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作品《江上》賞析
《江上》是一首七言絕句,出自《臨川先生文集》,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之一,全首詩只有短短28個字。《江上》通過描寫無盡的江水,從而托物言志表達了自己不屈從黑暗,要反抗黑暗的決心與斗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
王安石作品江上賞析
引原文:江上
江北秋陰一半開,
晚云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
忽見千帆隱映來。
《江上》主要意思如下:大江北面,秋天的云幕已經開了,烏云在風中沉重緩慢的徘徊移動著。望向遠處,青山層巒疊嶂看著像阻斷了江水的去路。忽然遠遠的看見船轉了個彎,映入眼簾的又是綿延無盡的江水,江面上無數的白帆船只向我駛來。
《江上》創作于王安石變法失利后,王安石辭去宰相之位,退居金陵,此后的王安石縱情山水間,一天游覽長江時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
《江上》是一首寫江行的詩,整首詩的基調是灰暗和壓抑的,但是在這個底色上卻有著一個開闊的視野和畫圖,整首作品有著一種含蓄而朦朧的美。景中有情,表面是一首山水詩,但是實則是一首抒發情感的詩,主題豐富。
而王安石還有另外一首作品,叫《江上王安石》,這是一首離別詩,王安石將離情用自己的手法描述成一個能吹動的物體,從而讓人眼前一亮,感情也更加的真摯與自然。通過視覺與聽覺這兩個方面進行描述。
引用原文:江上漾西風,江花脫晚紅。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北宋思想家王安石的故事有哪些
王安石是北宋年間的風云人物,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傳奇人物。年少神童,長大天才,官至宰相,位列人臣,可謂是達到了事業的巔峰。于王安石的故事典故有很多,據史料記載的就有很多。下面來給大家羅列下王安石故事。
一:拗相公
王安石的執拗性格在那時是出了名的,為人極其固執,自己做了決定后這是三頭牛都拉不回來。固執說的好聽點是對于原則的遵守,說的難聽點就是剛愎自用。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王安石的性格缺陷。這種固執讓王安石聽不進勸,剛愎自用,有錯也不改,當所有人都在抨擊新法的缺陷時,他不聞不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堅守著自己的決心,一心變法。所以在變法期間,出現了很多用人不當的典例,甚至還出現了很多的天災人禍,但是面對這種變量王安石沒有著手解決,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這也讓王安石帶上了拗相公的稱號。
二: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一生簡樸這是出了名的,他崇尚節儉杜絕奢侈浪費。王安石做宰相期間,有一個親戚來到京城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則禮貌的請他吃飯,到了約定時期,那個客人盛裝相見,認為王安石肯定會大排場的宴請賓客。
但是那天客人等了很久也不見有宴請的陣仗,臨近飯點也不見有果品蔬菜上桌,等了很久才終于開飯,開飯后上來就只有酒水,胡餅和切的很小的肉塊,最后上飯伴著很簡陋的菜羹。王安石就用這樣的待客之道來宴請賓客,足以看出王安石的清廉樸素。
王安石的故事還有很多,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展現了王安石的人物性格。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性格
王安石是北宋年間的人物,距今已有千年之久,但是人們對于當時的風云人物王安石的好奇卻絲毫未減,許多人問王安石性格如何?關于王安石性格,后人也不能多加以批判,以下均是后人根據歷史記載而整理的一些觀點。
說法一:王安石是個自負,自視甚高的人。
王安石從小就聰慧,更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可謂是過目不忘,加之其勤奮好學及后天良好的教育,王安石成為了一代才子,才華橫溢,其文采深受好評。王安石不僅書讀的好,其更有自己的想法和志向,所以在古代王安石可以位列天才這一行列。但是王安石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自負,王安石創立了王安石新學,寫了一本書叫《三經新學》,其中以《周禮義》為變法依據,這個重要部分就是王安石親自訓釋的,因為他看不上前人對于古典書籍的注解,于是自己寫了一本,這里面都是其自己的思想及對政治觀念的理解,這本《三經新學》經官方發布,成為了官方之學,所有那些要通過科舉入仕的人必須讀這本書,不然別想金榜題名。
說法二:不講衛生。王安石的不修邊幅是出了名的,一年都可以不洗澡不換衣服,生活極其邋遢。
說法三:剛愎自用,不能容人。王安石面對老鄉晏殊的勸誡與建議,他很是瞧不起與不屑。王安石對于歐陽修從沒放在眼里過,在實行變法之初,對于那些順從他變法的人都委以重任,不順從的都趕出了京城。
說法四:特別執拗,王安石素有拗相公之稱,當初包拯上任,王安石還是包拯的手下,一群人賞花喝酒,包拯親自敬酒,輪到王安石時他以不會喝酒拒絕,一點都不留情面,可謂時毫無情商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