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國家主權烈士事跡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你是否在尋找“捍衛國家主權烈士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捍衛國家主權烈士事跡篇1
王焯冉,在2016年走上邊關,后于2020年6月渡河增援一線,第4次蹚河時有人被激流沖散,他和戰友拼盡全力將3名戰友推上岸,自己卻被凍得幾乎失去知覺,最終倒在了刺骨的激流中。
1996年出生的王焯冉,身高一米七八,帥氣,熱愛籃球。2016年,王焯冉中專畢業,選擇參軍。據王焯冉的母親楊素香介紹,王焯冉在部隊表現很優秀,經常會跟她分享自己獲得的榮譽,在部隊受到表揚,還會把獎品寄回家里。
在王焯冉的父親王恒召記憶中,王焯冉服役四年,僅僅回家探親一次。“2019年春節,王焯冉回家探親。”王焯冉的父親王恒召回憶,但那時他一直在住院,兒子整整照顧他一個假期。談到兒子的英雄壯舉時,王焯冉父母堅定地說:“有這樣的兒子,我們感到驕傲,確實沒有給咱丟臉!”
肖思遠,來自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入伍前,他是學院汽修2014級3班的一名普通學生。在邊境沖突中誓死捍衛國土,于加勒萬河谷地區不幸壯烈犧牲,被中央軍委追記一等功。
他曾經的老師校振華說道:“他當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青春陽光,而且個子挺高的,這真是個當兵的好材料!”少時的肖思遠,家庭貧困。在當兵還是工作的選擇上猶豫了許久,最后還是因為父母的支持披上了軍裝。
了解了衛國戍邊英烈的事跡,我們不由得感慨新時代國防事業的艱辛與不易。據統計,2009年—2019年十年期間,河南省有12.22萬名大學生身著戎裝,參軍入伍。他們不僅是我們河南高校眾多學子的榜樣,更成為我國軍事強國和現代化國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都曾和戍邊英雄王焯冉、肖思遠一樣,在最美的年紀把青春獻給軍營。
捍衛國家主權烈士事跡篇2
勒萬河谷,這條位于西部邊境喀喇昆侖山脈褶皺深處的細長峽谷,激流滔滔,亂石嶙峋。
這里是祖國的西部邊陲,也是守衛和平的一線。來自天南海北的一茬茬官兵,扎進茫茫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熱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
中國人民解放軍某機步營,就駐守在這巍巍高原之上。該營原營長陳紅軍(上圖,資料照片。何生盼攝,新華社發),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杰出代表,堅守高原邊防多年,帶領官兵完成各種急難險重任務。
2020年6月,陳紅軍奉命帶隊前往一線執行緊急支援任務,在同外軍戰斗中英勇作戰、誓死不屈,為捍衛祖國領土主權、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壯烈犧牲。陳紅軍被中共中央授予“____”,被中央軍委追授“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
奮不顧身,成功營救出團長
2020年6月,有關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越線搭設帳篷。按照處理邊境事件的慣例和雙方之前達成的約定,某邊防團團長祁發寶本著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僅帶幾名官兵,蹚過齊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交涉過程中,對方無視我方誠意,早有預謀地潛藏、調動大量兵力,企圖憑借人多勢眾迫使我方退讓。
趕到對峙點增援的陳紅軍,在得知團長祁發寶被圍困的消息后,帶人沖入人群營救,奮不顧身、英勇戰斗,成功營救出祁發寶,而他自己卻再也沒有出來。
排長曲元鈞清楚記得,出發時陳紅軍打著手電,站在風雪中鄭重承諾:“我要把你們安全地帶上去,也要把你們一個不少地帶下來!”
團長頂在最前面阻擋外軍,營長救團長、戰士救營長、班長救戰士。回顧那場戰斗,一名指揮員動情地說,我官兵上下同欲、生死相依是這次戰斗以少勝多的關鍵所在。
那場戰斗之后,“寧將鮮血流盡,不失國土一寸”被很多官兵自發寫在了頭盔里、衣服上,“學英雄、當英雄”成為他們共同的信念。
從小立志,一定要穿上這身軍裝
母親丁念畢回憶,陳紅軍從小就崇拜軍人保家衛國,他告訴母親:“有一天,我一定要穿上軍裝。”
2009年,陳紅軍從地方大學畢業,本已通過公安特警招錄考試,可聽說了征兵的消息,最終走進火熱軍營。
走上高原是因為理想,留在高原則考驗信念。無法擺脫的高寒缺氧,滿目的荒漠冰川,漫長的冬季封山……胸懷“黨叫干啥就干啥”的赤膽忠誠,肩負“邊關有我在,祖國請放心”的勇敢擔當,陳紅軍堅守著無數邊防軍人用生命筑起的精神高地,扎根奉獻奮戰在邊防斗爭一線。
團政委王利軍說,這些年來,陳紅軍先后任排長、參謀、連長、協理員、股長、營長,崗位多次變換,每個崗位拼盡全力、表現出色。
“陳紅軍本是學心理學的,軍事方面可謂零基礎。可擔任二連連長后,他很快就掌握了裝甲專業知識。”曾任二連指導員的王偉,說起老搭檔的鉆勁兒,慨嘆不已。
為了讓部隊能在高原站得住、打得贏,陳紅軍帶領全營下定決心全心備戰,無論是共同課目還是專業訓練,他總是和戰士們一起鉚在訓練場上。每天早上操課時,陳紅軍就帶著戰友們一起練戰術,并在石頭地上示范出槍、臥倒、臥姿裝退子彈。
平時同甘共苦,戰時同生共死。談到陳紅軍,官兵們都說:“營長,我還想做您手下的兵!”
勇敢無畏,激勵著人們繼續前行
“陳紅軍是一個讓人感覺很溫暖的人。”肖嵌文聊起和丈夫相識相戀以來的日子,幾度哽咽,“平時雖然相隔幾千公里,可每逢節日,我都會收到他寄的禮物。”
回憶起每次休假匆匆相聚的日子,肖嵌文說:“早上我還在睡覺的時候,他會提前去超市買好菜,然后我再給他做一日三餐。那是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陳紅軍幾乎把全部心思精力投入到營隊建設和執行任務中,對妻子、對家人的牽掛只能深深藏在心底。平時只有在工作之余,陳紅軍才能通過視頻與家人們說上幾句話。
肖嵌文清楚記得,自己最后一次和陳紅軍聯系是2020年6月,那時她懷孕已有5個多月。這次通話也成了肖嵌文對陳紅軍最后的記憶。
2020年10月25日,陳紅軍的兒子出生了,這天是中國人民志愿軍___出國作戰紀念日。“你爸爸叫陳紅軍,是個解放軍,你以后要以他為榜樣……”陳紅軍的母親經常對寶寶念叨。
英雄勇敢無畏,只因責任在肩。陳紅軍用生命踐行“鐵拳尖兵忠誠守防、祖國山河寸土不讓”的誓言,激勵著人們奮勇前行。陳紅軍血灑邊疆一年之際,戰友們再次來到烈士們的犧牲地,加勒萬河谷崖壁上“大好河山,寸土不讓”的誓言越發醒目,年輕的邊防戰士依然像陳紅軍那樣堅守在這里,守衛著祖國的邊防線。
捍衛國家主權烈士事跡篇3
崔春杰,鄭州工商學院2019級學生,曾在遼寧大連陸軍某部隊服役。
“人們常說當兵后悔兩年,不當兵后悔一輩子。既然自己符合條件,能經歷的為什么不去選擇,能去做的為何不做,更況且還是為國家做貢獻。趁年輕,就應該去歷練歷練,不是坐在那里天馬行空。”崔春杰在談到當兵的原因時說。
回憶起部隊的事情,有一件事令他印象深刻。“那是一次實彈射擊演習,當黑夜被火箭彈照得通明,站在地上好似地震,有種大戰的感覺,調動了我興奮的神經。”
除此之外,通宵在海邊站哨,戰友們同甘共苦跑上一天,有哭有笑,為對方抹藥擦血等等也不時勾起他對部隊生活的回憶。
張亞欣,鄭州工商學院2017級學生,曾在武警寧夏總隊服役。
當談到當兵入伍的動機和原因,她驕傲地說道:“我從小的夢想就是長大以后去當兵保家衛國,在考上大學時得知征兵的政策,就義無反顧地去參軍了。”
2016年的冬天,銀川氣候惡劣、天氣寒冷,迎來暴雪。道路也很快地結上了冰,給交通和市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第一時間,張亞欣和她的戰友們自帶掃雪除冰工具走出營區去駐地附近清理道路上的積雪,鏟除冰塊。
“記得當時很多熱心的市民也參與進來,等我們把整條主干道清理干凈的時候,附近的居民還為我們鼓掌并豎起了大拇指,那一刻我真正地明白了什么是軍民融合,更懂得了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
捍衛國家主權烈士事跡篇4
祖國西部邊陲,喀喇昆侖高原,是常年冰雪覆蓋、高寒缺氧的地帶。就是在這樣的生命禁區,一批又一批年輕的官兵戰斗在衛國戍邊一線,守衛著祖國安全和我們生活的幸福與安寧。
通過詳盡的報道我們可以了解到,面對外方的那些非法侵權挑釁行為,邊防的官兵們盡最大誠意,克制并且堅定地維護兩國關系穩定和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終于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邊防官兵對暴力行徑予以堅決回擊,用他們的鮮血與生命,取得了重大勝利,有效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他們是最最可愛的人,是他們誓死守衛著我們的邊_,不怕苦,不怕犧牲。從團長、營長到戰士,盡管人少但死戰不退,直至最后一刻。他們是有血性的,這種血性體現在將國家的領土和主權看作比生命還要神圣和崇高的思想高地,不拋棄不放棄,在生死關頭和戰友同生共死。在沖突中犧牲的四名官兵,其中最年輕的陳祥榕生于2001年,只有19歲,甚至比我還小一歲,王焯冉、肖思遠也只有24歲。真的為他們年輕生命的逝去而悲傷痛惜。有這些有血性、赤膽忠誠的邊防官兵在,為我們的幸福生活遮風擋雨,有這樣一些最為可愛的人來當國之柱石,真的是國家之幸,人民之福。
捍衛國家主權烈士事跡篇5
祖國西部邊陲,喀喇昆侖高原,常年冰雪覆蓋、高寒缺氧。就是在這樣的生命禁區,一茬茬年輕的官兵戰斗在衛國戍邊一線,守衛著祖國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寧。因在邊境沖突中誓死捍衛國土,中央軍委為5名官兵授予榮譽稱號、記一等功,他們是團長祁發寶,被授予“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營長陳紅軍,被追授“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被追記一等功。
雪山回蕩英雄氣,風雪邊關寫忠誠。當我們致敬5名英雄時,猛然發現,團長祁發寶和營長陳紅軍都是甘肅籍——祁發寶是武威市天祝縣人,陳紅軍是隴南市兩當縣人。
兩位隴原鐵血漢子,在與越線外軍的斗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突入重圍營救,英勇犧牲。展現了誓死捍衛祖國領土的赤膽忠誠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彰顯了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的昂揚風貌。
斗爭精神是經歷了時間檢驗的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贏得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和實踐原則。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信仰是靠斗爭來堅持的。進入新時代以來,國際形勢復雜嚴峻,面臨的風險考驗越來越多,更加要求黨員、干部重拾斗爭精神,提高自身素質,善于用斗爭精神解決問題,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只有堅定斗爭意志、牢記斗爭精神,才能真正做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支軍隊只有甘于奉獻、勇于擔當,才可能凝聚戰斗精神,形成強悍的戰斗力。在深化國防和軍隊的改革中,我們勁旅人要清楚明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并將自身的價值和部隊的需求保持一致,要始終堅持“舍我其誰”的勇敢擔當,直面調整改革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挑戰,絕不推諉,絕不退縮,為改革強軍順利推進匯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