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烈士英雄事跡
英雄,就是那些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集體利益沖鋒在前,勇于獻身的人們;你是否在尋找“新時代烈士英雄事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分享。
新時代烈士英雄事跡【篇1】
抗洪英雄李向群
1998年夏季,我國很多江河流域遭遇洪水,包括長江、黃河、嫩江、松花江、珠江、等流域均發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廣州軍區某集團軍“塔山守備英雄團”奔赴長江流域進行抗洪救災工作。
李向群便是跟隨部隊奔赴湖北荊州抗洪搶險的人員之一,這時他還入伍不到兩年,就在抗洪前線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光榮的一分子。他英勇奮斗,以頑強的精神和年輕的體魄,奔走在抗洪一線中,他帶病堅持搶險,先后4次暈倒在大堤上,最后因勞累過度失去了年輕的生命,那一他才20歲。
不久,李向群的父母來到兒子的抗洪部隊,接替他未完成的工作,穿上兒子的迷彩服和橙色救生衣,肩扛沙袋往返于大堤之上;母親便在兒子連隊的駐地,為他的戰友們洗菜煮飯、縫針洗衣,以此來表達對兒子的思念。
后來,李向群被追記一等功,被授予“抗洪勇士-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新時期英雄戰士”、“最美奮斗者”等榮譽稱號。
他用僅僅8天的黨齡、20個月的軍齡和20歲的生命,詮釋了一個普通軍人的責任和擔當。他的精神一直在延續,已然成為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統計,在98年抗洪搶險過程中,還有20多名官兵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比如廖國棟、楊德文、高建成、楊德勝、馬斐、惠偉為、岳福勇、田華、朱任堂、易志勇、黃孝圣、周俊明、徐獻偉、王彥平、吳德順、曹軍平、丁云豐、梁力、葉華林、吳良珠、李佳琪等人。
新時代烈士英雄事跡【篇2】
愛國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
向警予是中國_的第一個女中央委員,是黨中央的第一任婦女部長。1928年,不幸被國民黨_殺害,年僅33歲。她原名向俊賢,為什么后改名為向警予呢?一年夏天,學校開運動會。在400米決賽中,一位運動員奮力猛沖,后來居上,奪得第一名后突然暈倒在地,向俊賢和同學們將她扶起送到醫院救護。
當晚,向俊賢對同學們說,今天400米賽跑獲第一名的同學,他的拼命精神多么可貴啊!國家光明燦爛的前途,全靠我們齊心協力去創造。現在,外有列強欺凌,內有軍閥割據,政府_,社會黑暗,如果我們把賽跑運動員那種拼命的精神用來拯救國家和民族,我們的國家就有希望了。為了國家自強,為了民族自強,我們為人做事求學問,都要有這種拼命精神。我已想好了,從今日起,我改名叫“向警予”,就是要時時敲響警鐘,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用拼命的精神去求學問、救國家。
新時代烈士英雄事跡【篇3】
愛國故事:楊靖宇臨危不懼
1940年2月,在風雪彌漫、攝氏零下40多度的大森林里,東北抗聯楊靖宇同志遭到敵人圍追堵截。兩個警衛員一個英勇犧牲了,一個身負重傷隱蔽在樹洞里。他只身一人,邊打邊走。
他剛到黑龍江濛江縣保安屯附近,就被敵人的坐探發現了。不一會兒,一大群敵人撲了過去。楊靖宇選擇了一棵大樹作掩護,拔出兩支短槍,左右手同時向敵人射擊,獨身一人和幾百個敵人打了一個多小時。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被他打回去了,一批批的敵人倒在了他的面前。
楊靖宇身負重傷,槍里也只剩最后一顆子彈了。他堅強挺起高大身軀,深情注視祖國壯麗河山,用熱血和生命,高喊“_日本帝國主義!”隨后壯烈犧牲。
日本強盜把他的遺體運到醫院解剖,發現胃里沒有一粒糧食,只有野草、樹皮和棉絮。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楊靖宇就是靠吃這些東西,堅持戰斗的。
新時代烈士英雄事跡【篇4】
海空衛士王偉
今年4月1日,網絡上出現“81192,請返航”的內容刷屏了整整一天。事情的原委可能現在的00后不清楚,但對于90后來說,印象太深刻了。
王偉,原海軍航空兵飛行員。2001年4月1日,美國海軍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附近海域窺探偵測,我軍兩名飛行員駕駛殲8Ⅱ戰斗機對敵機進行攔截和驅逐,不幸的是在攔截過程中,與美軍偵察機相撞,墜入大海,尋找14天后沒有任何結果,無奈宣布壯烈犧牲。
然而撞擊我軍戰機的美軍偵察機,也受到損壞,最后降落在海南島陵水機場,我軍控制了相關機組人員,并且對美軍偵察機進行了拆解和搜查,但是大部分核心存儲全部已被加密,文件和硬件設備已被銷毀。
最后在美軍的施壓下,中美雙方通過外交的形式,釋放了有關人員,但就賠償問題未達成一致,后來美軍主謀沙恩·奧斯本卻成了美國的英雄人物,一度受到美國國民的追捧。
此次事件中,王偉用他的犧牲捍衛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換來了國防安全的更新升級,此后我國人民空軍和人民海軍的危機感空前增加,并且迅速發展。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王偉的做法,讓我們感受到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應該感到驕傲。當國家利益受到損害時個人安危已經算不上什么,我們要義無反顧地捍衛國家主權,正是有這樣的認知和民族自豪感,中國才越來越強大,我們嘗盡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所以我們更應該不忘英雄,奮勇向前。
我們永遠在呼喚:81192,請你返航!
新時代烈士英雄事跡【篇5】
愛國故事:魯迅三改志愿
你可知道,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為了拯救中華民族,曾有一段三改志愿的故事嗎?他最初的志愿是當個好海軍,把外國侵略者從海上趕出去。為此,他考進了南京水師學堂。
一改志愿學礦務。他認為要使中國富強起來,最要緊的任務應先發展礦業、工業。于是,他轉入南京礦務學堂學習。
二改志愿學醫學。他認為面對中國的現實,首要任務是把中國人改良成強種人。于是,他去日本仙臺醫學專科學校學醫。
三改志愿學文藝。他認為我們的第一要著,是改變國民的愚昧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文藝。于是他提倡文藝運動。
從此以后,魯迅先生寫出了大量的小說、散文、雜文,以此來揭露敵人的反動_,歌頌先進的事物,為解救中華民族而吶喊。
新時代烈士英雄事跡【篇6】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5月21日至27日,全市各中小學以班級為單位多種形式開展“崇尚英雄精忠報國”主題活動,傳承和弘揚英雄烈士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銘記英雄、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總結如下:
一是組織學生集體觀看《崇尚英雄精忠報國》宣傳片,撰寫觀后感,解讀英雄內涵,揭示英雄就在身邊,引發學生對英雄的崇敬,讓學生了解岳飛、文天祥、戚繼光等民族英雄的事跡,喚起學生對英雄的敬仰;
二是組織學生搜集并誦讀革命英雄的紅色家書,通過誦讀家書,走進英雄的內心深處,感受英雄的信仰、堅守與情懷;
三是開展主題班會,讓學生走上講臺,通過說英雄、唱英雄、頌英雄等形式,講述自己熟知的英雄故事,感受英雄的信仰、堅守與情懷,用英雄的先進事跡激勵大家奮發有為;
四是組織學生積極尋訪收集家中不同年代的報國家書、老物件、報國故事等在班上與同學分享,引導學生將崇尚英雄、精忠報國與個人經歷、家庭傳承有機結合。
新時代烈士英雄事跡【篇7】
作為一名博物館講解員,向大眾講解紅色歷史,是我的職責與使命。從小就與“紅色”結緣,不僅喜歡紅色的玩具,也喜歡紅色的烈士故事。進入平涼市博物館成為講解員,四年來,每年都會向前來參觀的人宣講紅色歷史的豐功偉績,播撒心中的“紅色信仰”。
如果“做不了英雄就講好英雄故事”,瓊瑤筆下柔腸百斷的愛情故事,幾乎是每一個女孩的最愛。然而,在我的書架上,卻擺滿了“戰斗英雄”和“革命烈士”的故事。或許是因為從小就喜歡,也算一種情結吧,自己從小就喜歡纏著家人講講戰斗英雄的事跡。小時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大英雄!
雖然有著“英雄”夢想,最終還是沒有穿上軍裝。直到步入工作崗位,開始講解英雄故事。剛開始覺得沒什么難的,好多事跡從小就熟悉。”徐明珠說,但真正講解之后,才發現比自己想象的要難得多。每次“上崗”之前,不僅需要努力練熟講稿,還要反復演練,在語音、語調、語速、肢體語言和站位等方面力求做到盡善盡美,每一個發音,每一個眼神,講解員們都要比平常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別看我們給市民講解得眉飛色舞,背后的艱辛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講解工作并沒有想象的那么有趣,有時同樣的內容在一天之內要重復幾十遍,兩腿麻木,口干舌燥,越是雙休日,來參觀的社會團體越多,但我和小伙伴們從不喊累。“有些事跡需要仔細記憶,有些故事還要講得生動。”其實講解工作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為了多掌握革命事跡,我從辦公室借來有關史料進行深度了解,還到網上搜索并詳細做筆記,豐富講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