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工匠先進事跡大全
勞模工匠先進事跡都有哪些?勞模,意味一種“文”,是一種人理之倫、人生之道的“人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勞模工匠先進事跡大全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勞模工匠先進事跡大全(篇1)
“我們所焊的每一個點都關系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危,每一道工序都影響著載人航天的成敗。”
不久前,我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入軌,展現了我國航天制造的頂尖實力。但你知道嗎,空間站的核心艙艙體巨大,焊縫總長度超三百米,焊接時要高標準一次成型,難度極大,造型復雜的球面壁板艙體焊接更是從未有人挑戰過。
鄭興發現一旦空氣濕度超過40%,試驗件里的氣孔數量和直徑都明顯增加。反復琢磨后,他想到了通過烤燈和加熱帶雙重加溫的方式,降低濕度,解決難題。問題解決了,他卻經常需要在五六十度地高溫下連續工作一個多小時。于鄭興而言,艱難卻值得。
目前,由鄭興擔任主崗焊接的神舟飛船、天宮、天舟、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相繼成功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等航天器也已經陸續啟程,開啟中國人在軌建設空間站、探索宇宙奧秘的新時代。
梅琳:從業26年,仍要堅持練手感
“這個崗位很孤獨,但熱愛可以克服困難。成百上千上萬的零部件,經過我們的手,慢慢填坑實現了并機發電,這是自己對建設國家重大工程一種價值的體現。”
轉子是發電機能夠輸出電流的關鍵部件,在白鶴灘水電站,每個轉子的重量達到2300噸,是世界之最,而梅琳就是國內為數不多可以吊裝巨型精密裝置的起重機司機。
發電機是精密儀器,轉子吊裝要求精度非常高。梅琳要做的是在不足兩平方米的駕駛室里,通過三個操縱桿將這個直徑16.5米、高4米,重達2300噸的大家伙,吊入發電機坑位時的移動距離控制在1毫米以內,而銷釘和銷孔的距離僅有1.5毫米。
從事這個行業26年,梅琳仍保持每次到達工位后,都要做些練習找到手感的習慣。對梅琳而言,這份工作最難操作的是精度。20多分鐘的時間里,梅琳時刻都要保持手感,確保起重機運行穩定,稍有不穩造成晃動,都可能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五次點控調校后,轉子穩定且精準地落入發電機坑位,吊裝成功。
白鶴灘水電站的工程仍將繼續,并將在7月1日實現首批機組發電,梅琳也將會繼續她的挑戰。
常曉飛:追求產品的極致狀態
“我追求把每一件產品做到極致狀態,因為這是在為國家而做,并不是為我個人而做。我作為國家年青一代的工匠,有責任把追求極致的精神傳承下去。”
30歲出頭,他卻能用比頭發絲還細0.05毫米的刻刀刀頭在直徑0.15毫米的金屬絲上刻字,字體內容要用高倍顯微鏡才能看清,他的技術被國家評為“中華十大絕技”。他就是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的高級技師常曉飛,1988年出生的他參與了國家導彈和宇航產品的復雜關鍵零部件,以及新型衛星零部件的制造任務。
為練就爐火純青的數控加工技術,常曉飛不斷挑戰技藝的極限。一塊硬幣大小的金屬板,高速旋轉的極細刀頭,一個多小時之后,182個直徑比頭發絲還細的小孔神奇地精確成型。只有通過強光,才能看到182個小孔所呈現出的內容。
常曉飛曾接到一項新型復合材料的加工任務,這種極難加工的硬脆材料將用于新型武器裝備的關鍵部位,關系武器試驗成功與否。通過無數次修改編程,調整刀具,經近三個月時間,常曉飛終于找到了一種最優方式,將這種復合材料的加工成品率從30%提高至80%,最終提高到100%。
一身真本領,也讓常曉飛獲得了無數榮譽。然而,比起這些耀眼的榮譽,常曉飛最自豪的還是能用自己精湛的技術參與到我國航天航空事業中,為國家的安全保駕護航。
勞模工匠先進事跡大全(篇2)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特種熔融焊接高級技師,全國十大能工巧匠,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技工學校畢業生。在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崗位上,刻苦鉆研,大膽創新,實現技術革新近百項。提出和創造多層快速連續堆焊加機械導熱等多項新工藝方法,攻克運載火箭發動機大噴管焊接難關,高標準地完成多種運載火箭重要部件的焊接任務。
高鳳林的工作經歷
高鳳林1980年技校畢業分配到發動機制造車間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至今,他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鉆研,在焊接方面懷揣超人的獨特技能,是年輕技術工人中理論與實踐實現最佳結合的典范。在型號生產的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新方法等大型攻關項目,特別是在新型大推力發動機的研制生產、科技攻關中,他多次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以非凡的膽識,嚴謹的推理,嫻熟的技藝攻克難關,并結合自己對焊接過程的特殊感悟,深刻理解,靈活而又創造性地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自動化生產、智能控制等柔式加工中,為國防和航天科技現代化,為型號的更新換代做出了杰出貢獻,給企業帶來巨大效益,多次受到李鵬、尉健行、__、劉華清、宋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高鳳林的個人貢獻
貢獻1
在長二捆運載火箭研制生產中,高達80多米的全箭振動試驗塔是“長二捆”研制中的關鍵,而塔中用于支撐火箭振動大梁的焊接是關鍵的關鍵,該材料特殊,要求一級焊縫。高鳳林經過反復試驗,提出了多層快速連續堆焊加機械導熱等一系列保證工藝性能的工藝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振動大梁的焊接攻關,保證了振動塔的按時竣工和長二捆火箭的如期試驗,保證了澳星的成功發射,該工程獲得部級項目一等獎。日前,在載人航天工程升級測試中振動大梁焊接質量依然良好,承力從360噸提高到420噸,大梁安然無恙。
為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運載火箭設計的新型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由于使用了新技術新材料給焊接加工帶來諸多難題,尤其在發動機大噴管的大、小端焊接中,超厚與超薄材質在復雜結構下的對接焊,多次泄漏,高鳳林經過反復分析和摸索,終于找出了以高強脈沖焊,配以打眼補焊的最佳工藝措施,攻克了難關。在首臺發動機大噴管將被判死刑的關鍵時刻,高鳳林化險為夷,將第一臺大噴管推上了試車臺,保證了長三甲等型號火箭的研制進度。后連續生產多臺,氣密試驗均一次通過,作為主要完成人,該噴管的制造工藝榮獲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長三甲、長三乙已成功地發射了東方紅三號,菲律賓馬部海等大型通訊衛星,并即將成為探月工程的主力火箭。
貢獻2
在國家某重點型號任務研制中,高鳳林同志多次受命攻克難關,保證了我國重點型號武器的順利研制;在國家某特種車的研制中,高鳳林同志充分運用焊接系統控制理論,出色的攻克了一系列部組件的生產工藝難關,保證了國防急需,其中后梁和起豎臂分獲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階段成果二等獎。某型號發動機試車多次失敗,頭部生產試驗中斷,生產無法繼續進行,高鳳林同志應邀參加,以氣保護雙面成型和局部自由收縮焊接等措施終于解決了難關,將試驗壓力由130個壓力提高到180個壓力,滿足了使用要求,試車得以成功。某型號發動機隔板焊接后易出現裂縫、堵塞等缺陷,有時100%返修。針對這種情況,高鳳林大膽提出工藝改進措施,焊出的產品1994至1996三年X光透視合格率連續達到100%,該技術獲廠、院科技進步獎,特別是在某型號引射筒的焊接攻關中,在公司總經理的親自授命下大膽改進,突破難關,使有關單位近一年沒有解決的難題得以解決,且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和質量,僅三天就生產出6件一次合格率100%的工藝試件,156件產品的生產也只用了一個半月,100%一次合格,保證了近一億產值的產品交付。
貢獻3
在國家863攻關項目50噸大氫氧發動機系統研制中,高鳳林同志大膽采用新的工藝措施,突破了理論禁區,創造性的運用b值、s值在多種高低溫合金混合焊接接頭結構中的應用,解決了有關科技人員久攻不下的難關,多次獲獎,為部、院確定的"三轉一把火"作出了突出貢獻。并為某型號任務國家立項奠定了基礎。不斷地改進工藝措施,不斷地創造新工藝方法,不斷地攻克一個個難關,鍛煉了高鳳林,他練就出一手卓爾不群的焊接技藝,積累了系統解決實際焊接問題的經驗與方法。他在型號攻關中的事例不勝枚舉。他多次在關鍵時刻為型號總師、廠、院領導提供技術依據,使長三乙遙二箭(故障處理方案被劉紀原總經理親率的總公司專家組采納)、某產品得以順利發射,也被傳為佳話。他運用精湛技藝還修復多臺長三甲大噴管,多種型號的焊接工藝改進,及長三、長三甲發動機生產工藝的革新,修復蘇制圖154飛機發動機,共計節約或避免經濟損失一千五百多萬元。
貢獻4
在公司民用產品真空爐的生產中,高鳳林提出的新焊接工藝比原方法提高工效5倍多,節約原材料50%,實現系統批量化生產。僅此一項(節約原材料和提高效率),多年來就為國家節約資金400多萬元(該產品也是填補國內空白的項目,已銷往美國、波蘭、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
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東北哈汽輪機廠大型機車換熱器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復摸索,終于找到了解決辦法,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經試驗換熱率達75%,達到了設計要求,為我國新型節能機車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鈦合金自行車架焊接是國內一項技術空白,兄弟單位組織技術攻關仍未找到解決辦法。臨時授命的高鳳林經過大量實驗,按期焊出了樣車,振動實驗達20多萬次,大大超過了設計振動2萬次的要求,填補了該技術國內空白(前航天總公司副總經理夏國洪親臨視察并在航天報頭版登載)。
此產品多次參加法國、意大利、德國、美國、中國上海、馬來西亞等自行車博覽會,受到好評,目前該產品已全部銷往歐美、東南亞各國,為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協助某研究所攻克了長三甲模盒及大型超薄波紋管的焊接制造難關,使該項制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因在這之前只有美國等國家生產)。
高鳳林個人榮譽
多年來高鳳林同志共攻克難關96項之多,1994年以最佳焊縫成型第一個完成美國ABS焊接取證認可,受到美國船檢官員的稱贊并被首推該試件為工藝評定試件。并多次作為廠、院、北京市焊接教練、集團公司命題組長、參加全國比賽,并取得好成績。著有論文多篇分別發表于《航天制造技術》、《航天產品應用焊接技術》等刊物。
由于貢獻突出,其事跡多次被收入《中華名人錄》、《當代人才》、《國際人才》等期刊和中央臺《實話實說》、《焦點訪談》等節目。授課260課時以上,帶徒17名。在鉆研業務的同時,高鳳林注意提高文化素質,進修本科畢業并獲得學士學位。他還積極參與黨、團、工會等工作,先后擔任過團支部書記、黨支部青年委員、組織委員、工會分會主席等職,并以自身的表率帶動影響青年團員和廣大職工群眾。自參加工作以來,安心一線工作,多次謝絕了外界高薪聘請,工作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刻苦鉆研、技術精益求精,是公司青年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楷模。
1991年高鳳林以精湛的技術和突出貢獻被破格評聘為國家技師,1997年被評聘為高級技師,20__年又評聘為特級技師。
1983年以來,高鳳林同志連年獲得廠、院優秀團員、黨員、新長征突擊手、先進生產者、十佳青年等稱號共二十多項。此外,他還在1986年獲北京市國防工業工會優秀積極分子;1991年獲部青工技術比賽實際第一、理論第二;1995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獲航天百優"十杰"青年、航天部勞動模范、航天技術能手、中央國家機關“十杰”青年;1997年獲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十大能工巧匠等稱號、1999年獲中國航天基金獎。
勞模工匠先進事跡大全(篇3)
“進廠32年來,我最高興的是當一名優秀車工!”這是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簡稱昆明重工)的車工__的心聲,也是他32年來的不懈追求。
__,瘦高個子,臉上總帶著笑容。他是全國勞動模范、國家級技能大師、全國技術能手……他以自己32年對車工職業的堅守和打磨,生動詮釋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展示了一個技能大師的風范。
昆明市北郊黑龍潭公園附近的龍泉路邊,有一排排高大而又陳舊的廠房,這就是昆明重工廠區。__在這里成長、生活、工作了53年。
__的父親耿鼎和弟弟耿家華也先后在昆明重工當車工,兩代人陪伴昆明重工走過了近__年的歷史。已去世的耿鼎曾是昆明重工的總工藝師、全國勞模,耿家華也是國家級技能大師、全國技術能手。這就是著名的“父子勞模,兄弟名匠”。
“如果沒有父親的教育,就不會有我們兄弟今天的成長!”__說,父親的三句話影響了他們一生,“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做人要踏實”“做事要認真”。
1984年,__昆明重機廠(昆明重工的前身)當車工。當車工第一件事是學磨刀。“車刀是車工的靈魂,在我眼里,車刀、產品都是一種藝術品,一定要認真打磨。”__說。
炯校畢業的__對車間里的車、鏜、銑、刨、磨,樣樣精通,是名副其實的全能機床工,還是個發明創造能手。
1993年,__所在的分公司首次承接132HC塔機生產任務,原加工工藝效率低,費用高。__和工友研究創新技術用T68鏜床加工,使每組的加工費用從1250元降到300元,工效提高了3倍。
20__年以后,__帶領工作室成員先后完成拉絲機、軋機等產品工藝編制和圖紙改進500余項,攻克了多個技術難關,年平均為公司節約創效100余萬元。__告訴記者,多年來他個人的技術發明創新有近200項。
__多年來獲得了許多國家級和省徑榮譽,可在老同事侯金富眼中,他一直都沒有變。
奎幾年來,由于市場等方面的因素,昆明重工連續虧損,__選擇與企業同甘共苦。其實近年來不斷有企業高薪來“挖”__,但都被他拒絕了。“30多年一門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__的徒弟李益雄認為,對“工匠”最好的詮釋,應該是__這樣,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最近,__的工作室里又多了幾張草圖,這是他們研制的智能廁所,已經做出兩臺樣機,將在今年南博會上展示。__常說:“我是在把圖紙變成現實。”
勞模工匠先進事跡大全(篇4)
推動科技創新:“抓住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機遇”
科技戰線上,巾幗力量舉足輕重。她們潛心研究、刻苦攻關,以專業和實力詮釋不平凡的“她”力量。
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__踐行科技強國目標,親歷了中國超算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是五代銀河、兩代天河超算系統研制骨干。她長期致力于國產超算技術攻關,堅持自主創新,突破高速通信系統、并行程序應用環境、大規模資源管理等超算核心技術,擔任副總設計師的天河二號奪得世界超算500強六連冠。同時,她也是國際超算ISC Fellow和ISC19大會主席,是擔任此職務的首位中國學者、世界首位女性學者。
“在工作過程中挑苦活、挑累活,在科研過程中選難題、選前沿。”__說,“希望每名女性都能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抓住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機遇,與祖國共同成長。”
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海嵐2008年放棄美國教職回國,專注于腦的高級功能及相關疾病的研究,在系統神經科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領先的創新性研究成果,揭示了抑郁癥發生及抗抑郁藥物快速作用的分子、細胞及環路機制,為研發更好、更安全的新一代抗抑郁藥物提供了科學依據。2021年,胡海嵐獲得第二十四屆“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為中國智慧走向世界舞臺作出積極貢獻。
海軍航空大學某實驗室教授關欣投身國防事業23年,長期從事信息對抗、信息融合和指揮控制信息系統領域的一線教學科研工作,為國防教育、艦載航空兵戰斗力生成和海軍信息對抗裝備轉型作出突出貢獻。關欣先后主持完成重大科研項目10余項,創新實現了理論模型的工程化應用,解決了10余項關鍵技術難題,為我軍在海上戰場裝上了先機制敵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未來我們將繼續瞄準國家科技前沿和海軍轉型重大戰略需求,進一步注重實戰能力引領帶動。”關欣說。
勞模工匠先進事跡大全(篇5)
“學技術是其次,學做人是首位,干活要憑良心。”胡雙錢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這也是他技工生涯的注腳。
胡雙錢是x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的高級技師,一位堅守航空事業35年、加工數十萬飛機零件無一差錯的普通鉗工。對質量的堅守,已經是融入血液的習慣。他心里清楚,一次差錯可能就意味著無可估量的損失甚至以生命為代價。他用自己總結歸納的“對比復查法”和“反向驗證法”,在飛機零件制造崗位上創造了35年零差錯的紀錄,連續十二年被公司評為“質量信得過崗位”,并授予產品免檢榮譽證書。
不僅無差錯,還特別能攻堅。在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和大型客機項目的研制和試飛階段,設計定型及各項試驗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特制件,這些零件無法進行大批量、規模化生產,鉗工是進行零件加工最直接的手段。胡雙錢幾十年的積累和沉淀開始發揮作用。他攻堅克難,創新工作方法,圓滿完成了ARJ21—700飛機起落架鈦合金作動筒接頭特制件制孔、C919大型客機項目平尾零件制孔等各種特制件的加工工作。胡雙錢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稱號。
一定要把我們自己的裝備制造業搞上去,一定要把大飛機搞上去。已經55歲的胡雙錢現在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
勞模工匠先進事跡大全(篇6)
__,新查莊公司維修工區大班班長。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努力學習業務,刻苦鉆研,開拓創新,多次獲得公司“先進工作者”稱號,是集團公司“崗位帶頭人”,本崗位的技術能手。
電氣設備的特點是更新換代特別快,特別是2007年35KV變電所原來用過的過流繼電器、時間繼電器為淘汰產品,改為微機保護裝置,微機保護裝置接線與原來設備接線相對應,廠家來的設計圖紙與實際不相符,__帶領供電組人員認真研究,攻克難關,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順利完成任務,得到領導一致好評。
公司先后對井下-500泵房、-350泵房、-550泵房和-250泵房進行水泵自動化排水改造,自動化排水是煤礦質量標準化的要求,能實現無人值守、節省人力,水泵自動化改造是項比較復雜的工程,新設備與原來的控制設備實現對接,__對廠家提供圖紙仔細研究,與圖紙不符的提出合理化建議進行改造,確保自動化排水系統施工正常進行。
由于北風機開采煤柱面,北風機不能正常使用,中央風機原來2×110KW軸流式風機改為2×500KW兩臺軸流式風機,風機對礦井意義非同一般,本次施工時間緊、任務重,施工難度大,本次施工機械部分由外包工程隊施工,供電部分由供電組施工。接到任務后,__帶領供電組人員研究施工方案,敷設電纜,研究圖紙接線,經過共同努力,按質按量完成任務,通過礦組織驗收,為礦節約資金5萬余元。2019年以來,他大修KJZ-400開關11臺,節約資金5.5萬元。對35KV變電所串電阻選線裝置,解決了6KV線路接地故障難查找的問題。對礦內充填站進行供電改造,確保了充電站安裝工作的順利完成。
自集團公司開展“大學習大提升”活動后,__把研究問題作為創建學習型企業的必要環節,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切實解決安全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他根據全礦產量高,供電負荷大的實際情況,加大了對主提升、供電設備的檢查檢修力度,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處理,不讓設備帶病運行,確保全礦提升、供電、排水設備的正常運行。
__不但自己努力學習、刻苦鉆研,還言傳身教,把自己所學傳授給徒弟和其他,他的徒弟吳永鋒現任供電組組長,熟悉全礦供電系統,不僅能獨立處理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團結帶領供電組全體員工完成各項任務,提前考慮采區供電,為生產接續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努力提高現有員工隊伍整體素質,把學習培訓作為提升素質能力的有效載體,努力培養鍛煉一批專業技術水平高的專業領軍人物和崗位工種帶頭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__只是公司無數機電維修工的一個縮影,在他身上體現了機電維修工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積極創新的意志品質和扎實務實、樂于奉獻的工作作風,相信在他這種精神帶動下,公司的機電維修工作會開展地更好。
勞模工匠先進事跡大全(篇7)
在觀看了紀錄片《最美鐵路人》后,讓我不僅僅熱血沸騰,更是感觸頗深。
李峻屹,2013年9月,他代替去世的妻子孫奇接過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立志續寫完成妻子“再為旅客服務一次”的心愿。5年來,他帶領“峻屹愛心服務隊”幫扶旅客近萬人次,公布手機號與600多名重點旅客長期聯系,義務資助托克托縣雙河鎮第二小學10名學生。
像李峻岐一樣的鐵路“奮進者”,他們詮釋著平凡崗位上造就的不平凡,是基層崗位上最可愛的人,是我們的學習榜樣。
作為一名鐵路人,我們始終以實現“三個世界領先”“三個進一步提升”為奮斗目標,強化擔當,主動作為,努力為完成鐵路新時代的新使命作出進取貢獻。發揚"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線精神和"以通立信、以質筑基"的寧通精神,強化安全基礎達標和設備質量提升。
機械室設備和網管是鐵路通信安全的心臟和大腦,機械室職工就是這個心臟和大腦的"保健醫生",客票電路、調度系統、貨票電路、絞路視頻……每一個通信系統的運行情景都必須都了然于心,一手掌握。我們主動排查每一根線、每一塊板件、每一個設備構件,發現隱患及時處理,確保通道暢通、設備良好。在新征程中當尖兵、當先鋒,堅持“牢記先行使命,擔當作為”的歷史使命。
我們的鐵路事業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期,鐵路事業的完美發展前景激勵著我,作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我深感驕傲和自豪。
“人民鐵路為人民,風雨雖來,列車不停歇,鐵路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