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烈士人物事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事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那么你知道哪些抗洪烈士人物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抗洪烈士人物事跡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洪烈士人物事跡(篇1)
他就是海河路街道中鶴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常文平。中鶴社區下轄中鶴國際、龍門逸家2個居民小區,2536戶、9780人,共有52棟居民住宅樓,100個單元,3個地下車庫,防汛形勢嚴峻。常文平聞“汛”而動,把防汛抗災工作作為首要任務。
在此次防汛期間,他始終以保護轄區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為己任,帶領社區干部查看重點部位防汛情況、督促安全隱患整改、及時疏通排水管道、開展清潔消殺等工作,確保防汛工作有備無患、群眾安全萬無一失。
周密部署工作預案,為抵抗洪水打下堅實基礎
在汛期來臨前期,常文平周密部署,一是第一時間成立由社區書記和各物業公司經理任組長的防汛工作小組,制定防汛工作預案,建立應急隊伍,明確工作責任,強化工作紀律。二是排查整改隱患,儲備防汛物資雨衣40件、雨靴40雙、手電筒30個、沙袋400余袋、鐵锨30把。三是聯合小區物業開展防汛演練工作,搬運沙袋建立防汛隔離帶,針對演練中排查出的問題,快速反應,及時整改,為抵抗強降雨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奮斗在防汛一線,用實際行動為轄區居民安全護航
7月17日至21日,隨著降雨量的不斷增加,道路及小區積水越來越深,水流湍急。常文平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冒雨巡查,對中鶴國際、龍門逸家兩個小區100個單元地下室、75部電梯井、3個地下車庫及52棟樓頂的落水口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巡查,發現堵塞,毫不猶豫將手伸進淤泥里進行疏通;發現積水,利用抽水泵進行排水,他時刻將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用實際行動捍衛著人民至上的理念。
圖片災后重建刻不容緩,小區環境風雨之后展新顏雨過天晴,這是最好的.消息,卻不是最后的勝利。按照災后重建工作部署,為盡快恢復居民正常生活生產。常文平帶頭對兩個小區地下室及電梯井進行抽水,對75部電梯全面復檢。同時有序開展家園清潔工作,鏟除淤泥、沖洗路面,全方位消毒消殺。目前70個單元樓道和重點部位已完成消殺11000平方米,共噴灑消毒水150公斤,出動車輛4次,清掃垃圾5車。
常文平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防汛救災的緊要關頭,身體力行,連續7天沒回家,“舍小家、顧大家”,以一名黨員干部的赤子之心,用不畏犧牲的實際行動為黨徽增光、為黨旗添彩!
抗洪烈士人物事跡(篇2)
簡旺生,郎溪縣建平鎮鐘西村黨總支書記、主任,這位書記、主任“一肩挑”的漢子,將責任與擔當牢牢地扛在肩上,在防洪搶險最前沿,帶領群眾沖鋒陷陣,打響了“家鄉保衛戰”。
以雨為令,奮戰一線
鐘西村歌場圩位于鐘小河北岸,圩內面積4000多畝,埂頭窄,埂身單薄,1999年洪災修復后尚未經過大水考驗。6月19日夜突降暴雨,簡旺生被窗外的雷雨聲吵醒,打年輕就有充足防汛經驗的他,天蒙蒙亮就趕緊起床,組織100多名人員上埂巡查,并劃分2個重要埂段,交由兩個村民組負責,緊急調配樁木、土、砂石、彩條布等防汛器材物資,做好防汛應急準備。
6月24日上午9點30分,歌場圩鐘小河外河段出現險情,簡旺生立即組織搶險隊員和一臺挖掘機,進行打樁搶險。他帶領3名隊員在水中堅持了一個小時,協助挖掘機打完了10多根木樁。由于外河塌方,水深且急,需要大量泥土,他先后調來一臺挖掘機、五臺拖拉機,加緊施工、加固大堤,一直忙到下午5點多才完成除險。此后十天里,簡旺生就帶領突擊隊奮戰在歌場圩,危險發現一處,就及時化解一處,共計化解十幾處險情。
身先士卒,死生考驗
6月21日下午1點多,簡旺生和60多歲的老黨員傅澤元在歌場圩巡埂,突然看見埂下的泄洪溝涵閘在滲水,而且水流越來越大,圩埂有隨時垮塌的跡象,一旦垮塌,3000多畝農田就直接被淹沒,給整個鐘西村4000多百姓帶來的損失簡直不敢估量。險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這樣的情景容不得多想,簡旺生不顧勸阻,撿起旁邊的舊水泥板和彩條布,縱身一躍,跳進近2米深的冰冷河水里,抓緊搶險。老黨員傅澤元被簡旺生的舉止感動,也一同跳入水中,兩人協助完成堵塞涵閘口的任務。他們在水里奮斗了整整1個多小時,冒著生命危險,成功將涵閘堵住。隨后趕到的搶險突擊隊,開來1臺挖機,在閘口的水泥板上鋪上薄膜,用泥土全部覆蓋,最終確保泄洪溝涵閘安全。
汛情不減,何以為家
為了保障鐘西村兩座排灌站正常運行,簡旺生利用排澇相關專業能力,堅持在排灌站夜間值守。每隔3小時,便出門觀察水情和險情,近20天沒有回過家。3臺機器汛前雖已經過精密檢修,但持續工作導致王村圩一臺機器出現故障,簡旺生及時發現并連夜聯系水利專家,進行徹夜搶修,因處理及時,村里無一處內澇。連日暴雨,水位居高不下,隨時都有破圩危險,正忙著轉移群眾的簡旺生接到妻子電話,要求回家幫忙搬家。簡旺生為了能多轉移一些群眾,毅然掛斷電話,直到將所有群眾安全轉移后,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搬運家電。在家里一樓進水后,簡旺生為了不占用安置點床位資源,安排妻子和70歲的老父親在家里二樓就地進行安置。
上善若水,厚愛無言
大雨不停歇,險情越來越嚴峻。出于安全考慮,簡旺生提前帶領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告知轉移,通過發動村民投親靠友和安置點安置的方式,安全轉移1000多人。7月3日凌晨,因開發區水庫泄洪,水位居高不下的歌場圩出現漫堤,眼見死守十幾天的圩埂即將淪陷,簡旺生強忍心酸,對住在圩堤上暫無危險的60人也全部實現安全轉移,并安排兩名村婦女干部在敬老院做好后勤工作。
由于防范工作做得到位,鐘西村雖有4座房屋倒塌,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破圩后,簡旺生帶領村“兩委”干部實地查看受災農田,及時統計上報災情,檢查房屋受損情況,避免有老百姓回流居住。在得知三岔村汛情嚴峻后,簡旺生第一時間組織20人的打樁隊和一臺挖掘機,奔赴三岔村積極開展支援,進行裝木和清臟。之后,連續三次帶領5人打樁,將500多根樁木牢牢定在三岔大堤上。考慮到村里嚴重的受災情況,簡旺生又利用微信朋友圈,號召鐘西村走出去的名企業家積極籌資捐款,協助村民做好災后自建工作。
災難面前,簡旺生同志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沖鋒在前,身先士卒,他這種不怕苦、不怕累、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為大家的行動,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贊譽,譜寫了一首新時期村黨組織書記抗洪救災的壯麗樂章!
抗洪烈士人物事跡(篇3)
今年汛期,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漲,一場無情的洪水襲卷了淮河流域。面對突如其來的災情,上窯鎮黨委、政府率領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致,英勇抗洪,并在災后積極開展生產自救,贏得了抗洪救災工作的決定性勝利。
在這場與天的搏斗中,上窯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作最高原則,把抗洪救災工作當作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汛情發生伊始,上窯鎮防汛指揮部就緊急召開會議,傳達通報了水情、雨情,安排布置防汛各項工作,全面啟動上窯鎮防汛應急預案三級響應。
隨著災情的日益嚴峻,田家庵水位達到21.5米,水情就是命令,鎮防汛指揮部把辦公室遷至防洪堤壩上,鎮領導干部全部到抗洪一線指揮防汛,機關同志一律在單位待命,隨時準備上堤。鎮防汛指揮部采取集中到會議室開會、在堤壩開庵棚碰頭會、電話通知等形式,一直堅持每天至少開一次調度會,及時傳達貫徹區會議精神,布置落實防范措施。
堅持24小時帶班值班制和重大信息及時通報制。鎮領導班子每人做了細致的分工,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主要領導親臨一線指揮,堅持24小時不間斷拉網式巡堤查險,并做到責任到崗,任務到每人。
鎮黨委、政府本著防大汛、抗大災的思想,在防汛指揮中堅持“四個寧可”,即:寧可把防汛問題估計得更重些;寧可把物資儲備得更充足些;寧可把應急措施制定得更周密些;寧可把應對防范工作組織安排得更細致些。為取得防汛工作的全面勝利,確保洛河洼幸福堤上窯段安全渡汛,鎮政府按要求備置防浪布4000米,土工布200余米,編織帶60000條,草袋5000條,木樁3000根,鐵絲200公斤,碎石400余噸及錘、鉗、鍬、鏟等各類工具。
組織機關干部奔赴堤壩和各村防汛群眾一起運送防汛物資,搭設防汛庵棚。提前組織群眾2000余人上堤,全線鋪設防浪布,加高加固堤壩。僅用一天時間就鋪設防浪布4000余米,加高加固堤壩2000多米,為高水位下安全渡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于實行了領導帶班和24小時拉網式巡查,對于險情,做到了及時發現,及時處理。7月12日,巡堤人員發現幸福灣排澇站有兩處管涌。
鎮主要領導聞訊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緊急抽調100余人,實施緊急搶險,經過3個小時的努力奮戰,終于排除了隱患。7月13日凌晨,巡堤人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一處細小管涌,管涌口僅一指來寬,若不及時處理,后果不堪設想。由于巡堤細致,發現及時,處理得當,這一險情被迅速撲滅。
7月12日,田家庵水位達到23.68米,超行洪水位1.18米,創造了上窯鎮防段23.68不破壩的歷史新紀錄。
大汛當前,團結協作是奪取抗洪救災全面勝利的根本保證。鎮領導班子成員始終站在抗洪一線的最前沿,一些黨政領導已經在大堤上堅守了6天6夜,從未回家一次,為廣大干群做好表率作用。機關4名同志帶病上堤,輕傷不下火線,24小時堅守在大壩上。鎮黨委書記李保安帶頭扛起了土袋,和廣大群眾一起穿梭在筑壩的大堤上。
在廣大黨員干部在鼓舞帶動下,群眾的抗洪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幾千人的護堤大軍中,有年逾70的老者,有數十名婦女同志,還有無數自發趕來的群眾。原本需要兩三天才能完成的鋪設防浪布、加高加固工作,僅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就全部完成。
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時,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救災工作。受嚴重內澇的影響,我鎮受災人口已達5800多人,受災面積達到1.3萬畝,直接經濟損失990萬元。針對此情況,黨委政府緊急啟動救災應急預案,成立了鎮救災辦公室,由鎮黨委、政府班子成員組成,密切關注受災群眾的生活,保證群眾有房住、有飯吃、有水喝、有病能醫。鎮民政部門每天都要下村查訪災情,做到災情每天一上報,保持信息暢通無阻。我鎮云南崗村內澇災害最為嚴重,全村共7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目前已有5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被水圍困,村民進出云南崗村的'兩條路已被洪水淹沒。
鎮政府及時準備了兩艘小船和兩個竹排幫助轉移群眾,搶救糧食和群眾財產。同時在云王小學設置了災民安置點,并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措施,安排專人幫助群眾搬遷,現僅云王小學已轉移安置群眾50戶170多人,鎮民政部門及時送去了群眾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藥品,并聯系區衛生防疫組深入災區開展防疫工作,妥善安置災民生活,做好災民的思想穩定工作,動員群眾開展生產自救,確保災區社會治安穩定。
受嚴重內澇的影響,截止7月底,我鎮受災人口已達2.3萬人,受災面積達到2.7萬畝,全鎮11個村,1個社區均不同程度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100萬元。鎮黨委政府把救災工作擺到了當前工作的第一位,緊急啟動救災應急預案,設置災民安置點4個,轉移受災群眾兩千余人,安置群眾近500人,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和援助。
為了保證受災群眾有房住、有飯吃、有水喝、有病能醫。我們為災民安置點配備了必要的生活用品,發放米、面、糧、油。重新打深井,建水池,保證災民飲用水安全。在安置房安裝了吊扇,向災民免費發放防暑降溫藥品,對環境衛生和飲用水進行消毒,注重做好災后防疫工作。在受災最為嚴重的云南崗村,全村共7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有6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被水圍困,村民進出云南崗村的兩條路已被洪水淹沒。
鎮政府及時準備了兩艘小船和兩個竹排幫助轉移群眾,搶救糧食和群眾財產。由于救災工作安排的細致,采取的措施得當,災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群眾的情緒平穩,災區社會治安穩定。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準備災后生產自救工作,一但洪水退去,立即組織進行農作物補種,盡量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抗洪烈士人物事跡(篇4)
“雨一停,我就通過喇叭進行了動員,把村里所有的勞動力組織起來,機械、人工全上陣,疏通溝渠、排水排澇,盡快把村莊和農田里的積水排出去,盡最大努力降低損失。”畢玉強告訴記者。
連日來,畢玉強始終堅守一線,組織村“兩委”成員和年輕村民成立應急隊伍,頂著風雨排查地勢低洼、積水嚴重的房屋,迅速轉移受災群眾,保障了村民的安全。“只有確保每一位村民都安全了,我們才能真正放心。”畢玉強說。
在排查危房時,畢玉強發現畢大爺老兩口家中積水嚴重,房屋受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倆老人一個90歲,一個87歲,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畢玉強帶著村“兩委”成員、網格員一同來到老人家中,勸說老人盡快轉移,還聯系了老人的孩子共同勸說,老人最終答應轉移到兒子家。
由于連續降雨,老人家中積水很深,再加上行動不便,轉移工作并不輕松。一看情況緊急,畢玉強二話不說脫下雨衣給老人穿上,將老人背出了家。“大爺大娘,現在是特殊時期,您二老一定要減少外出,注意安全。”安頓好老人,畢玉強不忘細心囑咐。
這只是畢玉強緊急轉移28名村民的一個縮影。積水最嚴重的時候,村里的積水到了膝蓋,一些村民還住在土房子里,非常危險。畢玉強組織起由5名“兩委”班子成員、1名網格員、8名應急隊員組成的搶險隊伍,頂著風雨挨家挨戶排查房子進水和受損情況,并在第一時間將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
這幾天,畢玉強吃住在村委會,餓了就泡碗方便面,困了就躺在椅子上瞇一會兒。他父母也住在村里,由于房子相對比較安全,他只是在電話里囑咐老人不要出門,卻沒顧上去看一眼。“家里很安全,好好干工作,不要掛念家里的事情!”說起父親電話中的叮囑,畢玉強眼圈紅了。
“現在正對村民的財產損失和農業損失進行摸底,通過農業保險和家庭財產保險給予村民一定的經濟補償,同時積極實施生產自救,清理溝渠加快農田排水,力爭將損失降至最低。”談到下一步的工作,畢玉強堅定地說。
抗洪烈士人物事跡(篇5)
6月,持續的強降雨,造成__鎮境內遼河水位猛漲,險情不斷,多個村屯出現內澇及農作物被淹沒等災情,面對災情,__鎮全體黨員干部群眾日夜奮戰,全力以赴抗擊災情、守衛家園,在這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表現突出的搶險救災先進個人,他們充分發揮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以使命在肩的責任感彰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擔當,東升村黨支部書記__就是其中一員。
心系大局的守衛者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__鎮啟動防汛應急響應后,各村迅速行動。__作為黨支部書記,深感責任重大,他嚴格按照鎮指揮部“先保生命、再保家園、后保良田”的命令,組織隊伍、準備物資,迅速開展應急搶險及隱患排查工作,對村內危舊房屋、低洼易澇地帶開展重點排查,挨家挨戶對重點群眾群體進行走訪,提醒他們一定要注意安全、主動避險,同時耐心地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一旦雨勢嚴重,要隨時做好準備進行轉移。
6月23日,大水危及到東升村4組,張書記迅速召集搶險隊伍,隨時待命,但因是否泄洪需要考慮到下游其他村屯的情況,涉及全鎮統籌,張書記一邊及時向鎮指揮部匯報,等待指揮部的命令,一邊還要頂住壓力,耐心地向群眾解釋:“父老鄉親,鎮上不是不讓咱們泄洪,是讓咱們有序泄洪,不然保安、二道河子群眾有生命危險”。直到接到鎮指揮部批準泄洪的命令后,張書記立即組織鉤機破路泄洪,成功除險。
沖鋒在前的領頭人
7月3日晚,張書記接到鎮指揮部指令,勝利農場四分場堤壩決口,需要馬上帶突擊隊前去搶險。張書記迅速趕到現場,發現堤壩已經開了10米長的大口子,洪水湍急,張書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二話不說跳進水里,用身體先行堵住決口,村里的幾十個突擊隊員見狀都跳進水里,排成人墻,用沙袋堵住決口,奮戰到凌晨,終于堵住了決口。
上岸時,__滿身是泥,手腳泡的已有些浮腫,眼中布滿紅血絲,嗓子也啞了,此時的__,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了。
群眾都紛紛勸說張書記回去休息,張書記的眼眶濕潤了,說到:“父老鄉親,我們今年遇上百年不遇的月降雨,我要帶領你們抗洪搶險,洪水不退,我就不退!”這便是一名村黨支部書記最樸實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