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電影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方式來讓自己的思想更加豐富,形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小編給大家分享我不是藥神電影的觀后感參考,方便大家參考我不是藥神電影的觀后感怎么寫。
我不是藥神電影的觀后感篇1
近期,我觀看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使得我深受感動。
這部電影改編自劉勇的真實事件,電影中有一位老奶奶說的話使我難以忘卻,她說:“我生病吃藥的那些年,房子吃沒了,家人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你能擔保一輩子不生病嗎?”這句話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是啊,誰能保證你不生病嗎?又有誰能肯定你能保證你的家人不生病嗎?人總是會生病的,而生病就要吃藥,要用錢。其實,你能治好他們的病,但你治不好困擾在他們身上的“窮病”啊。說到底,還不是因為國家經濟不發達,使得眾多的病人都買不起藥,治不起病。國家表面上看著很和平,什么事都沒有,但在光明的背后,又有多少人在黑暗中苦苦掙扎,在黑暗中死去呢?國家領導們天天說著要搞好軍事,搞好各種事業,卻遲遲沒有想到要搞好醫療方面。一個國家,它的各個方面都很發達,但它的人民都不是健全的,你說,這個國家能強大嗎?
近期,看完了《我不是藥神》,使我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講述了程勇他為了救他的父親而幫一位白血病人去印度購進仿制的“格列寧”,據說印度的格列寧的效果和國產的相似度為百分之九十九,而且藥價是國內的八分之一,它的進價也很便宜,只要五百元一瓶,而程勇因為急需用錢,這才冒險去印度試著買了幾瓶藥,靠著呂受益的幫助下賣了出去,賺到的錢足夠他的父親去醫治了,而他也獲得了印度格列寧的銷售權,組建了一個小隊,分別有:程勇,呂受益,黃毛,劉思慧和劉牧師。他們專門賣藥給很多吃不起國產格列寧的白血病人。但后來程勇開始害怕被警察局發現這件事,把自己的銷售權交給了別人,自己去開了一家裁縫工廠。但好景不長,呂受益的家人向他來求助,程勇因為良心的譴責,使得他再次出國去印度進貨,這一次,印度的藥廠倒閉,程勇只能在藥店里購買。這一次,進價兩千元,他只以五百元賣了出去,他這一次只是為了救人,不像以前那樣死賺錢。再后來,程勇在一次交易時不幸被警察發現,關入看所處。因為念他救人有功,被減刑兩年。在去往看所處時,那些曾經被程勇救助過的人紛紛過來為他送行。數千人在他面前摘下了一直戴在他們臉上的口罩······影片的最后,在18年,格列寧被列入醫保范圍,人人都能買得起了······
多少人因為吃不起藥而鋌而走險去國外購買仿藥,多少像劉勇一樣的事件在不斷地上演。我想,如果我們的國家把醫療方面搞好了,使得大家有病都能吃得上藥,那么國家不強大,不發達,那也是不可能的。現在只能希望那一天能早點到來吧。
我不是藥神電影的觀后感篇2
看到影片中的白血病患者,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一個小學同學。
他和片子里的小黃毛特別像:都不戴口罩,皮膚黝黑,老家在農村。不過,他身材矮小,長得不帥,沒有黃毛那樣討人喜愛,所以,總是成為我們的調侃對象。他是患者,但他和普通人無異。
一次美術課做手工,他手上劃了個口子,班主任臉都青了,立馬把他送到了醫院。我從那時才知道他有白血病。但我不知道白血病是什么么,只能大概猜測和我奶奶的糖尿病差不多。之后,我一直有些可憐他—一聯想到讓我奶奶總是抱怨的糖尿病。
不到半年,他就走了,據說是轉學,但我現在想想,應該是住院治療了。他臨走前兩天借了我一本練習本,到現在都沒還。
白血病似乎離我很遙遠,但我恍然發現,他就在我身邊—只是我沒有去在意過。我那半年的同學若不是劃了個口子,恐怕沒人會發現他是患者—他在我們之間學習次飯玩耍,成績不比我們差,玩的也不賴。我們和他唯一的區別,只不過是他的第九和第22條染色體的位置有些不同罷了。
但就是這點偏差,讓他們經歷了普通人難以想象的苦難。片中呂受益清創時撕心裂肺的喊叫讓我當時都快碎了。真正的白血病人恐怕比這痛苦的多,他們要脊椎穿刺,要化療,要做各種手術還有許多聽起來就痛的事情。我不知道這些有沒有發生在我小學同學身上,“god bless him!”
這片子讓我第二個想到的,是里爾克《沉重的時刻》中的一句話“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死,無緣無故在世上死,望著我”。
我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這場 沒錢買藥,只能等死 的悲劇里,誰有罪?”有一個回答說:“沒人有罪,制藥廠要收回研發成本,程勇是為了救人,公安執法辦案,老百姓則更是無辜。” 而相對的,另一個回答是:“所有人都有罪。”
我覺得第一個回答固然沒錯,但逃避了責任。這部電影并不是莎士比亞的戲劇。對于《哈姆雷特》我可以說:“所有人都無罪”,因為這樣的悲劇不會在現實發生。但對于這部電影中的現實問題,每個人都有責任。
“誰能保準你一輩子不生病!”電影里的大娘聲淚俱下的話語其實和《沉重的時刻》如出一轍。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命運的受害者。健康的人應當幫助生病的少數人,因為你對他人的冷漠最終會換來他人對你的冷眼,當你自己成為病人的時候,發現沒人來幫助你,你怪誰呢?只能怪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是現在這個社會的創造者啊!
第三個想到的,是我們的社會確實在變得更加溫暖。
這部電影就是一個例子,沒有各種“小鮮肉”卻能創造20億票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弱勢群體。“水滴籌”“愛心籌”等許多公益組織也越來越活躍。
最后引用徐崢第一句話“希望以后會越來越好吧”。
我不是藥神電影的觀后感篇3
最近重溫了一遍《我不是藥神》。講真,這部電影的諷刺意義很強。而我做為小小的一員。感觸最深的,是那些無論如何都想要活著的人。
記得有一個片段,在警察查到印度的格列寧藥品的時候。老太太最后一句“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包括我。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是啊,不想死。而今我們現在的人,自殺的人又有多少,想要自殺的人,又有多少。我們在生活中受到折磨,而又想要了結生命的方式來終結痛苦。
現在的網絡,是越來越貼心了。當我去查資料的時候。百度和知乎跳出的,都是心理咨詢的電話。這個世界,沒有誰想要誰死。所以,請你好好活著。
當我們熬過那些令人痛苦的日子,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我不是藥神電影的觀后感篇4
看這部電影,使我看出了人間的溫暖;看這部電影,使我看出了世界的險惡;看這部電影,使我看出了人類的善良;看這部電影,使我看出了善良之偉大……那么,這部好電影是什么呢?它就是最近新上映并且非常火爆的《我不是藥神》。在這部電影中,就詮釋了“懷著好心辦壞事”的含義,它告訴我們:無論怎樣,都要盡自已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其他的人們。
這一部電影講述的是:王子印度神油店的老板程勇,在呂受益的指引下,走上了賣印度格列寧道路的故事。在這途中,程勇曾與思慧、呂受益、黃毛等人組成了小團隊。為得就是不必讓老百姓們花巨額去買瑞士格列寧,只需要五千元人民幣就能買到一瓶價值四萬的印度格列寧。就在事業風生水起的時候,程勇卻因壓力太大而不再賣印度格列寧,他這個舉動導致了呂受益的自殺,程勇得知后,悲痛不已,便繼續賣印度格列寧。后來,警察發現了他們的藥物所,為了吸引警察,黃毛也獻出了自已僅20歲的年輕生命。程勇知道后,咬著牙繼續賣印度格列這,并將價格一度減省少至500元。他這種善舉感動了病者,也感動了警察,雖然他最終被捕,但卻因為幫助病人將終身監禁減為了三年。在這里面,最受我感動的是程勇的精神,他把批發價2000元的印度格列寧,讓老百姓500元就能買走,即使他最后被捕了,但也覺得心甘情愿。
由此,我想到了陳勇的感人事跡,他就像電影中的程勇一樣,因可憐慢性白血病人吃不起抗癌藥,便走遍亞洲,去尋找各國的抗癌藥,再以最低的價格賣給病人。因此,大家都很感激他,然而,當陳勇被終身監禁的時候,病人們都站了出來,堅決要求警察將刑期縮短,無奈,警察只好將他的監禁改為三年。這件事也證明了中國的一句話:“善有善報”。他這種善良的品質,值得我去學習。
有人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程勇正是用他的善良,使那些因買不起格列寧而想自殺的病人們重新看見了生的希望。這也正是善良的偉大之處,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獻出一點愛,社會就變得更加和諧,人人之間也會變得更加和睦恩愛。
我不是藥神電影的觀后感篇5
昨天我觀看了《我不是藥神》這本電影,這本電影是由一起真實的案例改編過來的,主要講了一個賣假藥的人從自私走向無私,拯救了許多白血病患者的故事。
這本電影給我最大感觸的地方是程勇怕被警察抓,把買藥權交給了一個騙子,他的朋友老呂因為買不起正版藥,又沒有程勇提供的真的能治病的假藥,進入急變期而死去。程勇經歷了朋友的死去,找回了以前的兄弟,決定重新賣藥,而且還十分便宜。這里程勇已經變得無私,已經不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救命。
程勇的兄弟彭浩偶然聽見警察要來追捕他們,開車引開了警察,卻出車禍而死去。同時,假藥廠被查封,藥商說如果程勇還要堅持買藥的話,可以幫他從藥店回購,程勇答應了,仍然以低價出售,即使自己每個月要損失幾十萬,也堅持下去。
最后,程勇被抓,他的行為卻感動了警察,他在去往監獄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的白血病患者來給他送行,警察也特意慢點開車,程勇也可以提早出獄。
我不是藥神電影的觀后感篇6
最近朋友圈和娛樂新聞都被《我不是藥神》刷屏了,在看了不少的影評之后我也拿著爆米花坐進了電影院。雖然對電影的大概內容已經知曉,但在看到最后的時候還是哭得稀里嘩啦。戳爆我淚點的是小黃毛彭浩死的時候,程勇對著曹斌吼的那句:“他才20歲,他只是想活著,他有什么錯?”還有老太太拉著曹斌說的:“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我們每個人都有活著的權利,卻又對生命無可奈何。張長林說他買了那么多年的假藥,見到的最多的病是窮病。因為窮他們買不起藥,又因為對生命的渴望他們想要買到藥,所以無論是張長林的假藥還是程勇的走私藥最后都成了他們的救命藥。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所有的重點都放在了程勇的藥上面,朋友圈里大部分人的評論也是圍繞著生命、生病、藥和錢進行的。然而在看完之后在回想記憶中的片段,真正打動我的卻是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內容。
呂受益帶程勇去他家看他的兒子,他說剛查出自己有病的時候兒子還在媽媽的肚子里5個月,當時他只想死,可是兒子出生之后他就不想死了,他想等著兒子叫他爸爸。現在他和程勇一起賣藥,有錢了也有藥了,他說如果以后兒子結婚早的話,他還有可能當爺爺。看到這里的時候,心里覺得暖暖的,雖然知道程勇走私藥是不對的,但卻讓那么多人看到了希望,這世間的對與錯究竟該以什么來衡量呢?
另一個片段是小黃毛彭浩死了之后,程勇去到他住的地方拿著的那張已經不會被使用的車票。彭浩之前說他不會再回去了,因為家里的人都認為他已經死了。本來他就是因為不想拖累家人才跑出來的。但是后來他有藥了,有救了,所以他剪掉了小黃毛,買了車票。或許他壓在桌子上的照片中一家三口笑容燦爛的在一起的場景很快又可以再現了。可最后因為警察的追查,為了保程勇,他還是沒能回去,永遠的回不去了。
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對和錯?程勇走私藥是錯的,卻讓那么多人看到了希望,病情得到了控制甚至生命得到了挽救。彭浩幫著程勇賣走私藥是錯的,卻幫助了那么多病友。最后程勇被判刑的時候,道路兩旁都是前來送行的病友,車子經過的地方他們全都取下口罩。就連押送程勇的警察也為之動容,將車速降低。
我想是非對錯其實就在我們心中,只要秉持善念終究會得到善果。就如同電影最后,程勇得到了減刑,且藥的事情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化進了醫保。這便是最好的結果。
我不是藥神電影的觀后感篇7
我很少寫電影觀后感,昨天看了這一部《我不是藥神》的電影真的很難受。我雖然沒有哭,但是的確是現在中國人當下的真實寫照,在中國只要勤快點,不怕沒有飯吃,但是在中國生大病,那就是傾家蕩產,一病回到解放前。可能賣保險會給你說,我以前給你推銷保險,你說你身體很好,得病后想買保險,保險公司又拒保,但是我想問一下,現在中國貧富懸殊真心太大,你叫人家一年繳上萬的保險,人家還能活不,可以看出很多問題。
1.中國人多,窮人也多,富人必定是少數。
2.現在各種的污染,得病是遲到的事。
3.雖然全民有醫保,生小病,還能承擔。生大病,對于一家微薄的收入,完全是雪上加霜。
4.中國人天天努力賺錢,對于養生沒有觀念,就像現在廣告說得好,我跟你談養生,你認為你身體很好,不需要養生,但是我想說,現在養生大于預防。還是就是多鍛煉才是根本,現在全民玩手機,真的不是一個好現象。
5.有的前三十年拼命賺錢,后三十年全部把賺來的錢送進醫院。
6.醫院是最不講人情的地方,沒錢,就只能等死。
7.對于很多慢性病,雖然現在納入醫保,但是自己還是需要承擔一半的醫療費用。
8.天價藥不是每一個人吃得起。
9.病痛的折磨,真的是讓無數患者心灰意冷,沒錢又拖累家人。
10.在本劇中,患者沒有說出賣藥的人。老婆婆對警察說了幾句真實感動的話,警官我想活,天價藥我們吃不起,求求你們就不要再追問賣藥的人。最后警察都不忍心辦案,太多渴望活下去的人。
11.賣假藥的張長林被抓,到最后都沒有拱出程勇,可想而知。
12.程勇被捕后,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在警車上,警察讓司機開慢點,全民的白血病患者都在馬路兩邊目送程勇,程勇最后真的是一個月虧幾十萬,來讓病友吃藥,這價恩情真的是比天高。
13.最后由于這件事情轟動了整個中國,而且是真實案例,所以最后這種藥,納入醫保,百姓受益。
醫院現在越修越多,越修越豪華,但是患者越來越多,中國人多,也不可能全民都能照顧得到,我們發展中國家,真的與發達國家相差幾十年,對于教育,醫療泛濫成災。我希望我們國家不斷發展壯大。改善我們目前的狀況。
我不是藥神更多的體會就是,從小鍛煉身體,只是好的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其它的都是浮動,身體好了,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自己現在注重講生,以前沒有懷老二的時候,會一周跑一次步,天天吃早餐,晚上11點前睡覺,中午每天小睡一會,時不時看一下喜歡的書籍,調節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態。我現在不是怕死,是我不敢死,我還有未盡的責任,我有女兒要教育,我有父母要贍養,因為我是獨生子女, 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悲哀,真正的夾心層。
我不是藥神電影的觀后感篇8
利用閑暇時間看完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很多場景一直在我腦子里回蕩。《我不是藥神》里有很多長鏡頭,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角沖擊,我被這部影片徹底感動了,同時也引起了我的反思。
有一個片段是那個黃昏,暖黃的色調下,程勇站在江邊,可能是后悔之前為什么因為害怕放棄印度格列寧的渠道,也有可能是在回憶愛吃橘子的呂受益——他膽小又有點懦弱的,卻很愛自己妻子和兒子,跟病痛抗爭了那么久,最后就走向了不一樣的路。當然也有可能是思考怎么才能把更多的便宜藥送到病友手里。這個時候他抽著煙,看著江面沉默著,然后黃毛來了,兩人展開了對話,黃毛訴說現在對趙勇的看法。這個時候背景音樂舒緩而悲涼,忽然長鏡頭拉開了,他們在岸邊追逐,黃毛的頭發幾乎跟這個黃昏融合到了一起,背景音樂跳躍起來了,一切那么美好,很想讓時間留在這一刻。又那么悲傷,其實大家心里都知道這件事情繼續下去會是個什么結果。害怕?畏懼?怎么會不怕?怎么會不懼?但是想到那一雙雙渴望活著的眼睛,他們選擇繼續下去,直到有一天自己干不動為止。想要變革必然要流血,觸犯法律必然要受到懲罰,相比于現實中的真實事件,電影里用更慘烈的形式展示到了我們面前。在了解到這個病患群體后,主人公完成精神的蛻變,這深深的感染了我,這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程勇做到了。
還有一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送別程勇的長鏡頭,病友們并排站著,緩緩摘下口罩,黃毛和呂受益混跡在人群里。他們眼里是對趙勇的感謝與尊重,他們身患,卻依舊對生活、生命充滿了希望。看到這里,我流淚了,我同情他們的生活遭遇。他們這個群體需要整個社會去關注,而我相信這部影片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同時也伴隨著陰暗的一面。只不過我們有時候沒有關注過這些群體,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生活壓力可想而知。我們強大的祖國需要推動一些政策的完善和落地,這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做出努力,我相信我們的將來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