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7》路生梅典型事跡
路生梅1944年出生于北京,曾任陜西省榆林市佳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兒科主任;你知道哪些《榜樣7》路生梅典型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榜樣7》路生梅典型事跡簡介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榜樣7》路生梅典型事跡(精選篇1)
在北京參加黨的__后回到佳縣,她馬不停蹄地為醫衛系統、公安系統等各系統宣講黨的__精神。
每周一、三、五在佳縣人民醫院或中醫院的義務坐診日已堅持了二十多年,她一天也不愿意多耽誤。
……
黨的__代表、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路生梅已經78歲了。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和所有普通老人一樣,她腰痛需要整日系著護腰帶,上坡路走幾步就得歇一會兒,雙眼也飽受白內障的困擾……
可大家又常常費解:為啥這位白發蒼蒼、瘦小纖弱的老太太,似乎自己總不覺老,有股子使不完的勁呢?
1968年從北京畢業后扎根佳縣人民醫院直到退休,她埋頭苦干幾十年。之后,她退而不休,迄今又義務診治超過10萬名患者。近日,在黨的__精神宣講會上有人問她,打算什么時候讓自己歇歇,她說:“黨的__報告提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這是接下來我努力的方向。我的恩師張金哲院士98歲高齡還在門診一線工作,患者需要我,我還能繼續為他們服務?!?/p>
路生梅是佳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活歷史”。
“我的奶奶、媽媽和我都找過路奶奶治病。”在佳縣,不少家庭三四代人都曾在路生梅處診治,她的電話號碼和家庭住址在當地幾乎家喻戶曉。她把病人處成了家人。
“路醫生是我們可敬的前輩,更是我的領路人?!奔芽h人民醫院內科護士長魏雄美兒時被路生梅救治,從此立志學醫從醫?;颊咦兂闪酸t者。
經過不懈努力,路生梅不但自己從榆林地區唯一一名兒科醫生成長為當地首屈一指的熟練掌握內、外、婦、兒、中醫、針灸各科技術的全科醫生,更通過“傳幫帶”培養出一大批心系患者、技術過硬的青年醫學人才。
如今的佳縣也再不是那個缺醫少藥,用油污剪刀為娃娃接生的窮鄉僻壤。自1983年路生梅在佳縣人民醫院首創兒科至今,兒科水平大幅提升,新生兒死亡率從20世紀60年代的千分之六十降至千分之零點六,小兒靜脈穿刺技術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
嘔心瀝血五十四年,路生梅迄今腳步不停。
“我還有太多事要做?!甭飞氛f,黨的__報告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下一步她要著手推動在榆林建立一座能夠輻射周邊的兒童醫療救治中心,還要進一步推動專業人才向基層下沉服務,努力提升縣域醫療服務水平……“黨的__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我現在每天堅持鉆研中醫醫術,爭取用更豐富的方法為患者診療。”
關于路生梅保持“年輕”的秘密,有人說,她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币灿腥苏f,她是“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倍飞酚X得,“在為黨工作和治病救人上,我一直‘年輕’?!?/p>
《榜樣7》路生梅典型事跡(精選篇2)
【人物】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路生梅
【故事】幾十年前,大學畢業的路生梅響應國家號召,從北京來到貧瘠荒涼的陜北高原,扎根佳縣人民醫院埋頭苦干幾十年。她多次放棄返京和去大醫院的機會,建起當地第一個正規的兒科,先后為數萬名嬰幼兒提供診療服務。1999年退休后,她繼續留在佳縣,義務診治超過10萬名患者。路生梅是黨的__代表,曾獲全國道德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最美醫生”等榮譽稱號。
【點評】
很多認識路生梅的人知道,她腰痛需要整日系著護腰帶,上坡路走幾步就得歇一會兒,雙眼也飽受白內障的困擾??纱蠹矣殖3YM解:為啥這位白發蒼蒼、瘦小纖弱的老人,似乎有股子使不完的勁?有人說她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也有人說她是“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而路生梅覺得,“在為黨工作和治病救人上,我一直‘年輕’”。
一句承諾,踐行半生。初到佳縣時,艱苦的條件和環境遠超路生梅的想象,但并未讓她退縮。她在墻皮脫落的舊窯洞里“望觸叩聽”,背著藥箱往返于黃河邊的深溝險壑。一次出診,路生梅看見產婦的家人準備用一把黑乎乎的剪刀剪斷臍帶,她沖過去奪下剪刀,一邊向家屬解釋,一邊拿出消毒器械給孩子斷臍、包裹。這次出診,更加堅定了她扎根基層、服務百姓的信念。從風華正茂到滿頭華發,路生梅把青春奉獻給腳下的黃土地,用實際行動兌現了“改變落后醫療條件,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的鄭重承諾。
生命不息,服務不止。路生梅在佳縣推廣新接生法、創辦正規兒科、創建愛嬰醫院,不僅自己成長為熟練掌握內、外、婦、兒、中醫、針灸各科技術的全科醫生,更通過“傳幫帶”培養了一大批心系患者、技術過硬的青年醫學人才。如今,佳縣的兒科水平大幅提升,新生兒死亡率顯著下降,退休后的路生梅仍活躍在為群眾看病的第一線,20多年雷打不動堅持每周三天的義診。路生梅說:“我走在佳縣的街道上覺得很溫暖,人家見了我都叫路大夫、路姨,有的小孩兒叫路奶奶?!彼镁康尼t術和醫者仁心,用令人動容的赤子之心和情懷,贏得了群眾的贊譽和信賴。
展望未來,路生梅希望推動在榆林建立一座能夠輻射周邊地區的兒童醫療救治中心,還想進一步推動專業人才向基層下沉服務。佳縣醫護工作者守護百姓健康的奮斗史,是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生動寫照。截至2021年底,全國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2.3萬個,鄉鎮衛生院3.5萬個,村衛生室59.9萬個,實現了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農村醫療衛生機構設施和人才的薄弱環節得到加強。提高基層醫生的待遇,進一步完善保護、關心、愛護基層醫務工作者的長效機制,必將激勵他們為改變基層醫療面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榜樣7》路生梅典型事跡(精選篇3)
路生梅,女,漢族,1944年1月生,中共黨員,陜西省佳縣人民醫院退休醫生。
路生梅堅守“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諾言,秉持醫者仁心理念,扎根貧困艱苦革命老區,運用精湛兒科專業醫術,守護孩子健康,服務一方百姓,被譽為一諾千金、德耀杏林的“信義醫生”。
1968年12月,24歲的路生梅從北京第二醫學院畢業后,響應國家號召,來到貧瘠荒涼的陜北高原。從青春韶華到滿頭白發,她把青春奉獻給這片黃土地,只為兌現誓言:改變落后醫療條件,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
來到佳縣以后,比起艱苦簡陋的工作生活條件,更讓路生梅揪心的是當地極其落后的醫療水平。工作不久,她出診救助一位難產婦女,可一進門就發現有個老婆婆正準備用一把家用剪刀來鉸臍帶。路生梅立刻制止、搶過剪刀,用自帶的消毒器械給孩子斷臍、包裹。這次出診,更加堅定她扎根當地、服務百姓的信念。
一句承諾,踐行半生。多年來,路生梅多次放棄返京機會,在革命老區的縣級醫院扎下根來,一干就是50多年。她致力于推廣新法接生、科學育兒,創辦佳縣第一個正規兒科,創建愛嬰醫院,推進實施兒童計劃免疫,為創建二級甲等醫院作出突出貢獻。如今,佳縣的醫療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新生兒死亡率從上個世紀60年代的60‰降至0.6‰。
生命不息,服務不止。1999年退休后,路生梅信守承諾,繼續留在佳縣,每周定期到醫院義診,平時在家里為群眾看病。她說,作為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沒有退休年齡;作為黨員,為黨工作更沒有退休年齡。退休22年,路生梅義診患者超過15萬人次。
熱心公益,傳遞愛心。在義診看病之外,路生梅還積極投身公益,拿出自己獲得的10萬元各類獎金用于公益活動。2020年春天,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76歲的路生梅向黨組織交納1萬元特殊黨費,并向所在黨支部遞交馳援抗疫一線的“請戰書”。
路生梅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陜西省道德模范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榜樣7》路生梅典型事跡(精選篇4)
今天的《__代表風采》,我們來認識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路生梅。
每周一、三、五,78歲的路生梅都會來到佳縣人民醫院,義務接診。
患兒家長 劉洋:我們小時候也是過來看過路大夫的,可以說路老師既看我們大人,也看我們小孩,看我們家幾代人。
1968年,路生梅從當時的北京市第二醫學院畢業,服從分配來到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成為一名醫生。當了解到很多山里的村民得了病,沒法及時到縣城治療的情況后,路生梅就背著醫療箱,進村入戶上門問診。扎根黃土高原50多年,路生梅的足跡踏遍24個鄉鎮。她的家,這間不足20平方米的窯洞也成了她的第二診室。
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主治醫師 魏濤薇:哪怕是晚上、冬天、急診,她都會跑去病人家里去看。
在路生梅和同事們的努力下,佳縣人民醫院兒科從無到有,通過了二級甲等醫院驗收,還獲得了“愛嬰醫院”的稱號。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拒絕了親人回北京生活的建議,拒絕了其他醫院的高薪聘請,繼續留在佳縣為群眾看病。2020年當地出現新冠疫情,路生梅主動請纓,沒能前往抗疫一線,她就帶頭開展線上診療。
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 路生梅:作為一個黨員,為黨工作沒有退休年齡。作為一名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也沒有退休年齡。
《榜樣7》路生梅典型事跡(精選篇5)
【人物】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路生梅
【故事】幾十年前,大學畢業的路生梅響應國家號召,從北京來到貧瘠荒涼的陜北高原,扎根佳縣人民醫院埋頭苦干幾十年。她多次放棄返京和去大醫院的機會,建起當地第一個正規的兒科,先后為數萬名嬰幼兒提供診療服務。1999年退休后,她繼續留在佳縣,義務診治超過10萬名患者。路生梅是黨的__代表,曾獲全國道德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最美醫生”等榮譽稱號。
【點評】
很多認識路生梅的人知道,她腰痛需要整日系著護腰帶,上坡路走幾步就得歇一會兒,雙眼也飽受白內障的困擾。可大家又常常費解:為啥這位白發蒼蒼、瘦小纖弱的老人,似乎有股子使不完的勁?有人說她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也有人說她是“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而路生梅覺得,“在為黨工作和治病救人上,我一直‘年輕’”。
一句承諾,踐行半生。初到佳縣時,艱苦的條件和環境遠超路生梅的想象,但并未讓她退縮。她在墻皮脫落的舊窯洞里“望觸叩聽”,背著藥箱往返于黃河邊的深溝險壑。一次出診,路生梅看見產婦的家人準備用一把黑乎乎的剪刀剪斷臍帶,她沖過去奪下剪刀,一邊向家屬解釋,一邊拿出消毒器械給孩子斷臍、包裹。這次出診,更加堅定了她扎根基層、服務百姓的信念。從風華正茂到滿頭華發,路生梅把青春奉獻給腳下的黃土地,用實際行動兌現了“改變落后醫療條件,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的鄭重承諾。
生命不息,服務不止。路生梅在佳縣推廣新接生法、創辦正規兒科、創建愛嬰醫院,不僅自己成長為熟練掌握內、外、婦、兒、中醫、針灸各科技術的全科醫生,更通過“傳幫帶”培養了一大批心系患者、技術過硬的青年醫學人才。如今,佳縣的兒科水平大幅提升,新生兒死亡率顯著下降,退休后的路生梅仍活躍在為群眾看病的第一線,20多年雷打不動堅持每周三天的義診。路生梅說:“我走在佳縣的街道上覺得很溫暖,人家見了我都叫路大夫、路姨,有的小孩兒叫路奶奶?!彼镁康尼t術和醫者仁心,用令人動容的赤子之心和情懷,贏得了群眾的贊譽和信賴。
展望未來,路生梅希望推動在榆林建立一座能夠輻射周邊地區的兒童醫療救治中心,還想進一步推動專業人才向基層下沉服務。佳縣醫護工作者守護百姓健康的奮斗史,是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生動寫照。截至2021年底,全國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2.3萬個,鄉鎮衛生院3.5萬個,村衛生室59.9萬個,實現了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農村醫療衛生機構設施和人才的薄弱環節得到加強。提高基層醫生的待遇,進一步完善保護、關心、愛護基層醫務工作者的長效機制,必將激勵他們為改變基層醫療面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