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六景海鵬的英雄事跡
景海鵬出生后,舅舅為他取名為“海鵬”,希望他像鯤鵬一樣翱翔藍天;你是否在尋找“神十六景海鵬的英雄事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分享。
神十六景海鵬的英雄事跡(篇1)
5月30日9時3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踏上太空征程。
在景海鵬老家山西運城,他的父母親友、家鄉父老以及母校師生也聚集在一起,觀看“神十六”發射直播,共同見證航天英雄的第四次飛天壯舉。運城市有關部門在景海鵬父母家附近的一處廣場搭建了LED屏幕,擺放了百余張椅子,還用當地的特色花饃制作了火箭模型,慶祝“神十六”發射。
極目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到9時,離預計發射還有半個多小時,現場已座無虛席,而更多的市民源源不斷地趕到現場。
前來現場觀看直播的市民賀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單位組織了10個人前來現場觀看,見證老鄉景海鵬第四次飛天。他說,“雖然在電視、電腦、手機上也能觀看直播,但是在現場集中觀看,更有氣氛。”
賀先生還表示,2008年他在學校第一次觀看了神舟七號的發射儀式,“此后每次發射,我基本上都看了。景海鵬是我們運城人的驕傲,這次來這觀看,也是希望能近距離地給他加油。”
倒數,點火,發射……隨著發射程序的一步步推進,指揮部宣布發射成功時,現場民眾、學生手舉國旗歡呼吶喊,氣氛熱烈。此刻,景海鵬的父母緊張又激動,特別是母親,眼中含著熱淚,雙手合十為兒子祈福。
在現場觀看發射直播的運城解放路第二小學教師李旭玲告訴記者,發射成功的那一刻自己非常激動,“為祖國的富強與科技進步感到驕傲。”
李旭玲表示,自己作為教師,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作為景海鵬的家鄉人,今后要以更高的標準開展教學工作,爭取能培養出下一個航天員。
解放路第二小學一名學生說,“發射成功那一刻,現場揮舞著國旗,在歡呼吶喊聲中,我心情非常激動,祝航天員叔叔順利完成任務。”
公開資料顯示,景海鵬先后參加過神舟七號、九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這是第四次執行飛行任務,是中國目前為止飛天次數最多的航天員。
據央視新聞報道,截至今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進駐空間站已滿半年,正在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
神十六景海鵬的英雄事跡(篇2)
楊家卓村,一個只有200來戶人家的小村子,飛天英雄景海鵬的家就在這里,每當提到自己的成長經歷和今天的成功,景海鵬總會說:“因為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1966年出生的景海鵬,因景家的前兩個孩子都先后夭折了,景靠喜、王珍玲夫婦自然是無比的疼愛。為了補貼家用以及三個孩子的學費,景靠喜夫婦把農閑時節都用在了加工掃帚的作業上。一個笤帚的利潤一二毛錢,拉到市里能賣三毛錢,為了多賣些錢,每扎夠100個笤帚,景靠喜和妻子用自行車拉到城里走街串巷叫賣。在外一天舍不得吃一頓飯,攢下的錢供了孩子們上了學。
“日子再苦,也不能耽誤孩子。”在那個困難時期,王珍玲總是千方百計為孩子成才創造條件。景海鵬常年在外,家中的重擔自然都甩在了弟弟景海龍和妹妹景艷芳的身上,但是兩人從來沒有埋怨過當兵的哥哥,而是給予了哥哥最大的理解和支持。2012年春節后,得知兒子可能被定為“神九”的航天員,但遲遲等不到結果。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王珍玲的右眼突然什么看不看見了,先后在運城市兩家醫院住了38天,都沒有效果。無奈之下,景海龍陪著母親來到北京看病。為了不打擾正在封閉訓練哥哥,硬是沒有向哥嫂透露一點風聲,整整18天,一個人在醫院默默陪護。景海龍常說,“哥哥是為國家的航天事業做貢獻,顧的是國家這個大家,而他和妹妹支持哥哥的方式,就是把這個小家照顧好,讓哥哥少為家里分心”。他們覺得,能替哥哥多陪陪父母,讓他安心工作就是一種幸福。
景海鵬從1986年被招收為飛行員后,28年來回家的次數非常少,幾乎對家庭盡不到一點職責。面對這些,母親王珍玲從沒有任何抱怨,一直和丈夫景靠喜努力支持兒子。
在別人看來,有一個航天英雄兒子,王珍玲應是充滿自豪,但是對于一個母親來說,她更多的是擔心和期盼。2008年9月25日,在“神七”的整個發射過程中,景靠喜和王珍玲一直都沒有說任何話,只是把目光牢牢鎖定在了電視屏幕上,只有在人群中爆發出掌聲的時候,老人家懸著的心才終于放下。
20多年來,作為母親的王珍玲即使再想兒子,也沒有主動給兒子打過一次電話,她怕打擾兒子,怕因家里小事影響了兒子的事業。她說:“海鵬首先是國家的兒子,其次才是我的兒子。我就是心里再想,也不能隨便打擾他。”作為景海鵬的父母,他們覺得不給兒子添麻煩,靜靜的等待就是一種無言的幸福。
在景家出了一個航天英雄后,許多人主動向景靠喜和王珍玲和丈夫提供優厚的待遇和更好的生活條件,但是都被二老婉言謝絕了,他們選擇和所有普通的農民一樣,繼續在農田中耕種,繼續著過平凡普通農家人的生活。
家里最熱鬧還是當屬周末,每個周末二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外孫女都會回來陪二老,在外上學的孫子、孫女也常常會給二老打電話,匯報近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幸福在平淡和瑣碎的生活中一直延續著,這個平凡卻不簡單的家庭,在真心付出、無盡牽掛和默默守候中,向我們詮釋著幸福的含義。
神十六景海鵬的英雄事跡(篇3)
景海鵬出生后,舅舅為他取名為“海鵬”,希望他像鯤鵬一樣翱翔藍天。上高中時,他偶然看到一張飛行員照片,萌生了“我要當飛行員”的志向。1985年6月,景海鵬如愿考入河北保定航校(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1991年6月,景海鵬被分配到南京軍區空軍某部,成為一名空軍一級飛行員。
1996年得知選拔航天員的消息后,已經當了13年飛行員的景海鵬,又開始憧憬“力爭成為一名航天員”。1998年1月,景海鵬如愿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
1998年1月進入北京航天城時,景海鵬已經31歲了。為了訓練,景海鵬每天6點半起床,8點開始訓練,一直到中午12點。午飯后又從下午1點訓練到6點。晚上還要寫當天的總結和安排第二天的訓練。那10年,他晚上12點前幾乎沒有休息過,不僅舍棄了許多愛好,而且幾乎沒有參加過任何聚會,沒有陪父母過過一個春節,也沒陪妻子逛過街。正是這艱辛的磨礪和錘煉,讓他一步步完成了從飛行員向航天員的蛻變。
“堅持,堅持,再堅持,沒有捷徑,堅持是唯一的選擇。”這是那10年教給景海鵬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2008年5月,景海鵬入選神舟七號飛行乘組,任務分配為03號返回艙值守航天員。9月25日,景海鵬搭乘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十年一夢,一朝得以實現。
9月28日傍晚,神舟七號飛船圓滿完成所有任務,返回艙安全著陸,順利返回。
景海鵬曾經說過:“2008年我的飛天夢想實現后,我就把新目標瞄上了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夢想又一次實現后,很多人問,你還訓練嗎?我就笑說,不訓練我干啥?因為我的下一個夢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備戰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終究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讓這個黃土地養育的三晉男兒如此地執著這份有風險的飛天職業呢?景海鵬給了所有人最完美的解答,那就是——回報祖國。他說過:“我一個農村娃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都是國家培養的結果,我要回報國家。可怎么才是回報國家呢?就是多執行任務,把所有在地面實現不了的,通過航天員在太空實現,從而造福全人類。”
2012年6月12日,景海鵬入選神舟九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乘組,并當選指令長。景海鵬不僅要確保成百上千個指令準確無誤地發送,還要組織各類實驗有序開展;不僅要嚴格執行飛行計劃,還要調動大家的主觀能動性,使大家高效愉悅地在天宮一號中工作生活。這次飛行的時間更長,在軌操作更多,人員也比執行神舟七號任務時多了一個,對乘組的身心素質、工作能力、任務規劃等要求也更高。
經過刻苦訓練,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景海鵬、劉旺、劉洋通力合作,圓滿完成我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
已兩度飛天的景海鵬并未停止高標準學習訓練的步伐。2012年神舟九號任務結束后,4年的時光在景海鵬從未間斷的勤學苦練中匆匆而過,等到2016年神舟十一號任務進入人們的視野時,即將50歲的他赫然在列。過硬的素質、豐富的經驗、完美的成績,讓景海鵬在大家敬佩且信服的目光中順利入選飛行乘組。
還會不會再飛?三次飛天的景海鵬不止一次面對這樣的問題。每次他總會說:“作為一名航天員,我會時刻準備著接受祖國的再次挑選。”
神十六景海鵬的英雄事跡(篇4)
在科技并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就已經對太空心神向往,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故事,都透露出了古人對茫茫宇宙強烈的好奇心。
而在現代,隨著科技不斷發展進步,飛機火箭,航天飛船等先進工具的創造和使用,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宇航員為人類帶回了太空的面貌,讓人們對太空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在這些優秀的宇航員中,景海鵬猶如神一般的存在,他不斷突破自己,三登太空,為祖國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不屈的少年,用汗水揮灑著青春
1996年在山西運城東楊家卓村一個景姓家庭里,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哭聲,一個小男孩降臨了,看著這個白白胖胖的小臉蛋,在場的人都喜出望外,孩子的舅舅給他取了名字“海鵬”,希望他以后可以像大鵬一樣展翅高飛。景海鵬的家非常窮,父母都是老農民,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活,母親身體不太好,全家人都只能靠父親一點工分過日子。
后來,父母又陸陸續續為他添了弟弟妹妹,本就捉襟見肘的日子過得更緊巴了!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衣服褲子都是補丁接補丁。
10歲那年,景海鵬交不起學費,父親和他商量,要不先休學一個學期吧,等有錢了再去讀。景海鵬看著一貧如洗的家,看著父母花白的頭發,盡管心里難受,但還是用力點了點頭,答應了。后來舅舅知道后,連夜從遠在幾十公里的家里趕了回來,他拿出自己的積蓄,對景海鵬說:“讀書才能有出路,這里的錢你先拿去交學費,不夠再問我拿。”
景海鵬看著舅舅,斬釘截鐵地說:“舅,你放心,我將來一定能出人頭地。”回到學校的景海鵬更加努力學習,成績一直都很不錯,尤其在體育方面,更是出類拔萃。
在所有的體育運動中,景海鵬特別擅長打籃球,但他個子不高,老師一直沒有把他放在心上,每次上場,都把他派到那些不太重要的位置中。但景海鵬并不服輸,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猛練球技,操場上經常能看見他在揮灑著汗水!
進步大得更是連那些主力隊員都趕不上,從此,不管在學校,還是后來在部隊里,只要景海鵬一上場,就立馬會成為全場的焦點,而他那不屈的精神,拼搏的個性,也成為了很多人的偶像,在航天隊伍里,他還有個“鋼鐵前鋒”的稱號呢!
“飛行員,我來了!”
景海鵬的航天夢,起始于高中時的一次偶然遇見,那一天,景海鵬代表自己的學校到運城中學打籃球,在運城中學的宣傳欄里,他深深被一張飛行員的照片吸引了,這名飛行員帶著頭盔,大大的護目鏡罩在眼睛上,臉上表情堅毅果敢,這張照片,在景海鵬的腦海里久久揮之不去,以至于在后續的籃球比賽中,他還差點失神丟分!回到家后,景海鵬眉飛色舞地和父親描寫著飛行員的樣子,末了,他和父親說:“我一定要成為飛行員!”
1984年,景海鵬的機會來了,空軍在運城招考飛行員,得到消息的景海鵬第一時間就跑去報了名,經過一層層選拔,景海鵬都通了關,就在他覺得自己快要成功的時候,最后一項身體檢測報告竟然沒有及格!
景海鵬被刷了下來,他拿著這張不合格的證明,差點流出淚來,景海鵬受了很大的打擊,一連好幾天,他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沒再出門。父親和景海鵬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沒這個命。”可是景海鵬不信邪,他和父親說:“如果再考不上,我就不活了!”
1985年,父親將景海鵬轉入了解州中學讀書,在那里,景海鵬對于身體越發重視起來,他每天早上都會早早地去跑步,時時刻刻記著鍛煉身體,尤其是眼睛,每上完一節課,景海鵬就會去走廊向遠處望望。
功夫不負有心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在解州中學招考時,景海鵬憑著過硬的身體素質一下被選上了!當拿到錄取通知書時,景海鵬還以為自己在做夢!他忍不住激動地說:“飛行員!我來了!”
從飛行員到宇航員,夢的旅程不會停歇1988年,景海鵬順利從保定航校畢業,被安排到了連云港的訓練基地,在這里,他和許多學員開啟了艱苦的訓練,不光要學理論知識,還要學習各種飛行技巧,盡管有汗水,有血淚,但景海鵬從不言敗,1991年,景海鵬順利畢業,被分配到南空駐某部,正式成為空軍一級飛行員。如果不是那次航天員的選拔,景海鵬的路可能就終止在了飛行員這條道路上。
1996年,中國航天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國家將在空軍部隊中選出幾名飛行員出任航天員,景海鵬也報了名,他已經飛過祖國的東西南北,還從未去過宇宙洪荒!他想在那片浩瀚的銀河里,踏上自己的腳步!
憑著過硬的航天技術和不怕吃苦的勁頭,景海鵬被成功選上!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景海鵬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航天專業技術等等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航天員專業考核!
2008年5月,景海鵬進入了神州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組,當他踏上神州七號的機艙時,心情說不出的激動,他和隊友一起駕駛著神舟七號,在宇宙中飛行了將近5個月,安全著陸時,所有的人都為他們歡呼,慶賀!
2012年6月,已經有了航天飛行經驗的景海鵬又被入選為神州九號的飛行乘組并擔任指揮長,在飛行時光中,景海鵬不驕不躁,圓滿完成了任務。后來2016年10月,景海鵬第三次被入選為神州十一號的乘組。
在這8年中,景海鵬竟3次被航天組選上,這在所有的航天隊伍里是第一人,要知道,航天員對身體素質要求特別高,但景海鵬根本沒有受外界任何影響!這無疑歸于他對自己身體素質的嚴格要求。他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航天英雄名至實歸。現如今的他,已經退居到幕后工作,任31677部隊副部隊長,為中國培養更多宇航員而努力!
從景海鵬的身上,也讓我們懂得,一個人的出生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要心中有夢,并為之奮斗,上天永遠不會虧待每個努力的人!而國家,也正需要我們這些愛追夢的人,只有民族有夢想,國家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神十六景海鵬的英雄事跡(篇5)
如今的東楊家卓村,早已是運城民航機場所在的空港開發區的一部分。因為離機場不遠,海鵬從小就有當飛行員的夢想。
海鵬的父母都還記得,在海鵬的小時候,不遠的鄰村有一個青年人被驗收通過當上了飛行員。在大家都議論此事時,海鵬就非常羨慕。平時一有空,他就想法打聽,想知道一些有關這個鄰村青年的成長故事。
海鵬是在解州中學上的高中。當時的解州中學,不僅是運城地區的重點中學,還是山西省中學里最有名的飛行員培養基地。在高二的時候,海鵬就摸上了招飛行員的程序道道,曾告家里人他想要報考飛行員。到海鵬上高三的時候,保定的十二航校來運城招飛行員。景海鵬就找班主任,要求請假參加第二天的體檢。
在班主任的眼里,景海鵬的學習成績很好,完全能夠考上統招的普通高校。一聽景海鵬要請假體檢,根本就不同意;“說啥都行,驗飛行員體檢就是不準假!”
一直做著上天夢的景海鵬這次沒有聽老師的話。他后來偷偷溜出校門,和學校的其他同學一起相跟著來到運城,參加了體檢。最終,他是3名合格的人員之一。
體檢完之后,知道自己完全合格的景海鵬非常高興,不顧自己剛做完散瞳檢查一時還難以恢復,戴著為保護視力而發的墨鏡,一路步行10多工里,從運城回到東楊家卓的家中。
景靠喜現在還記得當時的情形:“海鵬回到家時,我們還在地里干農活,家門被大鎖鎖著。他就戴著墨鏡跑到地里,告我說他的飛行員體檢過了。我和他媽一時沒有準備,聽了兒子的話還有點發愣。后來明白過來,我和他媽再也無心干活,當下就和扛著鋤頭和兒子回了家。心里真是高興啊。”
體檢通過后,接下來是政審。景海鵬一路綠燈,成為保定的十二航校1986年在運城所招的飛行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