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好人榜”個人事跡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凡人善舉譜寫著人間大愛,身體力行詮釋著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中國好人榜”個人事跡(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年“中國好人榜”個人事跡(精選篇1)
20__年8月14日,機械一組晚班。經機組反應,B2324號飛機右發發電機不能自動轉換,同時,APU引氣波動,8號輪見線。由于北京方面天氣原因,原定于晚間22點到達的B2324號飛機延誤至凌晨2點方才降落至浦東機場,并計劃于7點50分繼續執行航班任務,這意味著留給我們的時間將十分緊迫。
IDG扮演著空中發電的角色,右發發電機不能自動轉換,將導致飛機在飛行過程中依靠單發電機工作,繼而無法完全正常供電,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飛機飛行安全。而APU引氣波動則會直接影響到飛機發動機的啟動,該故障的長時間存在,必然會造成發動機的損壞,同時影響到客艙壓力。
飛機到達后,我組唐施佳,陸捷,楊費杰,吳炎瓊第一時間借來相應工具來到現場,根據之前分配好的責任有條不紊著手更換右發IDG。 在拆卸的過程中,IDG內多余的滑油順勢大量滴漏在同志們的身上,但是同志們并沒有因此而皺眉,在幾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極其沉重的IDG終于順利的拆卸下來。然而,在安裝新件的過程中,同志們發現,按照手冊排號申領的封圈與舊件大小不一,明顯無法正常安裝上去,于是立刻上報至MCC處,并申請辦理保留。
所有工作直至清晨7點才得以完成,同志們在忙碌了整整一個通宵后拖著疲憊的身體,繼續趕至其他機位開始飛機的日常維護工作。這次的一系列排故工作,無疑體現了我組精細嚴實的工作作風,吃苦耐勞的機務精神。正是因為這群可愛的機務人的存在,保證了航班的正常運行,保證了東航在廣大乘客心中的形象。
2022年“中國好人榜”個人事跡(精選篇2)
18日,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牛家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經過各地推薦、網友點贊評議和專家評審等環節,共有150人(組)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身邊好人光榮上榜。
上榜好人中,有扎根深山20載,造林千畝獻國家的河南退休職工馬懷智;有父子倆奮不顧身從湍急河流中救出落水老人,父親卻在救人中不幸離世的陜西農民程寶存、程建軍;有信守承諾,36年堅持替戰友盡孝的江蘇退伍老兵李發安;有躬耕司法行政戒毒事業29年,用情幫助1000多名戒毒人員有效戒斷毒品的海南警察陳旭;有兌現對離世母親的承諾,49年不離不棄照顧4位殘疾家人的廣東退休工人岑奕浩……一個個閃耀的名字,鐫刻著偉大時代的凡人善舉;一件件感人的事跡,謳歌了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懷。他們是我們身邊的英雄,他們是我們時代的脊梁。
他們都是平凡的人,卻在平凡的堅守中演繹著真善美,傳遞著正能量。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現著非凡的作為。他們用勤勞的雙手繪就幸福生活的嶄新畫卷,用熾熱的情懷激揚高昂的時代斗志。在平凡生活中用初心堅守崗位、用擔當傳遞大愛,用奉獻詮釋情懷,用實際行動向全社會展示了平凡人的非凡之舉,直抵人心、引領風尚。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致敬“中國好人”,講好“好人故事”,讓凡人善舉層出不窮,崇德向善蔚然成風正當其時。
中央文明辦連續14年組織開展網上“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目前共有1.6萬余人(組)入選“中國好人榜”,生動講述新時代身邊好人故事,集中展示平凡英雄風采,大力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引導人們爭做社會的好公民、單位的好員工、家庭的好成員。
那一個個有溫度的故事、一樁樁感人的善舉,讓我們對道德模范產生了深深的敬意。從他們身上學到的對自己誠信、對專業誠信、對服務對象誠信的精神,卻會錘煉我的意志,融進我們的思想,化為我們的行動。
弘揚“好人精神”,凝聚奮進力量,是我們努力工作的動力。在平凡的工作中,這是分內而充實的事情,感動社會并譜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歌曲。我們在向身邊的好人致敬的同時,必須努力學習他們并利用簡單的言行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佳坐標。要立足本職崗位,多做“舉手之勞”的好事,多辦“贈人玫瑰”的實事,在崇山峻嶺間搭建通向光明的電塔、在偏遠山村里送達每一份期待的包裹、在百姓家門口筑起疫情防控的屏障、在廣袤田野上播種共同富裕的種子、在祖國大地上書寫推動發展的論文、在鄉村振興中開拓產業發展的未來等等,聚細流為江河、積小善為大善,讓愛崗敬業的焰火照亮每一個角落,讓向上向善的力量折射出更加耀眼的時代光芒,照亮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進新征程。
2022年“中國好人榜”個人事跡(精選篇3)
她出生在農村,雖然小時候體質較弱,經常生病嚴重影響學習,但骨子里總有一股與生俱來的野性,基于此,父母只能讓她通過體育鍛煉來強身健體。自從決定通過體育鍛煉來提高自身免疫力,母親每天早晨都會陪她跑步,沿著鄉村小路一直跑,跑累了就走一走和母親說說話,下午吃完飯母親會陪她打羽毛球、太極拳。長此以往,不止她和母親的關系更親近了,她的身體素質也變得更好了。上了初中以后,因為小時候底子打的好,一場體質檢測就讓她的命運發生了改變,體育老師一眼就看中那個小小的跑步看起來很享受的她,跑完老師問她愿不愿意跟著他練體育,她天真的問練體育身體會變的更好嗎,她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天夕陽下體育老師背著光對她說,她會比所有人身體都好、都優秀。自從開始跟著老師系統訓練以后,她才知道,跑步是所有運動中最“簡單”的運動,它不像別的運動那樣的復雜有很多的動作,不需要有特殊的技巧,它只要一雙舒適輕便合腳的運動鞋,一個跑道甚至一條普普通通的馬路就行,還有就是一顆永不服輸的心。
她勤奮努力、異軍突起考上了區重點,也如愿的進人田徑隊,開始了新的征程,斬獲區100米第二名、800米第一名。在此期間,她遇見了一個大她一歲的姐姐,姐姐教她呼吸、擺臂,她成績越來越好,參加各種比賽,去校足球隊打前腰,因為跑得快耐力好,她總是被對手夾擊針對,但她很快樂很充實。上大學以后,她還是去了她所熱愛的田徑隊,認識新的朋友,他們一起訓練一起吃飯一起打籃球,她獲得了校運會女子100米第一名、女子200米第一名、女子4x100米第一名并且打破了學校女子100米的紀錄。她的強項是短跑,但學校舉辦的馬拉松她一次也沒有落下,次次都是一等獎。她說馬拉松精神是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釘釘子精神。跑馬拉松的過程就是與自己搏斗,用你強大的意志力降服心中的懶惰、消極、畏難、放棄等種種負面情緒,從而達到戰勝自我、重塑自我的目標。她是__X,她始終秉持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釘釘子精神!
2022年“中國好人榜”個人事跡(精選篇4)
她,82歲,省吃儉用,將自己僅有的房子賣掉,只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她,沒有錢請保姆照顧自己的晚年生活,卻將積攢下來的一萬元在國家首個“扶貧日”捐助給了20名殘疾康復者。
她,就是拉巴卓瑪,一位平凡普通卻又讓人心生敬愛和尊重的老人。
初見老人,是今年10月17日在區殘聯辦公室。當問及為何要為一位老人、一萬元舉辦一場專門的捐贈儀式時,區殘聯理事長黃建國感慨地說:“因為我們全體職工、康復中心的全體殘疾康復人員,都被拉巴卓瑪老人這種無私的大愛深深地感動。82歲的老人家不圖名不圖利,靠著一分一分積攢下來的積蓄來幫助別人,這種善心值得尊重,更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學習……”
捐贈儀式上,受捐的殘疾人康復者們紛紛自發地給老人家獻上哈達。可在接受了一條哈達后,老人婉拒了后面的哈達,理由很簡單,一條就可以了,多了浪費。老人簡單而又樸實的話語讓人頓時覺得鼻子一酸。“現在國家政策這么好,我不愁吃不愁穿,節約下來的錢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這讓我很開心,很滿足。他們都還是孩子,我這一點點的幫助希望能讓他們開心一點兒、幸福一點兒。”當在場的人向老人鞠躬以示感謝的時候,老人笑著說。
其實,說起老人的愛心故事,要追溯到2008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愛心人士的關注。作為第一建筑公司的退休職工,拉巴卓瑪老人當時并沒有太多積蓄,就捐了100元錢。這件事情以后,老人一直感覺很歉疚。“那么多人沒吃沒喝沒地方住,我卻只能捐出100元,我每天都很自責。為此,我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把單位分給自己唯一的住房賣了,賣房的10多萬元錢委托給自治區紅十字會,通過紅十字會同志的幫助,一筆一筆捐給有需要的人,直到用完為止。”說起賣房的這一舉動,老人沒有半點悔意。
走進老人租住的屋子,映入眼簾的一張小床、一張小桌子和一臺老電視機。“房租是我目前最大的一筆開銷。根據我的情況,本來可以到養老院生活,但是我身體還很硬朗,不想給政府添麻煩,所以就一直自己一個人住著。我每個月的退休金有2000元,我還要繼續攢錢,到1萬元就捐出去給有需要的人。”老人一邊忙著給我們倒水,一邊自言自語地說。聽到老人的話語,隨行的同事終于難控情緒哭出了聲:“一個都需要別人照顧的人,卻時時惦記著別人。”聽到同事的哽咽聲,老人走過來,抱著她笑著說:“我身體好著呢,多做好事,心情好,身體就好。這可是我健康的秘訣!”
眼前的一幕,讓記者想起一個朋友曾經說過的一個典故:相傳,云南麗江玉龍雪山只有每年秋分時節會有一米長的陽光照下來,傳說被這一米陽光照到的人就能擁有美麗的愛情。現在在記者心里,老人就如那一米陽光,而被她幫助的人恰如被陽光照耀的人,相信他們必將有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
2022年“中國好人榜”個人事跡(精選篇5)
在生活中,王蕊非常樂于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還記得在不久前的一個周末,得知一位孤寡老人生活非常困難,家里又養著許多小兔子,于是,她和另外兩名小伙伴主動幫助這位老人利用自己的休息的時間賣兔子,他們整整叫賣了一下午,將賣兔子的錢絲毫不取全部歸還給了老人,雖然辛苦了一個下午,但看到當她把錢給老人時她那感激的目光,聽到那一聲發自肺腑的謝謝,王蕊感到非常的滿足。
即使自己付出得再多也是值得的。還有一次,在王蕊放學回家的路上,她看到一位腿腳不靈便的老人正吃力地走著,手里還拿著滿滿一袋子雞蛋,而此時正下著蒙蒙細雨。于是,王蕊毫不猶豫地走到他的旁邊,和他共用一把傘,老人很感激得說了聲謝謝。
雖然當時很冷,但因這聲謝謝,使王蕊體會到幫助別人的感覺,真好!也正因如此,王蕊同學越發的發現助人為樂也能使自己感到快樂,所以她以“我為人人”為本,發揚一個優秀團員的光榮傳統,努力在學校和社會上幫助他人,不斷完善自己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