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劉智明事跡簡介
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你是否在尋找“抗疫英雄劉智明事跡簡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疫英雄劉智明事跡簡介(篇1)
有這樣一位院長,疫情發生以來,他帶領全院醫務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即使在不幸感染_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內從早到晚不停地處理各種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時58分,一個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線不懈抗爭的白衣戰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劉智明。
走進劉智明生前的辦公室,他的工作證和圍巾還掛在墻上。許多同事直到現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經離去的事實。在這次應對_疫情中,劉智明所在的武昌醫院是首批七家收治_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1月21日,劉智明去市里開會接到任務,要接收499名_病人,人數僅次于金銀潭醫院。而武昌醫院只有三天的時間來完成院區改造和病人的轉運。
不眠不休的三天,劉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醫院是綜合性醫院,短時間內按照傳染病醫院要求改建,難度極大。增加床位、調配醫務人員、解決物資,每一件事都需要劉智明協調。
而此時的劉智明已經住進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結果顯示,肺部嚴重感染,隨后的核酸結果確診為陽性。
在ICU里,劉智明的身份變了,可救死扶傷的使命和擔當卻沒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電話、回復微信,一會兒問病人收進來了沒有,一會兒問院內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沒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卻說:“我是院長啊,我丟不下!”并讓大家不要過多關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復出院,再與大家一起并肩作戰。
劉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癥病區的護士長。丈夫感染后,她曾想過趕過去照顧病重的丈夫,然而,劉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線,把她留在崗位上,會給更多的人帶來生的希望。
2月14日,劉智明病情突然惡化,被轉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搶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斯人已逝,在劉智明所帶領的武昌醫院收治的900多名_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癥患者治愈出院。
抗疫英雄劉智明事跡簡介(篇2)
疫情如山 他超額辟出204張收治床位 只因“一張床位就是一條命”
1月21日,武昌醫院被定為武漢市定點發熱醫院,要求3天內完成改造,提供300張床位收治發熱患者。
疫情緊急!收到通知半小時后,劉智明迅速召集職能部門、醫技部門商議方案,隨后又召開全院動員會、部署會。
“這是國家和人民交給我們醫院的光榮使命,我們一定要不辱使命!”
會上,劉智明神情堅定,言辭鏗鏘。宛如一名英勇戰士無畏生死的神情,永遠定格在武昌醫院干部職工心中。
會后,武昌醫院全體醫護職工投入一場生死時速式的戰斗。當時,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座“大山”:
——3天內完成全院既有499名其他疾病患者的轉移工作,其中危重病人30余名。
——對武昌醫院西院區進行整體改造,建好300張隔離床位。
劉智明忙而不亂,迅速聯系武漢市第三醫院接收患者;同時,將499名患者分為病重特護型、普通型和輕癥型3種,分類轉移以提升效率。
救護車不夠,他緊急向上級申請,協調武漢市急救中心車輛;人手不足,他調集全院干部職工齊上陣。
3天里,數十輛救護車往來奔忙,將一名名病患送往其他救治醫院。急促的笛聲從白天響到的凌晨,劉智明一直守在醫院,不眠不休。
緊接著,就是病房改造。“一張床位就是一條命,能多一張就能多救一條命!”劉智明仔細研究院內感染專家提出的要求,結合醫院實際設計“三區兩通道”,帶領職工騰挪再造、反復設計,硬生生從“巴掌大”的西院區里騰出了504張床位,超額辟出204張床位,比上級要求增加近七成。
病毒洶涌 他保護千余醫護人員低感染 只要“用最小的代價打贏這場戰‘疫’”
1月23日,504張床位如期投入使用,接診發熱患者。
大批病人涌入醫院,頭幾天門診量瞬間暴增至每日1000人次以上。門診47位醫生齊上陣,仍然無法應付。而全院呼吸科、重癥醫學科醫生分別只有7位和6位,專業醫生嚴重不足。面對洶涌的人潮,劉智明迅速調集內、外、婦、兒科醫生進行培訓,緊急充實到一線。
此時,一股不安的情緒在醫護人員中“萌發”:自己并非呼吸科、傳染科專業,跨學科接診,會不會有危險?
劉智明發覺這一趨勢后,不斷用行動和言語來安撫醫護人員的心理:“改造過程中,我們請了最權威的院感專家進行設計,‘三區兩通道’只要嚴格執行,絕對安全。”“醫院一定會安排好職工的工作和生活,千方百計籌措物資,確保防護物資充足。”
劉智明的話,如一顆定心丸,讓醫護人員安了心,集中精力投入抗疫戰斗之中。隨著各項救治舉措推進,武昌醫院接診秩序逐步有序平穩。
“武昌醫院戰線長、任務重,在只有少量外地醫療隊支援的情況下,不僅完成了新冠疫情患者的收治,還承擔了血透、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工作,三大院區收治患者約千人。”醫院紀委書記洪毅說,武昌醫院作為三級醫院,在缺少外援的情況下能夠堅守至今,與劉智明對醫護人員的保護息息相關。
他介紹,截至2月20日,該院共有408名新冠疫情患者治愈出院。1034名在職員工中被感染者為26人,2.5%的感染率遠低于平均水平,且未發生一起聚集性感染。
生死之間 他拒絕妻子陪護 謝絕插管治療 只為“千萬不要感染別人!”
1月24日,劉智明病倒,住進武昌醫院的ICU病房,隨后被確診為新冠病毒感染肺炎。
20多天后,面對劉智明的不幸辭世,同事們仍在回憶他感染前后忙碌的身影,“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們讓他早點防護、早點休息、早點治療,說不定就能好了!”
洪毅回憶,今年1月以來,隨著武昌醫院收治重癥患者增多,劉智明常去ICU病房對重癥患者進行會診,“那時候對新冠疫情還不甚了解,劉院長的防護沒有升級,也許就是那時不幸感染的。”
只有劉智明的妻子、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ICU護士長蔡利萍知道,早在1月21日接到改造任務之前,劉智明已持續低燒了一周。
1月24日,劉智明入院。1月27日,蔡利萍所在的院區也開始接收發熱患者。肩上重擔千鈞,她只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通過微信與丈夫聯系,互道關切之情。
2月4日,蔡利萍連續4次給劉智明撥打視頻通話,都沒有接通,只好留言鼓勵,“老公,你要加油。”
隔了一小時,劉智明才回復,“折騰了一晚上……我以為我要死了,缺氧。今早打了呼吸機,好多了!”
妻子問:“要我去照顧你嗎?”
劉智明堅定回答:“不要。”
洪毅說,那時劉智明病情相對穩定,“他更關心的是別人有沒有感染。”
“我們進病房探望,劉院長第一句話就問我們的情況,得知我們沒有被感染,他特別高興。”回憶起那一幕,武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王珣泣不成聲,“當時護士長在劉院長手心寫了‘加油’兩字,他把拳頭握得緊緊的,說會加油的,一定會好起來的……”
2月11日,劉智明51歲生日,他發了最后一條朋友圈:“幾件大事值得紀念——ICU醫護團隊為我在病床上過了個生日;剃了個大光頭;離開呼吸機12小時以上。”
2月13日,劉智明病情突然加重。已到生死一線之間,他卻反復強調,“就算死了,也不要給我插管!”
洪毅解釋,武昌醫院ICU病房不是負壓病房,醫生進行插管治療容易形成氣溶膠傳播,非常危險,“劉院長深知這一點,這個時候還惦記著同事安危。”
2月14日,劉智明轉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癥病房,先后接受了氣管插管治療、ECMO體外循環機搶救,最終于2月18日上午搶救無效去世。
英雄逝去 他留下無數精神財富 正匯聚成眾志成城、驅疫安邦的戰“疫”精神
三天來,劉智明的親友、師長、同事、下屬都在努力回憶著他生前的點點滴滴。
他的專業啟蒙老師、湖北醫藥學院黨委書記涂漢軍深夜發文悼念學生,“哪有天生的英雄?哪有天降的勇士?只不過是危急關頭,有人負重前行,甘愿挺身而出,甘愿奉獻犧牲!”
他的同事、醫院紀委書記洪毅至今還記得劉智明對他的寄語,“大家一起好好干,早日讓武昌醫院成為三級甲等醫院。”就在前不久,武昌醫院新院區一期大樓已經封頂,二、三期規劃已經完成,“藍圖已經繪就,他卻見不到了……”
他的下屬、武昌醫院消化內科徐瑞杰發了一則朋友圈懷念院長,“今天有些恍惚,總不時張望電梯口,好希望像往常一樣,一抬頭您從電梯出來,徑直走到護士站,面帶微笑地問我,病區都還好嗎?有什么困難嗎?”
英雄已逝,斯人已矣。但戰“疫”總攻已然打響。
站在春天已來臨的武昌醫院里,看著病患有序排隊入院接受檢查時眼中燃起的生命希望,看著醫護人員強忍悲痛仍堅守一線的昂揚斗志,我們能夠感受到,劉智明在這里度過的日日夜夜、留下的點點滴滴,正匯聚成“治病救人、驅疫安邦”的戰“疫”精神,激勵著無數醫務工作者堅定信心,共克時艱,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正如武昌醫院一位醫護人員所說,“萬般不舍,您還是走了。您會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永遠照耀著我們!”
抗疫英雄劉智明事跡簡介(篇3)
2020年初,天降橫禍,那時還叫“不明原因肺炎”的疫情,籠罩荊楚大地。
此時,做完頸椎手術的的蔡利萍,還有一個月假期沒有休完,但是她一想到自己帶的護士們,都是跟自己女兒差不多大的孩子,就再也坐不住了。
而在劉智明所在的武昌醫院,病房里“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也多起來。形勢嚴峻,劉智明帶頭查房,組織醫院最強的醫護力量,全力救治病人。
為更好應對協調工作,武漢市武昌醫院領導班子推行在院輪流24小時值班。劉智明作為院長,白天上班,晚上繼續值班。在這個時期值過晚班的人都知道,一個晚班,意味著電話會被打爆,有協調病床的,有要協調拍CT的,也有要求給家里送氧的……一個晚上,幾乎沒辦法睡覺。
1月21日,與病毒的一次嚴酷正面交鋒來了。
1月21日,到市里開完會回到醫院的劉智明對他的戰友、院黨委書記王力霞說:王書記,上面給我們醫院下達了任務,接收499名新冠疫情病人!人數僅次于市金銀潭醫院!
這一天,武漢市武昌醫院被指定為第二批發熱患者定點診治醫院之一,要在當天將門診部改成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并在兩天內轉出原有499名在院病人,騰挪床位504張,同時,完成院區改造和院感流程再造,收治確診輕癥和疑似新型肺炎患者,盡管壓力之大,困難之多,劉智明沒有半點推脫之辭。
在工作會上接到指令后,當天下午4時30分左右,劉智明第一時間回到武漢市武昌醫院,召集醫院班子成員和中層干部開會,在職能部門會議上,傳達指揮部指令。
按照要求,21日下午6時,武昌醫院門診必須全部改造為發熱門診。
時間非常緊,工作內容也非常繁雜。
劉智明和武漢市武昌醫院班子成員指揮協調,全院員工參與,投入到發熱門診的改造中。
在規范傳染病管理通道的同時,劉智明在醫院組織了專家團隊,對治療方案進行培訓,讓接診醫生能夠準確識別新冠疫情患者,掌握住院指征。
21日下午6時,武漢市武昌醫院發熱門診如期開始接收發熱病人。整個過程中,劉智明作為指揮官,管理著人員、技術、消毒設備配備、防護設備配備、防護培訓、治療方案落實的方方面面布局。
當天完成布局后,劉智明出現寒顫,感覺有些不舒服。查體溫是37度,因為平時身體較好,劉智明沒有太當回事。
21日晚上,大家都忙好了,開始分頭工作時,劉智明感覺有些不舒服,去做了一個CT,但是尚無法完全明確。
一個晚上,劉智明一邊在工作崗位,一邊打點滴接受治療。
1月22日晚,是醫院接收轉運病人的前一夜,劉智明和王力霞兩人還在忙著改建病房,一宿沒睡。
武昌醫院本是綜合型醫院,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要按照傳染病醫院的要求來改建,難度很高,兩人壓力非常大,害怕工作有一絲一毫的疏漏,兩人在住院樓上上下下跑了一夜,不停地修整、檢查、完善。
22日,凌晨4時,劉智明給妻子、市三醫院光谷院區ICU護士長蔡利萍打了電話,請妻子幫忙送些換洗衣物,因為醫院成為定點后他就不能回家了。
這一天,劉智明與同事們一起加班加點,完成最后的任務。
在劉智明與全院同事的努力下,武漢市武昌醫院按時將東、西兩個院區分區,并迅速成立醫院醫療救治指揮部和十個工作組。當天晚上6時,如期收治發熱患者。
23日,病人如潮涌到醫院。接收完病人,劉智明說:王書記,我感覺有點不舒服,明天準備去做個CT,免得傳染給你們。
王力霞望著眼前這個身材健壯,比自己還小幾歲的老弟,笑著說:你不會有事的!
其實劉智明已經連續多日發熱,那幾天,他就在門診打針,打完針繼續工作,他戴著口罩,與大家保持距離。
沒想到,第二天檢查的CT結果顯示,肺部感染嚴重,劉智明很快被收進了ICU。
在連續多日疲勞作戰下,劉智明病倒了,而后住進市武昌醫院重癥醫學科,接受救治的同時,依舊牽掛著工作,曾對同事說:我不能倒下,還要很多事情要做。
此后的1月27日,劉智明核糖核酸檢測弱陽性。一天后,劉智明核糖核酸檢測為陽性。
此后,盡管武漢市武昌醫院進行了全力救治,可他始終無法走出ICU的大門。
2月13日:在前期已經積極治療的情況下,劉智明病情突然加重。
2月14日:劉智明轉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癥病房,進行了氣管插管。但是在插管之后兩天,病情并沒有明顯好轉。
2月17日:劉智明接受ECMO體外循環機搶救。同時,在同濟中法新城院區的所有國家級專家,對劉智明的病情進行討論,采取了最后的措施。
2月17日晚:劉智明病情仍舊沒有出現好轉,還有心臟方面的問題,出現室顫。
2月18日上午:劉智明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心臟超聲檢查顯示,他除了肺不好外,心臟內都是血栓,心肺兩個人體重要器官都處于嚴重衰竭的狀態。
1月24日,劉智明住進ICU就是重癥。
即使是這樣,他一天都沒有好好休息過,在病房不停地接打電話、回復微信,從白天到黑夜。一會兒問病人收進來了沒有,一會兒問院內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沒有。
他的主治醫生徐亮多次提醒劉智明,這樣不行,太勞累了,必須好好休息!你現在不是院長,而是病人,你要聽我的。
但劉智明說:我是院長啊,我丟不下!
徐亮記得,劉智明在ICU內治療幾天之后,提醒他,像我這樣長期在醫院工作的人,得這個病住進來都會覺得壓抑,其他病人肯定也有這種感受,你們要多注意醫院的窗戶,以免發生意外。
我們說好了,要一起加油的!
已經康復出院的歐女士泣不成聲,他還攥著拳給我加油了!
1月22日,61歲的歐女士住進重癥監護室15床,她記得病房里來了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戴著一頂帽子,看上去氣宇軒昂,住在16床。后來才知道就是這家醫院的院長。
劉智明心態好,經常被徐亮拿來鼓勵其他病人。
歐女士加了劉智明微信,說自己腿抽筋,劉智明說小問題,補點鈣就好了。
歐女士出院的頭一天,看到醫護人員給劉智明捧來生日蛋糕,才知道2月10日是他51歲的生日。
出院前,歐女士特地繞到劉智明的病床前,告訴他自己要出院了。戴著氧氣面罩的劉智明抬起了手,攥著拳給她做了個加油的手勢。
醫生醫術不僅要好,還要鼓勵病人振作,為病人加油!
劉智明得知自己確診后,挨個打電話給每一個和他接觸過的同事,逐一詢問大家是否健康。他說,萬一別人有事,他會很愧疚。
劉智明可謂醫道高尚。
就在劉智明在ICU期間,妻子跟他的唯一聯系方式就是手機。
蔡利萍非常擔心,她給“小肚雞腸的老公”發微信說:
能看短信嗎?
我能去陪你嗎?
老公,你呼吸不好一定要打呼吸機!這樣舒服一點!
不要害怕,你要害怕我去陪著你好嗎?
老公,你要加油!
然而他的回答是:不要妻子來照顧。
沒想到,這一次簡單的對話竟是訣別……
抗疫英雄劉智明事跡簡介(篇4)
2月18日10時54分,51歲的劉智明,因感染新冠疫情,以身殉職。
這是武漢抗疫以來,第一位因新冠疫情而犧牲的在職院長。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說:
劉智明醫生的去世是巨大的損失,他在2019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挽救了無數生命。
是的,那些他救過的人,一個個從重癥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再從普通病房,走出了醫院大門。
而他自己,卻永遠也回不來了。
2月18日下午3時許,同濟醫院中法院區外,殯儀館的車來接劉智明。
他的愛人蔡利萍,還穿著那一身厚厚的隔離服,天光下,白得耀眼。
她多么想再看“小肚雞腸的老公”一眼,可車已經開動了。
她哭著,跟著車跑,伸出手去,卻怎么也夠不著......
黑色的車子駛出醫院,她像忽然失去了什么倚靠一樣,跌跌撞撞,淚如泉涌。
她用力的撕喊著:老公,老公,老公..........永別了.........
守在車子離去的地方,她一遍遍翻看手機上“小肚雞腸的老公”,發來的那些文字和語音,久久不愿離去。
你怎么走了,你答應過我要回來的......
醫生,此去欲何?
戰病疫,救蒼生!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劉智明所在的武昌醫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疫情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他是在抗疫一線感染的。
劉智明的妻子蔡利萍也是一位白衣天使。
現年47歲的她,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癥病區護士長。
告別完丈夫,此時悲痛的她,必須要回到崗位了。
因為她說:我走了,孩子們就沒了主心骨。
蔡利萍口中的孩子們,是一群90后為主的ICU護士。
有些時候,有些人的偉大。
我們看不到,他們也不說。
抗疫英雄劉智明事跡簡介(篇5)
1969年2月10日,劉智明生于湖北十堰,18歲的時候,他過關斬將,順利考入武漢醫學院(今武漢大學醫學院)。
大學期間,劉智明茁壯成長,身高躥到了一米八幾,加上長相英俊,陽光開朗,與人和善,成績優異,在老師和同學當中,人緣都很好。
1991年,22歲的劉智明,如期畢業,分配回十堰老家,在鄖陽地區醫院(今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神經外科工作。
那個時候,十堰還很缺醫生。
劉智明所在科的主任叫涂漢軍,從醫多年,經驗豐富。
涂主任對劉智明十分認可,認為他既有愛心,又有責任心,雖然跟床的病人很多,很辛苦,但是5年都沒有任何工作失誤,更沒有一個病人投訴。
劉智明還熱愛生活,喜歡文藝,是醫院里年輕的團委干部之一。
1995年,26歲的劉智明,工作調至武漢市第三醫院。
在新的單位,劉智明先被安排在急診科。
同事們對他印象不錯,認為他雖然文質彬彬,但是膽大心細,敢于擔當,待人誠懇,有情有義。
有的護士看他知識淵博,想跟他下病房學東西,他總是樂于提供幫助。科室有什么人不舒服、家里有困難,他也會幫忙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幫忙出主意。
有時醫護人員被病人誤解,引發醫患糾紛,這時也總是劉智明主動站出來,以醫生的權威和專業的知識,為病人開導、講解,替護士們解圍。
他是一位好人,好領導。
正因為表現出色,同樣從十堰走出來的醫院領導金捷,雖然此前素未謀面,后來也注意到了劉智明,對他頗為欣賞,兩人交流漸多,亦師亦友。
在武漢市第三醫院,劉智明一干就是18年,逐漸成長為一名擅長顱腦外傷、顱內腫瘤、腦血管病及椎管內病,特別擅長神經外科疾病手術治療的醫學專家。
行政方面,劉智明也是好手,先后擔任科室副主任、主任,以及醫務處副處長、處長,乃至副院長等職務。
做領導后,劉智明對新進醫院,事業剛起步的年輕人特別照顧。
劉智明的愛情也開花結果,和小自己4歲的美女護士蔡利萍,結為伉儷。后來,蔡利萍經驗日趨豐富,逐漸成長為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ICU護士長。
婚后兩人十分恩愛,先后育有一女一子,生活寧靜而美滿。
劉智明儒雅溫和,工作認真,也愛家人,愛花花草草,節假日時,有時會和家人外出踏青。
此外,劉智明依舊熱愛學習,工作之余,他曾赴美國參加醫院管理培訓,并在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繼續深造,為事業進一步騰飛奠定了基礎。
2013年,44歲的劉智明,被武昌區委區政府授予“武昌英才”榮譽稱號,并被調至武昌醫院擔任院長。
調任那一天,武漢市第三醫院的老領導金捷和醫院書記一起,專程開車把他送到新單位,勉勵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后來,劉智明果然不負眾望。
武昌醫院,是一家有百年歷史的二級綜合醫院,在劉智明接手后,僅僅一年,就從二級榮升三級醫院,劉智明亦榮列“武漢市人民政府博士資助人選”。
2015年,劉智明46歲時,又列武漢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
2017年,武昌醫院成為武漢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后,承擔起本科階段教學工作。
隨著醫學造詣日深,聲望日隆,他還擔任了湖北中醫藥大學、江漢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工作非常忙,經常回到家孩子已經睡了,家中事務,全是老婆一人操持。
2019年11月,46歲的蔡利萍,忽然整個肢體麻木,最后確診是重度頸椎間盤突出癥,必須做手術,術后一個月都只能在家躺著,需人照顧。
然而,即使這樣,劉智明也只是破天荒地,在老婆動手術時請了兩天假陪她。他對同事說:兄弟,實在是沒辦法,工作調不開,有些事情你們幫我盯著點。
人生在世,禍福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