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獲獎情況先進事跡
事跡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那么你知道個人獲獎情況先進事跡怎么擬定嗎?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個人獲獎情況先進事跡(精選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個人獲獎情況先進事跡(篇1)
該同志是我們常溫一車間罐頭工段的檢質員。一年來,她在其工作中,認真落實本工段的質量安全生產工作要求,在工段中樹立了牢固的食品安全生產意識,輔助工段長使現場各項管理工作都能保質保量完成,為本車間的食品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一是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模范遵守現場質量各項工作要求。作為工段的質檢員,對現場的質量把控行為規范及日常車間要求的執行均起到表率作用,在其工作崗位上,帶頭和帶領本工段人員認真完成質量專業線相關工作、嚴格監控現場產品質量,認真完成工段內的各項工作,嚴格按照生產工藝及相關要求并能很好的輔助工段長工作。
二是始終把安全工作擺在工程管理的重要位置,強化安全責任,狠抓安全落實。作為工段的質檢員,對食品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水平直接影響著工段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該同志能夠熟練掌握各種工藝標準和相應的管理規定,并督促本工段人員認真學習掌握、在生產過程只能怪嚴格執行。要求本工段檢品員認真檢查,發現現場產品質量出現偏差立即指出問題,并進行現場整改。要求本工段人員對本職工作的相關內容達到熟練水平。每天對工段現場的食品安全都進行檢查,確保了本工段食品安全的`穩定。本年度管理范圍內無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在德、能、勤三個方面表現突出。
三是積極配合并認真完成車間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不斷為提升車間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而奮斗。不僅帶領該工段人員積極做好職責范圍內的工作,還要求和督促工段人員配合車間積極開展“食品安全生產月”、等豐富多彩的食品安全生產活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食品安全活動中,不斷的在為提升車間安全管理水平和員工的安全文化素養而積極努力。
個人獲獎情況先進事跡(篇2)
她是一名普通的護士,以飽滿的熱情、溫暖人心的言語、真摯的眼神、悉心的護理為患者排憂解難,送去溫暖的愛心。她對工作、對病人認真負責的行動,贏來了病人、家屬及各級領導的贊譽,先后獲得了“優秀護士”、“最滿意護士”、“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她愛崗敬業,關心集體、關心同事,關心病人,是醫生的好幫手,是護士姐妹的好榜樣,更是病人及家屬的生命天使。
一、改變排班模式,加強責任護理
1、根據工作需要實行責任護士包干患者,確定了四個責任護士,每位責任護士分管8—11位患者,實行責任護士8小時在崗,24小時負責,負責病人的生活護理、病情觀察、治療、康復、健康指導等,為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無縫隙的護理。
2、鼓勵彈性排班,根據科室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我們增設了整理班,輔助班等。
3、增加薄弱時間段的護理人員,主要處理中午補液及晚間護理。
二、夯實基礎護理
在優質護理服務內涵上狠下功夫作為友誼醫院的“優質護理示范病房”,剛開始,種種困難擺在她的面前。但憑著對護理工作的熱愛,孫婉香護士長根據護理部部署的“優質護理示范工程”開展的方案和具體指導思想,利用每天晨會時間,反復強化每一位護士的服務意識,轉變護士“重專業、輕基礎,重技術、輕服務”的理念,組織進行《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范》、《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的技能培訓,并安排全體護士分參加護理部組織的優質病房基礎護理技能的再培訓。為了先從晨、晚間護理工作做起,并真正做扎實,做到實處,她身先士卒,每天早上七點半就到病房,詢問病人睡眠情況,協助病人洗臉、漱口、梳頭、進餐,整理、更換床單元,逐步制定了規范的晨、晚間護理流程。由于科室有很多年輕護士,溝通能力欠缺,不知道怎么和病人交流。接受不了為病人洗臉、洗頭、擦浴等生活護理。于是,她以身作則,帶領著年輕的護理團隊一頭扎進了病房,每天親自為病人洗臉、梳頭、剪指甲等,并時時教導年輕護士們做這些基礎護理的意義就是在觀察病人,了解病人的病情。科室有很多大便失禁的病人,孫婉香護士長不怕臟,不怕苦,她帶領管床護士,一起為病人清潔、更換患服和床單,并指導護士怎樣做。達到節力、快速有效清潔。在她的影響下,病區的護理姐妹們也都欣然的轉變了護理觀念,加強了晨晚間護理,固定周二為病人剪指甲,雖然病人比較多,但各項護理規范,獲得了患者的一片贊揚聲。
三、規范護理服務
在護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科室護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孫婉香的帶頭和影響下,為了給病人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她及她的護理團隊不斷深化護理服務內容。她積極開動腦筋,將每周二定為了“基礎護理日”,規范了需每周落實的基礎護理時間,如剪指甲等,自開展優質護理以來,工作主動熱情,溫馨護理,微笑服務,接待患者做到“五主動”:主動起立、接物、問候、自我介紹、入院介紹。耐心解釋做到“四個不”:不直呼床號、對詢問不說不知道、對難辦的事不說不行,患者主訴不說沒事。統一規范著裝、儀表行為,做到微笑服務,舉止端莊。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在接聽電話、接待病人或做護理操作時,主動用“您好!”、“請問您有什么需要幫忙嗎?”、“對不起,請稍候!”、“謝謝您的合作!”等文明用語,做到有問必答,隨叫隨到。溫馨的人性化服務,良好的行為儀表,使病人感到親切和溫暖,樹立起護理人員良好的外部形象。晨間護理時,護士都會問候患者“昨晚睡得好嗎?今天看起來氣色不錯!”、“今天怎么樣?”開始一天的治療護理工作。輸液了,護士詳細地告訴患者每一瓶藥水的功效和使用目的,消除患者心中的茫然。檢查前,護士把檢查的目的、配合等注意事項一一告知,患者內心的恐懼及不解減輕了不少。責任護士每天主動巡視病房,減少患者的呼叫次數,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總結,及時改進。改變對病人的稱呼,從過去的直呼其名到現在的“阿姨”、“爺爺”、“王姐”。除此,率先開展了病人出院電話回訪制度,將優質服務延伸到出院病人,主動詢問出院病人的康復情況,指導出院病人用藥、胰島素注射、飲食、運動等,如有需要,還上門為患者進行測血糖、健康教育,讓患者真正享受到了全程的優質護理。
四、言傳身教,確保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
護理工作中僅有微笑和體貼入微的關懷是遠遠不夠的,要達到溫馨優質護理服務的標準還需要有精湛的護理技術護航。孫婉香為了提高護理組的護理水平,工作中她時時處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除了與同事們共同探討臨床專業知識和技術,她還總是毫無保留地給年輕護士們介紹自己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教訓和與病人交流溝通的技巧。除了定時組織護理查房、進行護理理論及操作考核外,還積極鼓勵護理參加自學考試,加強英語、電腦知識的學習,以增強臨床知識應用能力。給護士們分任務、壓擔子,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護理工作能力。
針對科室聘用護士和年輕護士多的特點,分層次加強臨床護理三基、三嚴的培訓和護患溝通培訓工作,指導把和病人溝通及病人的宣教工作巧妙的融入臨床治療護理工作中,在完成大量的臨床護理治療同時能做好每一位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指導工作。內二科室重病人多,護理任務重,每次搶救危重病人,她總是先到現場。一天下午要下班時,一位支氣管哮喘的患者忽然發生病情變化,她立即協助當班護士建立靜脈通路、采集血樣標本、實施心電監護、吸痰,帶呼吸機,組織現場搶救護理工作,上特護一直忙到晚上九點多,飯都沒有顧上吃一口,直到病人病情趨于平穩,她才下班休息,早上她又早早來到病房照常上班。每逢節假日,她總是照顧同事們合家團圓,而她卻堅守在工作崗位,她以無言的行動感染和帶動著年輕的護士們,日常引導護士以誠相待、和睦相處,讓每位護士在群體中有歸屬感、親切感,維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使護理組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從而提高了護理組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科室整體護理水平也不斷提高,病人對護理滿意率達93%。
用心去服務,用愛去服務,把我們的感情融入我們平凡的工作中,把我們滿腔的熱情奉獻給我們熱愛的護理事業,把我們的愛心送到每一位患者的心中,愿我們優質護理服務工作越來越貼近臨床、貼近社會、貼近病人。
個人獲獎情況先進事跡(篇3)
在迎接20__年高要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檢查期間,甘曉敏同志被安排到負責文峰市場的創文工作,與城東市場監管所、市場股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確保該市場創文活動的順利開展。
認真履職、勇于負責
在接到工作任務后,甘曉敏第一時間與城東市場監管所、市場股工作人員前往文峰市場,組織市場開辦者,召開迎接創文檢查工作會議,要求按照創文標準逐項對照落實,對存在問題,馬上制定解決對策。指導督促建立健全市場管理制度,公示欄。要求經營戶亮照經營,落實門前三包制度,特別是對市場秩序和流動經營等區域,做到定人員、定崗位、定責任,促使文峰市場達到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標準。
以身作則、事必躬親
在創文工作期間,既當管理員,又能當服務員,正確履行市場監督的職責,督促有關經營戶按照創文要求開展經營活動,及時制止亂擺亂賣現象發生。事必躬親,每一件事都抓好落實,并且有始有終。
嚴于律己、堅守崗位
按照局創文工作部署,采取駐場制的工作方法,迎國檢期間從每天早上七點半到晚上十點,風雨無阻,放棄中午及節假日休息時間,堅守工作崗位。
責任在心、擔當在行
甘曉敏同志在平凡的工作中,出色完成上級交辦的創文任務,樹立了文明執法、熱情服務的良好形象,彰顯了勇于負責、甘于奉獻的精神風貌。她認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責任,講擔當,無需豪言壯語,無需驚天壯舉,只需放眼當前,從本職工作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為創文工作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個人獲獎情況先進事跡(篇4)
我叫董立芹,是舊周學區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做為一名年輕教師,我把“學厚為師,德高為范”這八個字謹記心間,并讓它做為行動指南、行為標尺來衡量自己的教學得失。我對教育事業更有著一份執著的熱愛,中師畢業的我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刻苦努力,于2005年和2006年分別取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科、本科畢業證書,并在2005年拿到了普通話水平一級乙等證書。
由于我的基本功比較扎實,在2006年10月縣教文體局舉辦的“任縣小學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做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不僅基礎扎實,而且對教育事業更是充滿了愛心,在我所教的班級內,經常會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與關心,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學生是老師心目中的驕傲。
2007年,我教了一個二年級,當時班里有一名叫裴曉華的女孩,她上課紀律松懈,課下性格怪癖,與同學極不和群,而且愛與同學打架。她的這種行為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及時地對她進行了一次家訪,在這次家訪中,我了解到曉華這種性格行成的原因原來與她的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她從小就沒有媽媽,與爸爸相依為命,爸爸由于家庭條件困難的原因,外出打工的時間較多,只留下這么小的孩子,獨自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看到這種情況,我明白了,因為曉華缺少母愛,才形成了這種性格,唯有母愛的呵護,才能讓這棵幼苗健康茁壯的成長,唯有母愛的滋潤,才能撫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彌補孩子心中的缺憾。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總是刻意的去關照這個孩子,向其他同學講她如何的聰明能干、如何的懂事孝順,樹立她在同學們心中的形象。在工作之余盡量抽出時間給她補習功課,教給她如何合理利用時間;生活上更是傾心而為,每逢家里做好吃的就讓同齡的女兒請她回家一起吃飯。暑假期間,她的爸爸外出打工,我就把曉華叫到家里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并經常送她一些合適的衣服。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曉華犯錯的次數越來越少,性格變得越來越開朗,和同學相處的也越來越好。尤其是她把老師當成了媽媽一樣的知心人。她的爸爸更是充滿感激,逢人必講老師的好處。正是因為這件事,學生和家長對我好評如潮,更加信任和擁護。還是這件事,在2007年縣教文體舉辦的“任縣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巡回演講報告會”活動中,我以這件事為典型,在全縣各個學區做報告;曾讓很多的學生、家長、老師為之動容,為之感動。同年11月,在任縣首屆中青年教師“走向法治”演講大賽中我榮獲三等獎。因為在2007年度工作突出,在年終考核中我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嘉獎”榮譽。
淵博的知識,赤誠的愛心是每位老師必備的素質,但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更擁有著良好的耐心和寬容心。在我教的班里有一位學生與我叔叔家積怨較深,因此和我家的關系也非常緊張。偏偏這個孩子非常調皮,經常小錯不斷,一旦孩子犯了錯誤,只要老師稍加管教,家長定會跑到學校大吵大鬧,并時時鼓動其他學生家長和老師過不去。在這種情況下,我從沒有與其發生過正面沖突,每次都是以忍耐來化解,以好言來相勸。在快要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這個孩子因為學騎自行車把腳骨摔裂了,只能在家臥床休息。我不顧家里人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的利用每天的中午時間和星期日為孩子補課,以此做為和他家長溝通的契機。我堅持為這個孩子補了20天的課,孩子的家長也有開始的覺得老師裝好心,到后來被徹底感動。這樣小小的一件事又為我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因為工作出色,經學區推薦,2008年我被縣委縣政府授予“三等功”。
任教十二年來,在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我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和業務水平更是刻苦鉆研,努力提高,并大膽嘗試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嘗試運用對話式教學。其中我執教的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去年的樹》一課,在學區和全縣被作為觀摩課,促使對話式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走向深入。在2009年度任縣小學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我又榮獲“農村教育城市化教學能手”稱號。同時,由于各方面的出色表現,2010年4月我又被任縣團委授予“第六屆任縣十大優秀青年”稱號。同時,在2010年任縣星級教師評選活動中,又被評為首批模范星教師。
作為任縣小學語文學科的骨干教師,我憑借自己深厚的語文學科功底,系統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獨特的教學風格,優異的教學質量,代表任縣參加了2010年《邢臺市第二屆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榮獲二等獎。
在2010年教師節來臨之際,我有幸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教師”稱號,接受了隆重的表彰。
為了形成我縣獨特的教學特色,經過很長時間的準備研究,2011年,我縣教研室正式成立“一課三卡”教學改革實驗項目活動組。我作為“一課三卡”的制作使用者進行實驗教學。我利用業余時間認真研究其要素和結構,根據縣研制小組提供的三卡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制作出實用的“一課三卡”,率先在全縣進行觀摩教學,實績突出,被縣教委評為“一課三卡”實驗項目優秀教師。在2011年任縣小學語文教師暑期培訓中,我所作的《平等對話——追求精彩紛呈、靈動無限的語文課堂》專題講座,受到聽課老師和教研室領導的一致好評。付出終有回報,在2011年教師節來臨之際,我被評為第三屆邢臺市“學科名師”,再一次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教師”稱號。
在各級領導的鼎力支持下,我愿意和全縣的語文教師一道,共同提高,一起進步,使我縣的語文教學模式走出任縣,走向全國。
在做好一個語文教師的同時,從教十二年來,我一直兼任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我所執教的品德與社會課也曾多次在學區、學校作為觀摩學習課。
我認為,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良好的能力、赤誠的愛心;更重要的是必須擁有一種不計個人得失、甘為教育事業奉獻終生的無私精神。
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吧,葉是謙遜地、專心地垂著綠蔭的。
我立志做一個這樣的人民教師。
個人獲獎情況先進事跡(篇5)
在永安社區鋁廠小區就有這樣一位堅強而又不幸的女性,她叫武有娟,是一名下崗女工,身有殘疾。為了患病的丈夫,不離不棄、患難與共、相依相伴,十幾年如一日,風里來,雨里去,精心照顧病榻上的丈夫,用她那柔弱的雙肩托起一片愛的天空。
武有娟原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丈夫劉家鋒和她都是吉林鋁業公司職工,有一個可愛的兒子。“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原以為幸福會一直下去,然而十幾年前丈夫突發腦血栓改變了這一切。丈夫雖經搶救脫離生命危險,卻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如吃藥不及時就會犯病,犯起病來口吐白,神志不清,在單位辦了病休,一時斷了經濟來源。瞬間,武有娟從被呵護變成了家庭的頂梁柱、丈夫的守護神、兒子的堅實后盾、公婆的主心骨。“與其讓丈夫痛苦地活一百年,不如讓他快樂地過好每一天。”抱著這個想法。武有娟開始漫長的尋醫問藥、照顧家庭的艱難路程。
走進他的的家中,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家具,最值錢的就是那臺結婚時購置的彩色電視機。在交談中得知,自從丈夫生病后,這些年來她沒有舍得為自己買過一件新衣服,都是姐妹們穿過的衣服送給她穿。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想盡一切辦法節約。雖然住的是樓房,但她卻在樓下搭起了灶臺,經常去揀柴禾,從來舍不得用液化汽灶,從不舍得給自己買件新衣服,為了給丈夫增加營養,她每天早早起來,做好可口的飯菜,一日三餐變換著飯菜花樣;定期給丈夫洗衣洗澡,對丈夫百般呵護,把劉家鋒照顧得無微不至,家里收拾得干凈利落。
走路需要人攙扶,生活起居必須有人照顧,所有家務都落在了武有娟一人肩上。這一年,她正好下崗。孩子一個上初中,再加上手術時花去了家中所有積蓄,還欠下許多外債,全家生活的拮據程度可想而知。2004年不幸再次降臨這個家庭,丈夫再次發病走路需要人攙扶,生活起居必須有人照顧,所有家務都落在了武有娟一人肩上。這一年,她正好下崗。孩子一個上初中,再加上手術時花去了家中所有積蓄,還欠下許多外債,全家生活的拮據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她給丈夫治病從不吝嗇,治療的藥品從沒斷過。為了讓丈夫多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她每天定時帶丈夫到戶外活動。一有空她就和丈夫一起看《老年康樂報》和《教育報》,掌握健康知識,學習如何教育孩子,并讓孩子不要分心,好好學習。
這位賢妻良母,用她那吃苦耐勞的精神,克服各種困難,默默地撐起一個家,用愛譜寫了一曲人間真情。無論遇到多大困境,“樂觀”是郭忠新克服困難的精神支持。她說,絕對不會讓憂愁和困難壓倒自己,為了家庭的幸福,自己一定要堅強、樂觀面對生活。
武有娟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女性,她的事跡感動著周圍的人們。她悉心照顧丈夫的事跡常常被周圍的人念叨,她的心像一縷燦爛的陽光,溫暖著丈夫和孩子,感動著鄰居,照亮著身邊的人。
他堅持十幾年如一日,用無微不至的愛心照顧病夫,這是一種高尚的行為,用實際行動踐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是我們的“道德模范”。簡直難以想象,需一個女人付出驚人的毅力。時值今日,兒子已經長大成人,這個家在張傳榮的支撐下歷經了風風雨雨,飽經了生活風霜。她總算熬出了頭。武有娟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長大懂事的兒子畢業參加工作后,幫助媽媽照料父親,幫家里共同撐起了一片天。
回首往事,這個家在風雨飄搖中也多虧了社區和鄰居大伙的悉心幫助,對他們的生活給予了極大的照顧和幫助。直到今天,武有娟也總是說:“虧了大伙們的幫助,要不然我也熬不到今天。十幾年,一段不短的人生經歷。一個普通的下崗女工,用她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創造平凡的美麗,讓我們肅然起敬。
丈夫走累了,只要一坐下,她就不停地按摩拍打丈夫的肢體。為了幫助他早日康復,武有娟娟自己動手制作了牽引器,對丈夫癱瘓的手臂進行牽引。眼看著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一點點康復。誰知病魔無情,從發病至今,劉家鋒又三次復發腦溢血。
這幾年來,武有娟身上沒有添過一件新衣,吃的也是粗茶淡飯,但她卻毫無怨言:“只要他好起來,我只要有飯吃就可以了。”鄰居們和社區工作人員都說,像武有娟這樣的妻子,對病中的丈夫照顧得無微不至,實在難得十幾年如一日,更是不容易。
我們看到,武有娟還在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錄下妻子用藥的日期、品種、名稱和劑量,以及隨著季節和病情的變化按醫囑而作的調整,多年來,從沒弄錯過。她曾在心里默默對丈夫說:放心吧,我的愛人,我會用一生來守護你!
她沒有什么很高的追求,也無什么奢侈的欲望,只想撐起這個家的整個天,讓丈夫和孩子少受點罪,再少受點罪;自己多苦點,再多苦點也無怨無悔。多少個含淚不眠的夜晚,武有娟思緒翻滾,好的,她想過;壞的,也考慮過。處在她這種情形這下,想過不僅僅一次,若是不想、不算,那不是傻瓜嗎?她的選擇是無私的,是純樸善良的。總結一句話就是仁慈,就是愛。也許她身上的這一點正折射出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正是這種樸素的仁愛之心成為現代精神文明的出發點,成了中華之魂的基石。
但是在災難面前,她挺過一次又一次,為了什么?為了丈夫,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多難的家。在家庭這樣困難的情況下武有娟仍堅持供應兒子讀完了大學,時值今日,兒子已經長大成人,這個家在武有娟的支撐下歷經了風風雨雨,飽經了生活風霜。總算熬出了頭。長大懂事的兒子畢業后參加了工作,幫助媽媽照料父親,這么多年來,媽媽實在太不容易了。現在兒子有了份不錯的工作,幫家里共同撐起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