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人的勞模事跡材料
你知道哪些鐵路人的勞模事跡?借助事跡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對象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征;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鐵路人的勞模事跡材料五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鐵路人的勞模事跡材料【篇1】
1985年6月,21歲的__子承父業參加了鐵路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的鐵路工人。從大山環繞的重慶市萬縣農村來到了省市__鐵路專用線工地,開始了自己與大山難以割舍的筑路之緣。
跟隨著鐵路建設隊伍,__先后參加了徐州鐵路樞紐京杭運河大橋、漯阜鐵路、商阜鐵路、寶中鐵路、京九鐵路、西康鐵路、神延鐵路、西南鐵路、渝懷鐵路、長沙瀏陽
河大橋的建設。的風雨滄桑,__已經習慣了鉆山溝、伴大河的生活,不惑之年的__留下了太多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印記。說實話,__也向往城市優美的生活環境,也向往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也向往著親人團聚的家庭生活。但是想著山區人們希望走出大山的那種迫切,想著沿線老百姓渴望致富的那種無奈,想著老少邊窮地區人民生活的那種窮困,善良的__被深深地震撼了,立志扎根一線、勇網當開路先鋒,與大山的不解之緣越來越深。盡管身邊的同齡人一批接一批地調到條件優越的工程項目工作,矢志不渝的__依然在大山中穿梭。
平凡的__沒有多少豪言壯語,也沒有多少承諾約定,只知道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完成領導交給自己的工作任務。別人工作崗位的變動,往往伴隨著工作職務的升遷;而__工作崗位的調整,卻是一成不變的一線工作崗位。20年來,__從做鍛工開始,干過鋼筋工、電焊工、鉗工、管道工等多個工種,如今又干起了施工員。每一次工作崗位的變動,__都沒有絲毫怨言,都當作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機會,都當作一種人生的歷練。保持平常的心態,__工作起來信心百倍。多年的工作實踐,造就了__的滿身絕技,工作踏實的他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多面手。10月,渝懷網鐵路王坡隧道搶險,__沖在最前面,在無任何支撐的情況下,完成了第一片拱架的焊接就位,為搶險贏得了時間。__深知: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單位的培養和領導的關懷,因此,只要是工作的需要,他總是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承擔起最繁重艱苦的.工作。6月份,__因超強度的勞作患上了肺炎,領導安排他利用工余時間好好休息。可是事有不巧,正在掘進的渝懷鐵路磨沙溪隧道使用的空壓機突然出現了故障。事不宜遲,得到消息的__不顧病痛的身體,毅然投入到空壓機的檢修中。
__高速公路上馬,__奉命來到湘西自治州。__高速公路31標遠離集鎮、山高谷深,道路陡峻、崎嶇難行,且水源潰乏、無法自給。這里通訊閉塞、網信皆無,物資短缺,電力不通。艱苦的生活條件沒有嚇倒堅強的__,卸下行裝,__立即投入到經理部駐地的建設之中。時值雨季,淅淅瀝瀝的陰雨連綿不絕,建筑材料拉不進來,駐地建設十分緩慢,__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和其他職工一道,冒雨前去5公里外的吉首市太平鄉搶運材料,保證了經理部各部門搬進了駐地。為了使一個多月未洗澡的職工及早洗上澡,經理部領導限令在三天之內加工制作一個3×4米的蓄水箱并安裝到位。__帶著一個助手拼上了,冒雨加班加點,按時完成了工作任務。看到職工們洗澡時的那種暢快勁,__忘記了連日的疲勞。
為了打通__高速公路31標段度龍田隧道進口端的施工通道,二公司__項目經理部在與業主和監理處多次協商的情況下,爭取到了與30標共用施工便道跨峒河施工便橋的工作任務。跨峒河施工便橋開工,剛剛安頓好的__又被領導點將到瀘溪縣譚溪鎮工地打援,背上簡單的行囊,__來到了潭溪鎮工地。6月底至7月初,席卷湘西大地的爆發山洪沖垮了剛剛露出水面的圍堰。事不宜遲,__甩掉鞋子、挽起褲腿,毫不猶豫地與80多名外協隊伍員工一起開始了三天三夜的圍堰搶險戰役。5月23日,跨峒河施工便橋由于業主變更設計方案和選址的原因,在湘西地區的山洪再次爆發時被沖毀,橋墩外部基礎被掏空出現位移、上部結構貝雷架嚴重扭曲變形,成了一座危橋。__再次臨危受命,承擔了貝雷架拆除搶險工作,他不顧個人安危,晝夜奮戰,如期完成了組織交給的光榮任務。
鐵路人的勞模事跡材料【篇2】
李__
__局集團公司
__工務機械段大機司機
李__,中國鐵路__局集團有限公司__工務機械段大機司機,先后獲得全路技術能手、火車頭獎章等榮譽,并被評為2019年度__省“萬人計劃”首席技師。
6000多個日日夜夜
開著大機征戰四方、排除萬難精修線路
__工務機械段大機司機李__
一步一個腳印、勇敢追夢
在平凡的崗位上
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把壓力變為動力
錘煉過硬本領
2004年,21歲的李__中專畢業后進入鐵路工作。環顧四周,他感到了莫大的壓力:和自己一起分配來的14人中有12人是大學畢業生。
“想要從同伴中脫穎而出,我必須比別人更用心。”回憶起自己發奮圖強的初衷,不善言辭的李__坦誠地說,“長久以來的鐵路夢一朝成真,自己既高興又珍惜,這樣的幸福事兒讓我有了拼搏的動力。”
李__出生于__省曲靖市師宗縣。1997年,剛上初中的李__見證了南昆鐵路通車運營的激動時刻。滾滾“鐵龍”在他心里播下了夢想的種子,從此,他經常站在三樓的教室里遠眺來來往往的火車。初中畢業后,這個從沒坐過火車的少年第一次坐上火車去求學,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夢想。
追逐夢想的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圓夢需要一腔熱血,也需要風雨兼程。李__把壓力轉化為動力,把風雨的洗禮化作成長的養分。
“以前只看到鐵路工作很神氣,沒想到這背后有苦有累。”進入__工務機械段成為一名大機司機后,李__也動搖過。白天,大型養路機械持續的轟鳴聲震得他的鼓膜嗡嗡作響,漫天揚塵直鉆口鼻。到了夜晚,宿營車內溫度高達40多攝氏度,讓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大機司機長期在外作業,過著“吉卜賽人”的生活。“那時,連續幾個月在野外作業,每天腦袋發麻,一臉灰塵。”李__說。
但很快,李__就下定決心:苦能吃但不能白吃,得想辦法學習真本事。
李__性格倔強,給自己定下了學習目標:要做一個“大機通”,不但要開好大機,還要吃透大機每一個部件結構性能,做到聽音識機、快速排除故障,讓自己的檢修水平超過其他人。
面對構造復雜、技術含量高、型號多樣的大型養路機械,好強的李__并沒有被困難嚇倒。為了彌補業務理論知識缺乏的短板,他白天追著師傅學,晚上捧著書本學。別人下班休息了,他還拿著大機電路圖琢磨。除認真學習機械性能和電路知識外,他還經常去故障現場仔細研究,認真鉆研,實地查看故障發生的部位,追著技術員弄清故障原因。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專業知識學習和現場經驗不斷積累,2007年,他獲得了__鐵路局大型養路機械比武大賽的第一名。
從一名大機司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后,李__走上了技術管理崗位。
把制造變為智造
推動技術創新
“10多年來,我見證了大型養路機械的升級換代和飛快發展。”李__說,自己努力奔跑的這些年,__鐵路也在飛速奔跑。近年來,大型養路機械不斷推陳出新,大型搗固機由步進式發展到連續式再到連續式搗固穩定車,鎬頭也由16個增加到了48個,控制系統由模擬控制面板升級至數字化控制面板,搗固作業效率和精度大大提升。
設備的更新和技術的升級也對李__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他想方設法幫助大型養路機械克服“水土不服”和“一線一策”的困難。
2014年6月,滬昆高鐵__段建設進入決戰階段,工期緊任務重。就在全段干部職工加班加點搶抓工期的關鍵時刻,6臺大型搗固車中的4臺在一天內接連“趴窩”。由于09-32型搗固車鎖定銷和鎖止塊的設計缺陷,車輛出現抄平小車假鎖閉現象。
要徹底解決09-32型搗固車抄平小車假鎖閉問題,必須把大機抄平小車抄平桿從下向上截分為兩節,改鎖止塊為鎖止套。然而,抄平桿從下向上截分為兩節,如何分將直接影響高鐵線路正負1毫米誤差的精度,有可能危及高鐵行車安全。
段領導和工友的殷殷期盼讓李__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也激發了他創新攻關的“牛勁”。
李__給自己定下高標準:尋找并攻下誤差在正負1毫米以內、接近零誤差的制高點,這樣就能保證高鐵列車在高速運行中的穩定性。
為了攻克難關,李__圍著09-32型搗固車整整轉了3天,白天在桑拿房般的發動機艙里光著膀子查圖紙、分析鎖定銷和鎖止塊的設計原理和工作狀況;在別人都進入夢鄉的深夜,他獨自在星空下冥思苦想。
最終,他找到了解決方案:在比對原廠圖紙基礎上,把抄平小車抄平桿從下向上截分為1270毫米、500毫米兩節,改鎖止塊為鎖止套,最終解決了抄平小車假鎖閉問題。
改造過程中,十幾個環節的技術難關被一一攻克,改造取得了成功。在喜悅的歡呼聲中,搗固車又“精神抖擻”重新上陣。
把個體變為群體
帶出“春色滿園”
“我們打心眼里佩服師傅,他不善言辭,卻總是用精益求精、迎難而上的行動教育我們、引導我們,讓我們沿著他披荊斬棘開辟出來的坦途大步向前。”入路第二年就在全路舉行的大機司機技術技能比賽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績、李__的徒弟嚴建崗認為,自己的快成長、快成才與李__的教導和幫助分不開,李__為他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李__平時寡言少語,他的故事卻在全段廣為流傳,年輕人從前輩們的講述中借鑒著經驗、汲取著力量。
“有故障,找李__!”十幾年無數次處理大機故障和攻克技術難關,讓李__有了大機“名醫”的美譽。
2016年6月,南昆客專進入精調階段,該段作業車組進駐作業現場。富寧站施工第一天,搗固車在對坡度為13‰的線路進行作業時,出現衛星小車不能向前走行的故障。李__立即趕到故障地點,檢查發現衛星小車向前電流過小。他按照日常故障處置方式對衛星小車控制板的P7電位計進行調節,但是衛星小車依然沒有動作,所有檢修人員都毫無辦法,施工一時陷入停滯狀態。李__連夜翻看電路圖,會同車間檢修人員開展“頭腦風暴”,對電路板的P8預置電流電位計進行調試,成功攻克了大坡度搗固作業難關,為高鐵施工的有序推進提供了保障。
憑著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李__還總結提煉出“搗固裝置診斷六步工作法”“環車檢查四十七點”等成果,優化工藝工序,形成統一標準,方便大家又好又快地掌握技術技能。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在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入路培訓中,段上都會安排李__授課,并在大型養路機械司機中級工、高級工考試中邀請他擔當考評員。借著培訓考評的機會,李__把自己多年的學習實踐成果與大家分享,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為__鐵路大機作業培養出一批批人才。
圓夢需要一腔熱血
更需要風雨兼程
用技術強骨、用匠心鑄魂
李__在平凡的崗位上
描繪出不平凡的色彩
鐵路人的勞模事跡材料【篇3】
__站是中國鐵路__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隴海線上的一個四等車站,有職工10名,其中黨員8名,平均年齡51。6歲。面對特大暴雨災害,車站值守的8名職工為滯留列車采購餐料、轉移旅客,確保了916名旅客生命財產安全。
這里是宋朝楊家將穆桂英屯兵之地,東鄰虎牢關、西接鞏義、北望黃河,是古洛陽至__至開封的官道,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理優勢。
隴海鐵路經過這里,__站應運而生。2021年7月20日,一場特大暴雨災害將載有916名旅客的K31次列車困在了這里。
值守的8名職工緊急行動,開道采購餐料,涉水運送食物,想方設法補充飲用水,竭盡全力安全轉移旅客……
列車遭洪水圍困緊急求助
__站站長李__怎么也想不到,這場強降雨會給車站帶來“極限挑戰”。
7月19日下午,暴雨在__西南部傾瀉而下。__站位于__市高山鎮的山溝里。山里天氣多變,李__抬頭看了看天,超強的職業敏感以及連續不斷的天氣預警使他意識到,這次不一樣。他迅速組織大家檢查備品,到車站關鍵處所檢查防洪準備情況。
“各崗位進入應急響應狀態”“防洪備品狀態檢查完畢”“做好列車聯控,及時通報司機前方防洪點情況”……車站當班職工趙振江的對講機里接連傳來急促的聯控聲。大家密切關注雨情和周邊環境狀態,繃緊神經一刻也不敢放松。
經與洛陽車務段聯控,李__得知,管內隴海線已有一趟客車因暴雨滯留。
這趟車就是K31次列車。當天15時56分,列車從__站開出。17時33分,列車晚點1小時進入上街站。在上街站停留約8小時后,列車才再次啟動。
__站向工務部門及時獲取線路狀況,與列車做好聯控,掌握其運行狀態。李__心里一直惦記著K31次列車運行情況,他預想雨勢兇猛的情況下列車隨時可能停靠__站。
天色漸暗,瓢潑大雨下個不停。在雨水的沖刷下,鐵路沿線山坡出現松動,泥土一塊塊滾落到線路上。“__至鞏義東區間出現邊坡溜坍,影響行車!”7月20日凌晨,水害信息傳來,李__和車站值班員張劍峰立即聯控區間列車,辦理臨時停靠業務。1時45分,K31次列車停靠__站。
此時,列車上的916名旅客大多在夢鄉中。擔當該趟列車值乘任務的__客運段乘務人員心急如焚:食物告急,旅客大多數是從__上車,少有隨身攜帶食物和水的。列車臨停時間過久,原來的餐料、啟用的防洪糧和上街站支援的食品都快耗盡。
“K31次列車請求車站支援補充餐食!”5時,李__接到了列車長李紅偉的求助。李__迅速了解車上情況。__到洛陽原本不到2小時的行程,列車走了10個小時。“旅客一定很著急。”李__想,如果他們一覺醒來發現列車還沒動,加上無水無糧,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慌。李__和列車長商量,先將僅剩的食物發放給旅客,車站立刻組織人員采購物資。
__站一共只有10名職工,其中8名黨員,平均年齡50歲左右。當日,由于暴雨,部分本應下班的職工主動留下來。值守的8名職工要解決900多名旅客的食物供應問題,這并不容易。__站背靠__村,村里有3000多人口,像樣的商店只有一家供銷社。
8名職工分成兩組,副站長朱曉飛帶著值班員張玉民、張來勝值守車站,李__帶領張劍峰、趙振江、雷建都、牛保才組成采購突擊隊。天色漸明,暴雨不停。車站兩邊山體的泥土隨雨水滑落,站區已有不少積水,大家每前行一步都很困難。
重重障礙擋住了突擊隊的去路:車站到供銷社唯一的公路被洪水沖毀,另一條小路也被泥石流覆蓋,數棵倒伏的大樹和落下的石塊攔在路中間。
搶通這條采購物資的路,是他們要解決的第一個難題。
8名職工危難時刻挺身而出
人力有限,沒有機具,怎么快速搶通一條路?大家正愁眉不展時,家住__村的黨員職工牛保才站了出來。“村里的情況我比較熟悉,我去找村長想想辦法。”他整理好身上的雨衣,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拄著一根樹枝,一步步蹚著淤泥,往村長家的方向走去。
平常從__站走到村里,最多用半小時。但在當天,牛保才在泥地里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近1個小時。雨水打在他的身上,順著脖子流進衣服里,里里外外全部濕透了。
“村長,村長!”牛保才一邊用力敲響村長家的大門,一邊高聲呼喊。
村長打開門,被眼前的“雨人”嚇了一跳。“一列客車被困在車站了,情況緊急,麻煩您派出村里的鏟車,幫我們鏟出一條路。”牛保才焦急地說明了來意。得知900多名旅客受困,村長立刻拿起電話,聯系人員調動機械。
傾瀉而下的暴雨、火速出動的鏟車打破了村子清晨的寧靜。村長坐上鏟車,在牛保才的指引下往小路上趕去。很快,鏟車在龐大的土堆中鏟開了一條勉強能過人的小路。牛保才謝過村長,轉身要走。村長拉住他問:“你母親還在家呢,家里被淹了嗎?”“顧不上了,辛苦您幫我去看看吧。”說完,牛保才快步向供銷社趕去。
他趕到供銷社時,大家已經開始采購所需物資,但新的問題出現了:沒有運送工具。“咱們多跑幾趟,自己搬回去!”李__當機立斷,搬起4箱食品快步走向車站。其他人也緊抱著好幾箱食品快步跟上李__。
此時雨勢不減,大家抱著重物,走在泥濘濕滑的村間小路上。從車站到供銷社,他們走了2個多小時才將第一批物資運送上K31次列車。
這群本不辦理客運業務的人,突然變成了服務旅客的“跑腿小哥”。他們用了整整10個小時,在列車與供銷社之間往返4次,向車上運送了100箱礦泉水、100箱方便面以及胡蘿卜、雞蛋等物資。
列車上,旅客們看到一小隊人來來回回運送物資,焦慮的心情漸漸平復下來。運送物資的職工都穿著黑色的雨衣,旅客看不清他們的樣子,分辨不出他們的身份。一名旅客問道:“這荒山野嶺的,你們怎么還能把東西送上車?”李__笑著說:“只要你們需要,我們都能送!”
17時,李__和張劍峰再一次來到供銷社。老板告知大家,這是最后一批物資了,所有倉儲物資都售罄了。大伙將最后一批物資送上列車,回到車站,一個個癱坐在椅子上。稍作休息后,大家喝著礦泉水,每人吃了一包方便面,這是他們當天吃的唯一一頓飯。“我們少吃一口,就能給旅客多送點。”李__說。
916名旅客暴雨中安全轉移
17時起,__站水、電、路、網、TDCS系統全部中斷。車站周圍的山體在暴雨沖刷下,不斷有泥土滑下來。李__冒雨穿過股道巡視,他發現有幾節車廂停靠的位置距離山體滑坡的地點很近,山上的泥水涌入股道,車上部分旅客出現驚慌情緒。
“必須想辦法與外界取得聯系,確保旅客列車安全。”李__和牛保才、張玉民、張劍峰圍著車站尋找信號。東岔區、西岔區、大門口、山坡上……他們在雨中摸索了1個小時,終于,在移動信號塔附近的一個山坡上,李__的手機收到了微弱的信號。他立刻聯系段部:“報告指揮中心,__站請求支援……”
洛陽車務段了解情況后,讓李__等人一定確保旅客列車安全,并及時派出增援隊伍。回到車站,李__帶領車站值班員雷建都和列車長、司機聯控,引導K31次列車緩緩退行200米,移動到了安全地帶。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7月21日5時30分,列車在__站滯留超過了24小時,再次出現了物資緊缺的窘境。洛陽車務段接到李__的求救信息后,立刻制訂方案,調集管內力量、協調當地政府前往增援。距離__站20多公里的上街站臨危受命,克服公路被沖毀等重重困難,將30箱礦泉水、400個面包、5箱火腿腸等物資運送到了__站附近。
上街站前來支援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迅速到位,牛保才協助他們將一箱箱物資搬運進車站,送上列車。旅客們隔著車窗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14時30分,__站接到通知,鐵路部門緊急協調地方政府,從上街、__派出21輛大巴車,疏散K31次列車上的旅客。此時,進站道路中斷,汽車無法直接開到車站,所有旅客下車后要跨越2條股道,再從狹窄的小路下山,下山后再走5公里,才能到達大巴車停靠點。
為了安全轉移916名旅客,車站和列車工作人員默契配合。乘務員逐車引導旅客有序下車,下車后,由一人領隊,另一人盯控隊尾。李__和牛保才走在中間,一路做好宣傳指引和旅客防護工作。遇有年邁的旅客腿腳不便、所坐輪椅無法通過軌道,他們就抬著輪椅,一路將其送過去;有的旅客行李太多,他們就主動接過重物;車上還有百余名兒童旅客,他們引導孩子們排隊安全行走……2小時后,全部旅客安全轉移。
“我們終于放心了。”看著緩緩啟動的大巴車,李__長舒了一口氣。
旅客疏散完畢后,牛保才想起家中的母親。他匆匆趕回家,見屋里滿地淤泥,年邁的母親愁容滿面。“娘,對不起!”牛保才鼻子一酸,低下了頭。
李__和家人失聯了86小時。從7月20日早上開始,他一直忙于購買、搬運物資,協調現場工作,轉移旅客,加上山里信號不好,一直打不通也接不到家人的電話。妻子姜靜也一直堅守在崗位上,聯系不上李__的她急得團團轉。7月23日,姜靜下班后立刻驅車趕往__站。看到丈夫憔悴的面龐,她淚如雨下。
7月23日16時01分,K31次列車安全返回。__站的職工們看著列車漸漸遠去,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面對災難
__站干部職工舍生忘死、傾情相助
給人們帶來無數感動
成為鐵路人抗洪搶險的生動縮影
危難時刻
鐵路人勇挑重擔
用實際行動和實干精神
詮釋了責任和擔當
鐵路人的勞模事跡材料【篇4】
許__,中共黨員,__集團公司格爾木機務段運用車間指導司機,曾獲全國技術能手、全路技術能手、全路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度鐵路工匠、全路首席技師等榮譽,2021年5月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在“云端天路”開火車是什么樣的體驗?中國鐵路__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機務段指導司機許__最清楚。
__鐵路格拉段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天氣變幻無常。夏季,強烈的陽光隔著玻璃照進來,駕駛室內溫度在40攝氏度以上;冬季,大雪襲來,車輪卷起飛雪,前方能見度差……
“苦是真苦,但不能因為這里艱苦,就誰也不來干工作。能在__鐵路上開火車我很自豪,我的堅守很有意義。”許__這樣說。
退伍不褪色,小小閘把重千斤
1994年,19歲的許__入伍參軍。3年的部隊生活,他摸爬滾打、嚴格訓練,錘煉出過硬的軍人作風,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自小在鐵路邊長大,許__向往成為一名火車司機,駕駛鐵龍風馳電掣。1997年底退伍后,他在西寧鐵路司機學校學習,2001年1月來到格爾木機務段,開始了“尋夢之旅”。
學習司機、副司機、司機,一路走來,他始終保持優良作風,每一步都穩扎穩打、走得堅實。他身上隨時裝著專業書,一有時間就翻開看,筆記做了厚厚幾大本;遇到不明白的問題,他追著師傅請教,直到弄懂弄清;別人下班回家了,他還在一遍遍練習機車檢查項目,“復盤”每一個環節,直到全部了然于胸。
“我不是一個聰明人,但我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反復練習、反復琢磨、積累經驗,這就是我的‘笨辦法’。”出乘之余,只要聽說哪臺機車發生了故障,他就第一時間找到值乘的機車乘務員,刨根問底了解故障情況,并進行“病理解剖”,摸清故障發生的緣由和處理的方法步驟,將其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靠著這樣的“笨辦法”,許__了解掌握了機車上近萬個零部件、線路的用途結構和故障修理方法。他抓住列車運行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解決了列車運行中出現的操縱和故障處理技術問題,啃下了許多“硬骨頭”。
2006年7月1日,__鐵路全線開通運營,許__擔當格拉段客運列車牽引任務。之前他曾駕駛東風4B型機車多次往返于格爾木至西寧段,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駕駛經驗。但是首次操縱內燃NJ2型機車,身為黨員的他深知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為確保行車安全,他認真學習機車構造、操縱標準、非正常情況處理辦法,把機車性能摸了個透,為安全平穩操縱機車打下了良好基礎。
牽引客運列車,除了確保行車安全,旅客乘車舒適度也很重要。__鐵路格拉段長大坡道多、線路情況復雜,加之海拔高、氣候多變,這些都給機車駕駛任務增加了難度。不同的坡度、不同的氣壓、不同的風力,機車駕駛員要隨時調整操縱方式。尤其是防止列車沖動、對標停車,更是需要駕駛員一次次試驗、摸索,找出最合適的操縱方式。
就是這樣的刻苦學習、不斷探索,許__的業務水平飛速提升,很快就獨當一面,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2012年、2014年,許__分別榮獲全路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閘把雖小,責任重千斤!”每次出乘,許__都以極端負責的態度,力求讓每一個細節無懈可擊。掛頭、啟動、控速、停車,手比眼看、呼喚應答、途中瞭望,每個環節許__都一絲不茍。同事們佩服地說,看許__操縱機車,就是在看“標準化作業指導書”。
吃苦不言苦,吸著氧氣跑天路
“氧氣就像汽車司機的安全帶。”許__這樣打比方。在海拔超過4000米的__高原,缺氧會導致精神不集中、反應慢,對行車安全造成威脅,因此,每次出乘,許__都是一邊吸氧一邊開火車,全神貫注,不間斷瞭望,隨時處理突發情況。
__鐵路格拉段全長1142公里,客車需運行14個小時左右,兩個司機輪班駕駛,每人值乘三四個小時。__高原本就氣候干燥,司機長時間戴著氧氣管,鼻孔更加干燥疼痛,甚至干裂出血。值乘的這三四個小時之內不能離開操作臺,沒法上廁所,許__就只能強忍著干渴,盡量不喝水,每次換班時才敢放心地喝杯水。盡管紅景天、諾迪康等藥物是每次出乘的隨身配置,但嚴重的高原反應依然折磨著他。
雪山、草甸、荒漠,一天四季、變幻無常,每次值乘,許__都帶著棉大衣,以防氣溫驟降。大風、雨雪、冰雹,隨時毫無征兆地襲來,他已見慣不驚,沉穩應對。夏季強烈的紫外線隔著玻璃照進來,駕駛室內溫度能達到40攝氏度以上,體感溫度更高,讓人汗流浹背;冬季大雪紛飛,能見度差,車輪卷起飛雪,易造成車輪空轉、車位誤差,許__更是一秒鐘也不敢懈怠,每次到達目的地,都像經過一次長途跋涉,格外疲憊。
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許__都高標準嚴要求地執行作業標準,以確保天路運輸安全為己任,從未有一絲一毫的放松。
2016年冬天的一個雪夜,許__值乘的貨運列車運行到海拔4778米、距拉薩站798公里的江克棟站時,列尾裝置發生故障。當時,室外溫度為零下20多攝氏度。在漆黑的雪夜里,許__穿著厚厚的棉大衣,再裹上毛毯,打著手電,蹚著沒膝深的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向車輛尾部,每走兩三步就得停下大喘氣。等終于處理好列尾故障回到駕駛室,許__嘴唇發紫,渾身發抖,幾近窒息。
追求無止境,言傳身教帶隊伍
2013年7月,因為扎實的理論功底、過硬的操縱技術、果斷的應急處置,許__被任命為格爾木機務段運用車間指導司機。2018年、2019年,“許__勞模創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先后成立,許__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確保雪域天路的安全暢通,需要我們大車團隊的團結協作。僅憑我一個人,縱然一身是鐵,也打不了幾個釘。”走上新的崗位,許__信心更足。對自己包保的16個機班、32名機車乘務員,如何更快更準地提升整體業務技能和保安全能力,是他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
不是在添乘的車上,就是在添乘的路上。許__從實操入手,專挑復雜路段、復雜天氣,親自操縱示范,手把手給司機傳授自己這些年積累下來的經驗。一有時間,他就組織大家進行業務學習、模擬操作,開展應急演練、崗位練兵、技術攻關。他的手機24小時開機,車間乘務員都知道他的手機號碼,當機車運行狀態出現問題處置不了時,第一時間給他打電話,許__都能夠協助他們及時排除故障。
他把機車全面檢查程序動作要領編成簡潔明晰的手冊,在運用車間普及推廣,還總結出了“三勤”(勤敲、勤問、勤檢查)、“三細”(細想、細看、細研究)、“四個一”(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多想一招)的作業標準,牽頭編寫了《格拉段旅客列車平穩操縱五色圖》《格拉段旅客列車操縱示意圖》等業務指導書籍。
“控速”一直是復雜多變氣候和線路條件下的難題,快一點有可能超速,慢一點又可能會晚點。尤其是客運列車,既要準確把握運行速度和時間,又要防止列車沖動、確保停車位置精準。許__帶領大家反復實操練習,重點攻關,努力提高平穩操縱水平。
那曲站是格拉段的關鍵站,又是營業站,上行進站是長大上坡道,下行進站是長大下坡道,進站停車過程中控速很難掌握,對平穩操縱要求很高。許__在添乘時逐個進行業務指導,多少公里開始調速、什么距離開始提回手柄,都要精確到米,還針對不同的天氣制定不同操縱方法,最終完美地攻克了這個難關。
“今年是__鐵路全線通車運營15周年,機車型號從東風4型、NJ2型,到現在的和諧N3型,可以說是見證了__鐵路的發展歷程。今年川藏鐵路拉林段也開通了,復興號高原內電雙源動力集中型動車組開進西藏、開到拉薩。作為一名天路火車司機,能在職業生涯中見證這樣歷史性的一刻,我真是非常激動。”許__說,他現在最大的心愿是能讓妻子和女兒坐著自己值乘的動車組去一趟林芝,看看那里的美景。
行走高原的20年中
許__從一名退伍軍人
成長為技術過硬、作風過硬
意志過硬的機車乘務員
他以過人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
生動詮釋了
“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
__鐵路精神
鐵路人的勞模事跡材料【篇5】
陳__
__局集團公司__車輛段庫檢車間車輛電工
陳__,中共黨員,__局集團公司__車輛段庫檢車間車輛電工、高級技師,6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曾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火車頭獎章、“2017年度鐵路工匠”、全國鐵路技術能手等榮譽。
近日,在中國鐵路__局集團有限公司__車輛段庫檢車間陳__工作室里,一盞昏黃的燈光下,工作室帶頭人、車輛電工陳__正聚精會神地維修一臺車輛電子設備。小小的器件在他長滿老繭的手掌上仿佛有了生命,不一會兒,便由散落的狀態變成一臺完整的設備。
500多件!這是陳__工作室成立以來平均每年維修的車輛電子設備數量。沉浸在這些復雜的車輛電子裝備里,陳__30年來潛心技術研發,迄今為止已獲得6項國家專利,累計為單位節約成本2000多萬元。
“門外漢”的修煉之路
陳__從小就癡迷電子產品維修,夢想成為發明家。1991年,他進入__車輛段,成為一名車輛電工,負責客車車輛電子電器的檢查和維修。
然而在學校時,陳__學的專業是機械鉗工。對于電工工作,他沒有任何專業基礎,是個名副其實的“門外漢”。
“電工一樣能實現發明家的夢想。”抱著這樣的決心,年輕的陳__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決心從頭學起。白天,他在班組里虛心學習,向老師傅請教電路知識;晚上回到家,他便與書為伴,悉心鉆研理論知識,一看就看到大半夜。為了給自己充電,他還訂閱了多種電工知識方面的雜志。每逢節假日,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圖書館和書店。
日積月累,陳__很快就掌握了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對客車電氣設備的構造及工作原理有了深入理解。在工作中,他已經能夠運用觀察法、測量法、對比法、替換法、排除法、短接法等方法快速排除客車電氣故障。
2003年,__局集團公司引進了兩列動車組。使用一段時間后,車輛維修工人發現該型列車的集便器排污閥故障率很高。這種排污閥是從外國原裝進口的,一個就價值6萬元。集便器維修費用居高不下,作為維修人員之一的陳__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陳__借著廠家技術人員來段里維修排污閥的機會,仔細留意拆裝設備時的順序,記錄故障分析情況。下班回家后,他將密密麻麻標注著排污閥故障處理的內容整理歸納。僅3個月時間,他就記錄了2萬多字的該型號動車組集便器排污閥典型故障處理方法。
根據記錄總結的排污閥故障案例,陳__將原排污閥拆除后,嘗試用價值3000元的國產氣動閥進行替換。由于安裝空間狹小,安裝新閥存在一定困難。他對新閥進行了多次測量,根據新閥的尺寸繪制了多張安裝圖紙,并制作了安裝架,經過數次改進后終于取得成功。
這次攻關成功,不僅每年為單位節省維修費用100多萬元,而且大大降低了排污閥的故障率。
初次“小試牛刀”便大獲全勝的陳__并不滿足。他又帶隊深入現場開展技術攻關,相繼解決了一系列影響客車安全的突出問題,成為車輛電子設備的發明專家。
“修車匠”的不懈追求
21世紀以來,鐵路客車裝備更新換代速度明顯加快,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涌入__車輛段。__局集團公司2008年引進的DC600V新型直供電客車,是目前該局集團公司配屬的技術含量最高的普速客車。
2009年,新型直供電客車廠家質保期結束后,由于供貨廠家實行技術保密,列車逆變器、充電機等設備的維修成為庫檢車間面臨的技術難題。當時,車間作業人員還沒有掌握電路板的修理技術,一旦設備發生故障,只能請廠家派人前來維修,每年的維修費用高達300多萬元。
關鍵時刻,陳__主動請纓,決定嘗試自己進行修復。那段時間,他一邊帶領班組業務骨干分析電路,一邊將可回收利用的電氣元件、電路板收集起來,通過申請采購一些零部件和小型電氣元件,使用排除法,一件一件地比對,推導出各個元器件的型號。
一塊電路板由十幾種精密的電氣元件組成,光是繪制設備原理圖就耗費了陳__和他的團隊4個月的時間。在搞清楚設備的原理與型號后,陳__和同事們便開始對設備進行故障模擬試驗。
經過上千次試驗,他們終于摸清了DC600V新型直供電客車電氣設備的底,實現各類電路板的自主維修,大幅降低了維修成本。2015年,由陳__主導研發的列車DC600V逆變器過分相模擬試驗裝置獲得國家專利。
車間黨總支書記朱艮云算過一筆賬,自陳__自主研發的DC600V逆變器故障自動排查裝置投入使用以來,已累計為單位減少配件委外維修費用1300多萬元,減少新品購置費用600多萬元。目前,6項由陳__主導研發的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
“總教官”的獨門秘籍
陳__知道,要按時高效完成車輛檢修任務,僅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培養出更多的技術能手。
2013年,單位讓陳__擔任庫檢車間教練,負責職工的日常技能培訓工作。陳__二話沒說,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
當上車間的“總教官”后,他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工作經驗、業務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工友,耐心為他們講解車輛電氣設備維修專業知識和非正常情況下的應急處理辦法,手把手教授疑難故障處理技巧,使車間職工的整體業務水平不斷提升。
這些年,通過陳__在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術上不遺余力地“傳幫帶”,17名職工走上了管理崗位,9名職工獲得了技師、高級技師資格,100多名職工成為單位的技術骨干。2014年11月,__車輛段成立了以陳__名字命名的“陳__大師工作室”,致力打造“節支降耗攻難關、示范引領傳幫帶”的黨建新品牌。
作為工作室的負責人,陳__積極帶領大家開展課題攻關、技術革新、節支降耗、修舊利廢等活動。2015年以來,從列車DC600V逆變器過分相模擬試驗裝置到三項逆變器的檢修裝置,工作室平均每年獲得一項國家專利,為__局集團公司節約了不少檢修成本,提高了客車的檢修質量和效率。
“雜物間”的技術攻關
在庫檢車間的長時間堅守,讓陳__頭上不斷生出白發。妻子劉思幼看到后很是心疼:“50多歲了,但他工作起來就像一臺不知疲倦、上緊了發條的機器。”
從她認識陳__的那一天起,那把電烙鐵幾乎和他形影不離。二人結婚后,他回家鼓搗最多的就是電氣元件、機械設備、電路板……
為實現DC600V新型直供電客車車內電氣設備及電路板自主維修,陳__把“家”安在了車間里,帶領團隊沒日沒夜地開展項目攻關。為了支持丈夫開展技術研究,劉思幼把家里的雜物間騰空,布置成工作室,還為他購置專業的試驗臺和試驗設備。那段時間,陳__只要回家就往工作室里鉆。
正是擁有這份鉆研的韌勁,陳__成功研發出了列車DC600V逆變器過分相模擬試驗裝置。為此,陳__感動地說:“軍功章也有我妻子的一份!”
早在2000年,陳__就因為突出的業務表現被單位提拔到科室管理崗位。但在離開機器設備的那段時間里,他百般不適,吃不下也睡不香。為了能潛心研發事業,他主動放棄了在管理崗位工作的機會,申請回到一線技術操作崗位,這讓妻子難以理解。后來,陳__的一句話打動了她:“你和電子研發都是我一生的摯愛,我一個也不能失去。”
30年來,在鐵路設備不斷更新換代中
陳__努力研發,不懈追求
以鐵路工匠的專注與堅韌
為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
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