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災烈士英雄事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跡吧;抗災烈士英雄事跡你知道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抗災烈士英雄事跡五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災烈士英雄事跡精選篇1
簡旺生,郎溪縣建平鎮鐘西村黨總支書記、主任,這位書記、主任“一肩挑”的漢子,將責任與擔當牢牢地扛在肩上,在防洪搶險最前沿,帶領群眾沖鋒陷陣,打響了“家鄉保衛戰”。
以雨為令 奮戰一線
鐘西村歌場圩位于鐘小河北岸,圩內面積4000多畝,埂頭窄,埂身單薄,1999年洪災修復后尚未經過大水考驗。6月19日夜突降暴雨,簡旺生被窗外的雷雨聲吵醒,打年輕就有充足防汛經驗的他,天蒙蒙亮就趕緊起床,組織100多名人員上埂巡查,并劃分2個重要埂段,交由兩個村民組負責,緊急調配樁木、土、砂石、彩條布等防汛器材物資,做好防汛應急準備。
6月24日上午9點30分,歌場圩鐘小河外河段出現險情,簡旺生立即組織搶險隊員和一臺挖掘機,進行打樁搶險。他帶領3名隊員在水中堅持了一個小時,協助挖掘機打完了10多根木樁。由于外河塌方,水深且急,需要大量泥土,他先后調來一臺挖掘機、五臺拖拉機,加緊施工、加固大堤,一直忙到下午5點多才完成除險。此后十天里,簡旺生就帶領突擊隊奮戰在歌場圩,危險發現一處,就及時化解一處,共計化解十幾處險情。
身先士卒 死生考驗
6月21日下午1點多,簡旺生和60多歲的老黨員傅澤元在歌場圩巡埂,突然看見埂下的泄洪溝涵閘在滲水,而且水流越來越大,圩埂有隨時垮塌的跡象,一旦垮塌,3000多畝農田就直接被淹沒,給整個鐘西村4000多百姓帶來的損失簡直不敢估量。險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這樣的情景容不得多想,簡旺生不顧勸阻,撿起旁邊的舊水泥板和彩條布,縱身一躍,跳進近2米深的冰冷河水里,抓緊搶險。老黨員傅澤元被簡旺生的舉止感動,也一同跳入水中,兩人協助完成堵塞涵閘口的任務。他們在水里奮斗了整整1個多小時,冒著生命危險,成功將涵閘堵住。隨后趕到的搶險突擊隊,開來1臺挖機,在閘口的水泥板上鋪上薄膜,用泥土全部覆蓋,最終確保泄洪溝涵閘安全。
汛情不減 何以為家
為了保障鐘西村兩座排灌站正常運行,簡旺生利用排澇相關專業能力,堅持在排灌站夜間值守。每隔3小時,便出門觀察水情和險情,近20天沒有回過家。3臺機器汛前雖已經過精密檢修,但持續工作導致王村圩一臺機器出現故障,簡旺生及時發現并連夜聯系水利專家,進行徹夜搶修,因處理及時,村里無一處內澇。連日暴雨,水位居高不下,隨時都有破圩危險,正忙著轉移群眾的簡旺生接到妻子電話,要求回家幫忙搬家。簡旺生為了能多轉移一些群眾,毅然掛斷電話,直到將所有群眾安全轉移后,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搬運家電。在家里一樓進水后,簡旺生為了不占用安置點床位資源,安排妻子和70歲的老父親在家里二樓就地進行安置。
上善若水 厚愛無言
大雨不停歇,險情越來越嚴峻。出于安全考慮,簡旺生提前帶領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告知轉移,通過發動村民投親靠友和安置點安置的方式,安全轉移1000多人。7月3日凌晨,因開發區水庫泄洪,水位居高不下的歌場圩出現漫堤,眼見死守十幾天的圩埂即將淪陷,簡旺生強忍心酸,對住在圩堤上暫無危險的60人也全部實現安全轉移,并安排兩名村婦女干部在敬老院做好后勤工作。
由于防范工作做得到位,鐘西村雖有4座房屋倒塌,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破圩后,簡旺生帶領村“兩委”干部實地查看受災農田,及時統計上報災情,檢查房屋受損情況,避免有老百姓回流居住。在得知三岔村汛情嚴峻后,簡旺生第一時間組織20人的打樁隊和一臺挖掘機,奔赴三岔村積極開展支援,進行裝木和清臟。之后,連續三次帶領5人打樁,將500多根樁木牢牢定在三岔大堤上??紤]到村里嚴重的受災情況,簡旺生又利用微信朋友圈,號召鐘西村走出去的名企業家積極籌資捐款,協助村民做好災后自建工作。
災難面前,簡旺生同志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沖鋒在前,身先士卒,他這種不怕苦、不怕累、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為大家的.行動,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贊譽,譜寫了一首新時期村黨組織書記抗洪救災的壯麗樂章!
抗災烈士英雄事跡精選篇2
“一束白花為你送行,淚眼蒙眬中又看見你的身影,你那短暫一生就像一道彩虹,你用青春奉獻人民,用生命書寫忠誠……”這首《為你送行》,傳唱的是“全國抗震救災模范”陳大桂。在10多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他用年輕的生命換來了11名鄉親的重生。
陳大桂,羌族,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擂鼓鎮陳山村人。1982年11月出生,2001年3月入黨,同年9月入伍,2005年6月畢業于第二炮兵工程學院,生前系某旅技術分隊副連職排長,中尉軍銜,曾榮立三等功1次。2008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陳大桂“全國抗震救災模范”榮譽稱號。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在家準備籌辦婚禮的陳大桂,臨危不懼,組織村民撤離。
“地震了!快跑——”村民們驚慌失措。陳大桂迅速環顧四周,發現西南方向的山體沒有發生滑坡,立即把手一揮向大家喊道:“快,快向那邊跑!”跑了10多米,一條水溝擋住大家的去路。陳大桂迅速站到水溝旁,幫助群眾通過水溝。此刻,他的家人還擠在人群后面。時間就是生命。陳大桂顧不上家人,一個接一個將身邊的村民托到溝對面。
就在這一刻,巨大的泥石流猛撲過來。陳大桂一家5口和另外4名村民被吞沒。村民們悲痛萬分:“我們的后半生是大桂用命換來的,就是用手挖也要把他挖出來?!痹谡鸷蟮膹U墟一角,他們挖出陳大桂的一些榮譽證書和遺物,這已成為陳大桂留給鄉親們永久的紀念。
心中有魂,腳下有根。僅僅追溯陳大桂在部隊當排長的3年,就可以看到一個革命軍人的光輝形象——
2006年春,部隊駐地發生森林大火,陳大桂奉命帶領官兵趕赴火場。戰士劉清華被困在火中,最后因缺氧窒息,暈倒在火海中。危急時刻,陳大桂冒險沖進火場,把小劉背到安全地帶……
2008年初,我國南方地區發生大面積雨雪冰凍災害。陳大桂主動請纓,帶領官兵趕往訓練場,清理積雪。大棚突然垮塌,戰士高新偉正站在棚底。陳大桂猛沖上前,用力將高新偉向后一推……高新偉毫發無損,陳大桂躲閃不及,倒下的鋼筋砸在小腿上,血流不止……
2008年4月,營里組織陣地偽裝。一輛裝滿砂石的自卸車高速倒車,陳大桂發現一名戰士正在車后整理偽裝網。眼看就要撞上了,大桂大喊一聲:“閃開!”一個箭步沖上去,把這名戰士推到一旁,自己的右臂被撞了一下,造成右肩肱關節脫位……
“哪里有危險就出現在哪里,才能無愧于共產黨員的稱號!”在陳大桂的學習筆記本扉頁上,留下這樣一句話。
如今,在陳大桂的墓碑前,已是山花遍野。這里的人們永遠銘記陳大桂,因為他用生命踐行了“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言,書寫了一名革命軍人對黨的無比忠誠。
抗災烈士英雄事跡精選篇3
譚千秋,1957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祁東縣步云橋鎮巖前村。
1978年3月,譚千秋考入湖南大學政治專業學習。
1982年1月,譚千秋畢業分配到了四川綿竹東方汽輪機廠工作,先后在東方汽輪機廠的職工大學和東汽中學任教。后來擔任了教導主任,被同事們稱為“最疼愛學生的老師”。
2008年7月24日,譚千秋被追認為革命烈士。被追授為全國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抗震救災英雄等。
2009年9月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譚千秋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你還記得汶川地震中,用身軀保護學生的那位老師嗎?他叫譚千秋,是四川德陽東汽中學的一名老師。
5.12地震時,東汽中學一棟教學樓頃刻坍塌。當時,譚老師正在這棟教學樓的教室里上課,開始劇烈抖動時,他當下意識到大事不好,他迅速組織同學們向樓下疏散。當他得知有幾名同學還沒有離開,立即從三樓返回四樓??吹剿嗵旎ò寮磳嬄?,危急時刻他奮不顧身撲了上去,用雙臂將4名高二一班的學生緊緊地掩護在身下。水泥板石塊重重的砸落在他的身上,5月13日晚上,當搜救人員搬走壓在譚老師身上的最后一塊水泥板時,眼前的一幕讓所有人熱淚盈眶:譚千秋老師的整個身體已血肉模糊,他的雙臂還是張開的,趴在講臺上,4名學生在他的保護下成功獲救,可是他就這樣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不知他對學生有多少愛,才能承受這千斤壓體之痛,50多歲的譚千秋,用自己的軀體,為那四名學生換來了生的希望,犧牲自己點亮他人,他用生命詮釋師魂。
譚千秋老師的光榮事跡是對抗震救災精神的集中體現,“偉大來自平凡,信仰支撐人生,價值在于奉獻”,他用師德詮釋了愛,我們在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也要把這種愛進一步延續,多為社會盡一份責任,多為他人送一片愛心。
抗災烈士英雄事跡精選篇4
2021年7月20日始我市遭遇持續強降雨,連日降雨量已經達到歷史最高值。晚上17時,東大高溫公司領導接到上級通知,為抗洪救險,附近后小屯村村民需要轉移至東大公司緊急避險。接到通知后,東大高溫公司及公司領導積極配合,并組織收容受災的群眾。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由于連續強降暴雨,工廠處于停電停水狀態,東大公司領導及管理人員和黨員為安撫好接納到的受災群眾,為了保證受災群眾的食品能夠供應及時,全體后勤管理和黨員一直在堅守崗位對受災群眾噓寒問暖,在斷電斷氣情況下,東大高溫公司黃總親自一鍋一鍋燒熱水為老人和小孩送上溫暖的茶水。體現企業領導和黨員同志的無私奉獻,大愛無疆的博大胸懷,得到了受災群眾的好評??粗嗣袢罕娪酗埑?、有地方住,黨支部成員和大東高溫公司領導心感寬慰。
天災無情人有情,黨旗在飄揚,黨徽閃金光,人民群眾利益高于一切這是每個共產黨員必須時刻牢記的宗旨,災情發生大第二天,早餐還無著落,黨支部書記樊奇彬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讓受難的群眾睡不好心情不好再吃不好,況且還有老人和孩子,想到此,黨支部書記樊奇彬急忙召集黨員王亞楠等同志協商辦法趕緊解決受災群眾的吃飯問題,協商后給公司領導匯報,黨員同志帶頭集資捐款,黨員王亞楠主動請纓和司機小李去市區采購食物,跑了很多早餐店才買到熱騰騰包子和稀飯,終于讓受災的群眾吃上熱乎乎的暖心飯。事后統計了在黨支部書記樊奇彬同志的倡議下,支部各黨員、預備黨員及積極分子踴躍捐款,共捐得救災款一千多元。
黨員就是一面鮮紅的旗幟,在本次抗洪活動中東大公司支部所有人都在用行動踐行使命,用黨性鑄就不倒的鋼鐵長城。
抗災烈士英雄事跡精選篇5
舟曲城西的白龍江畔,在一個施工帳篷里有一些技術人員正在用電腦處理災情排查資料,這里是甘肅省地礦局三勘院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院的一個施工點。
與城區內忙亂的情景相比,這里看似比較平靜,給人一種正在施工的場景。你也許不知道,他們是第一時間向省國土資源廳報告泥石流發生信息的先覺者,是最早一批進入災區現場的援救隊伍。
今年5月,他們就在舟曲白龍江邊的鎖兒頭地帶開始施工滑坡治理項目。8月7日這天,項目經理靳軍和2個同事在舟曲縣城的項目辦公點,11點時下起了大雨,雨越下越大,同時傳來很大的聲音,停電停水。靳軍投過窗戶發現樓下的汽車看起來越來越小,知道水位開始上漲,可能是地質災害,連忙給鎖兒頭施工現場的負責人長中偉打電話,監測白龍江的水位。長中偉從凌晨一點鐘開始,到白龍江畔定時監測水位,發現水位上漲速度很快。
得知水位上漲的信息后,靳軍馬上給院總工李海軍打電話聯系溝通后,初步判定可能是泥石流堵塞了白龍江。出于職業的敏感和特點,靳軍和同事馬上行動,跳下洪水游泳通過了大水灘,進行實地勘察,踩著泥石流來到了舟曲縣城關區北街一帶。
到現場一看,他驚呆了,特大型泥石流災害,樓房大部分倒塌,縣城被泥石流淹沒了一半,到處一片哭聲,場面十分悲慘。靳軍說,當時看到場景心都碎了,來不及思索,趕緊搶時間救人。他立刻給施工人員打電話,組織一支搶救隊伍迅速趕往廣場、北街一帶。7點鐘,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院由48人組成的搶險隊伍,拿著鐵锨、木棍等簡易工具,從鎖兒頭趕到北街廣場,展開了緊急搶險救災行動。
凌晨5點,在宕昌出差的設計院副院長馬延龍知情后,從宕昌匆匆出發,繞岷縣、臘子口直接趕到了舟曲救災現場。他目測得三眼峪、羅家峪等兩溝的泥石流方量、長度、寬度、水位等初步估計資料通過手機傳給地質所。地質所綜合了他和靳軍、長中偉的一線資料,最后把三眼峪、羅家峪兩溝泥石流的方量信息上報了省國土資源廳、國土資源部環境司和省政府有關部門,為舟曲全面展開搶險救災行動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據。
靳軍一行48人的搶險隊,在3個小時內,通過簡易的工具,從倒塌、泥石流淹沒的房屋中,挖出18具遺體,并成功搶救出一名30多歲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