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權宣言內容介紹
提到人權宣言,人們想到的自然是法國1789年 8月26日由制憲會議通過的《人和公民權利宣言》。因為它不僅是法國歷史上的第一部人權宣言,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人權宣言,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法國人權宣言內容介紹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法語:Dé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簡稱《人權宣言》,1789年8月26日頒布)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的綱領性文件。人權宣言以美國的《獨立宣言》為藍本,采用18世紀的啟蒙學說和自然權論,宣布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天賦不可剝奪的人權,肯定了言論、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闡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權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1793年6月24日,雅各賓派通過的新憲法前面所附的《人權宣言》又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宣布“社會的目的就是共同的幸福”,提出“主權在民”,并且表示如果政府壓迫或侵犯人民的權利,人民就有反抗和起義的權利。
國民議會在上帝面前并在他的庇護之下確認了十七條權利,它莊嚴宣布:
第一條
在權利方面,人們天生就是自由、平等的。在公共利益的基礎上會產生社會的差別。 第二條
所有政治聯合的目的是保護人們自然和不可剝奪的權利。這些權利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對壓迫的反抗。
第三條
所有主權國家的根源存在于國民。任何團體或個人都不得行使非直接來自于國民授予的權力。.
第四條
自由由自主從事一切不損害任何人的行為所組成。因此,除了保證其他社會成員能享受同樣的權利之外,每個人自然權利的行使并不應受到限制。對自然權利的限制僅只由法律所決定。
第五條
法律僅只禁止有害社會的那些行為。不被法律禁止的事情,不應該受到阻礙,沒有人可以被迫從事非法律所規定的事情。 第六條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達。所有公民都有權親自或通過其代表參與法律的創立。無論是進行保護還是處罰,法律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除了他們的美德和天賦之外,對所有公共的職位和職業,有通過他們的能力來進行的無分別、平等參與的資格。
第七條
除了在法律所規定的情況下,沒有人應該受到控告、逮捕或囚禁。凡動議、發布、執行或令人執行專斷命令者應受處罰;但根據法律而被傳喚或被拘留的公民應當立即服從;抗拒則構成犯罪。
第八條
法律應規定確實的和顯然需要的懲罰,除非根據在犯法前已經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任何人不應當承受懲罰。
第九條
因為所有人被公開宣布犯罪以前被認為無罪,如果逮捕被認為是必須的,那么所有不利于囚犯安全的殘酷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嚴格控制。
第十條
假如發表的意見不妨礙由法律所確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不應該因其觀點,包括其宗教見解而受到干擾。
第十一條
觀點和想法的自由溝通是人類最寶貴的權利之一,每個公民因此皆可自由的說話、寫作、版印。但要為濫用自由而負責。 第十二條
人類和公民安全權利的保障需要公共的軍事力量;因此,這些(軍事)力量是為了整體福利的穩固,而不是受任人的個人利益。 第十三條
為了軍事力量的維持和行政管理的支出,公眾的捐稅是必不可少的;捐稅應在全體公民之間按其能力作均衡的分布。 第十四條
所有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由其代表來決定公共捐稅的必要性,自由地授意,有權知道捐稅的用途,確定的份額,評估的方式以及捐稅的收集和延續。
第十五條
社會有權要求公眾機關人員報告其行政工作。
第十六條
權利不受保障和分權未明確的社會,完全沒有憲法。
第十七條
由于財產權是人不可侵犯和莊嚴的權利,任何人的財產不應當被剝奪,除非是在其主人預先得到公平賠償的情況下,由于公共的需要和法律的判定,但需要清晰的要求。
歷史意義:
《人權宣言》揭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體現了摧毀封建君主專制的要求,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思想武器,它實際上宣告了舊封建王權滅亡和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誕生。
《人權宣言》的公布表明,法國資產階級用以法律為基礎的資產階級權利取代了君主個人意志為標志的封建特權。這是在政治和法律領域帶有根本性的變化。作為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它將啟蒙思想發揚光大,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起到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特別對歐美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還推動了其他很多國家民主思想的發展,推動了世界資產階級民主化的進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和學說對亞洲和中國的革命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