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大國工匠艾愛國榜樣事跡
你是否在尋找“焊接大國工匠艾愛國榜樣事跡”?焊接大國工匠艾愛國榜樣事跡體現了什么精神?艾愛國的什么事跡使其被評為榜樣人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焊接大國工匠艾愛國榜樣事跡(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焊接大國工匠艾愛國榜樣事跡(精選篇1)
艾愛國,男,漢族,1950年3月生,中共黨員,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焊接顧問。
在國內金屬焊接界,艾愛國集豐厚的理論素養、實際經驗和操作技能于一身,尤其是對焊接難度最大的紫銅、鋁鎂合金、鑄鐵焊接有精深造詣。數十年間,他從學徒做起,刻苦鉆研、攻堅克難,終成技能大師,攻克焊接技術難關400多個,改進工藝100多項,為企業培養后備人才隊伍。
勤于鉆研,技術精通。1968年9月,艾愛國來到湘鋼工作,在焊工崗位上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某廠擔負研制的試驗型導彈,需將中碳調質鋼彈殼與發射座焊接相連,X射線檢驗必須100%達到Ⅰ級標準。艾愛國主持制定焊接工藝,選擇焊接材料,指導徒弟施焊,獲得圓滿成功。海軍某在研先進艦艇的推進動力裝置,要在僅0.2平方米的紫銅導板上密集施焊,制造方歷時半年也沒能拿下來。艾愛國受邀前往,采用熔化極氬弧焊接工藝重新制定焊接方案,并現場指導,成功解決了產品一直焊縫滲漏、產品不合格的技術難題。
艾愛國十分注重技術傳承。艾愛國主持的湘鋼板材焊接實驗室,被湖南省列為焊接工藝技術重點實驗室,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多年來,他帶過的徒弟有幾百名。湘鋼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以上級別焊工,80%都跟艾愛國學過藝。他們當中,有的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湖南省勞動模范,有的成長為“三八紅旗手”“十佳青年”。艾愛國還無償地向200多名下崗工人和農村青年傳授焊接技術,其中有100余名考入南方電力機車集團、湖南三一重工集團等大型企業,憑借過硬的技術基礎和自身的努力成長為企業骨干。
如今,71歲的艾愛國,依然奮戰在焊接工藝研究和操作技術開發第一線,為加快我國重點工程建設進度,確保鋼結構焊接質量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焊接大國工匠艾愛國榜樣事跡(精選篇2)
在平凡的崗位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艾愛國是從下鄉知青成長為中國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之一。
在湖南攸縣黃豐橋公社插隊當知青時,艾愛國干力氣活比別人干得都多。公社的干部、知青和貧下中農們都說他是“拼命三郎”。后來湘鋼招錄工人,鄉親們一致推薦他。就這樣,艾愛國被湘鋼招錄進廠,成為了湘鋼基建處管道隊的一名配管工人。
“當工人就一定要當個好工人。”父親在他進廠前的囑托,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銘。
一天,北京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派來焊工到湘鋼支援,他們神奇地將高爐裂縫“焊”在一起的高超技藝和手上被火星子燙出血泡也不在乎的敬業精神,吸引并打動了艾愛國。
那時,上班幫忙時,北京師傅教他幾招。下班后,艾愛國借來工具,自己反復琢磨。他白天認真鉆研技術,晚上刻苦學習專業書籍。《焊接工藝學》《現代焊接新技術》等科技書籍成了他茶余飯后的伙伴。
艾愛國跟師傅學習,掌握了氣焊技術后,又迫不及待學習電焊。自己沒有面罩,便拿一塊黑玻璃代替,手和臉常被烤灼脫皮。
1982年夏天,他報名參加湘潭市鍋爐壓力容器焊工取證考試。為了練習電焊技術,他將家里的煤爐煙囪管拆卸下來,切成幾截,當作焊材練習。最后,他以8項全優的成績成為當時湘潭市唯一擁有氣、電焊兩證的焊工。
艾愛國一邊提高焊接水平,一邊總結實踐得出的經驗,學習、出書、申請發明專利,他成了用知識武裝起來的工人。
在從事焊接工作的50多年里,艾愛國攻克焊接技術難關400多個,改進高難度工藝120多項,撰寫并在權威刊物和論壇發表幾十篇技術論文,提煉先進操作法4項,申報國家專利6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他也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十大杰出工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以及“智力型工人”“金牌藍領”“鋼鐵裁縫大師”“焊神”等美譽,當選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湘鋼技術質量部黨委書記羅登認為,艾愛國在普通的焊工崗位上,以“當工人就一定要當個好工人”為座右銘,一輩子從事焊接事業,不僅焊接技藝高超,而且難能可貴的是能夠從實踐中總結出理論,為普通人如何當好工人樹立了典范,他的經歷可借鑒、可復制。
這些天在湘鋼主要干道旁的大屏上,“向‘__’獲得者艾愛國同志學習”的宣傳標語非常醒目。艾愛國載譽歸來后,全公司上下掀起了向他學習的熱潮。
湘鋼高線廠工藝技術員武金龍說,觀看“__”頒授儀式,當聽到艾愛國的名字時,作為湘鋼員工,他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當焊工易學難精,當軋鋼工亦如此。如果每一名軋鋼工都像艾愛國一樣,堅持做事情做到極致、做工人做到最好,又有什么工作干不好呢。
“艾愛國是工人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要向艾愛國學習,立足崗位干好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精心謀事、潛心干事、專心做事,盡職盡責做好每一項工作。”天車工匡麗湘說道。
焊接大國工匠艾愛國榜樣事跡(精選篇3)
黑色的翻毛皮鞋,藍灰的工作服,再配上一把焊接槍,艾愛國在湘鋼廠的焊工車間一線,一呆就是五十三年。五十三年間,艾愛國始終踐行的,是十九歲初入湘鋼廠時,父親叮囑他的一句話:“當工人,就要當個好工人。”
什么是好工人?初入工廠的艾愛國很快找到了榜樣。起初,艾愛國是湘鋼廠里的一名管道工。入廠同一年,北京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的焊工師傅們南下支援湘鋼。他們高超的高爐裂縫焊接手藝讓艾愛國驚嘆。他還注意到,即使手被四濺的火星燙出血泡,師傅們也從不退縮。水平高、肯吃苦,是好工人,值得學習——艾愛國琢磨出師傅們優秀的秘訣。成為一名優秀的焊接工,是他埋入心底的心愿。
艾愛國主動擔起了挑水、運氧氣罐的工作,只為能在幫忙時得到北京師傅們的提點。下了班,他還借來工具,反復擺弄。半年后湘鋼招焊工,艾愛國如愿以償,轉崗成為一名焊工。但對于他,這只是成為一名“好工人”的開始。
焊接是項技術活,為了能摸到竅門,艾愛國無數次拿起焊接槍,對著裂口接縫反復琢磨,縱使皮膚被灼燒蛻皮,他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焊接槍。憑借著努力和積累,艾愛國在1982年以優異成績考取電焊、氣焊合格證,成為當時湘潭市唯一一位持有雙證的焊接工人。
單有熟練還遠不足夠。焊接過程中,工人將直面高溫帶來的不適與恐懼。勇敢與堅定,是一名優秀的焊接工人必須具備的特質。焊紫銅是艾愛國的拿手絕活。但焊接過程中,他將面對的是“人的身體極限”——紫銅屬性特殊,即使是焊接一個部位,仍需將整件銅器加熱到七八百攝氏度。艾愛國為食品機械廠焊接設備,3米高的銅鍋需要從外面加熱到近700度,鍋內墊一個石棉,人就這樣跳進去焊個幾分鐘,熱到受不住再跳出來。
“焊紫銅的時候頭發緊貼頭皮、皮膚繃緊,手也會因為高溫出現一片片的紅色水泡,”艾愛國的徒弟歐勇曾這樣形容焊紫銅的場景:“面對這樣的身體極限,人的本能是逃避,而師父是勇于面對。”歐勇感嘆。艾愛國在接受采訪時,翻著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如果不這樣堅持,那焊銅就很難。”
這是在場同學們從未經歷過的身體磨礪與苦痛,聆聽著艾愛國的講述,一幕幕技術攻堅畫面躍然眼前,深感焊接工作不易,無愧于“____”。系列報道中將他稱作是 “老黃牛精神”的象征。“奮斗路上從沒有訣竅”,“老黃牛精神”于艾愛國,是舍得吃苦,勇于拼搏的品質:“靠的就是日積月累的經驗”,他用親身經歷詮釋了大國工匠精神。
焊接大國工匠艾愛國榜樣事跡(精選篇4)
作為鋼鐵廠的焊工,艾愛國自稱為“鋼鐵裁縫”。幾十年如一日的理論鉆研與實踐操作,練就了“鋼鐵”般的硬本領。
湘鋼人都知道,艾愛國沒有什么業余愛好。每天下班回家,上了樓就不再下樓,一頭鉆進焊接理論書籍中,常常研讀到深夜。
在同事們看來,艾愛國在焊接過程中分毫不差,這個人簡直是“特殊材料做的”。
艾愛國最擅長的是焊紫銅,這是讓很多焊工都望而卻步的領域。為焊接一個地方要把整個銅件加熱到七八百攝氏度,人很難接近。
“焊紫銅的時候頭發緊貼頭皮、皮膚繃緊,手會不自覺地顫抖。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到第幾秒,手也會因為高溫出現一片片的紅色水泡,可以說,對心理和肉體都是一種煎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艾愛國的徒弟歐勇說,“面對這樣的身體極限,人的本能是逃避,而師父是勇于面對。”
“如師如父”精心培養焊接人才
焊接大國工匠艾愛國榜樣事跡(精選篇5)
他姓艾,起名愛國。名字里蘊含著父母對他的殷殷囑托——愛國——生于斯,長于斯,要愛這個國家,為她服務,為她竭盡所能。
他是生產一線的一名普通焊工,當過的最高職務就是焊接班的班長。我是教育戰線的一名普通員工,這輩子也沒想當多高的職務。他能從生產一線成長為大國工匠,這是我最想向他學習的地方。雖然具體工作內容不同,但背后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一、干一行愛一行,不服輸立大志
艾愛國,1950年3月出生。從第一次正式拿起焊槍,艾愛國在焊工崗位上一干就是50多年,從未離開。
他的師傅說他的資質只是中上等,但是艾愛國不服,他暗中下勁,立志要當最高級別的工人。他每天晚上都練得很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燙,不怕傷,一直不曾放棄,立志要把手藝學好。他不光練手藝,還愛鉆圖書館,記錄、學習相關理論,他自言自己是一個吃得苦、不服輸的人,總想把事情做好,做到極致。
二、講科學愛鉆研,要干就干到最好
艾愛國同志說:“既然選擇了這個行當,就要干出名堂來。”他總結他一步步走向大國工匠的秘訣就是:“志于學,善于學,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碰到技術難題的時候,他不懼怕,不服輸,用他愛人的話說,就是一聽說有任務的話,他就“來神”了。同時用科學的態度,用數據去說話。正是在這種勇于挑戰、不斷突破自我的精神支撐下,艾愛國同志苦練基本功,不斷積淀理論知識,終于在一次全國性技術攻關中脫穎而出。那一次攻關,他作為項目中唯一一位普通工人,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隨著攻關成功的項目越來越多,技術能手、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___、人大代表、黨代表,各種國家級獎項和榮譽紛至沓來。
榮譽是一種認可,只要你有真本事,只要你踏踏實實把工作干好,干到極致,總是會被發現的。榮譽也是一種鞭策,使自己不敢松懈,在未來的道路上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三、繼往開來,做好傳幫帶
艾愛國同志說,他不但要把技能水平傳授給青年人,讓他們去成才,而且要把老一代共產黨員的先進傳統、優良作風帶給年輕人。
50多年來,他手把手培養的焊接技術人才超過500名,他們當中有的已經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成為各自單位的“神”。
50多年來,艾愛國同志不斷地去創新焊接方法、焊接工藝,解決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攻克焊接技術難關400多個,改進工藝72項。
作為一名在學校工作的普通黨員員工,我要向艾愛國同志學習他身上的寶貴精神和優秀品質,干一行愛一行,扎扎實實苦練基本功,把工作做好,做到極致。同時,勇于鉆研,敢于創新,多和同事們交流,相互取經,共同提高,為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增磚添瓦,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