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代表人物事跡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愛國、進步;你是否在尋找“五四運動代表人物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五四運動代表人物事跡
任何一次救國運動的背后都有先鋒人物,就是在這些先鋒人物的推動下,中國才能留存下來,中國人才沒有面臨國家滅亡的悲劇命運。那么,在五四運動中,究竟出現了哪些代表人物呢?李大釗、蔡元培、聞一多都是五四運動代表人物。
李大釗是五四運動的先驅,是他把馬克思主義帶入了中國。在五四運動爆發之前,李大釗先生是北京大學的圖書館主席,他在當時影響了毛澤東等人。李大釗在1919年的五月一日發表文章,其文章中的救國思想鼓舞了很多的年輕人,就是因為李大釗的這一主張,才會有日后的五四運動,因此可以說,是李大釗發動了五四運動。
蔡元培和李大釗一樣,他們都是五四運動代表人物。蔡元培是一位愛國的革命人士,他在1917年的時候擔任了北京大學的校長,其多年來都在宣傳民主和自由的思想。蔡元培先生尊重北京大學的學生,他鼓勵學生發起這樣的愛國救國的行動,他更是利用自己的力量來推動五四運動。因此也可以說,蔡元培是五四運動的旗手。
而除了蔡元培和李大釗之外,聞名的詩人聞一多也是五四運動代表人物。在五四運動爆發之際,聞一多先生還只是一個學生,他帶領上海的年輕人響應了五四運動,他也投入到五四運動當中去了。
當然,在五四運動中,不僅僅有這些偉大的代表人物,還有很多的默默無聞一心奉獻的中國人。
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
五四運動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那么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呢?它的導火索其實就是凡爾賽會議上中國外交失敗。在1919年的一月份,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和平會議在法國的凡爾賽舉辦,中國作為戰勝國也參與到這一次的會議當中。中國代表團在會議上提出了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要求,但是這些要求卻被拒絕。巴黎和會更是將中國的領土青島分割給日本,中國外交以失敗作為結局。這個消息最終傳到了中國,眾多的中國人無法接受這個消息,北京大學的學生發起五四運動來進行抵制。
在1919年的五月四日下午,中國北京的街道上聚攏了眾多的年輕學生,他們提出了“還我青島”的口號,他們發動了震驚世界的五四運動。在五四運動之中,這些年輕人充當先鋒,他們為了祖國的利益在做斗爭。而這些年輕人也影響了眾多的中國人,無數的工人和商人,無產階級份子也參與到了這一次的救國行動當中來。瓜分中國土地這一導火索喚醒了眾多中國人,讓大家自動地發起了這一次的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其實就是中國土地被瓜分的危機,就是在國家民族存亡之際,才會有這樣的一次救國的運動。中國近代的悲劇命運讓中國人團結在一起了,中國外交的失敗,讓中國人主動參與救國活動當中去,讓五四運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五四運動的先進事例
1、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2、新思想與社團
革新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后大量傳入中國并影響年輕一族,而在民國初年這種影響隨著陳獨秀所創辦的《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從思想、文化領域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從根本上為五四運動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智力來源。
社團組織在中華民國的發展,包括少年中國學會、工學會、新民學會、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工讀互助團等等,為五四運動在全國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3、抵制日貨
1928年5月,南京成立了“首都各界反日運動委員會”,痛陳國力衰微,經濟絕交乃是阻止日軍侵略的惟一方法,號召對日進行經濟戰。
一場聲勢浩大的抵制日貨運動,在當時執政黨的大力推動下,激蕩全國。違反抵制日貨者,甚至被剝奪一定的公民權。這種經濟上的堅壁清野,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悲壯抗戰。
4、上海工人罷工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以響應學生。上海日商的內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紗廠、日華紗廠、上海紗廠和商務印書館的工人全體罷工,參加罷工的有兩萬人以上。
1919年6月6日、7日、9日,上海的電車工人、船塢工人、清潔工人、輪船水手,也相繼罷工,總數前后約有六、七萬人。上海工人罷工波及各地,京漢鐵路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舉行罷工和示威游行,自此起,運動的主力也由北京轉向了上海。
1919年6月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成立,反對開課、開市,并且聯合其他地區,告知上海罷工主張。通過上海的三罷運動,全國22個省150多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1919年6月11日,陳獨秀等人到北京前門外鬧市區散發《北京市民宣言》,聲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
陳獨秀因此被捕。各地學生團體和社會知名人士紛紛通電,抗議政府的這一暴行。面對強大社會輿論壓力,曹、陸、章相繼被免職,總統徐世昌提出辭職。
1919年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繼復工,學生停止罷課。
1919年6月28日,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上簽字。
5、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 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積極進取,勤奮工作。
五四運動的詮釋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
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總之,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真善美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一種青春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