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7人物路生梅先進事跡
榜樣7人物路生梅先進事跡有哪些?路生梅,女,漢族,1944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陜西省佳縣人民醫院退休醫生。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榜樣7人物路生梅先進事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榜樣7人物路生梅先進事跡(篇1)
路生梅,女,漢族,1944年1月生,中共黨員,陜西省佳縣人民醫院退休醫生。
路生梅堅守“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諾言,秉持醫者仁心理念,扎根貧困艱苦革命老區,運用精湛兒科專業醫術,守護孩子健康,服務一方百姓,被譽為一諾千金、德耀杏林的“信義醫生”。
1968年12月,24歲的路生梅從北京第二醫學院畢業后,響應國家號召,來到貧瘠荒涼的陜北高原。從青春韶華到滿頭白發,她把青春奉獻給這片黃土地,只為兌現誓言:改變落后醫療條件,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
來到佳縣以后,比起艱苦簡陋的工作生活條件,更讓路生梅揪心的是當地極其落后的醫療水平。工作不久,她出診救助一位難產婦女,可一進門就發現有個老婆婆正準備用一把家用剪刀來鉸臍帶。路生梅立刻制止、搶過剪刀,用自帶的消毒器械給孩子斷臍、包裹。這次出診,更加堅定她扎根當地、服務百姓的信念。
一句承諾,踐行半生。多年來,路生梅多次放棄返京機會,在革命老區的縣級醫院扎下根來,一干就是50多年。她致力于推廣新法接生、科學育兒,創辦佳縣第一個正規兒科,創建愛嬰醫院,推進實施兒童計劃免疫,為創建二級甲等醫院作出突出貢獻。如今,佳縣的醫療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新生兒死亡率從上個世紀60年代的60‰降至0.6‰。
生命不息,服務不止。1999年退休后,路生梅信守承諾,繼續留在佳縣,每周定期到醫院義診,平時在家里為群眾看病。她說,作為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沒有退休年齡;作為黨員,為黨工作更沒有退休年齡。退休22年,路生梅義診患者超過15萬人次。
熱心公益,傳遞愛心。在義診看病之外,路生梅還積極投身公益,拿出自己獲得的10萬元各類獎金用于公益活動。2020年春天,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76歲的路生梅向黨組織交納1萬元特殊黨費,并向所在黨支部遞交馳援抗疫一線的“請戰書”。
路生梅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陜西省道德模范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榜樣7人物路生梅先進事跡(篇2)
今天的《__代表風采》,我們來認識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路生梅。
每周一、三、五,78歲的路生梅都會來到佳縣人民醫院,義務接診。
患兒家長 劉洋:我們小時候也是過來看過路大夫的,可以說路老師既看我們大人,也看我們小孩,看我們家幾代人。
1968年,路生梅從當時的北京市第二醫學院畢業,服從分配來到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成為一名醫生。當了解到很多山里的村民得了病,沒法及時到縣城治療的情況后,路生梅就背著醫療箱,進村入戶上門問診。扎根黃土高原50多年,路生梅的足跡踏遍24個鄉鎮。她的家,這間不足20平方米的窯洞也成了她的第二診室。
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主治醫師 魏濤薇:哪怕是晚上、冬天、急診,她都會跑去病人家里去看。
在路生梅和同事們的努力下,佳縣人民醫院兒科從無到有,通過了二級甲等醫院驗收,還獲得了“愛嬰醫院”的稱號。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拒絕了親人回北京生活的建議,拒絕了其他醫院的高薪聘請,繼續留在佳縣為群眾看病。2020年當地出現新冠疫情,路生梅主動請纓,沒能前往抗疫一線,她就帶頭開展線上診療。
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 路生梅:作為一個黨員,為黨工作沒有退休年齡。作為一名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也沒有退休年齡。
榜樣7人物路生梅先進事跡(篇3)
在北京參加黨的__后回到佳縣,她馬不停蹄地為醫衛系統、公安系統等各系統宣講黨的__精神。
每周一、三、五在佳縣人民醫院或中醫院的義務坐診日已堅持了二十多年,她一天也不愿意多耽誤。
……
黨的__代表、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路生梅已經78歲了。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和所有普通老人一樣,她腰痛需要整日系著護腰帶,上坡路走幾步就得歇一會兒,雙眼也飽受白內障的困擾……
可大家又常常費解:為啥這位白發蒼蒼、瘦小纖弱的老太太,似乎自己總不覺老,有股子使不完的勁呢?
1968年從北京畢業后扎根佳縣人民醫院直到退休,她埋頭苦干幾十年。之后,她退而不休,迄今又義務診治超過10萬名患者。近日,在黨的__精神宣講會上有人問她,打算什么時候讓自己歇歇,她說:“黨的__報告提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這是接下來我努力的方向。我的恩師張金哲院士98歲高齡還在門診一線工作,患者需要我,我還能繼續為他們服務?!?/p>
路生梅是佳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活歷史”。
“我的奶奶、媽媽和我都找過路奶奶治病?!痹诩芽h,不少家庭三四代人都曾在路生梅處診治,她的電話號碼和家庭住址在當地幾乎家喻戶曉。她把病人處成了家人。
“路醫生是我們可敬的前輩,更是我的領路人?!奔芽h人民醫院內科護士長魏雄美兒時被路生梅救治,從此立志學醫從醫?;颊咦兂闪酸t者。
經過不懈努力,路生梅不但自己從榆林地區唯一一名兒科醫生成長為當地首屈一指的熟練掌握內、外、婦、兒、中醫、針灸各科技術的全科醫生,更通過“傳幫帶”培養出一大批心系患者、技術過硬的青年醫學人才。
如今的佳縣也再不是那個缺醫少藥,用油污剪刀為娃娃接生的窮鄉僻壤。自1983年路生梅在佳縣人民醫院首創兒科至今,兒科水平大幅提升,新生兒死亡率從20世紀60年代的千分之六十降至千分之零點六,小兒靜脈穿刺技術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
嘔心瀝血五十四年,路生梅迄今腳步不停。
“我還有太多事要做。”路生梅說,黨的__報告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下一步她要著手推動在榆林建立一座能夠輻射周邊的兒童醫療救治中心,還要進一步推動專業人才向基層下沉服務,努力提升縣域醫療服務水平……“黨的__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我現在每天堅持鉆研中醫醫術,爭取用更豐富的方法為患者診療。”
關于路生梅保持“年輕”的秘密,有人說,她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币灿腥苏f,她是“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倍飞酚X得,“在為黨工作和治病救人上,我一直‘年輕’。”
榜樣7人物路生梅先進事跡(篇4)
在陜西佳縣縣城人民路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經過時,總是有很多人跟她打招呼,有人叫她路大夫,有人叫她路姨,也有人叫她路奶奶,她就是78歲的路生梅。
1968年,24歲的北京姑娘路生梅從北京第二醫學院畢業,被分配到陜西佳縣人民醫院。從青春洋溢到耄耋老人,她一干就是54年,兌現著自己入黨時寫下的“為黨健康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莊嚴承諾。2018年,這個承諾已經實現,但路生梅依然選擇留在佳縣。
“為佳縣人民奮斗終身”
“一定要提醒新手父母重視孩子說話晚的現象,兒童孤獨癥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見到路生梅的時候,她正在佳縣人民醫院的兒科辦公室里,嚴肅地對兒科醫生們反復強調著。
本已退休的路生梅,可以選擇回到大城市頤養天年,但她依然堅守在佳縣,為醫療事業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有人粗略統計過,僅僅在退休后的20余年中,她義診的患者就超過了10萬人次。
“路奶奶,我們來看你啦!”9歲的張宇旋一見到路生梅就親昵地撲進她的懷里。她和她的奶奶、媽媽都曾讓路生梅看過病。在佳縣,像這樣一家三代甚至四代五代人都找路生梅看過病的情況,不在少數。行醫五十載,路生梅給病人開的全是便宜的藥、管用的藥、適量的藥,造福了佳縣一代又一代兒童。
如今,與當地人民結下深情厚誼的路生梅,將“要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的承諾改為了“為佳縣人民奮斗終身”。
“治病救人,永不放棄”
“治病救人,永不放棄”是路生梅作為醫生的良知和堅守。無論是嚴冬還是炎夏,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只要是周一、周三、周五,人們總能在佳縣人民醫院或中醫院看到路生梅坐診的身影,這是她雷打不動的坐診日。
“有一天,我在網上看到我的老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張金哲院士,98歲還在門診工作,我的思緒跌宕起伏。我捫心自問:老師還在做,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做呢?治病救人沒有退休年齡,我也要像老師一樣,干到自己不能干的那天!”路生梅對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說。
從繼承中汲取營養,又將所學毫無保留地傳給后來人。幾年來,路生梅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不僅將自己的學識與本領教給年輕醫生,幫助門診解決不少疑難問題,更在醫德醫風方面言傳身教,為兩所醫院的兒科團隊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
“現在兒科一有重癥病人,我們還是會請路大夫來會診,我有時還帶病人到她家里去會診?!奔芽h人民醫院兒科主任武艷告訴記者,現在,佳縣兒科仍保留著路生梅留下的“寶貴財富”,堅持隨叫隨到、不收紅包、“花小錢治大病”、少用抗生素等優良傳統。
“萬紫千紅才是春滿園”
“老李,最近血壓還高不高了?”“老吳,手術后恢復得咋樣了?”……一走進縣養老院,路生梅熟絡地和老人們打著招呼,關切地詢問著他們的近況。
和佳縣養老院的結緣,還要從2016年說起。那一年,獲得“感動榆林”年度人物、“榆林好人楷?!钡榷囗棙s譽的路生梅,用獎金買了米、面、油、拐杖、按摩器和書籍等,送到農村幸福院、縣養老院。當老人們握著她的雙手激動地說“你真是個好人”的那一刻,她深刻體會到不止兒童,老年人也非常需要關懷。6年來,路生梅不知道來到這里多少次,為老年人義診、跟他們談心。
“一個人的春天不是春天,萬紫千紅才是真正的春天?!甭飞纺抗鉁厝嵊謭远?。她組建了一支名為“我愛佳縣”的老年志愿者隊伍,用自己的一份愛心匯聚起更多愛的力量,傳遞社會溫暖。
從繁華的首都北京到偏遠的佳縣小城,從長發青絲到白發蒼蒼,從一名普通黨員到黨的__代表……路生梅用一生的時間書寫著無私奉獻。她的崇高品質不僅贏得了榆林人民的信任和愛戴,也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引領后來人前進的方向。
“感謝各級黨組織對我的培養,感謝榆林人民對我的信任,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重大的責任。”黨的__即將召開,路生梅正在積極做準備,她將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把基層群眾的呼聲和期盼帶到會上。
榜樣7人物路生梅先進事跡(篇5)
一大早,78歲的路生梅就在佳縣人民醫院的診室中忙碌起來,耐心地問診,認真開處方,安撫哭鬧的患兒,叮囑家長各種注意事項……盡管已年近八旬,作為一名兒科醫生,路生梅每周的三次義診依然雷打不動。“患者需要我,我身體還很健康,還能繼續為他們服務。”她說。因為“被需要”,路生梅在陜北扎下了根,一待就是半個多世紀。
1968年,北京姑娘路生梅大學畢業后只身來到陜西省榆林市佳縣從醫。佳縣位于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交界處,溝壑縱橫、環境惡劣。當地醫療條件十分落后,兩排墻皮脫落的舊窯洞就是縣醫院??吹竭@里群眾缺醫少藥,路生梅許下承諾——“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
路生梅的專業是兒科學,但是那時的佳縣醫院沒有分科。為了不讓患者失望,路生梅在工作之余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學習各種醫學知識。白天坐診、出診,夜晚在油燈下看書、記筆記成為她生活的常態。
“除了內外科、兒科,我還學會了婦產科、皮膚科技術。不少老鄉習慣看中醫,我又自學了針灸?!本瓦@樣,“準專科醫生”變成了“十八般武藝皆通”的全科醫生。
陜北地區山連山、溝套溝,過去交通不發達,許多群眾就醫不便。為了讓群眾能及時看病,路生梅常常需要出診。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路生梅跟著老鄉到離城十幾里的崔家畔出診。當時她穿的是北京帶來的塑料底棉鞋,在雪地里走幾步就摔一跤。老鄉看著實在不忍,勸路生梅回去,說他隔天背孩子再來醫院就診。路生梅沒有答應,繼續往前走,在臨近村子的下坡路上,她索性就半躺著滑了下去,到了病人家里時幾乎變成了一個泥人。
“當時心里只想著有個孩子還在等著我,時間就是生命,我必須前行。”路生梅說,經診斷,孩子患的是麻疹肺炎。村子里竟有5個類似癥狀的孩子,她一連搶救了三個孩子。為防止病情蔓延,路生梅在村里人的幫助下把5個病兒集中在一起治療,不到一周,所有的孩子都痊愈了。
1983年,佳縣人民醫院首設兒科,路生梅成為首任兒科主任。多年來,不是沒有機會去條件更好的大城市,她卻從沒想過離開。她扎根黃土高原54年,不僅為眾多患者解除痛苦,還致力于提升當地醫療水平。
1999年,路生梅退休了,她仍然選擇在佳縣為患者免費義診。“國家已經給了我退休工資,我不缺錢,不能再拿另一份錢。”她說。除了在佳縣人民醫院、佳縣中醫院輪流坐診,路生梅的住址很多人都知道,有的病人白天上班,下班才會上門咨詢,路大夫也悉心接待。
“退而不休”的路大夫依然是佳縣兒科的“定海神針”。“醫生們遇上什么棘手的問題,都會找路大夫咨詢。有時候遇到疑難雜癥,我們還會把病人帶到路醫生家里去。一方面盡快給病人解決問題,一方面我們也及時學習,路醫生從不推辭。”佳縣人民醫院現任兒科主任武艷說,“老話說見賢思齊,有路醫生這樣的榜樣、這樣的老師,我們就有信心,有力量?!?/p>
路生梅說,當選黨的__代表,自己在激動之余還有一絲忐忑,“我會以此次使命為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回報社會,回報大家對我的認可。”
榜樣7人物路生梅先進事跡(篇6)
細致耐心地問詢、檢查、開方,在診室里,已經78歲高齡的路生梅一直忙碌著,她一會兒是標準的京腔京韻,一會兒是“醋溜”的陜北方言,在接連送走兩位小病人后,終于有時間向記者講述起了過往。
1944年1月,路生梅出生在北京后海西沿的一座四合院里,當時正值屋檐下的第一朵梅花在枝頭綻放,就這樣,生梅這個名字陪伴了她一生。
大學畢業時,國家提倡“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路生梅和其他同學一樣,義無反顧響應“服從祖國分配,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的號召,被分配到了陜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
1968年12月,路生梅告別故鄉北京,獨自踏上了西行的列車。火車到銅川后再改乘敞篷卡車,終于到達了偏遠的佳縣。
從大城市到山溝溝,睡在破舊窯洞冰冷的土炕上,用著渾濁不堪的黃河水,比這更不習慣的是飲食習慣。最初在佳縣的幾年里,除了看病還要參加集體勞動,路生梅每天天不亮就去修梯田、修公路,下午收工后接著到醫院值夜班?!懊鎸щy,我不知道哭過多少次,但我從未退縮過。因為這條路是自己選的,打退堂鼓不是我的作風?!甭飞氛f。
有一次,路生梅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夜路才到病人家中。臉色慘白披頭散發的產婦坐在土袋子上,孩子已經出生,一位婦女拿來一把黑乎乎的家用剪刀,準備給孩子剪臍帶。路生梅搶過剪刀,用自帶的消毒器械有條不紊地給孩子斷臍、包裹。在那個年代,不衛生斷臍經常引發新生兒破傷風,新生兒破傷風死亡率近乎是100%。
經歷了一次次生死營救,找她看病的老鄉越來越多。一個信念變得更加堅定: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這里不就是最艱苦的地方?這里不就是自己的“廣闊天地”?她暗下決心:“這里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這里的群眾就是最需要我的人。我要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
讓她決心留下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她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綏德衛校畢業分配到佳縣人民醫院的高正勝。“老高處處為別人著想,點滴中向善。老高所做的事,我想每一名陜北人都能做出來,時間長了,我真的愛上這方水土,愛上這里的人?!?/p>
后來,曾有多次調回北京的機會,但都被路生梅婉言拒絕。
從1961年向黨組織遞交第一份入黨申請書,到1984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路生梅等待了23年。
兒子高佳還記得母親入黨那天的情景:“她激動得哭了。那時我正讀初一,年齡小不理解?,F在回頭想想,她一定是認為入黨才是對她多年來工作最大的褒獎和肯定?!?/p>
1999年12月,路生梅從佳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的崗位上光榮退休。但是她認定了“作為黨員,為黨工作沒有退休年齡;作為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也沒有退休年齡?!庇谑窍仍诩依镩_展義診,隨后在醫院的邀請下,每周一、三、五去義務坐診?!罢衣反蠓蚩床。劬透杏X放心?!被颊叩谋娍谙鄠?,使路生梅的醫術和醫德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退休后的23年間,路生梅接待義診、咨詢,累計超過10萬人次。
“如果咱醫院組織救援隊,我要求參加,無論奔赴哪里,無論生死,我都要求參加……”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已經76歲的路生梅向黨組織遞交了1萬元的特殊黨費和“請戰書”,要求馳援抗擊新冠疫情一線……
近年來,路生梅先后獲評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最美醫生”“最美巾幗奮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等榮譽稱號。可她對榮譽看得很淡。路生梅說,“我就是一只拴著線的風箏,無論走到哪兒,只要病人一拉線,我就會回到他們身邊。”
榜樣7人物路生梅先進事跡(篇7)
路生梅又要回北京了。這一次,她是作為黨的__代表,帶著陜北人民的期盼和祝愿回家鄉。
扎根黃土高坡54載——這個曾經地道的北京姑娘,從首都北京到陜北縣城,從青絲烏發到鬢染霜花,將自己的美好年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老區的父老鄉親。偏遠小城佳縣也成為她命運相系、用心守護的第二故鄉。
1968年12月,路生梅24歲。從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畢業的她,響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告別家人,只身踏上遠赴陜北的列車。這是她第一次離開北京。當她風塵仆仆,終于站在簡陋的鐵柵門外時卻發現,佳縣人民醫院就是兩排破舊的石窯洞。
號稱“石頭城”的佳縣縣城,喝的是毛驢馱回的渾濁黃河水,還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瓢;不會生火爐子,晚上只能睡冷炕……望著醫院周圍的空曠荒野,路生梅不知偷偷哭了多少回。
讓路生梅決心留下來的,是兩次難忘的出診。
一次,她趕了1個多小時夜路來到患者家。昏暗的煤油燈下,破舊窯洞里的半邊炕上沒有席子,臉色蒼白、披散頭發的產婦坐在土袋子上,孩子已經出生,一名婦女卻一直死死揪住產婦的頭發,說“產婦‘血迷’(失血性休克)了,揪著頭發就不會昏死過去。”另一名婦女拿來黑乎乎的家用剪刀,準備給孩子剪臍帶。路生梅急忙搶下剪刀,用自帶的消毒器械為孩子斷臍、包裹?!袄相l們哪里懂得,因不衛生斷臍引起的新生兒破傷風死亡率,在那個年代幾乎是百分之百?!蹦且豢蹋飞钒迪聸Q心,一定要改變這里落后的醫療條件和生育觀念。
還有一次是在大雪天,路生梅下鄉出診。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十幾里的路摔了40多跤??斓酱蹇跁r又是下坡路,摔怕了的路生梅索性半躺著滑了下去,到患者家時幾乎成了一個泥人。
患者是個得了麻疹肺炎的孩子,這是一種典型的呼吸系統傳染疾病,嚴重肺炎也正是嬰幼兒麻疹死亡的罪魁禍首。經過叩診、人工呼吸、糾正心衰等一系列治療,孩子的病情終于穩定。路生梅剛松了口氣,有村民告訴她,村里還有幾個孩子得了同樣的病。路生梅果斷將患兒集中在一起,阻斷了傳染源。
那幾天,路生梅就住在老鄉家,悉心醫治、寸步不離。幾天后,孩子們痊愈了。臨走時,孩子的母親拉住路生梅,塞給她一雙千層底的棉布鞋。原來,老鄉已悄悄量了她的腳底尺寸??粗蠼惆疽雇t的雙眼,路生梅感動得說不出話。
“這里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我要扎根佳縣,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把自己的青春年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這片土地?!边@樣的承諾,被路生梅鄭重寫進了入黨申請書。
那個年代,佳縣地瘠民貧、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的鄉親們小病扛,大病也扛。路生梅在校學的是兒科,但在當時的佳縣,缺醫少藥、醫院不分科,每個醫生必須掌握內、外、婦、兒、中醫、針灸等多科知識,一切必須從頭學起。
可供學習的資料有限,就托人從外地買;沒有上級醫生,就向書本學、向老醫生學;每天晚上煤油燈下看書,夜晚12點前沒睡過覺。很快,刻苦鉆研的路生梅就成了醫院的“多面手”。
醫院是24小時值班制,連續一周才能換班。一次,路生梅值班的第七夜,突然來了一個腸梗阻患者需要緊急手術。兩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后,患者得救了,路生梅卻暈倒了,昏睡了整整一天一夜。
時光推移,當初和路生梅一起赴邊遠地區的同學們都陸續調回了北京。面對親友的勸說和擺在面前的回京機會,路生梅卻一再婉言謝絕——為了更專業、更有效地救治更多患兒,路生梅立志要為佳縣醫院創辦兒科。
東奔西走、四處籌資……在她的主持下,佳縣人民醫院兒科終于在1983年獨立分離出來,路生梅出任首任主任。為提高醫療和護理技術,路生梅送科里所有護士分批進修學習;資金不足時,她就自掏腰包;她還將從外地學到的先進管理經驗運用到工作中,使大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死亡病例討論、各科室會診等制度在科里開展后,又被全院推廣。
路生梅的努力很快見到成效,兒科成為佳縣醫院的骨干科室。在全區小兒靜脈穿刺技能大賽中,拿下了團體、個人雙“第一”的好成績。同行們感嘆:佳縣是榆林地區最窮的縣,佳縣醫院是全區醫療條件最落后的縣級醫院,佳縣醫院兒科卻是榆林地區最好的。
1999年,路生梅從佳縣醫院兒科主任、副院長的崗位上退休,每天到家里找她看病的人仍然絡繹不絕。2018年12月,路生梅終于完成了“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的承諾,她又向自己作出新的承諾:生命不息,服務不止。
每周一、三、五,她堅持義務坐診。退休后的20多年來,經她義診的患者累計超過10萬人次。她還組建了“老年人志愿服務隊”,組織大家深入山區幫扶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新冠疫情發生后,她又主動請纓,希望能參加醫院的一線診療。
在佳縣,路生梅的家庭地址和電話號碼幾乎無人不知。大家常說:“路大夫總愛開便宜藥,只為能讓大伙兒瞧得起病?!比缃竦穆飞罚腔颊呖谥械摹奥方恪薄奥芬獭薄奥纺棠獭保彩侨珖赖履7丁ⅰ白蠲澜韼綂^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因為那句承諾,她信守一生,護佑一城。
能作為全國黨代表參加黨的__,路生梅十分興奮?!吧洗位乇本侨ツ陞⒓尤珖畠蓛炓幌取碚么髸??!碑敃r,作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路生梅激動地說:“53年前,我就是從天安門廣場出發,服從分配到了佳縣;53年后,經過層層推選,我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謝謝三秦父老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又把我送回北京!”
“這次回去,深感責任重大?!甭飞犯嬖V記者,針對群眾關心的相關醫療話題,她進行了專門調研。比如,期望能在榆林建立一座能夠輻射周邊的兒童醫療救治中心,以解決更多兒童的就醫需求;期望近年在榆林地區高發的過敏性鼻炎病癥,能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還有降低兒科就診醫保起付線、優化戶口所在地與就醫地報銷的便利性銜接等相關問題……“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大家的所思、所盼原原本本帶到北京去?!?/p>
在路生梅看來,陜北地區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已不是當年模樣,這讓她深感欣慰:“佳縣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這里的人民就是最需要我的人。感謝組織和人民的信任,未來,我將生命不息、服務不止,繼續為改變佳縣的醫療面貌貢獻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