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山河烈士事跡
守護山河烈士事跡有哪些?烈士就是指那些在革命斗爭、保衛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以及為爭取大多數人的合法正當利益而壯烈犧牲的人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守護山河烈士事跡(5篇),歡迎大家分享。
守護山河烈士事跡精選篇1
沈星,陜西省西安市人,1981年6月出生,2000年9月入伍,上尉軍銜,原第二炮兵士官學校(現為士官學院)訓練部函授與實習管理科副營職參謀。2010年9月至_,在第二炮兵指揮學校攻讀碩士研究生。2012年5月13日在山東省青州市營救一落水兒童,后搶救無效犧牲,年僅31歲。
沈星:鐵骨男兒的英雄事跡奮不顧身地一跳
2012年5月13日,本來是沈星難得的假期,他此次請兩天假回家,是為畢業論文收集調研資料,同時也為5歲的女兒提前過生日,他準備5月13日晚上趕回學校,回程的火車票也已買好。
5月13日上午,沈星和妻子及女兒途經當地南陽橋,聽到呼救聲的沈星,發現一男孩正在水中掙扎。妻子蔡相珍還沒反應過來,沈星已快速脫掉外衣,縱身跳入河中。
在岸上呼救的男孩崔程淏說,落水者是他12歲的同學王鴻昊。兩人到南陽河畔玩耍,王鴻昊脫鞋試圖把腳伸進水里,不慎滑落河中。
沈星10時許入水后,反復向岸邊推了王鴻昊好幾次,但是因為岸邊斜坡上長著青苔,十分滑,孩子也比較重,沈星都沒有成功。一位釣魚的市民從河對岸看到后,趕過來將孩子拉了上來,而此時的沈星已經力氣耗盡,嗆了幾口水后沉入水中。11時15分左右,沈星被救上岸,并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終因溺水時間過長壯烈犧牲。
親眼看著丈夫沉入水中,蔡相珍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搶救沈星的時候,蔡相珍一向守候在搶救室門口。她不愿意相信,剛剛還陪在自己和女兒身邊的丈夫,隨著往河里縱身一躍,再上來已經是天人永隔。沈星的遺體從急救室送到太平間的路上,她一向跟丈夫說著悄悄話。她趴在沈星身上,把丈夫的手機塞進他手里,一條一條給他發信息,這一幕令所有在場者落淚。
青州悼念救人英雄
2012年5月17日,社會各界人士在山東青州市殯儀館悼念沈星烈士,來自社會各界的近萬名群眾為烈士送最后一程。
在南陽橋下的事發地點,很多群眾在那里講述著當時英雄救人的事跡,默默地為英魂祈禱,許多人流下了眼淚。
參與營救沈星的青州市民那鳳鐸流著眼淚說:“小伙子大約30歲左右,身高有一米八多,身體瘦削,十分英俊,讓人看了真是心疼,我此刻無法抑制悲痛的情緒,為英雄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
“沈星在危難面前沒忘掉過一個鐵骨男兒應盡的職責,盡管他沒有醒來,但是用生命的光芒照亮了人間。”一位青州市民說。
被救上來的王鴻昊目前已無大礙,他的父親一向守在醫院里,得知恩人犧牲的消息后,王先生哽咽得無法言語。
父老鄉親的眷戀
2012年5月17日沈星的家鄉西安市閻良區舉行大型追悼活動,3000名群眾燭光寄哀思。
“我們為沈星驕傲!我們要將愛傳遞!”前來表達哀思的閻良區市民說,正因為有了沈星這樣的人,社會才會變得完美,人們之間才會有愛傳遞。下午5點30,閻良區鳳凰街道新躍村的沈家門前,3000余名鄉親們紛紛趕來,深情呼喚遠離家鄉的英雄魂兮歸來—沈星,家鄉的人民想念你。
看著孫子英姿颯爽的遺像,73歲的沈德道老人老淚縱橫:“我娃是個孝順娃,每年回來,都要到我那里坐坐,陪我說說話。”不僅僅是親屬們泣不成聲,連從小看著沈星長大的鄰里鄉親也紛紛抹淚。“可惜啊,太讓人痛心了!”
網友為英雄送行
_年5月13日下午,互聯網上青州論壇和青州貼吧里,陸續出現了有關英雄跳下南陽河救人犧牲的帖子。
一個名為“青州中年人”的網友說,準備去看望一下英雄的家屬。那個水壩常去,沒想到竟然是英雄的犧牲處,對于家屬的傷痛,大家也要多關心啊。
網友1234說:好人一生平安,期望在母親節,不會再有杯具發生。
至上的榮譽
為了緬懷沈星,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作出決定,追授沈星同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共青團中央發出通知,在廣大團員青年中集中深入開展向沈星同志學習活動。
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省青聯追授沈星同志“山東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號召全省各級團組織、青聯組織認真組織開展向沈星同志學習活動。
為弘揚社會正氣,共青團西安市委追授沈星同志“西安市杰出青年衛士”榮譽稱號。
沈星走了,留給當代青年的,是崇高的使命與無盡的鼓勵,正如網友的緬懷:之前我不認識你,之后我會永遠記得你。
守護山河烈士事跡精選篇2
董存瑞,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村人,1929年10月出生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3年,14歲的董存瑞擔任了抗日兒童團團長,帶領兒童團員站崗放哨、監視敵人,為八路軍通風報信,多次受到區、村干部的表揚。1945年春參加了區小隊。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董存瑞成為一名正式的解放軍戰士。1946年被提升為副班長,先后參加了解放赤城、延慶阻擊戰。戰斗中,董存瑞主動出擊,作戰勇敢,受到團首長的表揚。1947年3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升任六班班長。1948年4月,董存瑞率領全班戰士又參加了攻打察北重鎮獨石口、圍殲隆化舊屯騎兵團等戰斗。參軍兩年多時間,他榮立大功3次、小功4次,已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成熟的人民戰士、經驗豐富的“爆破能手”。
1948年5月,董存瑞所在的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十一縱隊奉命攻打承德北大門——隆化。5月24日11時,全營召開“掛帥點將”戰前動員大會。由于董存瑞歷次戰斗機智勇敢,多次立功受獎,又是爆破能手,當上了“爆破元帥”。他點郅順義為“突擊大將”,并代表全體戰士表示:堅決拿下隆化城。25日凌晨4時20分,解放隆化的戰斗打響了。沒過多久,紅旗就插上了隆化城西側的制高點苔山頂峰。5時25分,指揮部下達了攻打隆化城的命令,董存瑞所在的六連擔任主攻。董存瑞帶領爆破組連續爆破了敵人4座炮樓、5座碉堡,順利地完成了掃清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
下午3時半,我軍發起第二次總攻。六連向隆化中學發起沖鋒。突然,敵人一排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原來是從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一座橋上射出的子彈,這座偽裝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的攻城道路。副連長白福貴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都先后犧牲和負重傷。董存瑞再次請戰,連首長批準了他的請求。只見他挾起炸藥包,在郅順義的掩護下,沖到橋下。這座橋離地面一人多高,沒有安放炸藥包的地方;放在河床上又炸不著暗堡,沒有任何東西代替支架,怎么辦?這時,沖鋒的號角吹響了,部隊潮水般向隆化中學涌來,敵人的子彈從十幾個暗槍眼一齊射出。董存瑞看著一個又一個中彈倒下去的戰友,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開導火索緊緊貼住橋底。郅順義驚呆了,他不顧一切地跳下旱河溝向董存瑞奔去。董存瑞大聲喊道:“臥倒!臥倒!快趴下!”隨著天崩地裂一聲巨響,橋型暗堡被炸得粉碎,大批后續部隊沖進隆化中學,全殲了守敵。隆化解放了,董存瑞用鮮血和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守護山河烈士事跡精選篇3
中國共產黨老黨員、忠貞的革命戰士鮑浙潮同志,不幸于一九八四年三月十一日病逝于杭州浙江醫院。
浙潮同志是一位勇敢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在長期的監獄生活中,經受了敵人殘酷的刑審考驗,表現了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他在抗日戰爭年代、特別在浙西的幾年,利用國民黨的派系矛盾,幾番進入淪陷區,同日寇、汪偽、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斗爭,顯示了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他被誤認為“托嫌”分子以后,長期被切斷組織關系,但始終跟著黨,忠于黨,為黨的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浙潮同志是寧波市人,于一九二五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為吾浙早期入黨的一位革命老戰士。他的數十年革命生涯,主要也是在浙江度過的。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后,浙潮同志從武漢潛回寧波。參加寧波縣委工作。從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九年,他的家庭就作為黨的聯絡機關;他的母親被很多同志稱為“眾家媽媽”。一九二八年三月,浙潮同志在寧波第一次被捕,被囚禁于杭州陸軍監獄。他在敵人嚴刑拷打下堅貞不屈,始終沒有任何口供,保護了省委文件和縣委機關。他在國民黨監獄里度過了整整七年,曾任獄中黨支部委員,同很多難友一起,同敵人進行堅決的斗爭。一九三五年冬,他在上海新知書店工作時第二次被捕,經過一個月的斗爭和組織營救,敵人不得不將他釋放。出獄后,浙潮同志回到寧波,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宣傳,為開展群眾運動打下了基礎。
一九三七年他跟朱鏡我同志等一起恢復寧波黨的組織,建立中共浙東臨時特委,他是特委的主要領導成員。一九三八年夏天,他改名鮑曙林,被黨派往余姚縣擔任縣政治工作隊副干事長,負責統戰工作。他同其他同志一起,使政工隊的進步力量迅速壯大,政工隊的活動完全由我黨所領導。
一九三八年秋天以后,寧紹特委某些負責同志受王明路線的影響,把二十年代早期參加革命的老黨員崔曉立、周樸農兩同志都誤定為“托派”,切斷了他們的組織關系(當時崔任《浙東日報》總編輯,周任慈溪縣工委書記)。浙潮同志與曉立同志是獄中難友,了解較深,向組織上提出了不同意見,因而也被誤認為“托嫌”分子,先對其疏遠,后切斷組織關系。一九三九年,浙潮同志處境困難,經黨外進步人士幫助,被安排到富陽擔任縣政工隊隊長。由于組織關系已被切斷,他的工作得不到黨組織的領導和支持,隊員中的黨員同志也同他疏遠;而國民黨富陽縣黨部書記長公開點名鮑浙潮為“奸黨分子",并派特務監視。但是,浙潮同志盡管身處逆境,仍然積極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愛國青年,努力做好工作。一九四0年,國民黨-傾向日益明顯,浙江的不少省、縣政工隊成為反動派進攻的目標,富陽的目標就是鮑浙潮。這時在浙西工作的曹天風、樂培文,乃設法將浙潮同志調到天目山。一九四0年冬,國民黨浙西行署主任賀揚靈派浙潮同志去一般視察員不敢去的海北淪陷區視察,他既想獲得敵占區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好向省里報功,又想借日寇之手,殺掉一個“共黨嫌疑分子”。浙潮同志明知其陰謀,但仍不避艱險,毅然進入敵占區。他在平湖、海鹽、杭嘉湖淪陷區活動了四個月,雖然未能與我黨在淪陷區的地下組織取得聯系,但對淪陷區各縣政工隊做了大量支持和鼓勵工作,對發動淪陷區人民開展抗日除奸活動提出了不少積極意見,并收集了大量資料,回到天目山。
一九四一年夏,浙潮同志利用當時擔任的桐鄉縣政府主任秘書的合法身份,同也失去組織關系的兩名共產黨員合作,以原一支游擊部隊為基礎,組成桐鄉縣抗日自衛突擊隊,并憑借這支幾十人的游擊武裝,肅清了境內的漢奸勢力,恢復了十一個鄉鎮的抗日政權。當時蔣政權在桐鄉的反動勢力十分害怕,陰謀加害浙潮。浙潮同志等得悉后,決定設法接通地下黨組織關系,同時在士兵中進行策反工作。不幸事情敗露,被迫出走。一九四二年秋天,浙潮同志又利用在淪陷區吳興縣政府工作的機會,在國民黨黨政矛盾的夾縫里,做了一些對抗戰有利的統戰工作。一九四三年他被調回天目山任民族文化館副館長,同館長曹天風一起,營救了一批被捕的政工隊同志出獄。
抗日戰爭勝利后,浙潮同志在上海遇到了大革命時期的老戰友沙文漢、陳修良等同志,隨即去南京,為地下黨開設了一家電料行,他當經理,并同他的愛人邱嵋林同志一起,掩護當時擔任南京地下市委書記的陳修良等領導同志的活動,為黨做了許多重要工作,直到解放。 解放后,浙潮同志先后在華東局統戰部及浙江省糧食廳等單位工作。“-”期間,他遭受種種誣陷和迫害,但始終堅持原則,始終相信黨,堅決同林彪反革命集團和“-”作斗爭。黨的十一屆-以后,中央組織部根據浙潮同志的申訴,批示中共浙江省委進行復查,作出了正確的結論。浙潮同志全部問題得到平反,黨齡自一九二五年算起。(崔曉立、周樸農兩位同志均已逝世,他們的問題均已平反,恢復一九二五年算起的黨齡。崔于一九八o年被追認為烈士。)
今年五月前后,是南京、杭州、寧波、上海等城市解放三十五周年紀念。我們在回顧勝利歷程的時候,禁不住深切懷念對黨忠貞不渝的共產黨人鮑浙潮同志,深切懷念無數為了人民解放事業而長期奮戰、流血犧牲的先烈們!
守護山河烈士事跡精選篇4
1947年1月18日清晨,對侯河地區進行“掃蕩”。周銀海發現敵情后,立即通知鄉干部,為了掩護這些鄉干部撤退,周銀海挺身而出,將敵人引開,自我卻英勇被捕。敵人逼他供出誰是共產黨干部和干部家屬,周銀海堅定地說:“我不明白!”
。敵營長命令士兵把周銀海按倒跪在地上,一邊壓杠子,一邊要周銀海說出誰是共產黨,直至把周銀海壓昏過去。敵人又舀來一盆冷水潑向周銀海。周銀海透了口氣,一字一句地說:“你們這些狗東西,就是打死我,我還是不明白!”
敵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銀海綁在凳上,腳后跟下塞進一塊塊大磚,上到四塊,他又一次暈厥過去。從上午直到深夜,敵人還在對這個鋼鐵般的少年不斷用刑。
在敵人的酷刑下,周銀海一次次昏迷過去,可是始終沒有屈服。敵人將全村鄉親集合在曬場上,把周銀海帶到人群面前,要他當場指認誰是共產黨干部和干部家屬。周銀海環視四周,大聲喊:“鄉親們,解放軍必須會打敗反動派!”
敵人見無計可施,就放出狼犬,將周銀海身上的肉一塊一塊地咬下來周銀海始終沒有屈服。敵人一無所獲,就將周銀海拖到曬場槍殺。剛滿14周歲的周銀海壯烈犧牲!
守護山河烈士事跡精選篇5
謝晉元團長帶領八百名英勇孤軍死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掩護五十萬名中國軍隊撤退,上海保衛戰一役,徹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迷夢。
繼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戰起,八月十三日即展開了中日首場大型會戰——"淞滬會戰"。當時的上海是東亞最大港埠,又是我國經濟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華洋雜處,因此,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委員長決定在上海向國際顯示中國抗戰的決心。
淞滬會戰的主戰場方圓但是幾十公里,日軍先后增援三十萬兵力,雙方三個月的血戰,死傷超過五十萬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慘烈程度,被國際媒體形容為"血肉磨坊"。
戰爭相持至十月底,日軍登陸杭州灣,大上海全部陷于敵火包圍之中,中國統帥部以拖延時間之戰略目的已達,為從長遠計,決作戰略上之轉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萬國軍退出上海戰場。謝晉元團長奉命守閘北繼續作戰,負起掩護大軍撤退的艱巨任務。
謝晉元,廣東蕉嶺縣人,黃埔軍校四期學生,他臨危受命,率兵轉守蘇州河北岸,并選定四行倉庫為據點,單線作戰,帶領八百名官兵誓死奮守,孤軍為了證明決心,大家都預立遺囑,交人帶出,以明心志。四行倉庫實際是金城、鹽業、中南、大陸等四個銀行的聯合棧庫,位于蘇州河北岸,倉庫樓高六層,建筑堅固,為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軍發覺我軍全線撤退,立即跟蹤追擊。日軍在閘北正向前搜索之際,不料忽被四行倉庫屋頂之彈雨掃射,日軍一時人仰馬翻,亂成一片,此時日軍尚不知彈雨從何而來。之后發現四行倉庫內留有國軍,于是對倉庫實行三面夾攻,雙方沖鋒肉搏,戰況激烈。謝晉元團長親率下屬于四行倉庫外布陣迎戰,痛殲日軍,殺敵無數。
一時全閘北各地之敵軍,分路向四行倉庫集中圍攻,其中有敵軍二十余人,在蘇州河畔夾攻,這時有一位在六樓守望的壯士看見,立即全身縛滿手榴彈,突由六樓平臺對準敵人躍下,一個大炸彈自天而降轟然爆炸,煙硝飛揚中,二十余敵兵化為泥灰肉醬,而我壯士亦血肉橫飛,忠勇殉國。隔岸民眾看到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稱快,但也為這個英勇壯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在蘇州河畔眼見對岸日旗遍布,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便決心要將青天白日旗送進四行倉庫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曉,謝晉元團長率領所屬肅立天臺升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煙塵火海中,爭睹巨幅青天白日國旗,迎風招展,無不喜極而泣,感奮萬狀。當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報,都報道四行孤軍奮斗和女童子軍楊惠敏代表全體市民,冒險潛入倉庫向孤軍獻旗種種細節。
自四行倉庫屋頂懸掛國旗后,全國人心振奮,并且轟動世界。日軍當局見全球輿論贊揚國軍,痛憤之極,所以向公共租界當局提出嚴重威哧,要求迫令孤軍投降,或撤入租界繳械。一方面向孤軍發動猛攻,自早到晚,連續四次進攻,但均遭孤軍擊退,敵人傷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敵軍又大舉進攻,用小鋼炮及機關槍向四行倉庫密集射擊。并有敵機數架在上空助戰。孤軍沉著應戰,逐一殲滅。上海公共租界英軍司令少將,因見我軍英勇作戰,深受感動,除了購贈糧食送給八百壯士充饑外,他更親自進入四行倉庫拜會謝晉元,推薦孤軍自租界撤出,英國駐上海領事愿給予最大協助,但謝團長答道:"我們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們蔣委員長的命令,否則我們寧愿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