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五一勞動節的歷史
五一國際勞動節又稱“國際勞動節”、“勞動節”、“國際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于五一勞動節的歷史。
五一勞動節的由來從1889年7月14日說起,當時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這次大會上,法國代表拉文提議:把1886年5月1日美國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斗爭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與會代表一致同意,通過了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決議。從此,“五一”國際勞動節誕生了。
為什么要把這一天定為國際勞動節呢?這還得從19世紀80年代的美國工人運動說起。當時,美國和歐洲的許多國家,逐步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為了刺激經濟的高速發展,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以維護這個高速運轉的資本主義機器,資本家不斷采取增加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的辦法來殘酷地剝削工人。
在美國,工人們每天要勞動14至16個小時,有的甚至長達18個小時,但工資卻很低。馬薩諸塞州一個鞋廠的監工說:“讓一個身強力壯體格健全的18歲小伙子,在這里的任何一架機器旁邊工作,我能夠使他在22歲時頭發變成灰白。”沉重的階級壓迫激起了無產者巨大的憤怒。他們知道,要爭取生存的條件,就只有團結起來,通過罷工運動與資本家作斗爭。工人們提出的罷工口號,就是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
1877年,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罷工開始了。工人階級走向街頭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勞動與生活條件,要求縮短工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罷工不久,隊伍日漸擴大,工會會員人數激增,各地工人也紛紛參加罷工運動。在工人運動的強大壓力下,美國國會被迫制定了八小時工作制的法律。但資本家根本不予理睬,這項法律只不過是一紙空文,工人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忍無可忍的工人們決定將這場爭取生存權利的斗爭,推向一個新的高潮,準備舉行更大規模的罷工運動。
1886年4月非政府國際工人聯合會組織準備在五一勞動節游行示威活動,活動的中心在芝加哥。5月1日,美國2萬多個企業的35萬工人停工上街,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種膚色,各個工種的工人一齊進行總罷工。僅芝加哥一個城市,就有4.5萬名工人涌上街頭。這下,美國的主要工業部門處于癱瘓狀態,火車變成了僵蛇,商店更是鴉雀無聲,所有的倉庫也都關門并貼上封條。
當時在罷工工人中流行著一首“八小時之歌”,歌中唱道:
“我們要把世界變個樣,我們厭倦了白白的辛勞,光得到僅能糊口的工餉,從沒有時間讓我們去思考。我們要聞聞花香,我們要曬曬太陽,我們相信:上帝只允許八小時工作日。我們從船塢、車間和工場,召集了我們的隊伍,爭取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歸自己!”
激昂的歌聲唱出了工人的心聲,唱出了全世界無產者的共同愿望,也感染了廣大的群眾,他們紛紛聲援工人的罷工運動,將罷工運動推向新的高潮。商人和政府對這次活動愈來愈表現出的革命性感到恐懼,當地商界首腦要求增加警察和軍隊的數量。芝加哥商業俱樂部購賣了2000美元的支用于警戒對付這次罷工。
這場斗爭雖然被鎮壓了,但此后各國工人階級不斷斗爭,終于贏得了8小時工作制和勞動節。1889年7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走向街頭,舉行示威游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游行,以示慶祝。
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歷史
◆1918年,一些革命的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向群眾散發介紹“五一”的傳單。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蕩蕩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集會,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49年12月將五月一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全國放假一天。
◆1999年始,五一放七天假。
1959年4月30日,周恩來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酒會上,向英國促進會主席波·德·奧爾和夫人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