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木居士二首(其一)》韓愈唐詩鑒賞
《題木居士二首》中唐時期大詩人韓愈寫的,以打破偶像崇拜為主題的七絕組詩。這首詩中,詩人正是這樣作的。因此,“木居士”的形象給人以滑稽可笑的感覺 ,收到極好的諷刺效果。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題木居士二首(其一)》韓愈唐詩鑒賞,歡迎大家閱讀。
題木居士詩二首
其一
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干如身。
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題木居士二首(其一)》【賞析】
唐時耒陽(今屬湖南)地方有“木居士”廟,貞元末韓愈路過時留題二詩,此為其一。詩是有感于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而發(fā),非一般應(yīng)景的題詠。詩中“木居士”與“求福人”不妨視為官場中兩種人的名稱。作者運用詠物寓言形式,在影射的人與物之間取其相似點,獲得了豐富的喜劇效果。
漢代南方五嶺間有所謂“楓人”的雜鬼。以楓樹老而生癭 ,形狀類人,被巫師取作偶像,借施騙術(shù)。 “木居士”大約也是同一類木魅。它原本是山中一棵普通老朽的樹木,曾遭“火透”(雷殛),又被“波穿”(雨打水淹),經(jīng)磨歷劫,傷痕累累,被扭曲得“根如頭面干如身”這樣一種扭曲的形狀。前兩句交代“木居士”以前的狼狽處境,揭其老底,后兩句則寫其意外的發(fā)跡 ,前后形成鮮明對照。幸乎不幸乎,世間的機遇往往帶有偶然性質(zhì) 。老樹根干狀似人形,本是久經(jīng)大自然災(zāi)變的結(jié)果,然而卻被迷信的人加以神化,供進神龕。昨天還是囚首喪面,不堪其苦,轉(zhuǎn)眼變成堂堂皇皇的“木居士”,于無佛處稱尊了。其名與實、尊榮的處境與虛朽的本質(zhì)是何等不協(xié)調(diào)。在諷刺藝術(shù)中 ,喜劇效果的取得 ,多著力于揭露假、惡、丑的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與內(nèi)在本質(zhì)的極不協(xié)調(diào),換句話說,就是“把無價值的撕毀給人看”(魯迅)。
“木居士”不靠他們的愚昧尚且自身難保 ,怎么可能反過來賜福于人呢 ?其“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論語·為政》)不是荒唐之至么?詩中對“木居士”的刻薄,句句都讓人感到是對“ 求福人”的挖苦,是戳在“木居士”身上,羞在“求福人”臉上。該詩妙處,就在于抓住了“聾俗無知,諂祭非鬼”(《溪詩話》)的陋俗與封建官場中某種典型現(xiàn)象之間的相似點,借端托喻,以詠物寓言方式,取得諷刺鞭撻的效果。
不過,需要說明:從此詩的寫作背景看,作者可能有影射貞元末年“暴起領(lǐng)事”的二王(王伾、王叔文)及其追隨者的用意。他反對二王和永貞革新,固然是保守的表現(xiàn)。但就此詩而言,是寫在革新運動之前且未涉及革新之事。而當時二王的追隨者中確有不少鉆營投機的分子(參閱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因而此詩諷刺形象的客觀意義,是不可簡單地以韓愈的政治態(tài)度來抹煞的。
看了“《題木居士二首(其一)》韓愈唐詩鑒賞”還想看:
1.關(guān)于工匠精神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