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詩詞歌賦
自古以來,描述傳統節日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傳統節日詩詞歌賦,希望能幫到你。
一、傳統節日詩詞詩歌精選
春節詩詞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賣癡呆詞》
(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賣。
《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元宵節詩詞
(隋)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正月十五夜》
(唐)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清明節詩詞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端午節詩詞
端 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七夕詩詞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五代·后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唐)權德輿
今日云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二、傳統節日詩詞
中秋詩詞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重陽詩詞
采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沉醉東風 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冬至詩詞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看過傳統節日詩詞歌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