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羅歷史沿革
新羅是朝鮮半島國家之一,從傳說時代起,立國達992年。公元503年開始定國號為"新羅"。后來新羅被高麗取代,經過漫長歷史形成了韓國,朝鮮。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韓國新羅歷史沿革,希望能幫到你。
韓國新羅歷史沿革
歷史學者傳統新羅的歷史分成三部分:早期(公元前57年-公元654年)中期(公元654-789年)和晚期(公元780-935年)。
建國
據《三國史記》記載,新羅公元前57年由樸赫居世居西干在金城(今韓國慶州)創建。新羅最初是辰韓的12個部落之一,共有6個村莊和6個家族,被稱為斯盧六部。據說,赫居世居西干是從天上飛來的白馬生下的蛋中出生的。赫居世居西干13歲的時候,新羅六個家族推舉他為國王。赫居世居西干也被認為是朝鮮半島常見的樸姓的祖先。到至今的考古發現表明,在這一時期,可能有新羅政權的存在。金富軾這樣寫的原因可能是想將新羅的歷史看上去比高句麗和百濟的長。[2]
初期發展
建國初期,新羅先后被樸氏、石氏(又叫昔氏)和金氏三大家族統治。到2世紀,新羅發展成朝鮮半島西南的一個國家,對其周邊的辰韓部落的影響也不斷擴大。3世紀,新羅成為辰韓最強大的城邦國家。總共有四千多戶,在辰韓各部中只有它在獨立于馬韓統治。
公元250年,在新羅西邊百濟取替了馬韓形成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在新羅西南伽倻取代了弁韓。公元50年,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北部,高句麗已初具規模,并在313年南下朝鮮半島中部后成為具很有威脅性的地區霸王。新羅與高句麗結盟對抗倭國、百濟,新羅也曾經與倭國聯姻。
擴張和中央集權化
公元356年, 金氏家族的奈勿尼師今繼位后,開始世襲君主結束了新羅三大家族輪流掌權的局面。377年,新羅與中原王朝和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建交。
4世紀后期, 由于新羅西有百濟南有日本的包圍,新羅最初與高句麗結盟。不過當高句麗遷都到平壤并開始南擴后,427年新羅被迫和百濟結盟。502年新羅與北魏通使,被北朝稱為斯羅,南朝一般用倭國對它的稱呼"新羅"。
法興王在位時期(514-540年),新羅已發展成為一個羽毛豐滿的國家,以佛教為國教并有自己的年號。在伽倻與新羅的戰爭中,新羅吸收了伽倻。532年,新羅兼并金官伽倻;562年,吞并大伽倻,使疆土到達洛東江。
真興王在位時期(540-576年),新羅建立起了強大的軍隊。新羅幫百濟將高句麗從漢江流域趕走后,553年又將這一戰略要地從百濟手里奪走結束了與百濟120年盟友關系。真興王在位期間還建立了花郎道。
真德女王去世后,骨品制度的終止標志著新羅早期歷史的結束和中期歷史的開始。
統一新羅
7世紀,新羅開始與唐朝結盟。660年,武烈王聯合唐朝滅亡百濟。663年,唐朝在新羅設立了雞林州都督府,以新羅王為"雞林州都督",世代承襲。668年,文武王聯合唐朝滅亡高句麗。670年-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后,新羅占領百濟故地和原高句麗部分領土。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
新羅中期的歷史主要特點是君主權威的壯大。新羅對朝鮮半島的統一使新羅君主財富增加,威望提高。在統一朝鮮半島中部、南部期間,成功地鎮壓了幾起貴族反叛,清除了對其中央集權最具威脅的貴族勢力。統一后的新羅開始進行官僚制度的改革,之后新羅進入鼎盛時期,農業、商業、手工業、藝術、教育、宗教等都得到蓬勃發展,同中國、日本等國家的貿易、文化往來十分密切。
衰落與滅亡
780年惠恭王死后,因王位繼承問題發生暴亂事件,新羅由此走向衰落。地方割據勢力強大,農民暴動頻繁出現。沿海地區出現海盜侵擾日本等地(韓寇)。900年新羅王族建立后百濟,901年建立后高句麗,朝鮮半島進入后三國時代。后高句麗武將王建奪取后高句麗政權,建立高麗王朝,于935年滅亡新羅,重新統一朝鮮半島。
韓國新羅簡介
新羅于6世紀初制定國號,取"德業日新,網羅四方"之意。(參見《三國史記》"卷四智證麻立干四年"條)新羅是日本最早這樣稱呼斯盧的,他們當時自然不會是這樣認為的,但是1145年寫成的《三國史記》這樣詮釋也是表明了作者是深受漢族文化影響的。
朝鮮三國時期國家。初名徐羅伐,又名斯羅期盧。公元4世紀由三韓的辰韓斯盧部所建,統治地區先在朝鮮半島東南部,后擴至整個大同江以南地區。都城為金城(今慶州)。935年被高麗所滅。公元前后,斯盧部落以金城為中心,聯合六部組成部落聯盟,酋長由樸、昔、金三氏擔任。4世紀中葉起,樸、昔二姓不再擔任首領,王位由金姓世襲,王權逐漸得到加強。4世紀末新羅經常受倭軍侵擾。402年,高句麗驅逐倭軍,將新羅置于自己的庇護之下。505年,新羅實行州、郡、縣制。520年,頒布律令,始定有尊卑差別的百官服色,實施嚴格的身份制度,進一步完善國家體制。528年,朝廷許可佛教傳播,借佛法說教加強王朝的思想統治。532~562年,新羅先后統一本加耶(又稱金官加耶,今金海地區)和大加耶(今高靈地區)弁韓人加耶部落,完全占有洛東江流域。為與高句麗爭雄,新羅與百濟結盟。于551年占領漢江上游地區。并于553年又攻占百濟的漢江下游地區。遂乘勢沿東海岸北上,將其勢力一直伸延到今咸鏡南道的利原地方。新羅的擴張招致高句麗和百濟的不斷進攻。新羅處境危急,吁請唐朝出兵干預。唐朝在新羅的配合下,于660年滅百濟,再于 668年滅高句麗。百濟、高句麗滅亡后,新羅統一大同江以南地區,大同江以北直到遼東則歸唐朝管轄。至此,原三韓部落地域完全統一于新羅,并在北界略有擴展。
新羅據有西海岸的仁川灣,便于直航中國。從 4世紀末起,先后與前秦、南齊、梁、北齊、陳、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國文化。使用漢字并創造用漢字標音的"吏讀文"。682年,新羅設立國學,讀《論語》。《禮記》等書。包括僧侶在內的新羅留唐學生很多,其中學有所成者不少。慧超的《往五天竺傳》、崔志遠的《桂苑筆耕》,都是在中國流傳久遠的著作。新羅早期有債奴,"息谷米于人,償不滿,庸為奴婢。"新羅的部曲縣,是強制戰俘等集中居住和從事特種勞役之處。"部曲民"實際上是一種被征服的部落奴隸。新羅的其他奴隸史載不詳。5世紀后,鐵器廣泛使用,牛耕普及,禁止人殉。生產迅速發展。654年,新興貴族掌權,實行一系列改革,把大量土地和牧場分給新興貴族,實行采邑分封,后又曾實行祿邑制和丁田制。新羅后期,王族間因爭奪王位,戰亂頻繁,民不堪命,紛紛起義。896年,赤褲軍曾攻打到王都西部。在這一形勢下,弓裔、軍官甄萱等也加入到起義軍中,并攫取了領導權。900年,甄萱在完山州(今全州)建后百濟, 901年,弓裔在松岳(今開城)建后高句麗,形成后三國分立的局面。918年,弓裔部將王建取代弓裔,創建高麗王朝,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后百濟。朝鮮半島為高麗王朝所統一。
看了韓國新羅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