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怎么死的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后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于是,劉邦拜韓信為大。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韓信是怎么死的,歡迎大家閱讀。
韓信是怎么死的
韓信死因之一
韓信幫助劉邦打江山,追趕項羽,追到滎陽時,按兵不走了。劉邦不知怎么回事,去問蕭何,蕭何說:“他這是討封哩。”劉邦立時就封韓信為“三齊王”,就是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還封他“五不死”,就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韓信這才去追趕項羽,把項羽打敗,為劉邦打下了江山。
劉邦坐了江山后,怕韓信勢力大,壓了自家的天下,就想殺死韓信,可是自己親口封了韓信“三齊王”、“五不死”,怎么殺他呢?他想了個殺韓信的辦法告訴了呂后。
呂后召韓信進宮,對韓信說:“你犯下了謀反罪,君王叫我殺你。”韓信說:“那不行,君王封我五不死的,這事我得當面和君王說說。”呂后說:“哼哼,你見不著君王了,你看看你來在了什么地方?”韓信一看周圍陰森森的,往上看頂棚遮得嚴嚴的看不見一絲天,往下看地上鋪著毯子,看不見一點點地,又見不了君王,心里不由叫苦。沒等韓信分辨,呂后又說:“君王封你'五不死',我們都按君王的意思辦了。我知道你還要說:沒有捆你的繩,沒有殺你的刀,這些我們都不用。”說完,一揮手,兩旁幾十名宮女個個手拿棒錘,一擁而上,團團圍住,一陣亂打,把韓信活活打死了。
韓信死因之二
另有傳說中,劉邦曾允諾,只要韓信「頂天立地於漢土,絕不加兵刃於身。」
故韓信被殺時,呂后吊之於長樂宮大鐘之內,頭為大鐘所罩,不見天日;腳懸空於地面:所以無法頂天立地。
呂后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說是用桃木劍,而非以兵刃(刀、劍之類,有刀刃的武器)將其殺死,以不違背當年的承諾。但無記載。
韓信的人物評價
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司馬遷對此評價為:“……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唐)劉禹錫: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后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韓信廟》)
(宋)司馬光:“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資治通鑒》卷十二《漢紀》四
(宋)蘇軾:“(韓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
(元)楊維楨:“韓信登壇之日,畢陳平生之畫略,論楚之所以失,漢之所以得,此三秦還定之謀所以卒定韓信之手也。”
(明)唐順之:“孔明之初見昭烈論三國,亦不能過。予故曰:淮陰者非特將略也。
(明)王世貞:“淮陰之初說高帝也,高密(鄧禹)之初說光武也,武鄉(諸葛亮)之初說昭烈也,若懸券而責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謂才也已矣!”
(明)董份:“觀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謀而已也,所以謂之“人杰”
(明)李贄:“信與沛公初見,凡說項羽處,字字拿著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明)茅坤:“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予放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詞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清)王鳴盛:“觀信引兵法以自證其用兵之妙,且又著書三篇,序次諸家為三十五家,可見信平日學問本原。寄食受辱時,揣摩已久,其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皆本于平日學問,非以危事嘗試者。信書雖不傳,就本傳所載戰事考之,可見其純用權謀,所謂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也”。
(清)王志湉:“氣蓋世力拔山,見公束手,歌大風思猛士,為之傷懷。
(清)徐經:“史公為淮陰惜,實不僅為淮陰惜。
看了“韓信是怎么死的”還想看:
1.韓信是怎么死的
2.韓信之死分析
3.漢高祖劉邦怎樣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