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于大國工匠人物事跡
事跡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關于大國工匠人物事跡你知道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最新關于大國工匠人物事跡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關于大國工匠人物事跡精選篇1
今天我看了中央電視臺系列片《大國工匠》,看后感觸頗深。
大國工匠,匠心筑夢。有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的高鳳林,有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的顧秋亮,有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的胡雙錢……他們創造著中國史上的一個一個的奇跡,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對專業執著,甚至是癡迷。
我是電氣自動化的一名學生,當時報這個專業的時候我并沒有什么長的打算,最近一年的學習使我對這個專業沒有一點的興趣,因為我們3年后是要到本科院校學習的所以我們上的課程都是理論課程,以致我甚至不知道以后我的專業到底是干什么的。這使我有些迷茫:未來到底要干什么?
現在我忽然有了一點點的明白了,我今后要一直堅持自己當初的選擇。那些大國工匠們就是我的目標。我要向他們看齊,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該做的,不求向他們一樣那么出神入化,但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選擇。從現在起我將重新認識自己的專業,培養專業興趣,確立明確的目標。在今后的大學生活中我要認真聽好每一節課,積極學習理論知識,為以后的專業課打好堅實的基礎。在課下認真復習每一門功課,閱讀相關的文獻。在空閑的時間我要多多的參加專業活動,培養我的專業興趣和專業素質。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也成為本專業的一名頂尖人才!
最新關于大國工匠人物事跡精選篇2
“蛟龍號”上的“兩絲”鉗工顧秋亮
推薦語:“蛟龍號”是中國首個大深度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組裝起來最大的難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達到了“絲”級。而在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組裝中,能實現這個精密度的只有鉗工顧秋亮,也因為有著這樣的絕活兒,顧秋亮被人稱為“顧兩絲”。43年來,他埋頭苦干、踏實鉆研、挑戰極限,追求一輩子的信任,這種信念,讓他贏得潛航員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見證了中國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邁進。
0.2絲,一根頭發絲的1/50
“蛟龍號”的載人球是在俄羅斯定制的,安裝的難度是在球體跟玻璃的接觸面,要控制在0.2絲以下。0.2絲,只有一根頭發絲的1/50。
除了依靠精密儀器,更重要的是依靠顧秋亮自己的判斷。用眼睛看,用手摸,就能做出精密儀器干的活兒,顧秋亮并不是在吹牛。他即便是在搖晃的大海上,純手工打磨維修的潛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兩絲以內,因此人稱“顧兩絲”。
“蛟龍號”潛航員以生命相托
2004年,“蛟龍號”開始組裝,顧秋亮和他師傅級的前輩們一起被抽調到這個項目上。而且憑著“兩絲”的功力,顧秋亮被任命為裝配組組長。他們最大的挑戰就是確保潛水器的密封性。
“蛟龍號”是中國首個大深度載人潛水器,組裝起來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顧秋亮他們只能一點點摸索。時間長了,顧秋亮兩只手基本上沒有紋路了,打卡都成問題。
目前在中國,深海載人潛水器有兩個,組裝工作都是由顧師傅牽頭。4500米載人潛水器或許是他組裝的最后一臺潛水器,載人艙的玻璃裝好了,他還是那么精細,那么專注,反復確認它的安全性。
讓人信任一次兩次、一年兩年容易,要一輩子信任很難。顧秋亮43年來,用他做人的信念,埋頭苦干、踏實鉆研、挑戰極限,追求一輩子的信任。這種信念,讓他贏得潛航員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見證了中國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邁進。
最新關于大國工匠人物事跡精選篇3
胡雙錢是中國商飛大飛機制造首席鉗工,人們都稱贊他為航空“手藝人”。在35年里他加工過數十萬個飛機零件,令人稱道的是,其中沒有出現過一個次品。今年,國產C919大飛機將迎來立項后的第九個年頭,胡雙錢也將迎來人生的第55個生日。距離退休還有5年的時間,老胡覺得這個時間太短了,他最大的理想是為了中國的大飛機再干10年、20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貢獻。
C919的首架飛機正在為早日首飛作準備,在這架有著數百萬個零件的大飛機上,有80%是我國第一次設計生產,復雜程度可想而知。
航空工業要的就是精細活,大飛機的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達到十分之的時一毫米級,對此胡雙錢這么描述:“相當于人的頭發絲的三分之一,這個概念的公差。”胡雙錢已經在這個車間里工作了35年,經他手完成的零件,沒有出過一個次品。在中國民用航空生產一線,很少有人能比老胡更有發言權。
胡雙錢回憶:“一個零件要100多萬,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當于人頭發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致編程的數控車床來完成的零部件,在當時卻只能依靠老胡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銑鉆床,連圖紙都沒有。打完這36個孔,胡雙錢用了一個多小時。當這場金屬雕花結束之后,零件通過檢驗,送去安裝。
最新關于大國工匠人物事跡精選篇4
我國現代化發展迅猛,各行各業如雨后春筍般,向世界展現出了一個復興大國的傲然雄姿。這自然是個人之驕傲、社會之幸事、國家之富強。
如果說屠呦呦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是勉勵我們篤學創新的最強音;如果說余光中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是扣住我們懷念鄉愁的最亮星。那么,我們內心最底處最不會被升華飄走的血脈,就是黃大發的“大國工匠”之路。他,是新時代造就的勇恒者。
大國工匠,是勇敢恒定的弄潮兒不渝的宏志。因為精益求精,“中國天眼”在探尋著人類遨游太空的更長航道。未來得及FAST盈出成功之喜淚,勇敢恒定的大國工匠南仁東的恪盡職守的精忠報國汗便已流干。“中國天眼之父”雖已長眠于祖國氣勢非凡的崔巍群山的懷抱之中,但FAST卻以它經鬼斧神工智造出的強悍身軀頂起中國太空進步事業的一片天。
大國工匠的目光是國人展望未來復興的希望之眸。
艱苦奮斗,是不忘初心的受苦者緊抓成功衣袂的強手,最終奏響的凱歌將歌頌他們苦盡甘來的歷史。若不是鍥而不舍的趙以炯對浩如煙海的“圣賢書”孜孜不倦地探究,那么“西南第一狀元郎”的耀祖光宗成才報國史,怎會時時刻刻鼓舞著堅持不懈的寒門學子報國為民的英才志氣!不忘歷史,并勇敢接受命運滿注厚望的鍛打,苦練絕技,成功的光輝必將能夠照耀奮斗的逐夢者像星星那樣閃爍!
大國工匠,就在這股不怕困難、不認輸的勇敢無畏向前沖的勁頭兒上,造就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才。
大國工匠,是一種的驚天動地的強大帶動性力量,能在最關鍵時刻助風流人物絕處逢生,造就偉業。這其中的智慧就在于劉邦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中,而這種至關重要的智慧的成功性實踐,就在于這種帶動性力量的輔助。一位大國工匠之所以能出類拔萃,是因為摒棄了閉門造車的陋習。只有當我們打破固步自封的為積習所造成的桎梏后,才有望于成為共和國高技術創新人才團隊中的一員。而這其中的原動力,正是來源于大國工匠智慧的創新與實踐。
我們要做能創造歷史并能為歷史做貢獻的祖國創新型人才——大國工匠!
最新關于大國工匠人物事跡精選篇5
五月伊始,公司行政部組織全體員工在業余時間觀看《大國工匠》系列片,這是一次十分有意義的學習,也凝聚了集團公司的良苦用心!
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讓我看到了,即使是平凡的一線勞動者,也能為時代做出不平凡的貢獻。身為隆潤一名平凡的員工,我能做“隆潤工匠”嗎?
大國工匠們讓我看到的是精益求精的堅守,是敬業勤勉的面貌。這些工匠的努力我看了,感受到了,可是我吸收了多少?認真讀懂了多少?或者說,我真的看了“大國工匠”就能夠做工匠嗎?答案當然沒有這么簡單。我覺得:大國工匠傳遞的是精神的力量,更是行動的力量,他們能創造輝煌的根源就在于行動,而能夠保證行動的,就是執行力!
執行力是支撐企業生存的“血液”,員工是企業的“根”,僅有“血液”流通了,“根”才會扎實,企業才能穩扎生存。我所在的隆潤市場部,是企業的一個關鍵部門。輔助銷售前線戰場,補充“彈藥”是市場部的核心,更是其存在的價值。我們經過分析市場熱點、關注度需求,經過針對性的營銷活動為銷售部鋪墊戰場,增加集客,提升客戶體驗度,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促進前線成交。如果說銷售部是戰場上英勇的戰士,那市場部就是連軸轉的后方“補給庫”,“槍”壞了我們來修,“刀”鈍了我們來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銷售部能順利地成為戰場上的勝利者。這就更考驗市場部員工的“匠心”精神以及執行力了。
那市場部缺不缺“匠心”精神?我入職隆潤集團市場部已有四個月之久,經過不斷的參與、執行、反思、精進,我認為在市場營銷方面我們團隊缺的不是“匠心”精神,而是“匠行”的本事,“行”就是執行力。“大國工匠”能成為國家的驕傲,是因為他們有超越常人的執行力,才能把別人腦子里的“想法”落到實處,轉化為生產力!市場部所缺失的就是“行”。我們在落實領導的決策的時候,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執行力的不足,活動的方案因為客觀或主觀的原因大打折扣,方案天花亂墜,執行猶如蜻蜓點水,常常臨近活動正式開始節點,還沒有落實完畢前期工作,最終一天還處于手忙腳亂的狀態,活動效果自然很難到達預期。活動推進節點在方案中清晰明了,但落地執行難以按照計劃推進,包括我自身也會存在拖延心理。究其根本,不是因為我們缺少做好事情的決心,而是缺乏“今日事,今日畢”的工作理念和制度規范,這也正是造成執行力缺乏的深層原因。
執行力,是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把小事做好,堅持做精的理念和行動。無論是什么崗位,做好做精手頭上的小事,日益積累專業技能,履行好本職工作的職責。或許我做不了大國工匠,但在隆潤做一個優秀員工,做一個為公司創造價值的“匠人”。把自己的理念經過行動,去影響周圍的人,也許這才是“大國工匠”對集團公司及員工影響的'根本之所在!
經過學習《大國工匠》,看到的不僅僅是與工匠間的差距,更多的是反省到自己及部門存在的問題。接下來我該怎樣做呢?作為一名隆潤員工,應大膽創新,不斷求索,提升自己的執行力,用工匠精神為市場部開拓新局面!
再次感激集團領導的用心,讓我們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再次堅定“不平凡”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