災難重重的中華民族帶來了光明和希望,正如毛澤東爺爺所說:“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的那一刻起,便把“初心”和“使命”印在了鮮紅的黨旗上,刻在了每一位共產黨人的心里,落在了持續一個世紀的奮斗和努力中。
回顧建黨_年漫漫征程,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始終肩負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光榮使命,團結和帶領中華兒女一路披荊斬棘,終于讓沉睡的東方巨龍沖上了萬里云霄,書寫了一曲曲激蕩人心的奮進之歌。
_年歲月長河中,無數優秀共產黨員就是推動長河滾滾向前的激流。他們浴血奮戰,他們櫛風沐雨,他們披星戴月,經過不懈奮斗,用鮮血和汗水換來了新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富強。當長春第一汽車廠成功生產出“解放”牌汽車時,當衛國成功制造出第一架飛機時,當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時,當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升上太空時,我們倍感振奮、自豪與驕傲!
今天,我們在抬頭向前看的同時,也應當永遠銘記那些為祖國獨立富強而犧牲的無數先烈們,沒有他們的拼搏奮斗、犧牲奉獻,哪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看今朝,萬千氣象新。邁進新時代,國家需要富強,民族需要騰飛,更精彩的未來,需要我們去拼搏、去奮斗;更宏偉的藍圖,需要我們去設計、去描繪;更美好的夢想,需要我們去努力、去踐行。
作為生長于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深感任重而道遠。為此,我們需樹立“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的遠大志向,珍惜韶華,勤奮學習,積極進取,接過接力棒,奮進新時代,用我們的雙手托起明天更加燦爛的太陽!
閱讀小康氣象,奮進振興征程心得(篇10)
小康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詩經》上的《大雅·民勞》中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在這里,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黨的十_大報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相信這個目標一定會實現。
今年的春節很特別,我們全家響應政府號召,宅在家里,共抗疫情。下面就來聽聽我們祖孫三代人在家的談話吧。
先從吃飯聊起吧!出生在_年代的爺爺說,那時候他們每天只能吃地瓜和野菜,很少有白米飯吃到,一般都吃不飽,更不用說吃肉了,那是很奢侈的事情了。所以,那個時候的小伙伴們都數著日子盼望早點過年,因為過年了就可以吃一點肉;出生在70年代的爸爸說,那時候他們上學時一般一周回一次家,一次性把米和菜帶齊,菜一般就是梅干菜,因為它不容易壞,可以貯存比較長的時間,梅干菜就是大家傳頌的“狀元菜”,但那個時候吃飽飯是沒有問題了;我眨了眨眼睛,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出生在新世紀的我說,我每天都吃的很好,在家里每天都有魚有肉,每天還變著各種花樣吃,還有大量的零食可以吃。中午在學校吃飯,學校還提供專門的營養餐,而且還配有水果!
聊好吃飯,我們繼續聊住房條件。爺爺說那時鄉村都是自建房子,都是用泥沙堆起來的房子,很簡陋,每次下雨屋頂還會漏水,有時臺風來還可能會把房子吹倒,住房條件很差;爸爸說那時我們自己家的是水泥房,很牢固,不用擔心刮風下雨,但外觀還不是很美觀;我說我們現在住的是小區房,房子不僅是精裝修,而且小區的綠化也很美觀,還有健身設施齊全。
最后我們來聊聊出行,爺爺說他那時候因為交通不方便,很少有公路,他上學要走20多公里路去學校,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要起床趕路,很累;爸爸說他那個時候公路已經通了,但交通還不是很發達,路況也不是很好,那時有自行車,自己騎5公里去學校上學;我說現在城市交通很發達,有各個班次的公交車,還有地鐵,不過,我家跟學校距離很近,媽媽每天開私家車或騎電瓶送我去學校。
爺爺、爸爸和我只是聊了吃飯,住房和出行,再看看我們的周圍,城市里到處是高樓大廈和商店,鄉村到處是小洋房和農莊。私家車、手機等早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人們坐高鐵和飛機出行,我們國家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