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
事跡可以傳遞出一種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激發他人的創造力和拼搏精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1)
鐘南山爺爺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來幫助我們。鐘南山爺爺1936年出生在福建廈門,今年84歲高齡。他頭發白花白花的,眼睛卻十分明亮,好像點燃了希望的光芒。那慈祥的目光好像在說:“別怕,我們一起戰勝病毒。”眼角的皺紋透顯出他的疲倦。17年前,鐘南山爺爺是中國抗擊非典肺炎的領軍人物。如今,又成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雄。此時,我對鐘南山爺爺無比崇拜。
新型冠狀病毒已經無比嚴重,病毒可以人傳人。他告訴我們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如果一定要出門,需要正確佩戴口罩。回家后需要用洗手液洗手,鐘南山爺爺不讓我們去武漢,而他卻不顧自身安危奔赴武漢去查看病情,研制抗擊病毒的`育苗,幫助更多人擺脫病魔中。鐘南山爺爺耐心地教我們洗手七步法,提醒我們及時將屋里通風,多運動,少聚集,不吃野生動物食物,一定要煮熟再吃。鐘南山爺爺真是醫者仁心啊。
鐘南山爺爺,我想對您說:“謝謝您,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您挺身而出來幫助我們,也謝謝您的醫護人員們細心地照顧病人,沒有一絲怨言。等我長大了也要像您一樣為祖國做出貢獻。”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2)
在逆行的人群中有這樣一位老人,他說沒有特殊情況,千萬不要到武漢去,他自己卻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去武漢的征程,他就是84歲高齡的鐘南山老人。
一位90后的美女護士,為了防止病毒感染,毫不猶豫的剃光了自己的頭發,那一瞬間我熱淚盈眶。她的發型必將引領潮流,她的發型會是這個春天最美的發型!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場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戰爭。醫護人員是國人信賴的靠山,他們臉上被護目鏡印下的地方正是他們的驕傲,也是這個春天最美好的'印記。工作的時候,口罩雖然遮住了他們的臉,卻怎么也遮不住他們春光似的眼神。“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中華兒女的精神不就像那淡雅的梅花一般,經過鵝毛大雪與刺骨的寒風才更有那淡雅的芬芳嗎?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相信勝利就在不遠的前方!相信春暖花開后陽光會更加明媚!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3)
于水平,男,1970年3月出生,民盟盟員,綏化肇東市嘉億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肇東市愛心志愿者協會會長、肇東市甜城義警協會會長。
于水平是一位地道的東北漢子,有著肇東人特有的硬漢性格,敢作敢為,敢為人先,越是艱險越向前。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上一線、義助病人做康復、抗洪搶險運物資,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到一次次危難時刻顯身手的義舉,再到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疫”,總能看到他一往無前的風姿和他身后堅定的甜城義警和愛心志愿者們!疫情無情人有情。2020年春節,本是舉國同慶的日子,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了,于水平作為肇東市愛心志愿者協會、甜城義警協會會長快速做出反應,向肇東防控指揮部請戰,帶領志愿者們隨時待命,愿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貢獻一份力量。1月28日下午,在等待指揮部指令的同時,他緊急召集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為肇東抗擊疫情獻出一份力,籌集第一批防疫物資:口罩2000個,醫用酒精100桶(10斤/桶)。次日早上,他就帶領志愿者,分組將這些防疫物資送到了一線的警務人員和社區工作者手中。他表示,協會還在繼續籌集物資,將陸續發放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他向團隊發出了“帶頭加強防護、依法有序參與、加強正面宣傳、助力排查治理,為堅決遏制疫情傳播擴散,奪取疫情防控斗爭勝利貢獻更大力量”的倡議,作出了“疫情不滅,愛心不退”的莊嚴承諾。近一段時間,于水平帶領他的團隊協助西園區東順社區管轄的無物業的老舊小區、西園區興順社區管轄的糧食小區、教育大廈等小區200多個單元進行整體消毒;協助肇東市派出所、社區懸掛宣傳條幅、安放廢棄口罩垃圾收集箱,進行疫情防控宣傳,提高大家安全意識,不造謠、不信謠,傳播正能量;協助交警實施交通管制,每天帶領30至40名志愿者參加協勤,分散到12個管制點,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配合管制車輛,一直到交通管制結束。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他帶領志愿者、義警沖鋒到了第一線。病魔無情人有情。當一個偏遠農村的普通農民家庭為年僅6歲的腦腫瘤患者求助無門的時候,于水平站了出來,他身后的`團隊跟了上來。2016年1月,肇東市尚家鎮6歲男孩田璐嘉扁桃體切除手術后,又被發現腦部有腫瘤,手腳活動不協調需要康復治療。錢從哪里來?醫院怎么去?這個家庭一籌莫展。于水平和他的團隊來了,“錢我們幫著籌一點,接送孩子去醫院我們全包”,于水平率先捐出了1000元錢。三九嚴寒沒有擋住志愿者的熱情,58次往返接送理療,小璐嘉神奇地肢體康復了,能夠正常的行走玩耍了。孩子媽媽激動地拉著于水平說:“真的太感謝三哥你了,要是沒有你,孩子到現在不知道會成什么樣子?”于水平說:“這么長時間的相處,我已經把小璐嘉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只要孩子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就盡管來找我。”洪水無情人有情。宣化鄉的干部群眾永遠也忘不了2017年8月2日這個日子,這是一個極端天氣,僅一天時間當地的降雨量就達到了187毫米,有人說:“那雨下的,倆人離著一米遠,互相都看不見。”宣化鄉是肇東市的最低點,周邊的雨水都向這里匯集。黨委政府一邊組織搶險,一邊組織群眾轉移,極需人力物力。于水平站了出來,他身后的團隊跟了上來,僅3天時間就募集到10余萬元的搶險物資,80多位愛心志愿者冒雨把這些物資及時運送到了抗洪一線。在他的影響帶動下,肇東社會各界人士和愛心企業募捐100多萬元資金,有力支持了黨委政府抗洪搶險,把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這就是于水平和他的團隊——愛心志愿者協會和甜城義警協會,他們用赤子之情和博愛之心不斷點亮互助之火,傳遞志愿精神。
他們堅信:手拉手就能匯流成海,心連心就能筑起長城!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4)
沈廣濤,男,1976年1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現任中華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黑龍江省代表處主任、中華志愿者雜志社黑龍江省聯絡處社長、哈爾濱陸軍預備役防化團政治處副主任、呼蘭區青年聯合會常委、副主席。
2020年1月,庚子年伊始,正當全國人民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的時候,一種新型病毒從武漢爆發,一路蔓延到全國。工廠停工、商鋪停業、居民區封閉,一時間,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護和消殺用品成了最緊俏的“年貨”,價格飛漲,“一罩難求”。正月初五的晚上,一條接龍信息在志愿者圈被不斷的轉發,是他,在別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晚會合家歡樂之時,與省委宣傳部共同發起“抗擊疫情志愿同行”主題志愿活動,聯合社會組織、愛心人士、青聯委員為堅守在一線的工作人員籌集防疫物資。國難當頭,危急時刻,志愿者、青年企業家、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6個小時,籌集口罩6萬余只,酒精、消毒液等2000余斤。20萬余元款項有了,可是,多數工廠尚未復工、具備資質的廠家都在南方、政府訂單優先等等因素都使口罩的北歸之路異常艱難,一夜之間,沈廣濤急得滿嘴大泡。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志愿者們的共同努力下,6萬支口罩陸續運抵哈爾濱。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人員聚集就增加了互相傳染的風險,為了更多人的安全,口罩分裝、清點、打包這些本應該十幾個人共同完成的工作,沈廣濤自己全部承擔了下來,兩整天在辦公室都是他一個人孤單忙碌的身影,閑下來時他還不忘苦中作樂,自嘲地說,以后又可以接個工作——快遞打包!聽者心酸,他卻樂在其中。接下來的又一個難題是如何送到一線去,對冠狀病毒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接觸、飛沫是主要傳染途徑,大家勸他別去送了,讓各單位安排人員來取吧。這個建議當即被他否定了,他說:“一線的同志已經很辛苦了,他們為我們守住病毒傳播的第一道大門,給他們送點防護用品又算得了什么呢?!”。盡管有多名志愿者報名參與,但考慮再三,沈廣濤只允許兩人與他同行,在他心里,每個人都有家,不能讓他們的家人擔心,志愿者們的健康安全也是最重要的,不能讓任何人冒風險!當我們宅在家中抱怨無聊的時候,他卻奔走于機場、高速關卡、火車站,社區、鄉村等人員最密集最危險的地方,將一包包口罩、一桶桶酒精、一箱箱消毒液交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當我們看電視、吃水果的時候,他的午餐和晚餐只是一桶方便面。在得知我們的志愿者參加了青年志愿者突擊隊上街執勤,更有請纓馳援湖北的'醫生,他自費購買了測溫儀、防護服、護目鏡、酒精棉片等防護用品,驅車送到他們手中。他說,他們“不計小家得失,義無反顧守護大家”,是沖鋒陷陣無畏的戰士,我們必須為他們做好后勤保障!這些沖在一線逆行者是在用生命守護我們祖國和人民安全,我們能為他們做哪些保障?為此沈廣濤積極聯系華夏保險公司為全省各戰線的一線工作人員免費申請了10萬份防疫險,單筆保額20萬元,總額高達200億元。他欣慰的笑了!疫情嚴重,他不怕嗎?說不怕是假的,他也有家人有孩子,也是血肉之軀。但人的一生可以輕于鴻毛,也可以重于泰山,既然選擇了志愿之路,就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從火車站回來的路上,沈廣濤說:“我們戴一會兒口罩,都會覺得呼吸困難,那些工作人員卻要長時間穿著防護衣,全副武裝,不敢多喝水也不能休息,當負責人接過口罩握著我的手連聲說謝謝的時候,其實說感謝的應該是我們,我覺得這么做人生才有意義,才是值得的,將來才值得我們去回憶。
是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志愿者是精神文明的引領者,志愿行為更是這個社會向上向善的充分體現。這個時代需要志愿者,更需要無私無畏、甘于奉獻的帶頭人,心系社會、情系群眾,初心不改!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5)
1月24日,荊州一醫主治醫師王道亮是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醫療人員,第一輪換崗后,剛解除隔離觀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動請戰,重返抗擊疫情第一線。疫情當前,使命必達。王道亮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個念頭: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緊急處理,患者會很快出現心跳驟停。”王道亮毫不猶豫地沖上去,給患者開始實施胸外心臟按壓,進行搶救,隨著急救藥物開始起效,患者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轉危為安。
搶救時空氣中的氣溶膠密度較大,暴露的危險更大,實施胸外心臟按壓時大幅度的動作可能會導致防護服的破損。面對危險,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搶救患者,必須爭分多秒。在搶救之前,王道亮設想過萬一遇到危險情況應該怎樣做,然而真正操作起來,這種擔心早被拋到腦后,“光想著怎么救人了。”好在一切順利,沒有發生意外。這樣驚心動魄,與死神抗爭的場景無時無刻不在隔離病房內上演,高壓力、高緊張的'狀態是工作日常,半夜起來搶救患者更是習以為常。
一種態度:責任
每天早上8點王道亮都會準時穿上防護裝備。查房時,王道亮都問的特別細,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學史,體溫、咳嗽等癥狀,年齡、基礎疾病,檢查結果及用藥情況,等等,進而做出判斷。
對確診患者,王道亮責任就是執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治療方案。患者個體差異很大,有的癥狀輕,有的危重,有的恢復快,有的遲遲不見慢,有的還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醫療團隊采用綜合療法和個性化治療,確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學合理的救治。“這既是為患者負責,也是為患者家庭和社會負責,把好治療最后一道關口,讓患者順利康復,安全回歸家庭和社會。”王道亮說,這就是戰“疫”醫生必須承擔起的特殊的責任,和他一起并肩作戰的一線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他們都很年輕,也更辛苦,夜班8個小時,不能休息,特別困時,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個信念:擔當
“這次新冠疫情,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但是出于醫生的職責,生命相托,關鍵時刻我們必須托得住。必須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擔當有責任去盡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經1個多月沒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節奏全部打亂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愛人在安排。
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沒有休息日。他說經過這次實戰有了隔離病房工作的經驗,比如穿脫防護服、怎樣對病人檢查治療等。按照要求,出隔離病房后需醫學隔離觀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請再次進入隔離病房。他希望,現在沒有新增病例,按照這樣的節奏持續,疫情早日結束。疫情結束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將手里沒有完成的手術做完。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6)
2月12日晚,早過了下班時間的急診科護士__脫下防護裝備,正用手輕揉自己的臉,想緩解一下長時間穿戴隔離面罩在臉上磨出的印記。雖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著剛毅與堅定。
在疫情期間,__不僅承擔急診科的本職護理工作,還是醫院發熱門診的專職護士。春節前她就進入發熱門診值守,連續在一線奮戰十天,整個春節假期都沒有休息。有同事關心她“別這么拼,休息一會”,她笑著反問“沒事,我是黨員,關鍵時候我不上誰上”。老家的親人曾問她“春節還回來嗎?”,她只能推說工作上忙可能還回不來。她不敢告訴年邁的父母,自己在“危險”的地方值守,對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連年夜飯也只是在醫院匆匆對付。
每次進入發熱門診工作__都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防護口罩和護目鏡,為了減少防護裝備的穿脫次數,她時常長時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工作,毫無怨言。
她因為基礎扎實、技術到位,還同時承擔起發熱門診護理帶教老師的職責,指導進入發熱門診增援的護理人員及收款處非醫人員如何做好防護、規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時間耐心指導年輕護士解決發熱門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僅如此,細心的她還發現進入發熱門診的患者大多非常緊張、害怕,她就主動和患者聊聊天、說說話,安慰他們。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導下平復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覺工作沒有白費,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與疫情的正面交鋒中,發熱門診的一線醫護人員是沖鋒在前的排頭兵,他們奮戰一線,盡己所能,為守護人民群眾健康貢獻著自己的專業力量。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7)
從教十年來,__市__鎮__小學“最美巾幗”張麗老師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教育教學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她秉承“對社會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的原則,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抗疫后方表現突出,積極參與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主動交納“特殊黨費”,支援武漢。
疫無情,助力之情。“500元,錢不多,卻是我的一點心意。當初入黨時舉過拳頭宣過誓,我不能戰斗在一線,只能在后方做好自己的本職,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這是張麗繼2月份響應__鎮教育中心校“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捐款倡議,主動參與愛心捐款后,又交納“特殊黨費”,以實際行動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行動就是戰斗。在這防疫的關鍵時刻,她為黨分憂,為國解難,為抗疫阻擊戰作一份奉獻,發出一點點光和熱。
疫無情,防控在前。疫情期間,張老師還負責學校疫情日報及疫情防控檔案的整理工作,這個任務任重而道遠。從1月24日起,她每天主動聯系并在__小學防控群里收集教師上報的全校師生的健康情況和外出情況信息,進行整理、匯總、登記、并最終形成《__小學疫情防控-學生健康狀況日報送》臺賬,并于每天下午4點之前上報校領導與教育中心校。在防控期間,她及時完成學校及上級主管部門所有要求上報的信息。她還協助學校做好疫情的宣傳報道,每天做到宣傳到位、防控到位、排查到位,在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堅守自己的崗位。張老師還積極承擔學校的疫情期間的防控值班任務,早晨六點多從__出發趕往學校,克服中午就餐不便的困難。在校值班、巡查期間,嚴查嚴防,認真站好學校的.值班崗,確保學校的安全。
疫無情,線上教學見實情。在疫情期間,為充實學生的寒假生活,她積極配合市局和學校安排的線上學習活動, 并自主設計個性化的作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每天堅持在線答疑,幫助學生解決線上學習中的困難,對班上參與線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主動與其家長交流并幫助解決困難,班上的周睿同學,由于父母都不在身邊,與爺爺奶奶生活,爺爺不會使用手機看視頻,張老師多次電話聯系,通過微信一步步截圖指導爺爺學會進入平臺,堅決不讓班上一個孩子掉隊。
昨天已經過去,未來在于耕耘,用張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在村小這片沃土上,我只是一株平凡無奇的小草,我將和老師們一道用心去成就事業,站好三尺講臺。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8)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在疫情襲來最危險的第一線,是駐守鄉村的村醫,堅守崗位,勇敢逆行,用平凡之軀,守護你我的安危。就是這些平凡的村醫,為我們撐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屏障,守護著我們的生命健康安全。__鎮兩位年過七十的.老村醫,原本應該退休在家頤享天年,但毅然選擇了成為一名抗“疫”戰士,在重病纏身的情況下,仍不顧自身安危,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他們的事跡,感動了鄉親們。
鄭新選是__鎮石湖塘村的村醫,今年73歲,身患肝病,體質很差。為了抗擊疫情,積極響應縣防冠指揮部的工作要求,每天堅持上門為湖北返鄉人員、密切接觸者測量體溫。其中有一位密切接觸者極不配合,且體溫反復,每次測量體溫鄭新選都不厭其煩地耐心解釋,反復宣傳,風里雨里從未間斷,積極為該密切接觸者聯系上級會診,并安排了4次轉診檢查,成功排除了患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能。
__是__鎮豪山口村的村醫,今年71歲,身患高血壓、糖尿病,腿腳行動不便。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從未抱怨,堅持為武漢返鄉人員監測體溫,宣傳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相關政策。一開始也受到了武漢返鄉人員的冷諷和口頭謾罵,但是通過不斷的解釋宣傳,最后得到了他們的認同及配合。因工作勞累,在2月9日發生低血糖反應導致昏迷不醒,及時送往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在住院期間依然不忘安排其女兒莫金梅(本鎮另一個村的鄉村醫師)繼續給豪山口村的醫學觀察人員測量體溫,自己身體略好就堅持要出院回來工作,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給村民帶去一份安心。
七旬抗“疫”戰士鄭新選、__,就是我們身邊平凡英雄,是防控一線“最可愛的人”。我們之所以能健康、幸福、平安,正是有許許多多像鄭新選、__一樣的人,在危難面前堅守崗位,無私奉獻,他們平凡而偉大。作為被這些平凡英雄默默守護的普通人,為鄉村醫生鄭新選、__點贊的同時,也應該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助力早日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9)
“不聚集、不聚餐、禁紅事、簡白事,不串門、不打牌、互提醒、共監督……”2月16日一早,__市__鎮x村紀檢委員孔祥海拿著小喇叭,走村入戶宣傳疫情防控。連日來,孔祥海帶著2名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張貼疫情期間村規民約600余份。
孔祥海不僅是村紀檢委員、監察信息員,還是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在__,像他這樣在一線戰“疫”的鄉村紀檢干部有424名。
疫情防控,鄉村是前沿陣地。去年來,該市紀委監委在__、楊市等鎮(處)探索實行紀檢委員、監察信息員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三合一”。如今疫情當前,市紀委監委充分發揮村級“三合一”人員的作用,引導其當好疫情防控“宣傳員、監督員、勸導員、信息員”,第一時間監督、發現、匯報基層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情況,成為鄉村抗疫一線的.“哨兵”。
2月12日,周磯辦事處荊橋村紀檢委員陳睿在巡邏中發現有村民聚集打牌,隨即上門耐心勸導,并及時疏散。陳睿說:“疫情期間,一些地方出現群眾聚集打牌現象,給疫情防控帶來極大的隱患,必須堅決制止。”
與陳睿一樣,該辦事處21名村級“三合一”人員主動深入村組、塆臺、樓棟,對群眾扎堆聊天、打牌、舉辦紅白喜事等聚集性行為進行勸導。
據統計,自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__424名村級“三合一”人員累計勸阻紅白喜事800余起、串門人員5000余人次,積極配合村“兩委”對返鄉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及登記3萬余人次。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10)
今年42歲的__,是__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__鎮__村人。
1月19日,他帶著10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__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__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愿意參與__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__走進衛生院,成為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__從醫20余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床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__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__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__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區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污染區和半污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__便多渠道聯系,為衛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__衛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區的楊錚,2020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后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為車上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范防護措施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11)
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
王爍三次請纓終上抗疫一線,面對未知,他毫無畏懼、斗志昂揚,在朋友圈豪情寫道:“云水入荊湘,古來魚鳥鄉,新冠毒,很囂張,荊楚大地盡肆虐。精兵猛將出南岳,不查真相終不還”。
作為中央指導組防控組駐荊州防控隊隊員和廣東援荊第四批醫療隊隊員,他表現堅毅與果敢,當上了與病毒零距離的疫情偵察兵,用血肉之軀筑就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在荊州疫情重災區洪湖市和監利縣,王爍迅速下沉到基層,走村入戶排查病例,第一時間實現全市8個縣市區摸排全覆蓋;深入各疾控中心、定點醫院、發熱門診、集中隔離點、監獄、看守所、戒毒所、養老院等200余家單位,追蹤調查確診、疑似病例及密接人員,挖掘關鍵信息,用最短的時間掌握一線資料,迅速摸清荊州疫情防控整體情況。
進入發熱病人留觀病房前,王爍對隊友防護服穿著進行安全檢查期間,王爍共向各級指揮部發出價值極高的'調查報告10個、工作指引和技術方案19份、疫情分析簡報22份、疫情信息快報32期、提出整改建議53條,為當地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提供了大量專業一手資料和科學依據。
一次次的風餐露宿、舍生忘死,王爍所在的集體有效推動了荊州市病例確診時間由8.8天縮減至0.9天;實現了早發現,化被動應戰為主動作戰;打通了指揮部作戰命令直達前沿陣地的“最后一公里”;得到了中央指導組防控組和前方指揮部的充分肯定,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前方指揮部和荊州市委市政府的感謝函中寫道:“在荊州一線,他們同時間賽跑,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為我市科學防疫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用生命踐行初心使命,用行動發出時代最強音,是荊州人民的恩人、親人!”。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當登上馳往湖北列車的那一刻,我的使命注定不再平凡”。這是王爍在提交給前方指揮部工作總結中寫的一句話。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12)
王爍,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機械與土木工程學院2019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2班學生,居住在吉林省通化市輝南縣撫民鎮。
他主要負責隔離返鄉人口、疫情防控摸排、返鄉人員登記、測溫等工作。通化市疫情開始之際,他不忘家鄉的養育之恩,在家鄉危難之際,他挺身而出,成為一名光榮的志愿者,為了家鄉挺身而出。運用在校期間學會的技能,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百姓。
他沒有選擇固定的工作崗位,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幫忙。有一次,外邊零下三十度,需要解封之前返鄉的人員百余戶。幾個人從早上七點一直忙到中午十二點,回到屋子里,手腳都凍僵了。有時在村委會坐班,也會遇到不講道理的人,但他恰是一個好脾氣,從未懈怠這“費力不討好”的工作。他知道,在這危難的時刻,國家需要他這樣有責任心,有滿腔熱血的年輕人,成為黑暗中萬千光束的`一粒,愿獻出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照亮萬千戶人家的遠方!
由于工作認真,表現優秀,他在全縣志愿者中,被領導評為優秀志愿者!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13)
王爍是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主管醫師、全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支援湖北荊州期間因公殉職,2021年9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烈士稱號。
2020年,面對來勢兇猛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發疫情,他三次主動請纓,奔赴荊州抗疫第一線,負責流調排查和巡回督導等工作。“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但登上馳往湖北列車的那一刻,我的使命注定不平凡……”這是他支援荊州疫情防控工作“戰地日記”里寫的一句感言,也正是帶著這份對抗疫事業的崇敬,他和隊員在短短的26個日日夜夜里就走遍了荊州的`8個縣市區,深入疫點、疾控中心、定點醫院、隔離場所等200多家單位,先后拿出了22份《疫情分析簡報》、32份《疫情信息快報》、53條整改建議,為當地疫情防控做出突出貢獻。然而,在3月13日醫療隊功成歸來前夕,王爍在走訪查看社區疫情時,不幸遭遇車禍因公殉職。英雄的犧牲,他守護的土地和人民不曾忘記。 最后我想把這一年的特別致敬,獻給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舍小我顧大局的抗疫英雄們。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14)
王爍同志生前系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職業衛生評價所主管醫師、中央指導組防控組駐荊州防控隊隊員、廣東對口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隊員。2020年2月,王爍同志積極響應組織
號召,第一時間主動請戰、逆行出征,到荊州開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調排查和巡回督導。3月13日晚在實地走訪察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時發生車禍,不幸因公殉職,獻出了年僅36歲的寶貴生命。
王爍同志是我省在疫情防控斗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是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行動的楷模。
他始終牢記初心使命,時時處處事事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不管是面對來勢兇猛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還是援藏工作的艱苦環境,他都能不畏艱險、挺身而出、沖鋒在前,義無反顧地奔赴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
他始終牢記第一身份第一職責,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近百家重點企業解決了職業病危害控制技術難題,在疫情防控斗爭一線,與隊友日夜奮戰,走遍荊州全部2區3縣3市摸排調查,先后形成了多份工作報告、技術方案、分析簡報、信息快報和意見建議,為醫療隊前方指揮部科學精準決策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和科學依據,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恪盡職守、勇于擔當的實干精神;
他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意識,矢志服務人民,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和技術專長,為數十萬勞動者爭取到職業健康檢查權益,經常向勞動者提供職業病防護義務咨詢和培訓,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心系基層、服務群眾的為民情懷。
日前,省委及省直機關工委分別追授王爍同志“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廣東省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15)
1984年1月出生,200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2年—2007年,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專業,本科;
2008年—2011年,廣東藥學院(現廣東藥科大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2011年畢業后,進入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職業衛生評價所工作。生前系國家流調排查和巡回督導隊員、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員、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主管醫師。自參加工作以來,王爍忠于職守,一直堅守在職業病防治工作一線,面對來勢兇猛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臨危不懼、逆行出征,義無反顧沖上疫情防控第一線,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0年2月17日起,作為中央指導組防控組駐荊州防控隊隊員、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隊員,對口支援湖北省荊州市開展防控疫情流調排查和巡回督導等工作。
2020年3月13日晚在調查社區疫情防控情況時,被一輛急速行駛的面包車從后側撞倒,經過全力搶救無效,于當晚23 時因公殉職,年僅36歲。為奪取湖北保衛戰的勝利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用血肉之軀筑就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用年輕的生命踐行了對黨忠誠、服務人民、英勇奮斗、舍生忘死的醫者仁心和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