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科技創新個人事跡材料
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你是否在尋找“2023科技創新個人事跡材料”?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3科技創新個人事跡材料精選篇1
許__,__醫院中心實驗室副研究員,先后榮獲“__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__省醫藥衛生科技獎二等獎”“__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__市抗擊____先進個人”等榮譽獎項。2020年12月,她還入選了“__省醫壇新秀培養對象”。
許__主攻宮頸癌細胞的機體免疫逃逸及侵襲、轉移等分子機制,自2006年起,她開始從事HLA-G分子(人類白細胞抗原-G)介導的腫瘤免疫學研究,在婦科腫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她先后榮獲“__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__省醫藥衛生科技獎二等獎”“__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__市抗擊____先進個人”等榮譽獎項。2020年12月,她還入選了“__省醫壇新秀培養對象”。
日前,__恩澤醫療中心(集團)醫學健康研究院里,副研究員許__正在PCR基因擴增實驗室忙碌,戴著防護手套的她,熟練地進行核酸提取工作。
“這是人乳頭瘤病毒(HPV)分型檢測,主要是用于女性宮頸癌的早期篩查,細胞裂解后釋放病毒核酸,通過PCR擴增技術來確定女性是否感染病毒。”她介紹。
深耕臨床研究
接收標本、臨床檢驗、病例診斷、發放報告……穿梭于冰冷的儀器及各類標本中,是許__每天的工作日常,她絲毫不覺得枯燥,反而樂在其中,一干就是15年。
2006年,從溫州醫科大學畢業的許__就進入__醫院中心實驗室工作,成了一名檢驗技師,主要負責血液、分泌物、痰液等標本的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初出茅廬的她積極投身臨床工作和基礎研究,潛心打磨專業技能,并多次前往海外學習先進醫療技術和學術交流。
經過多年的努力,許__逐漸擁有了嫻熟的臨床業務能力,高質量完成7萬多例樣本檢測,并基于臨床分析,不斷完善適合中國女性的宮頸癌早期篩查方案。
此外,她還積極參與新型冠狀病毒RNA檢測,目前,共完成約40萬例檢測量。
宮頸癌有什么癥狀?哪些女性需要進行宮頸癌篩查?篩查結果陽性怎么辦……2012年以來,許__聯合婦科門診,積極開展宮頸癌宣教活動。她將該類疾病的常見問題與解答列出,印成宣傳小冊子,向女性患者分發普及。
“其實宮頸癌并沒有那么可怕,一般都是可防可治的,尤其是早期發現的病變不一定都是癌癥。HPV疫苗接種后,也要定期進行篩查,盡早發現異常癥狀,從而采取有效的診治方案,可有效降低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相信有一天,中國也能實現消除宮頸癌的目標。”許__向記者介紹。
科研工作結碩果
走進許__的辦公室,隨處可見各類宮頸癌相關文獻,上面標注了密密麻麻的筆記。她說,工作之余,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做科研。
近年來,許__深入分析HPV流行病學調查、HPV不同型別的致癌能力研究,同時結合多年臨床經驗,整理出HPV型別在宮頸癌中的全國分布情況。
通過對比,她發現:不同地區、不同病理類型的`HPV感染型別不同、感染率也不同,通過HPV分型檢驗項目,根據感染型別可預測未來宮頸惡性病變進展程度,從而進行早期干預治療。
“比如浙東地區,HPV58的感染者數量大于HPV18,而北方剛好相反,這體現了南北差異,在同一型別的病毒系統發育樹里,由于基因序列差異,又導致各病毒分離株的致病能力不同。又比如港澳臺的感染率差異,就是由于病毒株的來源不同。”許__說。該分析對宮頸癌早期篩查或HPV疫苗研發,起到積極的作用。
2019年9月,許__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負責“HLA-G介導的NF-kB信號通路在病毒性宮頸細胞‘炎-癌轉化’中的作用機制”項目的研究。同時,她還先后獲省自然科學基金、省公益技術應用研究計劃等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
在此期間,她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8篇,其中SCI收錄12篇,并參與匯編“十三五”規劃研究生教材《醫學免疫學實驗室技術》、《TranslationalImmunology》等書籍,擁有1項國家發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
此外,許__及其團隊成員還發明了“一種宮頸及內膜取樣器”“宮頸扎環器”“可放置藥粉的注射器”等醫療器械,授權國家專利3項。
特殊的援疆之行
“新疆喀什,急需核酸檢測支援!”2020年10月25日晚上8點半,許__接到醫院的緊急電話,喀什地區新冠疫情暴發,緊缺核酸檢測人員,她毫不猶豫申請前往。
當晚,她被__市衛健委任命為__核酸檢測應急機動志愿隊隊長,26日與省內其他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醫療隊隊員一起奔赴疫區。
“我們搭乘專機到喀什是26日晚11點多,氣溫很低,放下行李,立馬進駐喀什第一人民醫院連夜開展設備安裝、儀器調試、紅黃區劃分等,不到12小時完成新冠核酸檢測實驗室的組建,具備開展核酸檢測的工作條件。”許__表示。
由于時間緊、任務重,許__等人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其余時間都泡在生物實驗室里,身體和精神上都承受著巨大考驗。
“一穿上防護服,進入二區,基本上8小時不吃不喝、不去廁所。許隊長還要負責院感防控、物資供應、樣本簽收、數據整理、質量控制等等,還要幫我們解決困難。”團隊成員沈偉偉表示,在許__的統籌安排下,檢測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自10月26日出發至11月13日返浙,歷時19天,許__團隊高效高質量完成核酸檢測任務,期間累計核酸檢測量176113管、701228人份,為新疆喀什抗疫貢獻了一份__力量。
在臨走前,她還為當地醫療衛生系統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檢測隊伍。“最后3天,我們共制作了30個新冠核酸檢測的教學視頻和29個PPT,并通過互聯網對喀什地區的醫護人員進行遠程培訓。”許__說,雙方由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2023科技創新個人事跡材料精選篇2
__X,高級工程師,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辰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
所獲榮譽
__X先后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獎、山東省醫藥行業科技進步先進工作者、山東省醫藥行業功勛企業家、山東省優秀企業家、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優秀經營管理者、濟寧市最高科學技術獎、濟寧市勞動模范,全國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孔子儒商獎等榮譽稱號,并成功當選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副會長、山東省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第十一屆全運會火炬手。
先進事跡
__X注重科技創新,他所帶領的科研團隊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專項、國家火炬計劃、國家科技部創新基金項目、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重大專項、濟寧市科學技術發展計劃等項目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科技成果,先后研制成功國家新藥60多個,其中一類新藥2項,二類新藥8項,四類新藥36項。5個品種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2個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18個品種通過省級鑒定,6個列入山東省高新技術產品目錄。共申請國家專利40余項,獲得授權專利19項,轉化科研成果39項,其中國家級新藥成果21項,新醫藥技術5項,累計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收入20億元。其中,與山東大學合作研發的國家一類抗乙肝病毒新藥丁賀(阿德福韋酯片),是濟寧市第一個國家一類新藥,被評為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他所屬公司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中國十佳最具創新力制藥企業等榮譽稱號。
2023科技創新個人事跡材料精選篇3
__X,2008年1月獲清華大學MBA,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現任浩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所獲榮譽
__X從事礦用安全防護材料及其相關產品生產開發工作30余年,近年來,獲發明專利6項(均為第1位發明人),起草行業標準4項(2項第1位,2項第2位起草人),近三年參與的省部級科技項目10余項,于2011年、2014年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4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15年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17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并于2007年、2012年兩次獲濟寧市“五一”勞動獎章和勞動模范稱號,2017年獲“全國紡織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稱號。
先進事跡
__X針近年對國際上基于石墨烯增強聚丙烯的高強度纖維材料開發空白,領導開辟了國內領先的高性能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工藝和產業化技術路線,實現了碳納米材料在聚乙烯基體中微觀結構控制,為石墨烯和碳納米管材料的應用開發和產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1.通過“綠色插層-液相剝離”相結合的技術路線,獲得片徑2微米、層厚5納米的石墨烯納米片,該石墨烯產品具有高度規整結構和優異增強效果。
2.產品形式為高性能石墨烯/聚丙烯復合材料及纖維,將對碳納米材料、碳納米復合材料、高強度聚合物纖維、土工布、礦山安全防護、隧道加筋防護等相關產業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3.自主開發的“表面活化-預分散-熔融共混”的技術路線,解決了石墨烯納米片在聚丙烯基體中均勻分散的技術難點,提高了聚丙烯復合材料的抗拉強度和模量,進一步成型加工為高性能聚丙烯纖維,可解決土工布產業對高性能聚丙烯纖維新材料的重大需求。
并在礦業安全、隧道防護、建筑材料甚至汽車和航空等領域顛覆性取代高成本滌綸、尼龍纖維,在山東省及全國具有巨大的應用市場,經濟效益顯著。
2023科技創新個人事跡材料精選篇4
朱__,__松門人,__市旭日滾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特聘專家,專業從事滾塑設備及產品研發,帶領家庭小作坊一步步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他自主研發了節能、環保、可完全拆裝的塔轉式、穿梭式、船艇滾塑機等20余種專業設備。申請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60多項、外觀專利20多項,并在相關雜志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炫酷的太空艙造型、可仰望星空的全景天窗、一鍵式智能家居……眼前這間34平方米大小的“360度智能旋轉居室”,是朱__及其團隊最新研發的“星玥居”產品,也是全球首款采用新型滾塑工藝加工而成的新型居室,極具現代科技感。身處其中,猶如置身太空仙境。
據悉,“星玥居”外殼采用食品級塑料原材料采用滾塑加工工藝制造而成,內飾使用應用于太空艙的環保材料和隔熱保溫設計,產品采用標準化、模塊化的生產制造方式,可進行快速組裝。自2020年10月推出以來,其訂單量突破1000萬,深受國內旅游度假景區、民宿行業青睞。
錨定商機,積極轉型升級
2003年夏天,__時逢大旱,降雨稀少,民用滾塑水箱短缺。34歲的朱__嗅到了這一商機,掏出所有積蓄,創辦家庭小作坊,進行民用滾塑水箱容器的生產和銷售。
但由于該類產品技術門檻低,競爭非常激烈,再加之地理位置較偏、運輸成本高、利潤薄弱等因素,一年下來,朱__幾乎沒賺到多少錢。其家庭小作坊的發展一度陷入瓶頸,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第二年,朱__加入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潛心學習滾塑設備、模具和加工工藝的研發制造。“那時候,松門的造船業很發達,配套救生艇需求量很大,但救生艇基本用玻璃鋼制造,經不起碰撞。而采用滾塑制品加工的救生艇安全性能更高、實用性更強,也更節能環保,所以在當時,滾塑船艇的'市場發展前景很廣闊。”朱__說。
聽培訓會、進廠學藝、交流探討……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朱__積極學習籌備,克服技術制約、資金不足等問題,成立__市旭日滾塑科技有限公司,并聘請多位機械設計專家,制造休閑船、皮劃艇、救生艇等各類滾塑船艇,同時進行其他高端滾塑設備的開發。
通過反復的實驗和改進,2019年,朱__及其團隊成員順利造出新型模塊化組裝塔轉三臂滾塑設備和十幾套滾塑模具,并出口至哈薩克斯坦。經過一個多月的安裝和調試,第一臺滾塑設備穩步運行,為客戶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此后,朱__的公司知名度大大提升,產品遠銷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等60多個國家。
深耕數載,練就精湛技能
塑料馬匹、各式油箱、滑滑梯……近日,記者在__市旭日滾塑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廳看到,現場各類塑料制品琳瑯滿目,涵蓋汽車機械、家具擺件、游樂設備等多個種類。另一邊,各式滾塑設備整齊排列。
“這是我們這幾年新研發的滾塑高端制品,以及專用新型滾塑設備、模具,還有全國首創、國際唯一的360°旋轉發光‘星玥居’和各種滾塑船艇。”朱__介紹。
2010年8月,在朱__的牽頭下,其公司先后和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湖北民族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產、學、研、用”的滾塑研發和工廠實踐基地,并建立了由多個高校、學科組成的“協同創新研發平臺”,還打造了一支專業研發團隊。
通過數年努力,朱__及其團隊順利研發出“滾塑烘道和滾塑模具加熱裝置”“滾塑成型二次加料裝置和滾塑模具”等多項科技成果,其公司先后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科技型企業”“臺州市著名商標”等多項榮譽。
其中,“滾塑設備智能化控制系統”被列為“浙江省服務業專項資金重點資助項目”,“大型異型塑料制品滾塑成型先進制造技術”通過輕工聯合會專家技術鑒定,里面關鍵技術屬“國內原創,國際領先”。
2017年,朱__及其團隊還參與金磚五國國家領導人峰會(廈門)會議中心滾塑吊燈的研制(直徑9。3米),打破傳統燈罩加工工藝,受到國際認可。
談起未來,朱__憧憬不已。“我會繼續用拼搏的精神來做好滾塑,努力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匠人,實現更多中國制造,并打造世界級滾塑研發平臺,使滾塑成型工藝成為塑件加工工藝中的中流砥柱。”
2023科技創新個人事跡材料精選篇5
鐘__,從事電化學催化、鋰離子電池等能源材料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0余篇,論文總引用1000余次,H因子15,ESI高被引論文7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先后榮獲“__省高校領軍人才-高層次拔尖人才”“臺州市211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臺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專項子課題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6項,獲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臺州市自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獎項。
“這次是很難得的經歷,雖然準備的過程緊張而辛苦,但是這個項目對科研人來說是肯定也是鼓勵,目前專家函評已經通過,希望能取得好結果。”
10月13日,剛在前一天結束__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答辯的鐘__博士,仍難掩興奮之情。
這并不是鐘__第一次面對科研考驗。自2011年進入臺州學院以來,10年間,他從事電化學催化、鋰離子電池等能源材料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0余篇,論文總引用1000余次,H因子15,ESI高被引論文7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深入電池、新能源、新材料等生產企業,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落地。
他先后榮獲“__省高校領軍人才-高層次拔尖人才”“臺州市211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臺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專項子課題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6項,獲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臺州市自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獎項。
老黃牛深耕科研項目
工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化石燃料正面臨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問題。而氫氣作為一種理想的替代能源,具有燃燒熱值高、產物無污染的優點,有望取代化石燃料,解決日益嚴峻的環境和氣候問題。
鐘__主攻的電化學催化研究,正是基于這一前提下。“電解水由于不受天氣、時間等因素限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直接電解水的'過電位很高,設計開發新型的電催化劑材料,降低電解水的過電位,可以降低電能的浪費,提高產物的生成速率,對社會經濟、綠色能源等領域都具有重要意義。”鐘__說。
為了實現高效的電化學催化,鐘__埋頭實驗室,專注科學研發,他申報的“稀土調控RuSi4四面體結構基元序構及電催化研究”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學部公布的重大研究計劃2021年度支持項目中獲批立項,該項目不僅能有望實現高效的電解水析氫反應,而且價格只有目前貴金屬析氫電催化劑的三分之一。
優異的科研成績背后,是鐘__未曾被大家看見過的失敗案例,“做實驗沒有一次就成功的,常常要反復做很多次才能得出一個實驗結果,科研項目申報也會有被打回來的時候,但是做科研嘛,就是要持之以恒!”帶著科研人的理性和韌勁,鐘__堅定地說。
領頭雁帶領優秀團隊
除了自身亮眼的科研成績外,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鐘__帶領的科研團隊,這個2018年才成立的年輕隊伍,在短短三年時間里,已經在臺州學院的科研團隊里成績名列前茅。
鐘__帶領的環境與能源材料研究所共吸收了5位博士、1位碩士,其中今年8月份正式加入的胡志遠博士畢業自中科院化學所,是團隊里的新鮮血液,主要負責電化學催化材料的理論計算解釋。
剛畢業時,胡志遠手握多個高校投來的橄欖枝,但最后還是選擇了來臺州學院,除了向往江浙地區的風土人情之外,更吸引他的是鐘__帶領的這個科研團隊,“環境與能源材料研究所團隊有項目運作基礎,科研設備、平臺都很吸引人,我希望能在之前的基礎上取得更好的成績。”胡志遠說。
不僅如此,這個年輕團隊還與溫嶺錢江摩托、臺州昊澤碳制品有限公司等企業有長期合作,團隊與企業工程師、生產工人共同探討發現企業生產中的技術瓶頸,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還幫助企業整理企業優勢競爭及所需的技術儲備,使科技成為更強的生產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