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工匠精神個人事跡
勞模是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國家的棟梁、社會的中堅、人民的楷模,勞模是時代的永遠領跑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勞模工匠精神個人事跡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勞模工匠精神個人事跡【篇1】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新時代中國日新月異,各項事業蓬勃興旺,這是廣大勞動者勤勤懇懇干出來的。時代在變,但奮斗底色不變。從老一代勞模王進喜、時傳祥,到新一代敬業奉獻模范羅陽、時代楷模黃大年,還有新近評選出的劉云清、王中美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正是一代代勞動者接續奮斗,鑄就了中國大踏步趕上世界潮流的發展奇跡,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起點,邁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我們擁有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無論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進程,還是實現過上美好生活的人生夢想,都離不開勞動和奮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的勞動模范,用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精益求精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詮釋了勞動創造的豐富內涵,激發出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一勤天下無難事。弘揚勞模精神,激發實干動力,我們實現美好愿望、成就偉大夢想的力量就能更加澎湃。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馬克思說:“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贊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置身偉大的新時代,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為廣大勞動者搭建起施展才干的夢想舞臺,億萬努力打拼的勞動者匯聚起圓夢今朝的時代洪流。奮斗,是持續努力的接力前行,是無私無畏的奉獻付出,是點亮人生的幸福燭光。“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只要把個人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汗水的澆灌必將讓夢想之花精彩綻放,讓每一位勞動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與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進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廈是一磚一瓦建起來的,人民的幸福是一點一滴創造出來的。新時代是勞動者建功立業、奮斗者大有可為的時代。
勞模工匠精神個人事跡【篇2】
近日,在公司領導組織下,全體干部職工在多功能會廳觀看了《永不過時的勞模精神》,作為億萬勞動群眾的杰出代表,勞模在我國建設揮灑淚水,為國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王進喜、時傳祥、張秉貴、孟泰、史來賀,盡管他們的工作內容不盡相同,但他們都以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深深感染著我。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雖然社會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苦干精神永不過時,學習勞模精神,就要發揚不怕艱苦,堅持到底,勇于奉獻的精神。把奉獻作為自己的人生信念,把艱苦奮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把這種精神融入到我的工作中去,學習勞模精神我將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是要加強學習。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機遇去學習,要在自己的內心形成一種壓力,讓這種壓力督促自己,成為一個有上進心的人。人不讀書,不能成才,人不學習,不能生存。因此,只有學習,才能啟迪心智,凈化思想,只要學習才能總結完善自己,才能提高自己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
二是要經常自我反省。一個人如果不能經常自我反省,就很難有很大的進步。要經常在工作中從人格上,從道德上,從靈魂深處反省檢討自己,發現不足,及時修正,努力做到時刻保持清醒頭腦。
三是要認真務實,扎實工作。要立足本職工作,埋頭苦干,奮發進取,做業務上的尖子、實踐中的實干家,工作中要講究細、講究實、講究準、講究嚴、講究精、講究新、講究快,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才能確保瓦斯零超線。
作為通風科負責人,我會增強擔當意識,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貢獻,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個人的命運和企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發揚勞模無私奉獻的精神,不弛于空想,不鶩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干,為屯煤高效、安全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勞模工匠精神個人事跡【篇3】
明家愛迪生說過:“世界上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辛勤勞動而能夠得到的。”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一個勤勞的民族。沒有勞動,就沒有現在的人類;沒有勞動,社會便得不到發展;沒有勞動,人類將變得一無是處。正因為如此,“八榮八恥”,才會被提出“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這指出了一個問題兩個方面的道理:無論從事什么工作,凡辛勤勞動者都是光榮的,都應當受到大家和社會的尊重;無論是誰,任何輕視勞動、蔑視勞動、貪圖享受、不尊重勞動的人,都是錯誤的、都是可恥的,都應當受到大家的批評和指責。
朋友,讓我們靠自己的雙手勞動起來,用勞動來感受生活中的所有美好,用甜美的歌聲去唱勞動的歌謠。
因為——勞動最光榮!
勞模工匠精神個人事跡【篇4】
五月份公司黨委要求學習我公司勞模蒙天朝事跡,一開始我是把它當做一項任務去完成的,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思想卻起了很大的變化,從被動變為主動,從草率學習變為認真思考,帶著“學什么?怎么學?怎么做?”這三個問號,我走進了勞模蒙天朝的事跡中。
蒙天朝,一名普通的農協工,矮矮壯壯的毫不起眼,就是我身邊的一名普通人,但是在學習了他的先進事跡后,我才見證了他的不平凡。他雖然身份普通、崗位平凡,但是他那崇高品質與奉獻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促使我們認真地、仔細地學習這些精神。從學徒工到采煤隊長,他一路走來,靠的是踏實肯干、靠的是勤于學習、靠的是勇挑重擔、靠的是一腔熱情。而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種精神,對工作負責的態度和執著的責任感。要時刻為企業著想,以前在工作當中,我們正是缺少了這種精神,這就是我們和勞模的差距。
學勞模,不是看看紀錄片,也不是寫寫心得那么簡單,學習勞模要用心,要有思路有想法,不然就是空學白學。學勞模怎么學怎么做是關鍵。一是學習勞模踏實肯干的精神。學習勞模立足本職、建功立業的奉獻精神和不畏困難、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總結勞模在工作中創造出來的鮮活經驗和成功做法。二是學習勞模勤于學習的習慣。在學習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在學習中更新知識、提高素養,才能使自己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遠一些,從而不斷提升自己及時發現問題、透徹分析問題和科學解決問題的水平,才能敢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惹事。通過學習培養濃厚深重的文化底蘊和崇高的人格魅力,為煤礦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三是學習勞模勇挑重擔的行為。要培養刻苦鉆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崗位艱苦鍛煉,承擔挑戰性工作增長才干。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干活搶在先,不怕苦不怕累不講條件。四是學習勞模投入工作的一腔熱情。思想決定行為,煥發勞動熱情,才能激發創造活力,集中聰明才智,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確保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
蒙天朝的事跡讓我感悟到很多,起點都差不多,同樣都是普通的工人,為什么他能成為人人學習的勞模,而我們卻是日復一日的混日子,既然看到了別人的發光點,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那么就要從現在做起,要想不斷的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在學習中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要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要保持創新精神,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要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要自覺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在忍耐中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的有用之才。
勞模工匠精神個人事跡【篇5】
今年79歲的羅官章,黨齡__年,曾在海拔1700多米的五峰縣牛莊鄉當了13年“一把手”,1997年從五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位置上退休返鄉。據統計,返鄉19年來,他帶領和指導1500多個農戶種煙葉、藥材、蔬菜等,累計增收5.1億元。
在全黨以空前力度聚焦發力精準扶貧的當下,這組扶貧摘窮的增收數據足夠耀眼。但真正讓人感佩的不是總結性的、過去式的數據,而是羅老引導農民轉觀念、學技術、闖市場、調結構的堅守與執著,最終讓當地形成了藥葉、藥材、蔬菜三個支柱產業。
一個區域特別是高山地區能夠形成產業集群效應,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符合當地資源類型和特征,還要贏得群眾信任,更重要的是接受市場檢驗,并維持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這離不開羅老的善學善思、善作善成,我們應該讀懂他內心深處的那份信念、情懷、智慧、擔當。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謀發展。”六十年風雨歷滄桑,一甲子歲月輪回。60年黨齡的羅老,用行動對“不動搖、不折騰、不懈怠”作出了最好的詮釋。在任上如此,退休后依然追求,始終牢記宗旨,用一生實踐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份信念,是風雨人生一路堅守的燈塔,是推進精準扶貧需要的精神動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返鄉,是很多人眼里“回不去的家鄉”。羅老的家鄉情結,不是落葉歸根的情懷,是立志帶領父老鄉親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在職時,他解決了鄉親們的“糧袋子”,但由于各種原因沒能解決農民的“錢袋子”,他為此有種“虧欠”感,“死了也閉不上眼睛”的自責。退休后,他不忘初心,堅守共產黨人本色,返鄉帶領鄉親共圓致富夢。這份情懷,不是攀附權貴,是對家鄉最純粹的愛,愛得深沉。
“不學習,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羅老退休返鄉,青春早已不在。作為一名縣官,也算是功成名就。但當他主動返鄉務農后,毅然啟動“讀書工程”,更為可貴的是他歷經100多次試驗,通過自主學習掌握了人工繁殖天麻技術。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羅老的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堪稱楷模。這份智慧,不是與生俱來,不是摸牌賭博中來,是從活學活用、吃虧耐勞的實踐中來,這也告訴我們,廣闊鄉村,大有可為。
退休不褪色,發揮好余熱。相比“退而不休”插手干政,發揮“崗位余熱”謀取私利者,羅老無論是在職還是退休,為了鄉親的“糧袋子”、“錢袋子”和“腦袋子”,始終堅持干在實處、迎難而上,拿自己當試驗,讓群眾得實惠。這種擔當,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是帶頭示范、以上率下,是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氣。
讀懂退休縣官羅官章的情懷,就應該在精準扶貧的新征程上,真正把“水”澆灌在窮根上。
勞模工匠精神個人事跡【篇6】
共產黨員黎雄欽同志是桂平市公路管理所的一名養護工人,1968年參加工作以來,在35年的公路養護工作中,他把全部的心血、汗水都傾灑在所熱愛的公路事業上,作為共產黨員,他始終以_為指導,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由于業績突出,黎雄欽多年來一直受到各級部門的表彰獎勵,連續6年被桂平市交通局評為雙文明建設先進個人,多次被桂平市交通局支部評為 “優秀黨員”;1996年、1997年兩次被評為貴港市交通局評為“公路養護先進個人”;2001年4月榮獲貴港市“勞動模范”稱號;2001年6月榮獲貴港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1年6月榮獲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1年12月榮獲自治區交通系統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稱號;2002年4月榮獲廣西“五一”勞動獎章;2001年至2004年度被自治區公路局授予“十優養護工”稱號。
心在路上,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黎雄欽同志愛崗敬業,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公路養護工作,扎實苦干,確保了公路的暢通。1998年以前,他先后在里各道班、什字道班等擔任道班工人、班長,1998年領導決定任命他為養護管片的片長,負責全市7個養護片區中西區的養護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他將過去的工作經驗和新的'工作情況結合起來,在道班中開展建章立制工作,制訂完善的工作、考勤、學習、機具等管理制度。堅持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約束、規范道班工人的行為,將他對道班管理的經驗在其管理的5個道班中廣為推行。由于多年來認真貫徹全面養護的精神,他管養片區的路容路貌大為改觀,好路率連續多年保持在80%以上。
2000年4月,由于工作需要,單位在他管理西區4條線路的基礎上,將南區2條路況較差的線路交給他管養,這無凝給他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難度。當領導準備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時,沒想到他竟沒有半句怨言,認為組織的安排自己就應服從,并更應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要求來承擔起責任。他剛到新增線路新垌—北市公路工作時,全線26.4公里的砂土路大部分都是大坑大槽,其中有2.4公里即將中斷交通,從新垌到工業重鎮中沙鎮17公里路程,需1個多小時才能到達,有的路段小汽車根本無法通行。新垌—北市公路是南區的生命線,對當地的交通十分重要,黎雄欽心里明白了肩上擔子的沉重。為了使該路盡快恢復暢通,他當機立斷地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將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嚴加管理,切底改變了道班工人作風懶、散現象;其次是親力親為,和道班工人一起,將原來淤塞的18公里排水溝進行切底清理,并將長期堆積在路肩上的雜物清除,解決了公路排水不暢的問題;最后是對路面的大坑大槽進行搶修,在經費缺乏無法解決路料的情況下,黎雄欽想到了借助社會力量的支持,主動與當地的源安堂制藥廠和個體運輸戶等工礦企業、個體聯系,得到了他們的熱心地支持,從而募集到社會經費15000多元,解決了搶修中經費的燃眉之急。從 2000年5月起至當年年底,經過7個多月的連續奮戰,原來的差等路和特差路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經上級主管部門貴港市交通局當年年終檢查評比,全線路有良等路22公里,沒有差等路。該線路的暢通不但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得到當地群眾一致的好評。
舍家忘已,獻身公路的奉獻精神
1988年,為了解決道班缺乏養路工人影響養護任務完成的被動局面,由于養路工人工作苦由入低,經多次動員社會人員參加養護工作無果的情況下,他決定動員在家務農的妻子參加養護工作。經他多次勸說后,妻子深深地為他的敬業愛業精神所感動,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決定放棄以此聊生的農業工作,舍棄了兒女的親情,與他一起住進了離家80多公里外的羅榕道班,開始了艱苦的養路工作。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黎雄欽一心撲在養路事業上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了。他夜以繼日地到各班檢查指導工作,經常在路在巡查,掌握所管路段的路況變化情況,晚上不能回到羅榕道班,就堅持巡查到哪里,就在哪個道班吃住。
由于對工作負責,多年來,在沒有加班費的情況下,黎雄欽從沒有休息過一個節假日。2001年中秋、國慶雙節長假,他原打算和妻子回家與兒女一起歡度佳節,但此時單位按計劃完成上級下達的工作任務,給他安排了幾個路段的大中修任務,需要盡快組織路料和開展鋪筑等工作,他毅然放棄了休假,滿懷對兒女的內疚奔赴工地,以一貫的工作作風服從了單位的安排。
2003、2004年春節,為了確保春節期間公路的安全暢通,黎雄欽放棄了回家團圓的念頭,經常上路檢查,有危及到行車安全的情況,馬上組織人員修復,保證了春節期間沿線群眾的安全通行,使群眾過上一個安全、祥和的春節。
他為了管養公路的安全暢通,不知道犧牲了多少個本該休息的節假日,以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來要求自己,以_來要求自己,一心樸在公路上,默默地做出奉獻。
心懷同志,相互幫助的高尚品德
黎雄欽給予家有的太少,給予別人卻多。由于他對工作投入極大的熱情和全部心血,不僅在道班工人中樹立了很高的威望,而且感化和激勵著周圍的同志。在工作、生活中他處處關心同志,幫助他人事無巨細,在道班中他是個受到所有人歡迎的熱心人。
為了發展道班的副業生產,補貼道班工人微薄的工資收入,黎雄欽積極學習種養技術,并將學到的東西毫不保留地奉獻他人。羅榕道班班長陸德賢同志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從事公路養護工作十幾年,每月僅靠200多元的工資收入維持家庭開支。 黎雄欽與妻子到羅榕道班并在道班住下后,在自己搞肉豬、母豬養殖的同時,積極鼓勵陸德賢也一起養殖,并將自己的技術經驗傳授出去,使陸德賢由原來不懂養殖發展到近幾年每年飼養母豬3頭,肉豬近10頭,家庭經濟狀況有了明顯的好轉,從而使其牢固地樹立了安于養路、以班為家的思想。
黎雄欽同志為公路事業奉獻了大半生,幾十年來雖沒有驚天動地的創舉,但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只要黎雄欽到哪里,路就好到哪里。黎雄欽同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譜寫了一曲動人的生命之歌,得到了單位、黨、政府的肯定,特別是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勞模工匠精神個人事跡【篇7】
“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__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用自身的行動以及不斷提高的工作業績,詮釋了作為一名新時代勞模的責任和義務。
一、以身作則
在工作中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內燃機車臨修較多,而臨修如“救火”,發生了零修必須有人到現場去處理。據統計,08年,__加班加點達257次,遇到臟活、累活,他總是沖在最前面,率先垂范。今年4月5、6日,清明節,028機車啟發電機環火嚴重,連續搶修2天;“五一”放假,028、018機車零修2天;高溫假期間,018、5117等4個機車完成5次搶修修;“十一”黃金周,036機車“電機環火故障”處理3天;6月8日端午節,035機車搶修等等。
二、關愛他人
在干好本職工作的過程中,__體現的是一種敬業,一種執著;而在生活中,則體現出一種積極的態度和責任感。他善于關心和團結同志,職工在工作或生活中有什么困難、想法他都盡力去幫助解決,同事之間有什么誤會他都去幫忙化解;誰病了、住院了,甚至誰的家人病了、住院了,他要親自到醫院去看望;誰家有婚喪嫁娶等事,他都去幫忙處理。今年5月13日,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的第二天,__就和車間領導商量,如何為地震災區做點兒事情,促成了5月14日由修理車間、運轉車間、蓄電池廠三家單位參加的獻血活動,他自己帶頭獻血400CC。
三、帶頭創新
__善于堅持在班中開展小改小革活動,充分發揮廣大職工的聰明才智。幾年來,在__的帶領下,班組培育了濃厚的創新氛圍,群眾性技術創新碩果累累。08年__班共立項15個,其中10項成果在鐵路處立項,創效11.97余萬元;實現了班組成員人人頭上有項目、人人參與的目標。
四、優質服務
2008年是十堰管理部“優質服務年”,年初修理車間成立了“機車120小分隊。作為主要負責人,他站在車間甚至是整個鐵路處的高度上,把“機車120”建設作為08年實現提升班組管理水平,提高檢修效率和檢驗服務質量的一個重要平臺。一是主抓了員工的素質教育和多技能培訓工作,08年人均學時達150個,員工的技能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通過培訓,多技能人才增加,人人掌握了兩門以上的崗位技能,為生產任務的完成提供了保障。二是建立了快速反應機制,只要出現搶修任務,他和隊員們都能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做到了快速、及時、高效的要求。
五、經驗總結
在多年的檢修過程中,“__班”積累了一定的檢修經驗,為實現經驗共享,更好地服務生產,也為以后從事檢修工作的職工提供一份借鑒資料,今年4月份,在處工會在支持下,車間啟動了“內燃機車常見故障應急處理手冊”編制工作。__和班組成員全程參與了檢修手冊的編制,作為初審成員之一,他對《手冊》中的每一個問題都認真研讀、消化,并對問題內容、編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他組織隊員們對每一個問題進行討論,一直到每個人都能理解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