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個人事跡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蘇東坡的個人事跡,希望大家喜歡!
蘇東坡的個人事跡(精選篇1)
蘇軾與黃庭堅一日賞畫,見上面題聯有趣: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聯,中間卻各空一字,一人建議為中間加字成為五言聯句。黃庭堅搶對為:輕風舞細柳 , 淡月隱梅花。蘇軾略一思索,立即響應,填字使之成為:輕風扶細柳 ,淡月失梅花。
縱觀二人對聯,蘇軾最妙:“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之態,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蘇東坡的個人事跡(精選篇2)
蘇東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時,有一次微服出訪,到了處州府,在一個親戚家赴壽宴,在場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蘇東坡。
酒席間,有人提議:“我們來行酒令助興,各位看怎么樣?”當時知府楊貴和縣令王筆也在場,二人都是貪官。
王筆說:“我先來。一個朋字兩個月,一樣顏色霜和雪;不知哪個月下霜,不知哪個月下雪。”
另一個官員接著吟道:“一個出字兩重山,一樣顏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楊貴也搖頭晃腦地吟道:“一個呂字兩個口,一樣顏色茶和酒;不知哪張口喝茶,不知哪張口喝酒。”
這時,蘇東坡吟道:“一個二字兩個一,一樣顏色龜和鱉;不知哪一個是龜,不知哪一個是鱉。”
蘇東坡剛一念完,王筆就醒悟過來:好哇,“龜”和“貴”,“鱉”和“筆”都是同音字,這不是辱罵大人楊貴和我王筆嗎?
他立刻指著蘇東坡喝道:“狂徒,你膽敢罵人!”
蘇東坡說:“要說罵人,我看你們剛才吟的才是罵人。霜雪是見不得陽光的,煤炭是要燒成灰的,茶酒進肚是要變成尿的,都是很快消亡的東西,這還不是罵嗎?而龜鱉是長壽的標志,我的行令才是祝壽的。”
王筆無言以對。楊貴這時才看出這位客人有來頭,詢問蘇東坡的身份后,他們心中暗暗叫苦。
蘇東坡的個人事跡(精選篇3)
蘇東坡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參加科舉考試。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商議好備下酒菜,請蘇東坡赴宴,打算戲弄他。蘇東坡接到邀請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動筷子,一個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行完令可以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連聲叫好。
“我先來。”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
“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地端走了馬肉。
“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過去。
“關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地搶走了骨頭。
“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盤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地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東坡時,蘇東坡卻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國!”
說完把那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享用,那六個舉人只能干瞪眼。
蘇東坡的個人事跡(精選篇4)
蘇軾是個悲劇人物。他重氣節、有志向。博通經史,關心時事,以圖強國。21歲那年中進士,沒想到剛剛踏入仕途,便卷入了一場沒完沒了的_之中。
蘇軾做主簿、簽判一類地方官的時候,王安石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蘇軾反對“新法”。他寫了幾篇文章如《商鞅論》、《擬進士廷試策》,或是借古喻今,含沙射影,或是借題發揮,旁敲側擊,而在《上神宗皇帝》萬言書中則是公開的全面攻擊了。
王安石是敬重蘇軾的,認為蘇軾“乃當今奇才”。雖然,蘇軾和他政見不同,但王安石畢竟是王安石,他和蘇軾的交情依舊。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一些新王安石的人不停地在打蘇軾的小報告,在王安石的耳邊添油加醋地“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三人成虎”,王安石便也有些相信了。待皇上問“可用蘇軾時”,王安石說:“如果要推行新法,就不能重用蘇軾”。蘇軾呢,也感到京城難呆,便再三請求外調。之后幾年,他做過通判杭州、密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待王安石罷相,追求高官厚祿的投機者越來越多地混入變法派。嚴肅的政治斗爭部分地變成了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傾扎和報復。蘇軾成了其中的不幸者。諫官李定等人摘出他一些諷刺新法的詩句,加以彈劾,他被捕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過了七年,司馬光等舊黨上臺,蘇軾雖未能完全消除對王安石變法運動的敵意,但又不滿于司馬光舊黨集團的倒行逆施、舊黨中的一些人便把他看作第二個王安石,他在舊黨中也無法容身,于是又請外調。到宋哲宗執政、新黨再度上臺,蘇軾的日子一天比一到難過,一貶再貶,從惠州直到遙遠偏僻的海南島,后死在遇赦北歸的途中。
蘇軾的過錯:一是在于他敢講真話,他自稱“言必中當世之過”,說自己作文“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乎濟世之實用”。他欽慕屈原、諸葛亮那樣經世濟時的人物,想做一個風節凜然、敢作敢為的儒者;二是小人作怪。蘇軾才華過人,正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于眾,眾必非之”。他對王安石有意見,對司馬光有看法,那些伺空獻媚取悅,以謀榮升的小人們看得清清楚楚。等到時機已到,或說蘇軾非議新法、譏蔑王安石,或說蘇軾不滿舊黨,痛罵司馬光等等。最典型的事例是有人向皇上反映道:“蘇軾四年前護送父親靈柩回川妄冒公差,往還以舟載物,販賣私鹽”,皇上將信將疑,命人查辦,均無所得時,轟動一時的“蘇案”才算了結。可惜,蘇軾無辜蒙冤,閉門待罪,心有怨氣而無可奈何。
蘇軾才高德重,卻不善走“鋼絲”,那樣為求活而求活,對他來說很難活著,就算勉強活著,也會活得很苦、很累、很不值得。
生命,有相同的開端和相同的歸宿,不盡相同的是生命的過程。這其中,有崇高、有偉大、有卑劣、有渺少……
蘇東坡的個人事跡(精選篇5)
蘇軾復官后,曾跟黃庭堅亂侃:“我在牢里時,每天吃的是三白飯,照樣很香甜,世間美味不過如此!”。黃庭堅奇問什么叫三白飯,蘇軾答道:“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米飯,這就是‘三白’。”此事說過蘇軾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黃庭堅請帖,邀蘇軾去他家吃皛(jiǎo)飯。
蘇軾欣然應約,并對夫人道:“黃庭堅乃當世學士,讀書甚多,他這皛飯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蘇軾到了地方發現桌上只有鹽、蘿卜、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被黃庭堅戲弄了。又過了幾天,黃庭堅也接到蘇軾請帖,邀他去吃毳(cuì)飯。黃庭堅知道蘇軾要報復,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飯到底是什么,最終還是去了。蘇軾陪著黃庭堅從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黃庭堅餓得前胸貼后背。實在忍不住催問毳飯呢?蘇軾慢吞吞地答:“鹽也毛(沒,音mǎo, “沒有”的意思),蘿卜也毛,飯也毛,豈不是‘毳’飯?其實你一直在享用著啊。” 黃庭堅驚愕之后,兩人同時大笑。
蘇東坡的個人事跡(精選篇6)
蘇軾不僅是文學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廣聞人知的東坡肘子外,蘇學士還擅長燒魚,其烹制的魚堪稱一絕。一次,蘇軾雅興大發,親自下櫥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來了(黃庭堅是中國古代四大字體蔡蘇米黃宗祖之一,是蘇軾摯友,兩人經常以斗嘴為樂)。
知道又是來蹭飯卡油,于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部。黃庭堅進門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請教,敢問蘇軾的蘇怎么寫?”蘇軾拉長著臉回應:“蘇者,上草下左魚又禾。”黃庭堅又道:“那這個魚放到右邊行嗎?”蘇軾道:“也可。”黃庭堅接著道:“那這個魚放上邊行嗎?”蘇軾道:“哪有魚放上面的道理?”黃庭堅指著碗櫥頂,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曉這個道理,那為何還把魚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蘇軾,這次只能啞然失笑了。
蘇東坡的個人事跡(精選篇7)
北宋時期,宋人率招遼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卻引來一遼邦使者,出上聯要宋人答對:三光日月星 。如對出下聯則撤兵議和。此聯看似簡單,實不易對。出句的數字恰與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字對應事物都會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職的蘇軾,大筆一揮,巧妙對上下聯:四詩風雅頌。該對聯妙在“四詩”只有“風雅頌”三個名稱,因為《詩經》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為“雅”。加之“國風”、“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亦稱“四詩”。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