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愛國人物事跡
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關于中華愛國人物事跡你了解多少?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中華愛國人物事跡大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華愛國人物事跡精選篇1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效力。之后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回到了國內。可清朝政府對本國人才不信任,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盡管有才干,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明白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后達成“協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么也不帶給。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十分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齊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最后成功地修筑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先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中華愛國人物事跡精選篇2
淞滬會戰時期,上海寶山重鎮大場失守后,我軍側背失去了屏障,主力部隊不得不撤向蘇州河以南。10月26日,團副謝晉元奉命指揮八十八師五二四團一營掩護主力撤退。任務完成后,上級命令謝晉元率部守閘北的衛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是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和鹽業銀行四家銀行的倉庫,稱為“四行倉庫”,位于上海市區的泥城橋北堍,是一幢七層鋼筋水泥大樓,三面厚墻,僅南面有窗,鋼筋混凝土結構,可抵御抗日寇本的中型山炮轟擊。
當時四行倉庫西面的烏鎮路與北面的國慶路已被日寇占領;南面是蘇州河,東面是公共租界,此時謝晉元營實為“四行孤軍”。
謝晉元進駐四行倉庫后,迅速組建工程隊,設計一種分解式的鋼筋水泥碉堡,再利用原有房屋、殘墻及沙袋、鋼板構建工事聯結,做成一道道互相支援、火力交叉的縱深防御網。他要求營、連長仔細檢查工事建筑是否堅固。一天中午,敵人突然向我軍駐地猛轟,炮彈如暴雨般落下,掩蔽部附近一座的四層樓房被炸成平地,我軍陣地卻沒有傷亡,有效地狙擊敵人瘋狂進攻。事后,孫云副班長說:“還是謝長官有經驗,否則我們這一班人全犧牲了。”
趁打退敵人之機,謝晉元連忙指揮部隊拉鐵絲網,堆沙包,設火力點等。在修筑工事過程中,發現大樓南端連著一家煙紙店,店內有電話,且出店門有曲折小道與租界相通。這是孤軍與外界聯系的渠道。
謝晉元在戰斗間隙,謝晉元寫信給孫元良師長,表示他抱著為國捐軀“必死決心”跟敵人戰斗。
在謝晉元率軍跟敵人激戰后的間隙,女童子軍楊惠敏不顧白天日軍的嚴密監視,扯起一面大幅國旗,跳進蘇州河泅過去,潛入四行倉庫,把國旗送到謝晉元孤軍手中。29日清晨,四行倉庫屋頂上一面大幅國旗迎風飄揚。當時閘北一帶只有太陽旗在飄動,這面的中國國旗在倉庫大樓樓頂升起,外引人注目,隔河觀望的上海市民無不拍手歡呼,頓時歡聲雷動。甚至不少市民從市郊等地趕來,向國旗歡呼致敬,為四行孤軍助威,許多人熱淚滾滾,久久不忍離去。迎風招展的國旗不僅震奮了我軍官兵的心,而且震奮上海市民團結抗敵的決心。不久,上海乃至全國響徹《歌八百壯士》:
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
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
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寧愿死不退讓,寧愿死不投降。
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
在一次謝晉元部打退敵人的時刻,《立報》記者樊放趁機潛入四行倉庫要采訪謝晉元。當時,謝晉元正在緊張進行作戰布署,連忙激動地叫副官轉達他的話:“請向上海市和全國同胞致意,感謝同胞們的深切關懷和慰問。為了中華民族,我們將不惜打到最后一槍一彈,流盡每個人的最后一滴血,誓與日寇戰斗到底!這是一個中國人的氣節,請同胞們放心!”
日軍決心拔除四行倉庫這顆眼中釘,多次重兵攻擊,甚至使用連排炮擊。謝晉元部隊居高臨下,機槍、排槍、手榴彈等一齊開火,一次一次擊潰敵人進攻,陣地前日軍鮮血染紅黑土,傷兵凄號,敵尸枕藉。謝晉元向上級報告戰況時說:“據了望哨報告,斃敵在八十名以上,二十八日晨六時許,職親手狙擊斃敵二名,租界民眾觀看者拍掌歡呼。”
經過四天四夜的慘烈戰斗,日軍集中兵力、火力猛烈攻擊,但我四行倉庫守軍巋然不動。在短短4天里,在四行倉庫這塊彈丸之地,我軍擊退敵軍數十次進攻,斃敵200多人,傷者無數,我軍僅陣亡7人,傷56人。
日軍見硬攻不行,便轉而威脅英、法租界-,限令他們命“四行孤軍”48小時內退出四行倉庫,否則日軍將沖入并占領租界。英、法等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威逼蔣介石政府下令謝晉元守軍撤出四行倉庫。
1937年10月29日,謝晉元預感到形勢嚴峻,寫下了遺書:“晉元決心殉國,誓不輕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計,在晉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當代價。余一槍一彈,亦必與敵周旋到底!”10月30日晚謝晉元接蔣介石的手令:“珍重退入租界,繼續為國努力。”
軍人以服從為天職,謝晉元只能籌劃如何安全撤退。第二天,敵人趁我軍撤退時,以飛機大炮猛烈攻擊四行倉庫,并派兵狙擊。謝晉元以3挺機槍掩護,率部迅速沖出重圍,退入英租界。部隊退入英租界后,被英軍解除武裝,送往膠州公園“孤軍營”。
后來,日本人買通內部叛徒殺害了謝晉元,時年僅33歲。上海人民為了紀念民族英雄謝晉元,建立了晉元中學,還建造了晉元路。
中華愛國人物事跡精選篇3
彭雪楓將軍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將領之一。投身革命20年,他不但率部在中原地區多次打退日軍的“圍剿”,還組建了新四軍騎兵團、成立了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的前身——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并且創辦了宣傳抗日救國的報刊《拂曉報》。
彭將軍“上馬能打仗,下馬寫文章”,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
十幾天以來,我們過的是晝伏夜出的生活,恢復了路西時代的游擊戰了,白天隱蔽封鎖消息,夜晚行動,爬山涉水,淮河已經來往渡了三次,我們主觀力量不能與敵人對比,不能不采取游擊戰術,這一次在戰略上是勝利的,打破了敵人包圍合擊聚殲的計劃,主力部隊沒有受到損失,而且在敵后盡力擾襲,使敵人顧前而又顧后,疲于奔命。
這是時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的彭雪楓,在“三十三天反掃蕩”中寫給妻子林穎的信。
彭雪楓,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杰出指揮員、軍事家,戰功卓著。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奉命挺進敵后,組建新四軍游擊支隊,領導開辟豫皖蘇邊區抗日根據地。
彭雪楓采用平原游擊戰戰術,帶領隊伍在敵人的包圍中生存下來,還成為插入敵后的一把尖刀,讓敵人不得安寧。采取這樣的戰術,也是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中不斷總結經驗的結果。此前,彭雪楓就曾經在給上海《大公報》的記者范長江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我軍處此敵人傾力壓境的關頭下,戰略方針及戰術原則,應以我軍主力進行大規模的運動戰,以支隊(如八路)領導廣泛的游擊戰爭配合主力動作,必可消滅敵之大量有生力量。敵后方聯絡線長,故極空虛,我游擊支隊如入無人之境,且受群眾之熱烈歡迎。勝利雖小,但積之成多即為大勝利。
1941年皖南事變后,根據地面臨的形勢愈加復雜,彭雪楓率部一面和國民黨軍隊中的頑固派作斗爭,一面廣泛發動群眾,用游擊戰打擊日偽軍。
1942年11月,日偽軍集結重兵,對淮北蘇皖邊區發動大掃蕩。彭雪楓率領新四軍第四師,晝伏夜出、靈活機動打擊敵人,贏得了“三十三天反掃蕩”的勝利,成為根據地反掃蕩的經典戰例。在給妻子的信中,彭雪楓也忍不住要分享勝利的喜悅。
反掃蕩戰斗共三十三天,我們完全勝利了!主力部隊、地方武裝、黨政及后方勤務機關人員、資材,均無損失,誠為幸事!老百姓歡喜非常,都說新四軍是諸葛亮,計謀高,打仗好。
1944年4月,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會戰,中原河山大片淪陷。8月,彭雪楓率領部隊收復豫皖蘇根據地。在出征前,彭雪楓說,“豫皖蘇是我們的家鄉,那里有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妻室子女,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敵偽軍消滅掉。為了路西倚門東望的父老鄉親,我們就是戰死疆場,也心甘情愿。”
不幸的是,一個月后,在前沿指揮作戰的彭雪楓,被一顆流彈擊中,壯烈犧牲。
當時,他的妻子林穎很快就要臨產,為了穩定她的情緒,從黨中央,到身邊的戰友,所有人一起編織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彭雪楓犧牲后,林穎生下了她和彭雪楓的兒子小楓。
可想而知,一面忍著戰友犧牲的巨大悲痛,一面還要在戰友的親人面前瞞著消息,一定是件很艱難的事情,也讓后人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者在烽火歲月中凝結的情誼。彭雪楓犧牲之后,第一時間就收到消息的陳毅,曾經無比痛心地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哭彭八首》。
彭雪楓(1907-1944)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犧牲后,淮北群眾自發擺設128處祭桌。置爐香、清水和明鏡于其上,取義清如水、明如鏡。
中華愛國人物事跡精選篇4
我看過許多愛國人物的愛國故事,最讓我感動的是詹天佑。
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如果修不好,會使帝國主義者恥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這是一條決定中國命運的鐵路!
在重重壓力之下,詹天佑開始修筑京張鐵路。京張鐵路的路上,一路都是高山深澗,其中,居庸關,八達嶺,青龍橋的工程最為艱巨,但,詹天佑并沒有被嚇住。他運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人“字形路線,中部鑿井法等。這可是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呀!詹天佑并沒有學習外國的方法,第一次修鐵路,卻創造了兩三種修建方法!
而且在修鐵路時,帝國主義者還拿詹天佑的家人要挾他,企圖讓詹天佑停止修筑鐵路。詹天佑并沒有停止修筑任務,帝國主義者將他的家人殺害了!但詹天佑仍沒有放棄!這時,詹天佑的愛國之心深深感動了我!
詹天佑,我們永遠懷念您!
中華愛國人物事跡精選篇5
關天培(1781~1841.2.26),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后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勢,將虎門口的沙角、大角炮臺改為信炮臺;在上橫檔島一線,重建南山炮臺(改名威遠),改建橫檔、鎮遠炮臺,增建永安、鞏固炮臺,控制東西水道;在虎門底,改建大虎山炮臺。
1841年2月,英國侵略軍的十八艘兵艦進攻虎門。守衛在那里的關天培向琦善報告,請他增派援兵,補充藥。琦善不但不理,還責怪關天培,他說:“你這么干,惹惱了洋人,你敢負責嗎?”關天培聽完,氣憤極了。他下決心要和侵略者血戰到底。這天早晨,英軍向幾個炮臺發起攻擊。關天培命令士兵還擊。可是由于敵人炮火猛烈,數百名士兵相繼陣亡。上橫檔炮臺陣地上,只剩下十幾個士兵,他們的藥已經打光了。可是沒有一個人驚慌。當敵人沖上來的時候,這十幾名士兵視死如歸,手拉手地跳進了大海,以身殉國。
前邊的炮臺相繼失陷,英軍繼續猖狂北竄,要奪取后面的靖遠、鎮遠和威遠三座炮臺。這三座炮臺是虎門的最終一道屏障了。就在這時,在炮臺陣地上,關天培和部將麥廷章正帶領士兵們宣誓: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
敵人開始進攻了。關天培一邊指揮士兵反擊,一邊自我點火發炮。士兵們打紅了眼,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仇恨的炮彈一發接一發,連連射向敵人。不久炮身熱了,炮筒紅了。突然“嘣!嘣!”幾聲,八門大炮全崩裂了。戰斗進行了七八個小時,我軍士兵傷亡過半,火藥也不多了。英軍乘勢撲上了炮臺。突然,關天培猛揮鋼刀,沖上前去,砍死了前面的幾個敵人,后面又擁上來一群敵人。關天培把鋼刀高高舉起,拚力向敵人的頭上砍去。就在這時候,一顆子彈擊中了關天培的胸膛。他掙扎著,怒目圓睜,在陣地上巍然挺立,把沖到他身邊的敵人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