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工人勞模事跡材料
勞模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價值觀、道德觀和精神風貌,展示了中華民族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崇高品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線工人勞模事跡材料(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線工人勞模事跡材料【篇1】
淮安城車水馬龍間,身穿桔黃色工裝的環衛工人在不停忙碌著。清晨,她們用沙沙的掃帚聲為人們迎來黎明;夜晚,她們用沙沙的掃帚聲將人們送入夢鄉。
孫國慶,是這支隊伍中的杰出代表。20多年來,她從一名普通清掃工干起,成長為清河區環衛管理處書記、副主任,雖然身份在變化,但始終沒有離開平凡的清掃崗位,在執著堅定中創造著不平凡的業績,用一把掃帚書寫著無怨無悔的“馬路情緣”。她連續20年獲市先進工作者稱號,5次受省、部和國家級表彰,被評為“全國勞模”和全國“三八”紅旗手,入選“淮安市十大親情大使”,3月又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光榮出席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一、挑戰“偏見”歲月流芳
1984年,年僅21歲的孫國慶畢業分配到清河環衛處,干起了采購工作。可干了段時間,孫國慶總覺得這份清閑的工作,對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來說,這就好比當兵卻沒能上前線,太沒意思了。后來,她了解到清掃隊大橋班任務很重,急需人手。去還是不去,她思來想去,最后毅然決定去當一名清潔工。
孫國慶覺得,環衛工作雖然苦,但一身汗水換來一片清潔,她感到這是世上最有意義的事情,這也是支撐她干好環衛工作的不竭精神動力。以來,我市“創衛”期間,她帶領環衛工人們,向一個個臟亂差的死角發起了攻堅戰。,西安路露天垃圾中轉站積存了大量垃圾,正當夏天,遠遠就有一股惡臭味。她帶人趕到現場,第一個揮鍬走過去,一下下地鏟起垃圾。那天,從中午12點一直干到下午5點多,終于清除了這個死角。回家后,她反復沖洗長筒靴,可上面的臭味總也洗不掉,親戚都不愿要了。那雙靴子現在還放在她家院墻邊。
面對社會上個別人偏見,孫國慶只是用踏實的工作,證明環衛工人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今年4月一天晚上,孫國慶來到淮汽公司附近巡查,發現垃圾后就立即拿起隨身帶的掃帚清理垃圾,并一家一家上門請附近幾家店主將門市內的垃圾掃出來,一起由她集中清理。一店主在她完成清理后,才將店內垃圾掃出門外,孫國慶就說:“你這人為什么剛才不掃垃圾呢?”店主開口就罵,叫喊“我就是掃一百遍,你也還要掃一百遍,你就是干這個的!圍觀的人紛紛指責店主不應該。警察聞訊趕來,征求孫國慶處理意見。孫國慶沒有要求對店主處理,只是希望店主能對環衛工人多一點理解和支持。
二、用心動情可敬可親
孫國慶從1988年起歷任清掃班長、清掃隊長、清掃所長,任清河區環衛處副主任,成為轄區內59條主次干道、200多萬平方米道路的保潔“總管”,她進行定崗、定員、定質量,任務到人,責任到人,推行天天檢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普查與抽查相結合,處查、所查與班組查相結合。同時,最大可能地調動職工勞動積極性,在工作上嚴格要求、生活上處處關心。
大年三十晚上,清潔工陳巧玲在漕運西路保潔時被一輛摩托車撞倒,肇事者逃離現場,孫國慶得知后當即和其他同志將陳巧玲送往醫院,并拿出400元代交醫療費,一直等到陳巧玲清醒才離開。事后,她還幫助尋找現場目擊者,根據目擊者證詞,到交警隊報案,使肇事者受到應有的處罰。
隊里曾有兩位姑娘的作業區常常要“補課”。孫國慶了解到是因為年輕姑娘嫌推車拿掃帚難看,低人一等,尤其怕見熟人。于是她多次找兩位姑娘談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幫助她們解開思想上的疙瘩。從那以后,兩位姑娘工作積極肯干,重活臟活主動請纓。清掃工小李家里經濟十分困難,想多做一份工作,多掙點錢。孫國慶征得領導同意后,調整了小李的作業班次,讓她利用業余時間踏三輪,增加收入。她還經常到其包干區,幫助一道清掃。小李常說:“孫大姐就像是自己的親姐姐,不好好干,覺得心里挺過意不去的。”
三、滿懷歉疚為愛感動
孫國慶對待工作無怨無悔,對待家庭卻充滿了太多的歉疚。工作21年來,孫國慶以崗為家,甚至連每年除夕都沒有一次在家吃過團圓飯,她自己算不上一個好妻子、好母親,作為兒媳,盡的孝道確實太少。相反,她卻從家中得到很多支持,讓她在感動中體會著獨特的幸福感受。
孩子小時,為不耽誤工作,她讓婆婆把孩子抱到路上,也顧不上難為情,就蹲在路邊給孩子喂奶。孩子再大一點的時候,鬧著要她帶出去玩,有一年“六一”兒童節,孫國慶帶兒子去公園,在路上,她習慣性地將路上垃圾隨手撿起來放在方便袋里,遇到路邊垃圾箱就倒進去,兒子以為垃圾箱在跟他們一起走,驚訝地問她“媽媽,為什么垃圾箱要跟著我們?”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吧,兒子上學后每見同學丟垃圾,便上前制止,當問及媽媽的職業時,他總是不無自豪地說,我媽媽是“城市美容師”。而她的愛人,雖不善言辭,但一直以無聲的行動支持著她,家里的人盡可能不讓她煩心,有時她的愛人還陪她一起上晚班。夫妻兩人,一個推車,一個收集垃圾,有幾個年三十晚他們都是這樣在大街上過的。孫國慶風趣地說,我們這也是“逛街”呢。今年3月19日凌晨從北京回到淮安,回家打了個盹,孫國慶就向區領導匯報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情況,然后到辦公室處理了一些事務,下午她便來到了路上,回到了揮舞著掃帚的姐妹們的身旁。她說,我是先進、是勞模、是全國人大代表,但更是一個普通的環衛工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我將永遠記住,用自己辛勤的勞動,換來一方凈土,為我們居住的城市更加靚麗作出更大的貢獻。“樹高千尺根也深”,扎根生命的沃土,孫國慶忙碌并快樂著,在奉獻社會中展現著無邊的人生風景。
一線工人勞模事跡材料【篇2】
__,中共黨員,進入機要通信部門以來,作風扎實,業務熟練;勤于鉆研,工作中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黨員,但他時刻以優秀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處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恪盡職守,無私奉獻,愛崗敬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以自己的言行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得到了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他善于總結、勇于實踐,始終保持一股闖勁和韌勁,認真研究環境新變化、政策新動向、發展新趨勢,作為黨員能帶頭努力工作。時刻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著力塑造清正廉潔的形象。他能虛心向同志們學習,向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來的英雄模范學習。克服缺點,再接再厲,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提高學習能力,進一步增強自身素質。
一.是在思想上始終保持黨員先進性。他政治立場堅定,積極擁護黨的領導,思想與行動始終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他勤學善思,除在工作之余主動自學外,還積極參加辦公室和支部組織的各種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習與具體工
作相結合,做到了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在學習實踐、踐行宗旨教育和“創先爭優”活動中,他始終積極學習,自覺查找不足,并虛心接受同志們的批評和幫助,努力改進和提高自己。通過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實踐活動,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牢固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始終保持了黨員在思想方面的先進性。
二.是在工作上始終發揮黨員先進性。他始終把“做事先做人,萬事勤為先”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凡事想在前、干在前,處處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他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做到了“眼勤、嘴勤、手勤、腿勤”,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熱情,積極負責地做好每一項工作。特別是7月以來,大學生檔案投遞較為集中,工作量加大;對于疑難機要件能利用上午休息時間聯系查找機要件接收單位,在遇到名址不清的學生檔案時,他能耐心細致的多方查詢;直到找到接收人。在我們機要通信人員之中常講的一句話,“學生考學不容易,都有孩子,無論如何我們都一定千方百計把每個孩子的檔案處理好,不能耽誤孩子。不僅對工作負責,更要對客戶負責,牢記機要人員的服務宗旨“萬無一失”。客戶滿意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支持。營銷方面,超額完成了半年計劃儲蓄余額超 ,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較好地完成了市局下達的任務。
三.生活上,孝敬父母。他的父親常年病臥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能細致耐心照顧。有時為了照顧父親整夜不能休息,但他從未因此向分局請過一次假,但第二天他卻依然回到工作崗位,而且,從未耽誤工作。
四.是在作風上始終保持黨員先進性。他始終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時刻保持嚴謹細致、求實苦干的作風,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他尊重領導,團結同志,謙虛謹慎,不恥下問,虛心向領導學、向老同志學、向身邊所有人學,聽得進意見,改得了不足。他始終把“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自己的生活準則,積極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模范遵守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具有較強的為人民、為黨、為社會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敢于同不良風氣和行為作斗爭。他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辦公室各項規章制度,始終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從不參與賭博及其他低俗活動。他始終維護單位和領導良好形象,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從不做不利于單位和領導形象的事,不說不利于單位和領導形象的話。他愛護公共財物,始終勤儉節約,從不鋪張浪費。他嚴于律已,依法辦事,堅持做到了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
他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但他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所做的每一件事雖平凡又普通,卻處處折射出黨員的先進。
一線工人勞模事跡材料【篇3】
假若你問我,一個工人的靈魂高度為幾何?那我想說的是,像史松建這樣原初是為了尋求行為“自由”而中意鐵路建設者的青年人,最終得到了哲學意義上的“自由”——在技藝的王國里,他得心應手——就是值得其他工人仰面企望的靈魂之巔,勞模事跡。
倘若你問我,一個小人物的靈魂度有多復雜?那我告訴你,一個人在的時間里,把電工、鋼軌焊接、整體道床澆注、作業隊管理、軌道車司機、起重工、鉗工等7個并不相互依存,也不彼此關聯的專業干得出神入化,就是一種復雜度。
“人是但愿一切都保存的。”19世紀俄國文學家兼革命家赫爾岑說,“他既要玫瑰,也要冰雪;在枯熟的葡萄藤旁邊,他希望纏絡著五月的鮮花!”史松建也有這樣的狂想,以為當工人修鐵路既可以觀賞好多風景,可以游歷天南海北,還可以每月拿工資,這樣的美差對一個17歲從少年向青年交替時刻的小男人來說,真真具有無盡的吸引力,而當他一旦側身這個行當后,才發現父親的席不暇暖和東奔西走原來是這樣的單調刻板毫無詩意。
當然,召喚史松建來修鐵路的,還有人作為動物的本能——追求自由。“‘自由’,是史松建選擇做一名鐵路建設者的最大理由。‘跟著工程走,感覺想上哪兒就能去哪兒。’”誠如赫爾岑所言,在冰雪季節想收獲玫瑰是虛妄的,史松建的想法注定撞碎在現實的堅石上。
小人物的靈魂除了具有高度,還具有復雜度。
不滿足自己的電工身份過于單一,史松建開始向“橫處”呈“跨越式”發展,除了電工,他嘗試了其他好幾個工種,20后,他“跨界”成功,事跡材料《勞模事跡》。
這樣,由這位小人物的靈魂的復雜度所派生的高度幾可與大師級的“大家”相匹敵——因為“跨界”成功,那種橫亙7個行當的態勢,使得從1776年以來235年一直巍然屹立經濟學領域的斯密的“分工學說”受到了一個工人“中國式”的挑戰。
而漫溯史松建年的職業生涯,給人的啟示其實很簡單——人才是自由的花朵,自由的張力有多大,人才之花就有多絢爛。
史建松靈魂的最高刻度,大概當屬于他對企業的依存感。
一個小小的工人,無非就是干活拿錢,單位的興衰顯然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而當有人質疑史建松為何要學那么多時,他反詰道:“要是單位不好了,我們職工還能好嗎?”
單位不好,作為職工的“我們”必然不會好——這,就是一個小人物的靈魂高度。
2019年前,“自由”,是史松建選擇做一名鐵路建設者的最大理由。
2019年后,在企業發展的軌跡中,他磨礪成一個全能型的勞動者。
2019年間,史松建其實只干了一件事:做一個好工人,一個總是被人需要的好工人。
一線工人勞模事跡材料【篇4】
說起某某某同志來,公司上下可是贊不絕口。在2013年初,公司新進__生產線,公司領導決定由某某某同志負責彩板車間的技術工作,由于新購設備先進,操作繁瑣,知識面幾乎是一片空白,加上當時人手又特別緊缺。懂生產、懂技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他為了盡快熟悉新知識,他購置大量專業書籍,刻苦鉆研,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他白天泡在生產線上現場琢磨。晚上呆在家里看資料。資料中的一些專業術語和一些英文,對于某某某同志來說理解較為吃力。但他就有一種知難而上的精神,越是困難的事情就越要去搞懂它,越是不輕易放棄。也許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看不懂英文資料,就自己買了一本英文字典來查詢,就去問懂的人。理論學習了,再到現場去摸索,對照資料一步一步弄懂它工作的原理。因此在較短的時間內,他就掌握了__生產線的新知識。當時領導跟他談話時,他坦言直說:“其實當時來彩板車間負責技術任務時我也考慮了各方面的重重困難,甚至也有退縮和打退堂鼓的想法。不過最主要地還是后來這種事業上的挑戰感讓我戰勝了自己。我覺得這對于
我來說,是一個新的機遇與挑戰,因為在彩板生產線更能讓我發揮我肯鉆、肯學的特長,加上之前的工作經驗,我才邊干、邊鉆、邊學的完成了公司安排的各項任務。成為了一個獨擋一面的技術專業人員”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某某某同志在技術上的鉆研是刻苦的,幾乎可以用瘋狂兩個字來概括。
在妻子的眼里,某某某同志算不上一位非常稱職的好丈夫,因為他一忙起來有時連夜加班,無暇顧及家庭。然而,在每一位接觸過他的同事看來,某某某同志卻是一位腳踏實地、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勤奮負責的好技工;也是一個能夠以誠相待、以心相交的知心朋友。其睿智的思維方式、勤奮敬業的工作風格、和善平實的為人態度,時刻影響著身邊的每一位人,使他成為同事心中的楷模。
某某某同志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在他的考勤記錄上幾乎未曾出現過“缺勤”二字,每天工作在10小時以上,從未完整地休息過一個雙休日,他就象一個“鐵人”,沒有累的時候。領導曾這樣高度評價他:如果說別人工作敬業是十分,那某某某同志是將十二分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身邊的同事則無不感嘆:我們的某某某同志真是鐵打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未來__市場新的需求與更高的要求,某某某同志正不斷思索、不斷求新和不斷開拓。作為一名技術人才,某某某同志也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他所鐘愛的事業上,在__生產線上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奉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實踐在心中曾經許下的誓言。在別人眼里,他也許“太傻”,但他對自己所做的付出從不后悔,他覺得作為一名__生產線上的一個技術人員就應該那樣。他時刻不停地激勵自己、鞭策自己做得更好。
一線工人勞模事跡材料【篇5】
x城車水馬龍間,身穿桔黃色工裝的環衛工人在不停忙碌著。清晨,她們用沙沙的掃帚聲為人們迎來黎明;夜晚,她們用沙沙的掃帚聲將人們送入夢鄉。
孫國慶,是這支隊伍中的杰出代表。20多年來,她從一名普通清掃工干起,成長為清河區環衛管理處書記、副主任,雖然身份在變化,但始終沒有離開平凡的清掃崗位,在執著堅定中創造著不平凡的業績,用一把掃帚書寫著無怨無悔的“馬路情緣”.她連續20年獲市先進工作者稱號,5次受省、部和國家級表彰,被評為“全國勞模”和全國“三八”紅旗手,入選“x市十大親情大使”,3月又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光榮出席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一、挑戰“偏見”歲月流芳
1984年,年僅21歲的孫國慶畢業分配到清河環衛處,干起了采購工作。可干了段時間,孫國慶總覺得這份清閑的工作,對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來說,這就好比當兵卻沒能上前線,太沒意思了。后來,她了解到清掃隊大橋班任務很重,急需人手。去還是不去,她思來想去,最后毅然決定去當一名清潔工。
孫國慶覺得,環衛工作雖然苦,但一身汗水換來一片清潔,她感到這是世上最有意義的事情,這也是支撐她干好環衛工作的不竭精神動力。以來,我市“創衛”期間,她帶領環衛工人們,向一個個臟亂差的死角發起了攻堅戰。,x路露天垃圾中轉站積存了大量垃圾,正當夏天,遠遠就有一股惡臭味。她帶人趕到現場,第一個揮鍬走過去,一下下地鏟起垃圾。那天,從中午12點一直干到下午5點多,終于清除了這個死角。回家后,她反復沖洗長筒靴,可上面的臭味總也洗不掉,親戚都不愿要了。那雙靴子現在還放在她家院墻邊。
面對社會上個別人偏見,孫國慶只是用踏實的工作,證明環衛工人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今年4月一天晚上,孫國慶來到淮汽公司附近巡查,發現垃圾后就立即拿起隨身帶的掃帚清理垃圾,并一家一家上門請附近幾家店主將門市內的垃圾掃出來,一起由她集中清理。一店主在她完成清理后,才將店內垃圾掃出門外,孫國慶就說:“你這人為什么剛才不掃垃圾呢?”店主開口就罵,叫喊“我就是掃一百遍,你也還要掃一百遍,你就是干這個的!你們掃馬路的,下賤!”孫國慶責問,你為什么不講理,還要罵人呢,圍觀的人紛紛指責店主不應該。警察聞訊趕來,征求孫國慶處理意見。孫國慶沒有要求對店主處理,只是希望店主能對環衛工人多一點理解和支持。
二、用心動情可敬可親
孫國慶從1988年起歷任清掃班長、清掃隊長、清掃所長,任清河區環衛處副主任,成為轄區內59條主次干道、200多萬平方米道路的保潔“總管”,她進行定崗、定員、定質量,任務到人,責任到人,推行天天檢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普查與抽查相結合,處查、所查與班組查相結合。同時,最大可能地調動職工勞動積極性,在工作上嚴格要求、生活上處處關心。
大年三十晚上,清潔工陳巧玲在漕運西路保潔時被一輛摩托車撞倒,肇事者逃離現場,孫國慶得知后當即和其他同志將陳巧玲送往醫院,并拿出400元代交醫療費,一直等到陳巧玲清醒才離開。事后,她還幫助尋找現場目擊者,根據目擊者證詞,到交警隊報案,使肇事者受到應有的處罰。
隊里曾有兩位姑娘的作業區常常要“補課”.孫國慶了解到是因為年輕姑娘嫌推車拿掃帚難看,低人一等,尤其怕見熟人。于是她多次找兩位姑娘談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幫助她們解開思想上的疙瘩。從那以后,兩位姑娘工作積極肯干,重活臟活主動請纓。清掃工小李家里經濟十分困難,想多做一份工作,多掙點錢。孫國慶征得領導同意后,調整了小李的作業班次,讓她利用業余時間踏三輪,增加收入。她還經常到其包干區,幫助一道清掃。小李常說:“孫大姐就像是自己的親姐姐,不好好干,覺得心里挺過意不去的。”
三、滿懷歉疚為愛感動
孫國慶對待工作無怨無悔,對待家庭卻充滿了太多的‘歉疚。工作21年來,孫國慶以崗為家,甚至連每年除夕都沒有一次在家吃過團圓飯,她自己算不上一個好妻子、好母親,作為兒媳,盡的孝道確實太少。相反,她卻從家中得到很多支持,讓她在感動中體會著獨特的幸福感受。
孩子小時,為不耽誤工作,她讓婆婆把孩子抱到路上,也顧不上難為情,就蹲在路邊給孩子喂奶。孩子再大一點的時候,鬧著要她帶出去玩,有一年“六一”兒童節,孫國慶帶兒子去公園,在路上,她習慣性地將路上垃圾隨手撿起來放在方便袋里,遇到路邊垃圾箱就倒進去,兒子以為垃圾箱在跟他們一起走,驚訝地問她“媽媽,為什么垃圾箱要跟著我們?”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吧,兒子上學后每見同學丟垃圾,便上前制止,當問及媽媽的職業時,他總是不無自豪地說,我媽媽是“城市美容師”.而她的愛人,雖不善言辭,但一直以無聲的行動支持著她,家里的人盡可能不讓她煩心,有時她的愛人還陪她一起上晚班。夫妻兩人,一個推車,一個收集垃圾,有幾個年三十晚他們都是這樣在大街上過的。孫國慶風趣地說,我們這也是“逛街”呢。
今年3月19日凌晨從x回到x,回家打了個盹,孫國慶就向區領導匯報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情況,然后到辦公室處理了一些事務,下午她便來到了路上,回到了揮舞著掃帚的姐妹們的身旁。她說,我是先進、是勞模、是全國人大代表,但更是一個普通的環衛工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我將永遠
記住,用自己辛勤的勞動,換來一方凈土,為我們居住的城市更加靚麗作出更大的貢獻。“樹高千尺根也深”,扎根生命的沃土,孫國慶忙碌并快樂著,在奉獻社會中展現著無邊的人生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