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烈士事跡
不能只是了解事跡,而要深入學習事跡背后所蘊含的時代精神;你知道哪些抗戰時期的烈士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抗戰時期的烈士事跡(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戰時期的烈士事跡(精選篇1)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為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積極投身于婦救會工作,并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干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后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干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并被調回云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干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云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云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后,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抗戰時期的烈士事跡(精選篇2)
一個駕機作戰被擊落跳傘的中國空軍,用配槍的最后一顆子彈拒絕俘降,用自己的熱血和正氣,征服了他的敵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睛空萬里。淞滬會戰硝煙彌漫,激戰正酣。
天上,戰機穿梭往來,煞是忙亂,一朵朵彈花象盛開的的木棉,布滿天空。突然,一架中國戰機被密集的地面高炮擊中,拖著黑煙,向西墜去。這時,一個黑點彈出了燃燒的機身,轉眼,化作一朵潔白的傘花。
降落傘輕柔地飄落空中,閻海文拔出槍,警惕地四下搜索著。幾分鐘前,當他把成噸的炸彈準確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時,日軍虹橋一帶密集的高炮擊中了他的座機。對此,他早有準備,本來他就是強行闖入敵火網的,當他看到地面上日軍目標處升起的煙塵火海時,他覺得夠本了,只是在心里有點兒為他的座機惋惜。
傘花還在飄蕩著,突然,一陣逆風吹過,吹得他睜不開眼。不好,他心里一驚,這么飄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敵陣地。他心里急速地考慮著,手中的左輪槍抓得更緊了。與此同時,一隊隊的身軀粗壯的日軍從工事、掩體里,從村落、樹林里也向他撲來。幾天來,他們已嘗到了中國空軍的苦頭,中外輿論對中國空軍的贊譽,也使他們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覺。他們急著想看到中國空軍是什么樣,粗野的日本大兵邊飛跑邊喊罵著:"活捉支那飛行士"、"讓這家伙償償皇軍戰刀的滋味"、"不,讓他投降,讓他跪著求饒。"
土色的大兵聚攏過來,把閻海文團團圍在一塊墳地里。他們也許急著看看中國飛行員急著求饒的樣子,也許是為了立個首功,不顧官佐們的吆喝、阻止,直挺挺地向前撲來。
砰!砰!砰!
三聲清脆的槍聲,三個沖前的日軍撲通倒在地上,兩腳急蹬急蹬便僵硬了。"捉活的,不許開槍!"一個精瘦的陸軍少佐沖上來,狠狠地命令道。
捉活的談何容易,空軍的絕活就是百發百中。在天上,你要是一次敲不下對手,很可能反而成了對方的槍下鬼。為了這百發百中,閻海文不知脫了幾層皮,灑了多少汗;就是在地面上,他手中的那把槍也是指哪兒打哪兒,絕不會錯。
幾個日兵探出頭來,未待前沖,閻海文"叭!叭!"兩槍又射倒兩個,日兵忙又趴下,雙方一時僵住了。
時間在一分一妙地流淌著。一會兒,少佐身旁的一個漢奸探出頭來,對臥在墳頭上的閻海文喊起話來。"空軍朋友,你已經被包圍了,你走不掉了,再抵抗是無謂的,如果你放下槍,皇軍一定會寬大,會好好的對待你......"
砰!閻海文憤怒地咬著牙,把漢奸撂倒地。
少佐再也忍不住了。他率領的部隊,自踏上中國的土地,還從未挫過銳氣,可眼前這么一個年輕人,卻成了他無法逾越的一座山。他揚起槍,先扣動了板機,立時,一片槍彈在閻海文藏身的墳頭掀起一片塵土。
"砰!砰!砰!砰!"閻海文躲在墳后舉槍射擊,又有幾個日兵應聲倒地。這時,他檢查了一下槍膛,見只有兩顆子彈了,他抬手又打死一個鬼子。
敵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走來。閻海文擦了擦槍上的塵土,緩緩地站起了身。頭上,天空還是那樣蔚藍,腳下,祖國的泥土那樣芳香。他最后輕蔑地掃了一眼圍上來的日軍,高聲吼道:"中國無被俘空軍!"舉起了槍。
"砰!"槍響了,一股殷紅的鮮血,伴著英雄灑落在腳下深情的土地上......當天下午,日本兵列隊脫帽,向剛樹立的一座新墳,上書"支那空軍勇士之墓"致敬,為敵人的勇士舉行葬禮,這是他們的第一次。一個多月后,在東京新宿繁華的鬧市區,"支那空軍勇士閻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參觀的東京市民絡繹不絕。
閻海文,遼寧省北鎮縣人,殉國時年僅22歲。他用自己的熱血和正氣,征服了他的對手日本人,更為一個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可這豐碑上,又何止凝聚著一個閻海文,而是一支軍隊、一個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抗戰時期的烈士事跡(精選篇3)
抗戰時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鐘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鐘亮也被敵人抓走。
嘎子歷經艱辛,找到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
他配合偵察員羅金保執行任務,表現得勇敢、機智。但嘎子畢竟還是一個活潑、淘氣的孩子,他與小朋友胖墩摔跤輸了還不講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煙囪。
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一支,竟偷偷把槍藏進了老鴉窩里,沒有上繳。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奉命進城偵察時被捕。后來和鬼子比賽爬樹時機智的逃了出來。
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里面放火,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鐘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鴉窩里的主動拿出來上繳。隊長正式宣布把發給他使用。張嘎終于得到了一支向往已久的,隊長正式宣布他已是真正的小偵察員,他的理想都已實現,但是,他知道日本帝國主義還沒有完全打垮。
他最后將心愛的木頭送給胖墩的時候,還囑咐胖墩說:“你也要用這支木頭的,去繳獲一支真家伙!”他希望更多的朋友共同來完成最后打垮敵人的任務。
抗戰時期的烈士事跡(精選篇4)
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有一個蘆花村,12歲的雨來就住在這里。雨來從小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河里鉆來鉆去,練得一身好水性,村里人都叫他“小鴨子”。
一天早晨,雨來拿著課本準備去上學,突然一個人闖了進來,雨來一看,是區上的交通員李大叔,李大叔直奔墻角,把一個盛著水的大水缸搬開,跳進了水缸下的洞里,并對雨來說:“外面有鬼子在追我,你快,快把缸搬回來堵上洞口,對誰也不許說。”
雨來用盡全身力氣,好不容易才把缸搬了回來。這時,十幾個鬼子端著刺刀沖了進來,帶頭的是一個滿口金牙的鬼子軍官,他假裝溫和地對雨來說:“你的,小孩,不要害怕,皇軍的有話要問。剛才有個八路的,跑了進來,你的,看見了沒有?撒謊的,死了死了的!”雨來用手背抹了抹鼻子,嘟嘟囔囔地說:“我在屋里,什么也沒看見。”
扁鼻子軍官掏出來一把糖塊,說:“你的,吃糖的有,八路的,藏在什么地方?”雨來沒有接過他的糖,也沒有回答他。
扁鼻子軍官氣急敗壞地在雨來的臉上狠狠地打了兩巴掌,又把雨來的后腦勺狠狠地撞在門板上。雨來半天才喘過氣來,他腦袋嗡嗡地響,兩眼直冒金光,鼻子流著血。鬼子又打又罵,雨來還是咬著牙說:“我,沒看見,我就是沒看見!”扁鼻子軍官氣得嗷嗷叫:“他的,拉出去槍斃,統統的槍斃!”
河岸邊響起了“砰砰”幾聲槍聲,蘆花村里的人聽見了都難過地哭了。大家順著河岸尋找著雨來的尸體。突然在蘆葦叢里,露出個小腦袋,大家叫了起來:“啊!雨來!雨來沒死!雨來沒有死!”
原來槍響以前,雨來趁鬼子不防,一頭扎進了河里。鬼子慌忙向水里開槍,哈哈,我們勇敢的小英雄--雨來早已從水底游到遠處去了。
抗戰時期的烈士事跡(精選篇5)
王樸,也作王璞,幼名蘭貴,1929年生,河北完縣人。王樸從小跟隨父母參加抗日工作,11歲時被選為兒童團長。他經常帶領小伙伴們拿著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給八路軍送信帶路,開展擁軍優屬活動。王樸工作認真,學習也很刻苦。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每學一篇新課文,都要做到會認、會寫、會講、會用。
為了對付鬼子掃蕩,民兵大搞地雷戰,王樸不僅學會了布雷,還學會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個漢_,還協助民兵抓住了兩個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掃蕩到王樸的家鄉,王樸和鄉親們躲進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圍了王樸和鄉親們。鬼子拿著漢_提供的名單,讓村干部、干部家屬和軍烈屬站出來,王樸和他媽媽張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樸的脖子上,威逼他說出八路軍兵工廠的槍支和彈藥藏在哪里。王樸勇敢地推開鬼子的刺刀,帶領在場的二十多名兒童團員高呼:“我們不能忘記五不誓約,我們至死不當漢_。”殘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場的群眾開了槍,制造了又一起殺人慘案-野場慘案。118名無辜群眾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歲的王樸、王樸的母親、弟弟和奶奶。
為了紀念犧牲群眾,晉察冀邊區政府召開了追悼大會,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榮稱號,并立了紀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十大少年英雄”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