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大王李裪人物生平
李裪(韓語:이도;1397.4.10-1450.2.17),即朝鮮世宗(韓語:조선 세종 ),字元正(韓語:원정 )。是李氏朝鮮的第四代國王,1418年至1450年在位,共32年。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世宗大王李裪人物生平,希望對你有用!
世宗大王李裪人物生平
李裪,字元正。公元(1397-1450)在位三十二年。
朝鮮太宗有嫡子四位,分別是長子即世子李褆、次子孝寧大君李補、三子忠寧大君即世宗李裪、四子誠寧大君李褈。從上述四子的封號我們不難看出,世宗李裪并不是繼承王位的第一繼承人,而應該是當時的世子李褆,并且世子李褆還曾前往明朝覲見過成祖朱棣,對明朝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訪問"永樂六年,世子禔來朝,賜織金文綺。及歸,帝親制詩賜之。"(明史朝鮮列傳)。但后來在永樂十六年,太宗卻廢掉了世子,改立了世宗。"十六年奏世子禔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學,國人所屬,請立為嗣……"(同上)。何謂不肖,李朝實錄的解釋是"嫡長子褆為世子,迨年既冠,不好學問,沉于聲色……"(李朝世宗實錄)。那么誰來做世子呢?太宗當然喜歡好學不倦的忠寧大君,可臣屬們是這樣想的嗎?于是君臣間有了一次很有意思的談話:一天,在開京大臣們奏請廢世子。太宗突然說我想立李褆的長子為嗣,表面上是想實行嚴格得嫡長子繼承制,可暗地里是探探大臣們的口風。誰不知道洪武皇帝就是如是做,才會招致"靖難之役"的發生。所以大臣們都說:"大王啊!您教養世子無微不至,而世子呢!還是這個德性。再說,哪有爸爸在封兒子的,您還是換一個人選吧!"太宗說:"忠寧大君李裪天性聰明 、好學不倦、即使是三伏天和三九天,他照樣整晚讀書,而且了解政事,每每發生大事,他總能想出一些,一般人想不到的辦法……",大臣們也連忙稱是。這樣年輕的忠寧大君李裪就成了朝鮮新的大王。
世宗李祹無疑是朝鮮王朝歷代國王中最具文藝氣息的君主,他被譽為"圣君世宗"。欽慕漢文化,對于中國的經典著作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平日里手不釋卷,他的青少年時代大概都是在書堆中渡過的。在《朝鮮王朝實錄》中的《世宗莊獻實錄》里,記載了一個關于世宗少年時代書蟲生活的故事。世宗年少時十分酷愛讀書,以至于廢寢忘食的地步。世宗的父親太宗看見孱弱的兒子終日抱著書卷,心里心疼得不得了,他只好暗中吩咐宮人悄悄把兒子的書都藏起來,好讓書呆子稍微休息一下。宮人們趁世宗不注意的時候,將書都收藏起來。世宗發現書都不見了,心里感覺十分郁悶。正在這個時候,他發現地板上還有一本沒有來得及收走的書。世宗十分高興,他奔跑過去撿了起來,又坐到一邊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太宗看見這個情形,搖著頭對左右說:"好學不倦,看來真是天性所致的了。"所以博學多聞的世宗,無論在天文、音韻、歷法、軍事上都有所建樹,而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應該得益于于他對于漢文化精髓的繼承與吸收。
世宗大王李裪的主要貢獻
頒布諺文
古代的朝鮮民眾會認漢字。而中文和漢字又是極難學習的,因而新羅時期的薛聰便創制了"吏讀",所謂"吏讀"是指借用漢字的音和義標記朝鮮語的一種特殊的文字形式"……昔新羅薛聰,始作吏讀,官府民間,至今行之……"。(訓民正音-李朝世宗實錄)但吏讀有缺點"……然皆假子而用或澀或窒,至于言語之間,則不能達其萬一焉……"。(同上)有一點像過去我們學英語用中文標注讀音一樣,比如Certainly要是用中文標作"蛇疼你"就太可怕了。所以朝鮮需要一種屬于自己的發音體系和發音習慣,又能清楚標記漢字發音的文字,這樣世宗創制諺文的工作就孕育而生了。
關于世宗創制諺文的直接目的,當今的韓國人因民族主義情緒的影響以及韓國國力不斷提升的現實而更愿意解釋為:為了擺脫中國,特別是漢字對于朝鮮文化的壟斷和侵略,所以要創制諺文。把世宗塑造成維護民族文化化身的形象,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世宗讓集賢殿的學者鄭麟趾、崔恒、樸彭年、申叔舟等創制訓民正音,并親自參與制訂和修改工作,以傳統的朝鮮哲學思想作指導,終于在1443年(明正統八年)的12月完成了"訓民正音"的創制。"訓民正音"不僅系統地包含朝鮮語音全部發音特點,而且易學易懂,聰明的人一天就可以學會,笨一點人不到半個月就會了"……故智者不終朝而會,愚者可浹旬而學……"。
鞏固軍事
1419年5月,世宗在太宗的建議下,己亥東征。此次東征的目的是清除對馬海峽倭寇的侵擾。此次東征朝鮮打死700名,逮捕110名倭寇,并釋放了至少140名被倭寇抓走的中國人。朝鮮方面則有180人陣亡。在北部邊疆,世宗下令修建了四郡六鎮以加強邊防。世宗還制定了諸多鞏固國防的法規并倡導新武器的發明和發展。在世宗和明國科學家吳堯的帶領下,朝鮮制造了許多火箭及火炮,如朝鮮神機箭。
1433年,世宗派金宗瑞擊敗女真兀狄哈部落,鞏固了對朝鮮半島東北部咸鏡道等地方的統治。 在當今年代朝鮮半島的領土基本上與世宗時期相符。
發展科技
世宗時期朝鮮的科學技術得到迅猛發展。世宗下令讓人整理朝鮮半島各地的農耕技術,并編定成書,以幫助農民提高農業產量。1429年在世宗監督下寫成的《農事直說》是朝鮮第一部農書,記錄了種植、收獲、播種和土壤處理等農業技術。世宗還根據朝鮮的經濟狀況,調節農稅。使農民可以用心耕作,不用擔心農民稅。宮廷儲糧有盈余時,世宗還會將余糧發放給窮人。
世宗時期朝鮮有一位有名的發明家蔣英實。蔣英實天資聰明但出身低微。世宗的父親太宗發現蔣英實的才華后立即將其叫到宮中授予官職,并命其進行發明。太宗此舉受到宮內大臣的抗議,認為像蔣英實出身這么低微的人是不可以給與此地位的。但世宗卻對蔣英實充滿信心。在世宗的支持下,蔣英實參考中國和阿拉伯典籍研制出朝鮮王朝自己的水表、渾天儀和日晷。
蔣英實最著名的發明是他1442年發明的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一個雨量計,一個用于測量雨水的標準體積的容器。不過他的發明并沒有保留下來。現存最早的雨量計是1770年朝鮮英祖時期制作的。據《承政院日記》記載,朝鮮英祖希望恢復朝鮮在世宗時期的繁榮。在世宗時期的年鑒中,英祖發現了雨量計,于是下令復制。
世宗還下令改革歷法,將朝鮮歷法緯度從北京改為漢城。新的歷法使朝鮮天文學家更加準確預定日食和月食的時間。
世宗時期,朝鮮傳統醫學也得到很大發展。《醫方類聚》和《鄉藥集成方》的發表被一些歷史學者認為是朝鮮傳統醫學與中醫的分水嶺。
語言文學
世宗大力倡導朝鮮臣民學習文學。世宗在景福宮建立集賢殿,親自選拔人才進行各種的學術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訓民正音》的編輯和朝鮮諺文書寫系統的發明。 朝鮮諺文的發明提高了朝鮮下層的文化普及,并為朝鮮民族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書寫文字。只是20世紀前只有下層婦女和販售走夫等少量使用,并沒有得到推廣,官方正式文書并不使用。
李裪本人文學水平很高,著有《龍飛御天歌》及《釋譜詳節》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