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六乘組事跡簡介
事跡材料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你是否在尋找“神十六乘組事跡簡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神十六乘組事跡簡介(精選篇1)
桂海潮,男,漢族,1986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載荷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神舟十六號乘組航天員。中國空間站的首位載荷專家,中國首位戴眼鏡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
桂海潮的主要研究興趣為航天器動力學、制導導航與控制技術。
2023年5月30日,桂海潮作為神舟十六號乘組航天員,將執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
1986年,桂海潮出生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一個普通家庭。 [5] [10] 2005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
2014年7月,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先后在加拿大約克大學、瑞爾森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7年9月,入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進計劃,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特別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20年9月,桂海潮從約2500名候選對象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三批18位預備航天員中的4名載荷專家之一,也是唯一來自高校的載荷專家。
2022年6月,桂海潮入選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2023年5月30日,桂海潮作為神舟十六號乘組航天員,執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圓夢園廣場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許學強下達命令,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領命出征。
神十六乘組事跡簡介(精選篇2)
景海鵬最初的夢想,是成為學校籃球隊的正式隊員。小學五年級的他,因為個子矮,只能做籃球隊的.替補隊員,給正式隊員拎包。
“那時候心里委屈極了,”景海鵬說,但他不服輸。于是,他借來一個籃球,籃球是癟的,籃筐是在自家土墻上用粉筆畫的,他不介意,只是沒日沒夜地練習。
努力終于換來了機會。在一次關鍵比賽中的最后時刻,景海鵬替換受傷的主力,他一上場就迅速扭轉落后7分的局勢,還在最后時刻投出一記壓哨球,絕殺對方。從此,他就成為了籃球場上的主力,直到現在,他仍然是航天員中的籃球“鋼鐵前鋒”。
那場比賽之后,景海鵬去供銷社買東西,供銷社阿姨對他說:“你不就是那個‘海鷗五號’嗎?球打得好,不收錢!”。
“那就像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 ,景海鵬說,“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獎勵。那一刻讓我認識到,為了夢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夢想成真的感覺,原來這么好!”
夢想沒有停止。高三那年,景海鵬在報欄看到了一張照片——一名叫張海鵬的飛行員精神抖擻地站在一架戰斗機旁邊。海鵬,這個跟他同樣名字、神采飛揚的飛行員燃起他了對飛行的向往,他從此下定決心成為一名飛行員。
夢想卻又一次遭到了挫折,第一次報考飛行員景海鵬落選了。但他怎么能服輸?“如果再考不上飛行員,我就不活了”, 他對父母撂下這句話后,用一年的拼命努力證明自己,如愿考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在此后的訓練生涯中,景海鵬也從未松懈。
游泳是飛行員的必備技能。媒體報道稱,在一次游泳考試前,中隊長認為景海鵬的動作達不到優秀水平,簡單介紹游泳動作后,他讓景海鵬自行練習。結果,景海鵬在考試時候,一口氣游了200米。
一天之前還不太會游泳的他,一夜之間就達到了優秀。景海鵬也由此獲得了入伍以來第一個嘉獎。
景海鵬妹妹景艷芳說:“哥哥雖然性格內向,但很倔強,凡事不服輸,認準的事不達目的絕不罷休?!?/p>
經過不懈努力,景海鵬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后來,部隊要在飛行員中招一批宇航員,景海鵬成為了第一批入選者。
從此飛天成為了景海鵬的又一個夢想。
神十六乘組事跡簡介(精選篇3)
10、9、8、7....隨著倒計時的聲音傳來,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這是中國航天第六次載人航天發射,也是出征時間最早的一次。
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后,時隔叁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性航天員,他們將在軌工作、生活33天,這將創造中國載人航天在軌飛行時間的新紀錄。
1966年10月出生于山西運城的景海鵬,到底有何過人之處能在50歲的年紀第叁次隨神舟飛船一起升入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在今天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乘坐“神舟十一號”飛船于10月17日7時30分升入太空,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在此次航天員乘組中,我們又見到了一位熟悉的身影,那就是景海鵬,此次乘坐“神舟十一”號進入“天宮二號”將是他第叁次執行太空任務。此前,他曾在2008年9月和2012年6月分別執行過“神舟七號”飛船和“神舟九號”飛船的飛行任務。
景海鵬于1998年1月被正式選為我國第一批航天員。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我國第一批航天員共有14人,并已于2014年開始陸續進入煺役狀態。
據相關人士介紹,因為景海鵬從小就有一個航天夢,也是所有航天員中最刻苦的之一。
在景海鵬執行完“神舟七號”飛船飛行任務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景海鵬曾透露過其成為飛行員繼而又成為航天員的塬因。
那是景海鵬讀高中時的一天,他代表所在的山西安邑中學去運城中學打籃球比賽,在運城中學宣傳欄里,他第一次看到了飛行員的照片,眼睛就不愿從照片上挪開。
回到家中,景海鵬興奮地向父親比劃,飛行員的頭盔是這樣的,護鏡是那樣的。并告訴父親說,自己真得非常喜歡飛行員的服裝,看起來很威武, “我要當飛行員?!?/p>
1984年,空軍在運城招考飛行員,景海鵬報了名。但是由于身體塬因,他落選了。塬因是學習時間太長、勞累過度以至于眼睛里有些血絲,所以沒有被選上。
這次落選對景海鵬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然而緊隨著卻是一個更大的打擊—— 父親打算讓他煺學。
但后來,在村里電工的勸說下,景海鵬父親勉強讓景海鵬再讀一年書,并讓他表態一定要考上飛行員。就這樣,景海鵬轉入解州中學補習,并學習更加用功。并從那里成功考上了 河北保定航校(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
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曾這樣評價景海鵬:“重返太空是飛行過和沒飛行過的航天員都非常羨慕的事情。他最大的特點是細心,不僅地面訓練非常嚴謹,生活中也非?;钴S。”
景海鵬的飛行員戰友許驥評價他既好強又刻苦:“ 海鵬比較好強,不服輸。在景海鵬這批飛行員中,個個素質都比較高,他算是最刻苦鉆研的,每次帶他們飛行,教員們都要在著陸后講一講訓練當中的問題。海鵬對此特別重視,不光認真聽,還會去翻很多資料,做些理論上的研究,再加以驗證。”
冰凍叁尺非一日之寒,每一個成功的故事背后都有一段努力拼搏的經歷。堅持、刻苦、細心、向上是景海鵬同志教給我們最深刻的道理。
神十六乘組事跡簡介(精選篇4)
長征五號火箭將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核心艙送入太空,長征七號火箭搭載著天舟貨運飛船送去補給,長征二號F火箭將航天員送入太空,長征三號火箭助力北斗導航衛星完成了全球組網……一次次航天發射振奮人心。成功的背后,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航天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日前,火箭院舉行2021年《感動我們》人物頒獎典禮,表彰一批航天人的先進事跡。
11名個人、2個團隊登上舞臺,接受全場最誠摯的敬意,并通過VCR視頻和現場訪談,帶著大家重溫一個個感人故事、一個個動人瞬間。
他們中,有火箭院抗疫戰線上的“急先鋒”——安全保障部;臨近耄耋之年牽頭編寫火箭院《民品發展史料文集》的退休人員范樹國;耗盡半生守衛火箭質量與安全的緊固件專家劉素云;老年患者的“守護神”高永紅;死守節點、鑄就中國火箭最強“心”的火箭發動機總裝車間原主任吳培軍;精于鉆研、樂于傳承的火箭總裝大師馬利;用瘦弱身軀點亮后輩前進道路的火箭彈道設計專家陳陽;改變半個多世紀的火箭彈性載荷設計方法的青年設計師曾耀祥;跨界探求真諦沖破陰霾、為火箭復飛提供保障的設計師吳浩;攻克世界性難題、為飛行器“穿”上全球領先新型骨骼和外衣的復合材料專家李軍平;用鋼鐵般意志和火熱忠誠、在生命禁區找到成功起點的型號調度孔繁良;守衛航天員“生命之門”的載人航天工程“解鎖專家”于衛東;以及為國鑄劍、揚我國威的重點任務團隊。
這些航天人在崗位上默默奉獻,在京南的生產車間里,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在南海之濱的椰林旁,克服嚴寒、沙塵、高溫、高濕等艱苦條件,護佑了長征五號、長征七號、長征二號F等一批運載火箭的圓滿發射。他們中有的人經年累月工作,練就了持續深蹲工作4小時腿不麻的“神功”。
他們雖然崗位不同,身份不同,但對祖國、對航天事業的熱愛是相同的。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他們越過艱難險阻,共同創造了航天事業的輝煌,傳遞著溫暖人心的光和熱?,F場不時傳出雷鳴般的掌聲,人群中不時有人擦拭眼角的淚水。
典禮最后,全體人員與合唱團一起共唱《祖國不會忘記》,為重點任務團隊以及全體火箭人送上敬意。
據悉,火箭院《感動我們》人物評選及表彰從2011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6屆,共評選出39名個人、5個團隊。獲獎人物及事跡均來自一線最普通的員工。該活動始終堅持人物挖掘在一線、事跡發生在一線、故事傳播在一線、榜樣選樹在一線、精神弘揚在一線,并通過頒獎典禮的形式,讓獲獎人員走上舞臺,感動和影響身邊的人。目前,《感動我們》人物評選及表彰已成為火箭院的一項品牌活動,在全院掀起了學習榜樣的熱潮。
神十六乘組事跡簡介(精選篇5)
今天,迎著昔日東升,神舟十一號奔向天宮,我國載人航天再啟新程。壯觀的發射場面令人振奮,正在印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的中共中央_、_、中央軍委主席_第一時間發來賀電,令人鼓舞。
航天夢,連系著中國夢。此時,我們更敬佩航天英雄們為國奉獻的追夢精神。這次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他們將在“天神”組合體中生活、工作30天,創下我國在軌駐留最長時間的紀錄。特別航天員景海鵬,他曾經執行過神舟七號和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此次入選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是他第叁次太空飛行,也是我國唯一一位叁次進入太空的航天員。叁次進入太空,這也許算不得什幺奇跡、或壯舉,但其步入太空的足跡卻很偉大,絕不亞于一次“長征”。景海鵬,是山西人民的驕傲,值得我們學習。
人們都羨慕做航天員的光彩,但可知他們光彩背后有著多少多大的付出?首先是親情的付出,與家人聚少離多,特別執行任務時,相當長的時間里回家都不能回的。其次,是艱苦汗水的付出,航天飛行對航天員的素質,包括身體、技術、心里素質,要求特別高,近乎于苛刻,因此,被選上航天員僅僅是第一步,真正步入太空還需苦練基本功,需要一個長久艱苦的付出。其叁,是耐心的付出,太空生活決不是“嫦娥飛天”“九天攬月”那般詩意和美好,狹小的空間,失重的環境,枯燥的生活,真正是度日如年,沒有足夠的意志和耐心,是難以勝任的。
可見,做一名合格的航天員,必須有堅定的信念意志和愛國奉獻的理想追求。景海鵬在與記者的見面會上講:“人的這一輩子,是由各個時期各個階段不同的夢想串聯起來的,因為每個階段每個時期都有各種各樣大小不同的夢想,把各種夢想串聯起來,就形成這一生。”“人要是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沒有夢想,就太可怕。”他如此認識如此說,也是這樣做的,從08年第一次執行飛行任務,神七到神十一,每四年一次的太空飛行,又恰好隨奧運會的節拍,所以他將此視為自己的“奧運會”。奧運會是什幺,就是體育健兒的拼搏,一屆接一屆的拼搏,像王義夫那樣,參加了九屆奧運會,堅持了四九叁十六年的拼搏,這是何等堅強的拼搏啊,只因心中有目標、有理想、有夢想、有祖國。
其實,將航天員的太空之路比作“長征”更合適,從地上飛向太空需要克服的艱難很多很多,意志稍有松懈就難以走下去??囱胍暵犚晃话贇q老紅軍回憶長征,天上飛機炸,地上敵人圍追堵截,一邊與敵人打,一邊趕路前進,長征的艱難是今人不可想象的,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一天也走不下來。中國航天能走到舉世矚目的今天,豈不是每個航天人在堅強中拼搏出來的?航天精神就是對長征精神的最好弘揚。
今天,我們正在進行著一場新的“長征”。我們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就是要景海鵬那樣,爭做“追夢者”,用行動踐行紅軍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胸懷偉大祖國,敢于攻堅克難,不屈不撓,迎難而上,一往直前,還如景海鵬所說:“時刻接受祖國的挑選!”這樣,我們在追夢的道路上,就一定能夠不斷取得偉大的勝利,為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