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旗下的講話的演講稿
演講是闡明事理或抒發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什么樣的關于國旗下的講話的演講稿才算是優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關于國旗下的講話的演講稿,方便大家學習。
關于國旗下的講話的演講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安全重于泰山》。
開學伊始,丹桂飄香。九月,我校開展了安全宣傳周的活動。
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這僅有一次的寶貴生命,有時確是那么的脆弱。在一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中,就可能危及到我們的生命安全。俗話說:“隱患險于明火,安全重于泰山”生命安全,凝結著一個個家庭的幸福,承載著一個個家庭的希望。
近年來,青少年安全問題成為了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的現實問題,每年都有許多年輕而美麗生命因意外或疾病消逝。青少年安全問題,令人擔憂。
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防患于未然呢?我們一定要上下樓梯靠右行,過馬路時做到紅燈停,綠燈行,從斑馬線通過。這些日常行為習慣相信我校同學們早已養成,下面,我為同學們補充一些其它的安全知識:
1.不要把鑰匙放在胸前,要么放在書包夾層,要么放在隱蔽的衣袋中,不要增加壞人犯罪的可能性。
2.外出時衣著不要太過華貴,不戴名貴首飾手表,不在公共場合炫耀自己家庭富有,更不要談“錢”的事。
3.如果被歹徒盯上,應立即把身邊比較尖銳的物品拿在手上,并迅速跑到人群密集的地帶。
4.遇到獨來獨往,骯臟邋遢,行為怪異的人,不要過多打量,更不要指指點點,應快速遠離,因為他或她可能是精神病患者。
5.睡覺前或離家時,應切斷電源。
6.獨自乘坐出租車時,上車一定給家長打個電話,告知家長所坐出租車的車牌號和行車路線,并注意觀察行車路線是否正確。
7.口里含著食物時,不要互相打鬧、跑跳;寫作業時,不要把筆蓋含在嘴里。
這些知識雖然很零碎,卻可以在關鍵時刻保護自己。
“隱患險于明火,安全重于泰山。”秋風送爽,丹桂飄香,讓我們一起安全快樂地度過這美好的三年!
關于國旗下的講話的演講稿篇2
老師、同學們:
今天下午,我們有兩節美術課,第二節下課時,還不到5分鐘,廣播就響起了一陣警報,過了一會我才知道,原來是昨天老師說:“今天下午,要消防演習。”想到這兒,我趕緊捂住鼻子和嘴巴,蹲下腰,按老師說的線路飛快的跑下樓。
到了操場上,老師讓我們馬上站好隊,過一會兒,我們站的端端正正,校長上來了,他告訴我們:“今天消防部隊,來了……,現在請牛同志上臺說話。”這時,我聽見我旁邊的人都在笑,我也忍不住的笑了出來。
牛叔叔告訴我們:“這次演練只用了25分鐘,到操場上,排隊也很快。
然后,消防叔叔給我們演示了接消防水帶、噴水和快速裝備。
回到教室,老師告訴我們:”著火時不要坐電梯、要蹲下來、捂著鼻子跑出去、還有披著濕被子跑出火長等等……
關于國旗下的講話的演講稿篇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學習雷鋒,做文明人》。
同學們,今天是學雷鋒日,本周是一年一度的"學雷鋒活動周",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時間總能提醒我們:一個怎么樣的日子又到了,不要忘記什么人,什么事,不要忘記做些什么。但我想提醒大家并與大家共勉的是這樣一個意思:學習雷鋒也好,環保種樹也好,這些都應該成為一種品質,一種習慣,融入我們現代人的一言一行中去,成為一個現代人文明素養的一部分。千萬不能3月5日做好事,3月12日種棵樹,而平時卻把這些拋諸腦后。
我們經常看到,社會上一些人缺少現代公民的起碼修養,滿口臟話,污染環境,冷漠自私;我們校園里也經常看到一些同學有亂踩草坪,亂扔垃圾,逃避值日,不愛護公物的不文明行為。這些是對每年"學雷鋒"、"講環保"等等的極大諷刺,也是對現代文明自身形象的一種踐踏。
學雷鋒,到底學什么,怎么學?象征性的做件好事就算完成了任務?做好事不錯,但遠遠不夠。每個人到處尋找機會去做好事?這也不太現實。我覺得學雷鋒,重在精神,心中裝有他人,遇事不只想到自己,做一個言行文明的人,這應該就是我們每年學雷鋒的最大價值。你對那些任意侵犯他人利益的行為痛恨嗎?你對那些動輒辱罵、毆打他人的行為痛恨嗎?你對那些在公交車上和老弱婦孺爭搶座位的行為痛恨嗎?你對那些在你剛打掃好的教室、包干區隨地亂扔垃圾的行為痛恨嗎?那么,就請從我們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用我們的良好行為去美化社會風氣。在文明面前,野蠻愚昧將更加顯現出它的渺小。
同學們,當外國人都開始饒有興趣地研究雷鋒精神,學習雷鋒精神的今天,我們自己可千萬不能只看到雷鋒精神的皮毛。雷鋒精神到底是什么?在當代社會生活中,雷鋒精神應該怎樣體現?我們可以討論,但有一點我想不會錯:關愛他人,心中裝有他人,這是一個群體讓我們大家感到溫暖的原因,也是讓我們的社會健康發展的一道希望曙光。
關于國旗下的講話的演講稿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中國有許多節日,這些年從國外也舶來了些節日,但沒有感恩節.在美國,每年的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那一天,無論天南地北的孩子都要趕回家;那一天,人們要感謝父母,師長,感謝社會,感謝生活;那一天,美國家庭要舉行豐盛的感恩宴,不僅為自己,也為窮人,孤兒,流浪者們,讓這些不幸的人們在感恩節里也得到一份人間的溫暖.
其實對我們來說有沒有感恩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是否有一顆感恩之心.
有恩有愛,是人類生活中最燦爛,最絢麗的文明之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是人類廣為傳誦的美德.感恩是人之常情,事之長理,懂得感恩也是做人的基本條件之一.不會感恩,從某種角度講,就是對人類神圣感情的褻瀆.
領舞《千手觀音》的聾人舞蹈家邰麗平,經常用手語說的一句話是:"我會帶著一顆快樂感恩的心去面對我的人生."
"20__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這樣說:"雖然我的行動過程非常苦,非常累,但我會用我的努力,讓我的學生知道,他們不比別人差.所以,我感覺我是一個快樂的人,是一個幸福的人.我也希望每一個朋友能夠做一個知道感恩的人,盡自己的努力,去幫一幫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中國臺灣評選的第37屆十大杰出青年賴東進先生從小就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殘疾人,只能靠乞討來養活他.他9歲的時候,才走進了學校,他一邊讀書,一邊討飯,一邊照顧殘疾的父母和弟妹.每次討飯回來,他都要跪著喂他的爸爸媽媽.當他成名以后,在一次座談會上,他這樣說:"我對生活充滿了感恩的心情.我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雖然眼睛瞎了,但他們給了我生命;我還感謝苦難的命運,是苦難給了我磨練."艱難和困苦,讓賴東進學會了堅強地面對生活,掌握了頑強的生存本領,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因父母的殘疾而抱怨,而是以一顆感恩的心來感謝父母.
最近,上海市在第三版的《中學生守則》中增加了"學會感恩"的條款,這意味著現在社會上包括我們的同學當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感恩缺失現象.的確,有些學生老覺得生活沒意義,沒意思,似乎找不到任何的學習的動力.但我們發現他們其中有很多人享受著無微不至的照顧,沐浴著問寒問暖的關懷,擁有如蚌含珠似的呵護,他們就在這樣的幸福中生活和長大.然而對這種關心,幫助,照顧,他們似乎不知感動,不知報恩,如此心枯如井,對得到的一切覺得理所當然,激不起感激和愛的情感,生活自然不會有什么意義,人生也就沒有什么動力.
有這樣一則傳說,一個村子里,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吃飯,母親端上來的卻是一盆稻草.全家都很驚訝,母親說:"我給你們做了一輩子的飯,你們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感謝的話,稱贊一下飯菜好吃,這和吃稻草有什么區別!"連世上最不求回報的母親都渴望聽到哪怕一點感謝的回聲,那么我們對待別人給予的幫助和恩情,就更需要有感激的語言和行動.那不僅是為了表示感謝,更是一種內心的交流,在這樣的交流中,我們會感到世界因這樣的息息相通而變得格外美好.
對于"幸福是什么"的命題,一千個人也許有一千種回答.有位哲人說過:幸福就是感恩.是的,一個人不管他有什么樣的不足,但只要他能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就一定是一個不斷進步的人,一個不斷成功的人,一個擁有親情友情的人,一個生活幸福快樂的人.人,一個生活幸福快樂的人
同學們,"我們要學會感恩,在中考即將來臨之際,我們不但要懂得感恩父母,而且也要感恩老師為我們的付出,我們將以最好的狀態去迎接中考,來回報老師.家長對我們的愛。感恩"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平實的話語和實際行動表達發自內心的謝意:感謝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享受到了人世間的親情和幸福;感謝老師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嘗到了學習知識的快樂;感謝同學們真誠的關心和幫助;感謝社會上所有關心,愛護我們的人.生活中,感恩無邊,一句話語,一個行動,一點情懷,都能表達和解釋感謝的真諦;感恩無痕,一份努力,一點進步都能傳達一份真情與心愿.學會感恩,享受感恩,讓我們的生活永遠充滿關懷,充滿真情,充滿溫馨!
關于國旗下的講話的演講稿篇5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早上好!
我是高二(9)班的尉銀杰,現任學生會學習部部長。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一年來我學習、競賽的經歷與。
大一中的校園里有這樣一群人。相比大多數一中學子,他們有更重的學習任務,有更大的心理壓力,但他們卻只有更少的睡眠時間和更短的周末與假期。他們,就是一中的競賽黨人。作為數學競賽團隊的一員,我有幸在九月份的全國聯賽中獲得賽區一等獎。回想20__年4月,當我還是個小菜鳥的時候,我懷著對競賽的敬畏之情,走上了競賽之路。我在暑假結束前啃完了高中階段的數學課程,當我懷著滿腔熱情希望在去年的聯賽中嶄露頭角時,最終得到的卻是58分的成績,失落感席卷而來。痛定思痛,我激勵自己道:“我還有時間,用上兩年的時間,必能拿到國一!”此后一年,我把大部分自由支配時間都用在了鉆研數學競賽題上。每天晚自修結束,我總是最后幾個走出空蕩蕩的校門,即使是期末考試前一周的晚上,我仍然在空無一人的冷清的數學教室里與《奧賽經典》鏖戰。我放棄了我鐘愛的口袋妖怪游戲,放下了堅持8年的鋼琴,揮別了悠閑輕松的寒暑假。這些仍無法道盡競賽的艱辛,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而當苦盡甘來之時,這些痛苦并沒作煙云散去,而是化為了美好的回憶。
數學競賽給予我的,遠遠不止聯賽一等獎本身,更重要的是它鍛煉了我的意志,開闊了我的視野,給了我一個和真的猛士一決高下的平臺。它讓我看到,人外有人,不斷激發我的斗志,催我奮進。經過競賽的洗禮,我對相比競賽不那么虐心的高考科目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不論是競賽還是高考科目的學習,我以為腳踏實地是成功之匙,即既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又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決心。具體地講,第一,學習不可空想,問題不可能都在腦子里就解決。一篇古文,只有默寫過才知道,許多地方有漏字漏句;一道數學難題,看過答案后再做一遍,才能知道是否已經搞懂。總而言之就是要多動手,多嘗試。第二,第一遍學習就要把知識掌握,這好比一鍋夾生飯,再煮多少次也不可能煮熟。事實無數次證明:課堂聚精會神,遠勝過考前拿出課本一遍遍漫無目的地瀏覽。并且我認為,錯題以及由此反映出來的易錯點應該第一時間弄個一干二凈,牢記于心,不應只是把它記在錯題本上。第三,有些同學喜歡在考前挖一些偏僻的內容看,我認為沒有必要,考前應該抓住重點,回歸課本。
學習是需要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正所謂“成才先成人”。一個對父母的教誨,老師的鞭策反感抵觸的人,無法成學,更無法成才;一個對自己未來不負責的人,必有悔恨的一天;只有一個把學習當成責任的人,才能更奮然而前行!比起走向社會以后需要面對的阻礙與迷惘,現在只需學習不必操心世事的生活真是很幸福的,而我們又有什么理由虛度光陰!
真的強者,敢于直面慘痛的失敗,敢于正視殘酷的競爭。同學們請記住,永遠不要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而要為成功找梯!不管你面前是三年,兩年,還是一年,你都有足夠的時間去奮進,去改變!一中輝煌的明天,需要你我去造就;而我們每一個人的明天,正等待你我去為之拼搏!希望優良的學風能常駐大一中的校園!謝謝!
關于國旗下的講話的演講稿篇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三(4)中隊的張佳瑋,今天很高興能在這里演講。
今天我想說說什么是敬業,下面我就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發生在我們班級的事情,輪到值日不掃地,平時總有幾個同學悄悄溜回家。這時就會有兩個同學拿起掃把,把教室打掃的干干凈凈,她們就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樓宇馨和朱恒逸同學。
還有一個例子,前幾天,我看到三(5)中隊的幾位同學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拿著抹布干勁十足地擦著教室外墻面的灰塵。那幾位同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默默無聞,為我們所做一切的人,我從心里說聲:“謝謝,你們辛苦了!”希望大家繼續努力,謝謝大家!
是呀,作為學生,除了在自己的小崗位上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其實,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也是一種敬業,最后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到愛崗敬業!謝謝大家!
關于國旗下的講話的演講稿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護校園環境——從我做起”。
每當我們踏進校門,走進教室,我們是否像走進另一個家。是的,校園是我們的家。
我們在這里學習、生活和成長。學校是我們的第二個家。這里的每一顆樹和草都是我們的伙伴,我們的朋友,這里的每一條路都留下了我們學習的足跡,見證著我們成長的過程。
我們在這里學習和生活。美麗的環境,能讓我們懂得珍惜,學會去愛;優美的環境,能讓我們懂得知書達禮,更加文明;優美的環境,能讓我們學習進步,品德高尚;美麗的環境,能讓我們寬容謙虛,學會做人。
作家說:環境是心靈的港灣,畫家說:環境是靈感的源泉,分析師說:環境是一個獲勝的法寶,教育家說:環境是塑造人的搖籃,學生說:環境是確保我們學習的必要條件。
我們每個人都是校園的主人,都有維護校園環境的義務和責任。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讓我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故事。這是一個年輕的中國學生在澳大利亞學習的個人經歷。有一天,他正沿著大街走著,一個老人從后面跑了上來。
他仔細地看了看,發現他正在追趕一張紙。年輕人想,這對老人來說一定是很重要的材料。于是他跑上去,把它拿在手里,遞給了老人。令他吃驚的是,老人接過紙條,轉過身把它扔進了垃圾桶。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故事怎么樣?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老人一樣彎腰駝背,拾起一點什么,那么,我們的校園將會為文明和煦的春風錦上添花。
每個人都知道環境對我們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誰不想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呢?綠色的草坪,干凈的走廊,白色的墻壁,寬敞明亮的教室,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嗎?
然而,由于一些學生有點自私,有點懶惰,這美麗的環境從他們的手指悄悄溜走。
過去,每次下課、午休時、放學后、操場、走道、樓梯、綠化帶……我們的學生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散落著包裝袋,糖果紙,塑料瓶等,破壞了我們美麗的校園環境。
這些不文明行為與我們美麗、干凈、和諧的校園環境是不相稱的。作為學校的主人,我們為什么不制止它,改變它呢?這個美麗的環境屬于我們每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保護它。
俗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就是要求我們保護環境,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愛護我們的校園。
如果我們再多走幾步,垃圾就會被扔進垃圾桶;如果我們拿起一張紙,拿起一個塑料瓶;如果你看到不文明的行為,立即制止。然后我們的校園會更干凈。
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只需要每個同學一些簡單的行動和良好的習慣。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重要的是堅持不懈,用心努力。
我想,這不僅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回報!我相信,水滴水可以穿石,鐵杵能夠磨成針,我們的校園將在我們的關懷下越來越美麗。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愛護校園環境,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造一個文明、整潔、優雅的校園環境。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