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烈士英雄模范人物事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跡吧;那么你知道哪些抗疫烈士英雄模范人物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抗疫烈士英雄模范人物事跡(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疫烈士英雄模范人物事跡(精選篇1)
我們來認識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山東醫療隊的主治醫生郭海鵬,他出生于醫生世家,一家人五代從醫,他說,用仁心仁術救死扶傷是家訓,更是責任。
正在用不太標準的武漢話跟劉爺爺交流的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重癥醫學科醫生郭海鵬,劉爺爺今年86歲,在外院治療近一個月,因為病情加重被轉到這里,醫療隊會診后,決定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可被老人一口拒絕。
對話中,郭海鵬得知,此前老人曾有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的經歷,但過程中感到不舒服,對此有了顧慮。但缺氧問題又急需解決,郭海鵬反復勸說,劉爺爺終于放寬心同意試一試。3秒鐘,醫護人員快速置換鼻導管和加壓面罩。
盡管郭海鵬的武漢話并不標準,但他溫暖的話語還是大大緩解了老人緊張的情緒,劉爺爺很快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法,氧飽和度也從原來的80多提高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齊魯醫院兩個病區,收治的是30多位重癥和危重癥患者,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年齡的94歲。每天進入病區,問診、體檢、查血氣、心電圖檢查,他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做了十幾年的ICU醫生,他說,爭分奪秒搶救生命已成為一種本能。
郭海鵬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期間,就讀于武漢大學,疫情發生后,郭海鵬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醫療隊。而其實他剛剛結束在美國哈佛大學三年的博士后培訓,回國還不到三個月。
抗疫烈士英雄模范人物事跡(精選篇2)
1.黃文君:豈因禍福避趨之
疫情發生后,湖北孝感醫生黃文軍寫下請戰書:“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申請去隔離病房,共赴國難,聽從組織安排!”之后,他一直奮戰在抗擊新冠疫情一線,后不幸感染,英勇殉職!
2.肖俊:堅守一線不后退
今年50歲的肖俊,大學一畢業,便到武漢醫院工作,至今已有29年。疫情發生后,肖俊一直堅守抗疫一線。一月底,還值了個24小時連班,白天工作一天,晚上還值夜班。后不幸感染,經搶救無效去世。
3.張軍浩:連續奮戰不松懈
張軍浩,57歲,黃岡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生,疫情發生后,曾連續十六天奮戰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一線,因過度勞累,2020年2月9日突發心梗去世。
4.朱崢嶸:藏起住院通知書,堅守崗位
年前,江蘇啟東醫生朱崢嶸已經被查出大動脈炎,需要住院治療。新冠疫情發生后,朱崢嶸藏起了住院通知書,堅守一線,連續工作。從除夕開始,整整二十多天,他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直到最后倒下,年僅48歲。
5.柳帆:抗議一線的社區英雄
2016年,柳帆達到55歲退休年齡后,被武昌醫院門診注射室返聘。后來,醫院門診注射室取消,柳帆因此被派到該院下屬的梨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任注射室護士。本次抗疫中,因在一線工作而不幸被感染,于2月14日去世。
后記:
為抗疫而犧牲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以上只是其中的代表。面對疫情,他們選擇了逆向而行,選擇了堅守和擔當。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抗疫的堅實防線,保護了身處后方的我們。讓我們向這些英雄致敬,也永遠記住英雄們的光輝事跡,以及他們的閃亮名字!
抗疫烈士英雄模范人物事跡(精選篇3)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可能就是一座山。
疫情當前,一群群的醫務人員遞上一張張“請戰書”,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奔赴武漢,奔赴疫情的戰場上。廣大黨員干部、警務人員、志愿者們也共同沖在了疫情的第一線上,也正因為有了無數“逆行者”,萬家燈火才得以守護、每份團圓才更加幸福!
世上哪有什么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這些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的凡人罷了。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有這樣一群和死神賽跑的人,他們不顧團圓,拋妻別母,棄子離家,冒著生命危險奔赴到疫情的第一線上。剪去了心愛的長發,立下了“疫情不除,頭發不留”的誓言,24小時都堅守在崗位上,從未離開。口罩磨破了臉頰,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背,為了節省一身防護服,他們穿上了紙尿褲,盡量少吃少喝,一堆人擠在隔離房的地板上睡覺。而這些都是為了守護我們,守護每一個患者。對于他們而言,搶救成功的每一位患者,就是對他們最好的禮物。
基辛格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八十四歲高齡懸壺濟世的鐘南山,義無反顧地趕赴武漢防疫最前線。與死神賽跑的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和希望。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工作中卻不幸被新冠狀病毒感染去世。七十三歲高齡巾幗英雄李蘭娟,帶領她的科技團隊緊急馳援武漢。最美騎行者甘如意,獨自騎自行車輾轉300多公里返回工作崗位,十天建設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者們,負重前行的每一位警務人員,國家有難每一位挺身而出的無名英雄。他們沒有生而勇敢,只是選擇無畏。說實話,我很幸運我是一名中國人,也很幸運有這么一群人守護著中國,守護著我們。
疫情無情人有情,隔離病毒隔離不了愛。多家企業復工復產,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資供給,高齡拾荒大爺大媽們紛紛匿名捐款,無數無名英雄扔下口罩“落荒而逃”,瞞著家人沖在前線的志愿者們,奔跑在各個街道的外賣小哥和物流運輸人員,他們說“其實我們是很怕的,可是如果我們不出來那么就會讓更多人恐慌。”就是這些很普通的人,他們依舊愿意付出所有守護我們的家園。這世界上可能確實沒有超級英雄,不過是無數的人都在發一份光,然后螢火匯成星河。
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而在我們這個時代,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為大家,隱瞞家人奔赴戰場,為了一個個與他素未謀面的人,拼盡全力,甚至付出生命,他們都是最平凡的人,只是因為被需要,所以披上了英雄的盔甲,勇往直前守護我們的國家,而他們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美的英雄。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這是網絡上一位網友說的,作為中國人,我很慶幸,也很驕傲,因為中國人總是處處有善良,時時有溫暖。謝謝一路勇往直前守護我們的時代英雄,謝謝你們從未放棄我們每一個人,謝謝你們一直守護著我們的家園,你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待春暖花開,我們等著你們平安歸來!
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我見識到了華夏的脊梁,我堅信,多難興邦,烏云之后必見暖陽。愿四月人間,櫻花盛開,萬里江河無恙,你們平安而至。
抗疫烈士英雄模范人物事跡(精選篇4)
于水平,男,1970年3月出生,民盟盟員,綏化肇東市嘉億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肇東市愛心志愿者協會會長、肇東市甜城義警協會會長。
于水平是一位地道的東北漢子,有著肇東人特有的硬漢性格,敢作敢為,敢為人先,越是艱險越向前。應對___上一線、義助病人做康復、抗洪搶險運物資,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到一次次危難時刻顯身手的義舉,再到與___的戰“疫”,總能看到他一往無前的風姿和他身后堅定的甜城義警和愛心志愿者們!疫情無情人有情。2020年春節,本是舉國同慶的日子,可___來了,于水平作為肇東市愛心志愿者協會、甜城義警協會會長快速做出反應,向肇東防控指揮部請戰,帶領志愿者們隨時待命,愿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貢獻一份力量。1月28日下午,在等待指揮部指令的同時,他緊急召集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為肇東抗擊疫情獻出一份力,籌集第一批防疫物資:口罩2000個,醫用酒精100桶(10斤/桶)。
次日早上,他就帶領志愿者,分組將這些防疫物資送到了一線的民警和社區工作者手中。他表示,協會還在繼續籌集物資,將陸續發放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他向團隊發出了“帶頭加強防護、依法有序參與、加強正面宣傳、助力排查治理,為堅決遏制疫情傳播擴散,奪取疫情防控斗爭勝利貢獻更大力量”的倡議,作出了“疫情不滅,愛心不退”的莊嚴承諾。近一段時間,于水平帶領他的團隊協助西園區東順社區管轄的無物業的老舊小區、西園區興順社區管轄的糧食小區、教育大廈等小區200多個單元進行整體消毒;協助肇東市公安局、派出所、社區懸掛宣傳條幅、安放廢棄口罩垃圾收集箱,進行疫情防控宣傳,提高大家安全意識,不造謠、不信謠,傳播正能量;協助交警實施交通管制,每天帶領30至40名志愿者參加協勤,分散到12個管制點,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配合市公安局管制車輛,一直到交通管制結束。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他帶領志愿者、義警沖鋒到了第一線。病魔無情人有情。當一個偏遠農村的普通農民家庭為年僅6歲的腦腫瘤患者求助無門的時候,于水平站了出來,他身后的團隊跟了上來。
2016年1月,肇東市尚家鎮6歲男孩田璐嘉扁桃體切除手術后,又被發現腦部有腫瘤,手腳活動不協調需要康復治療。錢從哪里來?醫院怎么去?這個家庭一籌莫展。于水平和他的團隊來了,“錢我們幫著籌一點,接送孩子去醫院我們全包”,于水平率先捐出了1000元錢。三九嚴寒沒有擋住志愿者的熱情,58次往返接送理療,小璐嘉神奇地肢體康復了,能夠正常的行走玩耍了。孩子媽媽激動地拉著于水平說:“真的太感謝三哥你了,要是沒有你,孩子到現在不知道會成什么樣子?”于水平說:“這么長時間的相處,我已經把小璐嘉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只要孩子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就盡管來找我。”洪水無情人有情。宣化鄉的干部群眾永遠也忘不了2017年8月2日這個日子,這是一個極端天氣,僅一天時間當地的降雨量就達到了187毫米,有人說:“那雨下的,倆人離著一米遠,互相都看不見。”宣化鄉是肇東市的最低點,周邊的雨水都向這里匯集。黨委政府一邊組織搶險,一邊組織群眾轉移,極需人力物力。于水平站了出來,他身后的團隊跟了上來,僅3天時間就募集到10余萬元的搶險物資,80多位愛心志愿者冒雨把這些物資及時運送到了抗洪一線。在他的影響帶動下,肇東社會各界人士和愛心企業募捐100多萬元資金,有力支持了黨委政府抗洪搶險,把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這就是于水平和他的團隊——愛心志愿者協會和甜城義警協會,他們用赤子之情和博愛之心不斷點亮互助之火,傳遞志愿精神。
他們堅信:手拉手就能匯流成海,心連心就能筑起長城!
抗疫烈士英雄模范人物事跡(精選篇5)
沈廣濤,男,1976年1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現任中華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黑龍江省代表處主任、中華志愿者雜志社黑龍江省聯絡處社長、哈爾濱陸軍預備役防化團政治處副主任、呼蘭區青年聯合會常委、副主席。
2020年1月,庚子年伊始,正當全國人民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的時候,一種新型病毒從武漢爆發,一路蔓延到全國。工廠停工、商鋪停業、居民區封閉,一時間,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護和消殺用品成了最緊俏的“年貨”,價格飛漲,“一罩難求”。正月初五的晚上,一條接龍信息在志愿者圈被不斷的轉發,是他,在別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晚會合家歡樂之時,與省委宣傳部共同發起“抗擊疫情志愿同行”主題志愿活動,聯合社會組織、愛心人士、青聯委員為堅守在一線的工作人員籌集防疫物資。國難當頭,危急時刻,志愿者、青年企業家、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6個小時,籌集口罩6萬余只,酒精、消毒液等2000余斤。20萬余元款項有了,可是,多數工廠尚未復工、具備資質的廠家都在南方、政府訂單優先等等因素都使口罩的北歸之路異常艱難,一夜之間,沈廣濤急得滿嘴大泡。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志愿者們的共同努力下,6萬支口罩陸續運抵哈爾濱。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人員聚集就增加了互相傳染的風險,為了更多人的安全,口罩分裝、清點、打包這些本應該十幾個人共同完成的工作,沈廣濤自己全部承擔了下來,兩整天在辦公室都是他一個人孤單忙碌的身影,閑下來時他還不忘苦中作樂,自嘲地說,以后又可以接個工作——快遞打包!聽者心酸,他卻樂在其中。接下來的又一個難題是如何送到一線去,對冠狀病毒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接觸、飛沫是主要傳染途徑,大家勸他別去送了,讓各單位安排人員來取吧。這個建議當即被他否定了,他說:“一線的同志已經很辛苦了,他們為我們守住病毒傳播的第一道大門,給他們送點防護用品又算得了什么呢?!”
盡管有多名志愿者報名參與,但考慮再三,沈廣濤只允許兩人與他同行,在他心里,每個人都有家,不能讓他們的家人擔心,志愿者們的健康安全也是最重要的,不能讓任何人冒風險!當我們宅在家中抱怨無聊的時候,他卻奔走于機場、高速關卡、火車站,社區、鄉村等人員最密集最危險的地方,將一包包口罩、一桶桶酒精、一箱箱消毒液交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當我們看電視、吃水果的時候,他的午餐和晚餐只是一桶方便面。在得知我們的志愿者參加了青年志愿者突擊隊上街執勤,更有請纓馳援湖北的醫生,他自費購買了測溫儀、防護服、護目鏡、酒精棉片等防護用品,驅車送到他們手中。
他說,他們“不計小家得失,義無反顧守護大家”,是沖鋒陷陣無畏的戰士,我們必須為他們做好后勤保障!這些沖在一線逆行者是在用生命守護我們祖國和人民安全,我們能為他們做哪些保障?為此沈廣濤積極聯系華夏保險公司為全省各戰線的一線工作人員免費申請了10萬份防疫險,單筆保額20萬元,總額高達200億元。他欣慰的笑了!疫情嚴重,他不怕嗎?說不怕是假的,他也有家人有孩子,也是血肉之軀。但人的一生可以輕于鴻毛,也可以重于泰山,既然選擇了志愿之路,就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從火車站回來的路上,沈廣濤說:“我們戴一會兒口罩,都會覺得呼吸困難,那些工作人員卻要長時間穿著防護衣,全副武裝,不敢多喝水也不能休息,當負責人接過口罩握著我的手連聲說謝謝的時候,其實說感謝的應該是我們,我覺得這么做人生才有意義,才是值得的,將來才值得我們去回憶。
是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志愿者是精神文明的引領者,志愿行為更是這個社會向上向善的充分體現。這個時代需要志愿者,更需要無私無畏、甘于奉獻的帶頭人,心系社會、情系群眾,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