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秀扶貧事跡作文
你了解過黃文秀的事跡嗎?事跡材料是對先進人物或先進集體的事跡,進行高度概括整理的書面材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黃文秀扶貧事跡作文7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黃文秀扶貧事跡作文篇1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當會上宣讀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名單,“黃文秀”的名字響起時,鏡頭轉向了一位頭發斑白的老人——黃文秀的父親黃忠杰。替女兒戴著大紅花的黃忠杰紅了眼眶、悄悄抹淚,這一幕讓億萬觀眾動容。
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而黃文秀卻沒有等到這一天。這位正值芳華的壯族姑娘,長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百福園公墓。
黃文秀是百色市田陽縣人,生前在百色市委宣傳部工作,是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16日,黃文秀回家看望剛做完肝癌手術不久的父親。那段時間,百坭村連降暴雨,由于惦記村里的防汛抗洪工作,黃文秀冒雨連夜返回工作崗位。途中,黃文秀遭遇山洪,不幸犧牲,年僅30歲,將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
黃文秀的初心,不僅鐫刻在脫貧攻堅征程中,也寫入了她自己的成長軌跡。2016年,從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黃文秀本來有許多選擇,但她毅然決定回到百色。黃文秀的父母身體不好,家境貧寒,她是在國家助學政策幫助下完成學業的。“我是從廣西貧困山區出來的,我想回去建設家鄉,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這是她內心的選擇。
百色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于一體,山多地少,水資源缺乏,基礎設施條件落后,是廣西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2018年,黃文秀主動請纓,去脫貧攻堅一線工作,到離百色市200多公里的百坭村任第一書記。
扶貧工作異常辛苦,但從沒人聽黃文秀叫過苦。她白天走村串戶遍訪貧困戶,幫助他們分析致貧原因,晚上與村“兩委”研究對策,制定工作方案。通過走訪調研,黃文秀找準了百坭村發展產業的路子,帶領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砂糖橘、八角、杉木等產業,增強他們的脫貧“造血”功能。
“過去我們靠天吃飯,種養也是小打小鬧。文秀書記來后,引進了農業技術,找準了銷路,大家的信心足了。”村民班統茂在黃文秀手把手指導下,種植20多畝砂糖橘,很快就脫了貧。
駐村期間,黃文秀總是在奔波。2019年3月,駐百坭村滿一周年時,她的汽車里程表恰好增加25000公里。那一天,她寫下感言:“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周年愉快。”
作為第一書記,黃文秀始終牢記,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她幫助村民發展電商,砂糖橘等土特產遠銷全國各地;申請通屯路燈項目,在村里走夜路不再需要手電筒;遍訪全村19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清晰地標注每一戶的致貧原因……
金黃的砂糖橘掛滿枝頭,扶貧的碩果惠及家家戶戶。2018年3月,百坭村貧困發生率為22。88%,經過努力,當年村里的103戶貧困戶中,有88戶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71%,村集體經濟項目增收翻倍。
黃文秀把一顆火熱的心,奉獻給了百坭村。她生前的電腦桌面,是一張洪水淹沒玉米地的照片;她經常拿出自己的工資,幫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為村里的貧困學生爭取各項補助;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她還在詢問災情,特別叮囑要關注幾個重點村屯,立即組織群眾防災救災……
黃文秀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這份莊嚴承諾,黃文秀始終踐行,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芳華雖短,馨香永存。黃文秀的事跡,激勵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擔當作為。在百坭村,“90后”村民梁祥辦起了農家樂,他表示:“文秀書記為村里做了很多實事,我們回來就是想把家鄉建設得更美。”1998年出生的大學生羅彩航每逢寒暑假,就到百坭村村部幫忙,今年,他成為了村委會委員。
美好的景象,出現在百坭村的每個角落。新民居整齊分布,衛生室、小超市、電商扶貧網點以及健身場地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屯屯通了水泥路。豐收后的砂糖橘,通過便捷的物流網,送到全國各地。黃文秀的“接棒者”、現任百坭村第一書記楊杰興說,村里的貧困人口去年年底就已“清零”,通過公司化、市場化、品牌化發展,村里的砂糖橘、清水鴨、油茶產業更興旺了!
報告文學《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歌舞劇《扶貧路上》、電影《秀美人生》、音樂劇《青春之歌》……不同類型的文藝作品,以黃文秀的事跡為藍本,將她的精神留在更深遠、永恒的時空中。
從“一腔熱血灑高原”的孔繁森,到勤勤懇懇、鞠躬盡瘁的牛玉儒、楊善洲,再到將青春定格在扶貧路上的黃文秀,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薪火相傳,一大批明辨大是大非立場特別清醒、維護民族團結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群眾感情特別真誠的“三個特別”好干部前赴后繼,團結帶領各族人民艱苦奮斗,使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各族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
黃文秀扶貧事跡作文篇2
2008年,黃文秀考入山西長治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一次,在與老師交談的過程中,她透露了想回百色當一名中學老師的想法。但老師鼓勵她,可以試著考研究生,為家鄉作更大的貢獻。黃文秀聽取了老師的建議,考取了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2013年,黃文秀考進北京師范大學,攻讀哲學學院碩士。
2016年,黃文秀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以后,選擇放棄城市的工作機會,決定重回大山,到家鄉最貧困的地方去。同年,黃文秀考取了百色的選調生,進入百色市委宣傳部工作。
2017年,黃文秀工作剛滿一年,送給嫂子和媽媽一人一只定制的純銀手鐲。送給媽媽的那一只,上面刻著四個字:“女兒愛你”。
2018年3月26日,黃文秀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也是村里的首位女第一書記。扶貧“新手”踏上“長征”路,擺在黃文秀面前的困難可不少,全村103戶貧困戶未脫貧,11個自然屯有5個屯未實現道路硬化,長沙、那賴、百布、百果等人口較多的屯水源短缺,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黃文秀用了2個月的時間走訪全村所有貧困戶,并繪制了一張百坭村地圖,把所有貧困戶的名字、居住位置、家庭情況一一記下。她上山下地跟群眾一起干活,努力學講當地話,遇到群眾總是面帶微笑,時間長了,當地群眾也漸漸把這位第一書記當做自家人對待。
2018年,黃文秀請來技術員改造全村2000畝將近荒廢的沙糖桔果樹,引進專業公司,建起規范化的沙糖桔產業園,群眾以土地入股,公司負責沙糖桔的技術和管理,全村沙糖桔產量由原來的6萬多斤增產到50多萬斤,她四處奔走,引來了四川、貴州、云南、海南等多地的果商,銷路終于打開了。她還帶著大家修路、安路燈、建蓄水池,在村里走夜路不再需要打手電筒,原來的“空殼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6。38萬元,百坭村村民的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2018年,黃文秀帶領全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脫貧18戶56人,教育脫貧28戶152人,發展生產脫貧42戶209人,共計88戶417人。
2019年3月26日,黃文秀更新了一則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周年愉快。”那天她的汽車里程數正好增加到25000公里,這條扶貧長征路,她默默地走著。
2019年6月14日,黃文秀與村“兩委”到基層調研討論后列出一份新的工作清單:百布屯水利維修、建渡槽,預計10000元;百果屯、百坭村水利維修,預計11400元;擬建20座垃圾池,預計100000元……然而,這竟成為她生前最后的工作部署。2019年6月16日晚,百坭村村里的灌溉水渠被連日來的暴雨沖斷,為了盡快了解災情,黃文秀獨自一人開車回村子,臨走前她還仔細地叮囑父親“記得吃藥”。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那個年輕的生命永遠消失在雨夜里……
2019年7月1日,黃文秀的先進事跡在央視綜合頻道《時代楷模發布廳》欄目播出,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黃文秀“時代楷模”稱號。
扶貧長征路上,黃文秀用雙腳走遍百坭村的每一片土地,她的心中全是對百坭村群眾沉甸甸的牽掛。30歲,斯人已逝,馨香永存。我們相信,她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守護這一片紅色熱土。
黃文秀扶貧事跡作文篇3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當會上宣讀到“黃文秀”的名字時,鏡頭轉向了一位頭發斑白的老人——黃文秀的父親黃忠杰。替女兒戴著大紅花的他紅了眼眶、悄悄抹淚。
這位正值芳華的壯族姑娘黃文秀,長眠在了廣西百色市的百福園公墓。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而她卻沒有等到這一天。
1989年出生在廣西百色的黃文秀,2016年研究生畢業后毅然決然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成為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2018年3月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2019年6月17日凌晨,電閃雷鳴、暴雨傾盆,從百色市通往樂業縣的山路被突如其來的山洪淹沒,黃文秀不幸遇難,年僅30歲。
她被追授“時代楷模”“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最美奮斗者”等稱號,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21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稱號。2021年6月29日,黨中央決定授予黃文秀“七一勛章”。
曾有村民問過黃文秀:“你是大城市的研究生,怎么會想要來這么偏遠的農村工作呢?”黃文秀說,“百色是我的家鄉,更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作為一名黨員,我有什么理由不回來呢?”
駐村期間,黃文秀總是在奔波。百坭村村民居住分散,剛來到這里時,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全村貧困戶的詳細情況,她收起了漂亮的裙子,穿上了運動服,逐一走訪全村貧困戶,繪制了“貧困戶分布圖”。每戶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等,她都一一標注在筆記本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黃文秀和村“兩委”干部一起,帶領百坭村村民種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發展特色產業,提高村民收入。經過努力,全村種植砂糖橘面積從1000余畝發展到2000余畝,八角從600余畝發展到1800余畝。為打開市場銷路,她還多次組織大家學習電商知識,建立了百坭村電商服務站。
駐村一年多,黃文秀帶領百坭村88戶418人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增收6。38萬元。百坭村還獲得了2018年度百色市“鄉風文明”紅旗村榮譽稱號。
“過去我們靠天吃飯,種養也是小打小鬧。文秀書記來后,引進了農業技術,找準了銷路,大家的信心足了。”村民班統茂在黃文秀悉心的指導和帶領下,不僅成功脫貧,還成了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同時,在黃文秀精神的感召下,班統茂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也想像文秀書記一樣,為村里的發展盡自己的力量。”
2019年3月,駐百坭村滿一周年時,她的汽車里程表恰好增加25000公里。那一天,她寫下感言:“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周年愉快。”
黃文秀利用周末時間回家看望剛做完第二次肝癌手術不久的父親。看著天氣突變,并且那段時間百坭村連降暴雨,她惦記村里的防汛抗洪工作,便急著返回百坭村。父親擔心路上危險想挽留她在家待一晚。“正因為有暴雨更得趕回去,怕村里受災,我馬上得走了。”叮囑了父親一句“按時吃藥”,黃文秀便啟程回村。誰也沒想到,這竟成了她留給父親的最后一句話。
一路上,黃文秀不斷與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干部聯系,詢問當地雨勢和災情,特別叮囑要關注幾個重點村屯,要立即組織群眾防災救災。回憶起當晚的情況,村黨支部書記周昌戰幾度哽咽:“那么危險的情況下,她想著的是村里的災情……”
黃文秀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這份莊嚴承諾,黃文秀始終踐行,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在百坭村的“干部及駐村工作隊去向牌”上,原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今日去向情況被標注為“請假”。村委主任班智華解釋說:“村民與村干部覺得她并沒有離開,所以用這種特殊的方式懷念她。”
如今,百坭村里不僅屯屯通上了水泥路,惠及百坭村的高速公路、二級公路也已貫通;新建的村級幼兒園也迎來了入園的孩子們,村民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有奔頭。更令人欣慰地是,2020年底,百坭村脫貧摘帽。
“文秀書記”雖然走了,但是她的精神依舊由她的同事們延續著。身為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的楊杰興、黃旭先后接過黃文秀駐村第一書記的“接力棒”,投身到百坭村的扶貧工作。受到黃文秀精神感召的年輕人還有90后干部黃思薇。2021年3月,她成為了百坭村新到任的駐村干部……
“文秀的生命正值芳華卻戛然而止,令人無比傷痛。她堅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對信仰的無比忠誠,無愧于‘時代楷模’的稱號。”黃文秀的好友、曾經擔任廣西百色市凌云縣上蒙村的第一書記說,“她是我們青年的榜樣,將激勵我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于擔當作為。”
黃文秀扶貧事跡作文篇4
黃文秀同志作為一名優秀的碩士畢業生,有著美好的前途,可是他放棄了,甘愿回到貧窮落后的家鄉,用自己的雙手支持家鄉的建設,這需要何足的勇氣和決心;作為一名組工干部,甘愿去偏遠的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這需要何足的定力和堅持;當自己的駐村遇到山洪暴發,不顧自身的危險,毅然決然的駕車返回駐村,這需要何足的擔當和犧牲,科就是這樣一名造福百姓造福國家的好書記,在山洪的暴虐下永別了。
這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一種沉痛的打擊,對于她的村民,對于她的家人,對于黨和國家都是巨大的損失。筆者深深的感知到黃文秀同志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格和職責擔當所散發的耀眼光芒,她的精神像火炬一樣,是祖國正在邁向偉大復興和人民幸福最真實的需要和寫照。
學習黃文秀精神,就要守初心,真用心。
將人民裝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榮辱與共,做廣大群眾的貼心人。把為民謀福祉、解難題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深入一線傾聽群眾呼聲與建議,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解決困擾群眾的一切難題,做到“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學習黃文秀精神,就要擔使命,真出力。
當前我們正處于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時代的發展呼喚擔當的力量,只有不怕難、不怕苦,不怕泥水沾滿褲腿,不怕腳下布滿荊棘,才能做好基層工作。我們必須以促進基層發展為己任,提高本領,埋頭苦干,敢為人先,身體力行的擔起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
學習黃文秀精神,就要找差距,真自律。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黃文秀同志用自己崇高的信仰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為我們廣大選調生樹立了一面先鋒模范旗幟。正在基層淬煉本領的我們,更應該牢固樹立看齊意識,向榜樣學習,聆聽群眾建議,建立自我負面清單,找差距,補短板,勤自律,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讓基層成為我們實踐、進步的疆場。
學習黃文秀精神,就要抓落實,真有效。
政策實不實,關鍵在落實,堅持效果導向是檢驗政策落實的試金石。我們在強化理論政策學習的同時務必將發揮實效作為工作落實的重要參考。行動只有發揮實效我們的政策才能為基層建設具備一定的積極導向作用;只有真正提高群眾滿意度,才能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干部,我們要學習黃文秀這種實實在在行動、腳踏實地干事的精神,筑夢奮斗。承擔起黨員干部的擔當和作為,詮釋青春人生的價值和追求,詮釋奮斗追夢的真諦和意義,無愧為新時代的干部,我們全黨全社會、特別是廣大青年,都當以她為榜樣,追求理想,努力奮斗,不負人生。
黃文秀扶貧事跡作文篇5
看完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我的眼淚濕了眼眶,作為一名支教結束已經返校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我深知基層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層工作者的一個縮影,我們都應該向文秀同志學習,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學習她扎根基層、心系群眾,學習她胸懷大愛、無私奉獻,學習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進。文秀走了,千千萬萬個文秀還在,每一個青年學子都要承擔起光榮的歷史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投入時代的洪流中,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限度將自己投入到祖國偉大建設當中去。
通過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的事跡,讓我明白了基層是艱苦的,只有心懷信仰,才能成芳華。努力、陽光、熱情、真誠、有追求,是黃文秀留給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誠的初心,質樸的奉獻融入貧困群眾,擔當起脫貧攻堅重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不畏艱苦,奮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一脈相承的信仰,奉獻與犧牲的信念,化作迎難而上、登高行遠的力量,鑄成共產黨人無私奉獻、不負人民的魂。
看完黃文秀的視頻,我感慨萬分,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短暫的一生,為老百姓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踐行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鏗鏘誓言猶在耳,壯志未酬淚滿巾。文秀走了,帶著百坭村的扶貧重任和群眾的脫貧愿望、帶著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群眾的無限深情,匆匆離去。在她短暫的生命里,用青春書寫韶華印記,以信仰鋪設腳下芬芳。雖然她走了,但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里。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貧路,也將激勵著千千萬萬扶貧干部不懈奮斗,繼續前行!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黃文秀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在今后的支教之路上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祖國奉獻自我的青春力量。
黃文秀同志勇挑重擔,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我們要學習她身上可貴的`精神,努力學習、勤于實踐、不懈奮斗,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外國語學院劉明晟同學表示,今天學習了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讓我極為感動且備受鼓舞。在此向扶貧先鋒致敬,向第一書記致敬。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投身西部熱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的地方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貢獻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愿望。愿加入西部計劃,同志愿者們攜手共進,以前仆后繼、一往無前的毅力和決心,助力黨和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服務社會,報效祖國,扎根西部,融入基層,深入脫貧攻堅戰主戰場,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奮斗,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做好扶貧工作,讓國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計劃志愿者的追求和目標。我也會在實踐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虛心學習,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扎實的工作能力貢獻青春力量。
學習黃文秀的事跡后,了解到她放棄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決定回到革命老區百色,奔赴偏遠的貧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將扶貧當作自己”心中的長征“,讓我回憶起去年暑假跟隨資源瓜里鄉義林村第一書記在鄉間地頭跋涉,克服語言不通的問題和當地群眾交流,協助降準扶貧工作的生活。對于基層,自己有很深的體會,大學連續三年暑假奔赴龍勝、全州、資源貧困山區參與為期將近一月的扶貧工作,與扶貧工作者戰斗在第一線。深切感受到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扶貧道路不簡單,基層工作的經歷讓我覺得沒有辜負青春。今年六月,大學四年生活結束后,我將成為一名光榮的西部計劃志愿者,踏入支教的崗位,繼續為祖國奉獻青春力量!
看完各家媒體對黃文秀事跡的報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為何物。可能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孩提時代,說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一定是要成為偉大的數學家或者科學家,為整個人類的發展做貢獻。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思維以及認知的具化,理想漸漸成為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經濟獨立、獨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夠拼湊得起最初夢想的藍圖。也許是因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淺薄,也許是因為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許是對于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的認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黃文秀的事跡,正是能夠讓我們在感動、感慨的同時,從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樣的力量蕩滌靈魂、砥礪初心、呼喚擔當。
黃文秀扶貧事跡作文篇6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短短十二句,卻句句千鈞情,區區八十字,卻字字萬般意,每一名中國共產黨人,都要用一身去詮釋,堅守初心,永擔使命,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初心即為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初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是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富裕的偉大使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就是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甚至于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也無怨無悔。
是她,是她,就是她,優秀共產黨員黃文秀同志,用她的生命,踐行了黨的誓詞,為我們很好地詮釋了,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她那種甘于奉獻、為民服務的赤子初心,在新時代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她是9000多萬黨員的榜樣,她是時代的楷模,她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初心和使命擔當,她用生命書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唱響于祖國大江南北。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黃文秀同志從踏上廣西樂業縣百坭村那一刻,就作出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她不等不靠,踐行著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她用腳丈量了百坭村每一寸土地,用情感動了百坭村每一名百姓,短短一年間,村里做成了許多過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個蓄水池,發展起砂糖橘、油茶樹、八角、水稻等特色產業,有88戶418人順利實現脫貧。群眾脫貧致富了,但是雷厲風行的黃文秀同志卻永遠定格在了30歲,她的為民情懷為黨員干部和廣大青年作出了榜樣,功名不過塵與土,唯有孜孜不倦、踐行初心,迎難而上、勇于擔當,方可無怨無悔,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于行”。我們共產黨人就要像黃文秀同志那樣,帶著強烈的責任感和赤子之心,堅守初心、對黨忠誠,心系群眾、擔當實干,品德高尚、克己奉公,知重負重、堅韌不拔,傾情投入、甘于奉獻,多用腳丈量泥土大地,多用情聯系百姓群眾,主動到基層、進村組、入農家、話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知民情、解民憂、化民怨、提民心,把在黨旗下的錚錚誓言,融入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宗旨中,用行動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把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終身奮斗的目標。
斯人已逝,風范永存。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是黨員干部的一面鏡子、一個標桿、一盞明燈,是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和本色的體現,她身上的榜樣力量,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像她一樣,書寫不愧于時代、不愧于人民的青春之歌。
黃文秀扶貧事跡作文篇7
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脫貧干部。脫貧干部是引路人,更是貧困地區的父母官。脫貧路上,要想不讓一人一戶掉隊,就必須注重精準發力,把底數摸清,把賬算清,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精準扶貧資金投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跟進解決,扎扎實實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黃文秀發揮著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直奮戰在脫貧一線。
然而一場暴雨,將這一切改變了。6月16日21時至17日凌晨5時,廣西百色凌云縣出現暴雨,引發多處山洪、塌方,多人失聯。其中,就包括百色樂業縣駐村干部黃文秀,她的生命定格在了廣西百色這個貧困區。
人民的好干部,百姓的好女兒黃文秀走了,無情的洪水可以帶走她年輕的生命,但是帶不走她的精神。在黃文秀這種不怕犧性、不辭辛勞的'脫貧精神的指引下,我們的脫貧攻堅戰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們要向先進學習,向榜樣看齊,守正創新,扎實奮斗,展現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