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林赤眉起義的始末
綠林赤眉起義是西漢末年王莽篡權時發生的農民起義,后來與劉演劉秀起義軍會合,成為光武中興的源頭。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荊州牧發兵2萬人進攻綠林軍,綠林軍擊敗莽軍,部眾增至數萬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綠林赤眉起義的始末,希望對你有用!
綠林赤眉起義圖片
綠林赤眉起義的簡介
王莽的殘酷壓榨,加上一連串的天災,逼得農民走投無路,紛紛起義。東方和南方都有大批的農民起來反抗官兵。
公元17年,南方荊州鬧饑荒,老百姓不得不到沼澤地區挖野荸薺充饑。人多野荸薺少,引起了爭奪。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有兩個有名望的人,一個叫王匡,一個叫王鳳,出來給農民調解,受到農民的擁護。大家就公推他們當首領。
王匡、王鳳就把這批饑民組織起來起義,一下子就聚集了好幾百人,還有一些逃亡的犯人也來投奔他們。
王匡他們占領了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為根據地,攻占附近的鄉村。不到幾個月工夫,這支起義軍發展到七八千人。
王莽派了兩萬官兵去圍剿綠林軍,被綠林軍打得大敗而逃。綠林軍趁勢攻下了幾座縣城,打開監獄,放出囚犯;把官家糧倉里的糧食,一部分分給當地窮人,大部分搬到綠林山。投奔綠林山的窮人越來越多,起義軍增加到五萬多。
第二年,綠林山上不幸發生了疫病,五萬人差不多死了一半。還有一半只好離開綠林山,后來分作三路人馬——新市兵、平林(在今湖北隨縣東北)兵和下江(長江在湖北西部以下叫下江)兵。這三路人馬各自占領一塊地盤,隊伍又強大起來了。
當南方的綠林軍在荊州一帶打擊官兵的時候,東方的起義軍也壯大起來?,樼鸷G?今山東日照縣)有個姓呂的老大娘,兒子是縣里的一個公差,因為沒肯依縣官的命令毒打沒錢付稅的窮人,被縣官殺害了。這一來激起了公憤。有上百個窮苦農民起來替呂母的兒子報仇,殺了縣官,跟著呂母逃到黃海,一有機會就上岸打官兵。
這時候,另一個起義領袖樊崇帶領幾百個人占領了泰山。呂母死了后,她手下的人投奔樊崇起義軍。不到一年工夫,就發展到一萬多人,在青州和徐州之間來往打擊官府、地主。
樊崇的起義軍很講紀律,規定誰殺死老百姓就要被處死,誰傷害老百姓就要受罰。所以,百姓能擁護他們。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師王匡(和綠林軍中的王匡是兩個人)和廉丹率領十萬大軍去鎮壓樊崇起義軍。樊崇作好準備,跟官兵大戰。為了避免起義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雜,樊崇叫他的部下都在自己的眉毛上涂上紅顏色,作為識別的記號。這樣,樊崇的起義軍得了一個別名,叫“赤眉軍”。
綠林赤眉起義的首領
綠林赤眉起義是由王匡、王鳳組織起來的。
王匡(生卒年不詳),王莽時期農民起義領袖。王莽統治時期,荊州地區連年災荒,廣大農民生活無著,紛紛逃離故土。公元17年(天鳳四年),饑民們在新市人(今湖北京山)王匡、王鳳兄弟的領導下發動起義,以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為根據地,故稱綠林軍。隊伍得到廣大民眾和附近起義軍的響應,迅速擴大。
公元21年(地皇二年),王莽的荊州牧發兵進攻綠林軍,綠林軍出山迎擊獲勝,部眾增至數萬人,戰斗意志高漲起來。公元22年(地皇三年),綠林山中疾疫流行,綠林軍出山,一支由王常、成丹等率領,西入南郡(治今湖北江陵),稱下江兵;另一支由王匡、王鳳、馬武等率領,北上南陽,稱新市兵。新市兵攻隨縣時,平林人陳牧、廖湛率眾響應,于是綠林軍中又增添了一支平林兵。西漢宗室劉玄,這時也投身于平林兵中。 公元23年(地皇四年)二月,綠林軍領袖王匡、王鳳等擁立劉玄為皇帝,國號“漢”,年號“更始”。劉秀的哥哥劉縯反對劉玄稱帝,被劉玄、王匡等殺死,劉秀因兵力薄弱,不敢公開反抗,忍辱負重,表示忠順于起義軍。
同年八月,綠林軍兵分兩路,王匡、王鳳率軍進攻洛陽,另一路申屠建等進攻長安。長安市民發生武裝起義,攻入未央宮,王莽逃至浙臺,被商人杜吳殺死,王莽新朝覆滅。
公元24年(更始二年),劉玄由洛陽進入長安。但是他很快變質,生活腐朽,政治專制。為了達到獨攬政權的目的,劉玄殺死眾多起義軍將領,又剝奪了王匡等人的軍權。義軍將領與劉玄為首的貴族集團發生沖突,王匡率領部分起義隊伍投靠了另一只著名的起義軍赤眉軍。
公元25年九月,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投降,更始政權滅亡。
綠林赤眉起義的發展狀況
王莽的軍隊和赤眉軍打了一仗。結果,官兵打了敗仗,逃散了一大半。太師王匡的大腿被樊崇扎了一槍,逃了回去;廉丹在亂軍之中被殺了。赤眉軍越打越強,發展到了十多萬人。
綠林、赤眉兩支起義大軍分別在南方和東方打敗王莽軍的消息一傳開,別地方的農民也都活躍起來。黃河兩岸的大平原上大大小小起義軍有幾十路。有一批沒落的貴族和地主、豪強也趁機起兵,反對王莽。
南陽郡舂陵(今湖南寧遠北)鄉的豪強劉縯(音yǐn)、劉秀兄弟兩人,因為王莽廢除漢朝宗室的封號,不許劉姓人做官,心里怨恨,發動族人和賓客七八千人在舂陵鄉起兵。他們和綠林軍三路人馬聯合起來,接連打敗了幾名王莽的大將,聲勢就強大起來了。
綠林軍的幾支隊伍沒有統一的指揮。將士們認為人馬多了,必須有個首領,才能統一號令。一些貴族地主出身的,利用當時有些人的正統觀念,認為一定要找一個姓劉的人當首領,才能符合人心。
綠林軍里姓劉的人很多,該推誰做首領呢?舂陵兵想推劉縯,可是新市和平林兵的將領怕劉縯勢力太大,一定要立一個破落的貴族劉玄做皇帝。劉縯又提出等消滅了王莽、收服赤眉軍以后,再立皇帝,也遭到反對。劉縯覺得自己力量不夠,也只好同意了。
公元23年,綠林軍各路將士就正式立劉玄做皇帝,恢復漢朝國號,年號"更始",所以劉玄又稱更始帝。更始帝拜王匡、王鳳為上公,劉縯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偏,其他將領也各有各的封號。
打那時候起,綠林軍又稱為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