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歷史簡介
朝鮮半島約從七十萬年前開始已有人類定居。大約三千年前傳入的青銅器文化就是今日朝鮮半島文明的起源。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韓國的歷史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一、韓國的歷史簡介
1、三國時代(-676年)
公元前2333年,檀君王儉創建了古朝鮮之后,從中國東部到朝鮮半島先后建立了許多部落王國。約公元前一百年左右,半島上形成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的局面。到公元676年,新羅定都于慶州并統一了三國。而高句麗后裔在新羅無法統治的中國大陸東北部地區建立了渤海王國。
2、渤海與統一的新羅(676-935年)
6世紀中葉,新羅王國征服了鄰近的伽倻王國(從1世紀中葉至6世紀中葉發展起來的一批城邦國家)并與中國唐朝結成軍事同盟,征服了高句麗和百濟王國。當中國唐朝后來暴露出要將高句麗和百濟納入其帝國版圖時,新羅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羅將中國人逐出韓半島。其后,居住在滿州中南部地區的前高句麗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國。
渤海王國不僅有高句麗人,還有眾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國按高句麗王國的行政結構,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五京政權體系。渤海王國有著源于高句麗文化的先進文化。
渤海王國的繁榮和強大在公元9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它占領了北至阿穆爾河,西至滿州南部開元的廣大地區,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關系。渤海王國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滅亡,其統治階級中的很多人(大部分為高句麗人)遷移到南方,加人了新成立的高麗王國。
新羅在公元668年統一了韓半島,并在8世紀中葉達到繁榮強大的鼎盛時期。新羅一直想建立一個理想的佛教國家,佛國寺就是在統一的新羅時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貴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國對佛教的崇尚也開始衰落。此外,貴族之間產生了沖突,一些反叛勢力的領袖聲稱對被占領的高句麗和百濟有統治的權力。公元935年,新羅國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麗王朝投降。
3、高麗時代(918-1392年)
盡管韓半島經常遭受外來入侵,但自公元668年由新羅統一后一直由一個單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獨立,以及文化和民族傳統。無論是高麗王朝(918—1392年),還是朝鮮王朝(1392一1910年),它們都鞏固了政權,發展了文化,驅逐了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人。高麗王朝的開國君主王建是新羅一位反叛王子手下的。他選擇自己的家鄉松岳(即現今的開城)作為都城,并宣稱要收復高句麗在樂浪的失地。他將他的王國定名為高麗,韓國現在的名稱“Korea”就是由此而來。盡管高麗王朝末能實現收復失地的心。但卻取得了輝煌的文化成就,其青瓷的發明和佛教的興盛則廣為人知。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的是,早在1234年,即比德國谷登堡早兩個世紀,韓國人便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大約也在這一時期,韓國的工匠還完成了在大塊木版上雕刻全部佛經的艱巨任務。
這些雕刻佛經的木版有8萬塊之多,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擊退蒙古人的入侵。這些稱為人《高麗大藏經》的木版現珍藏在歷史悠久的海印寺內。
高麗王朝末期,土大夫和武士之間的沖突,儒教信徒與佛教信徒之間的爭斗,使高麗王朝衰敗。蒙古人入侵高麗始于1231年,高麗人民雖然與蒙古人進行了英勇斗爭,但高麗仍淪為蒙古的附庸國長達近一個世紀之久。
4、朝鮮時代(1392-1910)
1392年,李成佳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朝鮮。朝鮮早期的統治者為了抵銷在高麗時間占統治地位的佛教影響,用儒教代替了佛教。
朝鮮統治者以老成持重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國家,利用科舉制度作為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這一時期,科舉考試成為社會運動狀態和文化活動的重要因素。當時社會高度重視研究學問,而鄙視工商業。
朝鮮在第四代國王世宗統治時期(1418-1450),國家的文化與藝術空前繁榮。在世宗大王的倡導下,王室學術機構的學者創造了韓語字母“訓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視天文學。日晷、水漏、天文圖和天球儀等都是在他的鼓勵下創制出來的。后來他將王位傳給兒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駕崩,年僅11歲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陽大君篡奪了年青國王的王位,成為世祖國王(1455-1468年)。他通過崇尚儒教來提高他的統治地位。此后,儒教便支配了韓國人的生活方式。
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王國,準備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在海上,李舜臣(1545-1598)——一位在韓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指揮“龜船”與日本人作戰,并取得了一系列輝煌勝利。這種“龜船”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鐵甲戰船。
在陸上,自愿參戰的農民和僧侶軍隊也奮勇殺敵。1598年,隨著日本軍閥豐臣秀吉死亡,日本軍隊開始撤退,戰爭終于結束。但這場戰爭卻給朝鮮和中國明朝留下了災難性后果。在戰爭中,朝鮮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紀初,韓國的“實學”運動在思想開明的士大夫中開始盛興起來。他們想借“實學”來建設一個現代化國家。
他們極力建議改良工、農業,主張大刀闊斧地對土地分配制度進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貴族統治者尚無適應這種巨大變革的準備。
朝鮮王朝后期,政府內部和上層社會中不斷產生傾軋。為了糾正這種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鮮國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鞏固了王權,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穩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繼位后繼續實行中庸政策,建立了王家藏書樓,收藏王家文件、實錄。他還推動了其他一系列政治與文化改革。這一時期,是“實學”運動蓬勃發展時期,一些杰出的學者撰寫了大量有關工、農業改革的文章,但政府并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
5、日本侵略及獨立運動(1910-1945)
19世紀,韓國依然是一個“閉關自守之國”,堅決反對與西方建立外交與貿易關系。此后,一些具有帝國主義野心的亞洲和歐洲國家競相對韓半島施加影響。1910年,日本強占了韓國,開始對韓國實行殖民統治。
日本的殖民統治激發了韓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韓國人在學校使用韓語授課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韓國知識分子。1919年的3月1日,韓國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抗議活動,數千人為此犧牲了生命。
盡管“三一獨立運動”失敗了,但卻加強了韓民族的團結,激發了愛國主義精神。這次運動促成在中國上海成立了韓國臨時政府,并在滿州開展了有組織的反抗日本殖民主義者的武裝斗爭。韓國人民至今仍每年紀念“三一獨立運動”,并將其確定為國家假日。
在1945年日本在二戰中戰敗以前,韓國人民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一直過著悲慘的生活。在殖民統治期間,日本統治者對韓國和其人民實施經濟掠奪。當日本靠從韓國掠奪的財富暴富起來時,韓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卻日趨惡化。
6、大韓民國的誕生(1945)
韓國人民歡欣鼓舞地迎來了日本人在二戰中的失敗,但他們并沒有高興多久。光復所帶來的并不是韓國人民為之英勇奮斗的國家獨立。
相反,出現了一個意識形態沖突的分裂國家。美國占領韓半島南方和蘇聯占領韓半島北方,使韓國人民為建立一個獨立政府所作出的努力付之東流。聯合國大會于1947年11月通過一項決議,要求韓國在聯合國一個委員會的監督下舉行大選。
然而,蘇聯卻拒不執行聯合國決議,并且不準許聯合國這個委員會進入韓國北方。于是聯合國大會又通過一個新決議,要求在這個委員會能夠到達的地方進行選舉。韓國首次選舉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線以南地區舉行。這條線終于將韓半島分成南方與北方。
1948年,李承晚當選為大韓民國第一任總統。與此同時,北方成立了在已故的斯大林式獨裁者金日成領導下的共產黨政權。
在李承晚政府領導下的韓國繼續面臨著嚴重的社會騷亂問題。當時韓國民主制度尚不成熟,國家經歷了巨大磨難。李總統于196O年4月下臺。1960年8月,民主黨成立了第二共和國,標志著張勉政府開始執政。
但這屆政府壽命不長, 1961年5月 16日,樸正熙發動了軍事政變。由樸正熙領導的國家再建最高會議接管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權力。
社會與經濟方面的飛速變化使樸正熙總統選擇了建立強大中央集權政府的道路。樸正熙政府的目標是要在總統強有力的領導下,通過社會經濟進步來實現政治穩定和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樸正熙當時領導了被稱之為“漢江奇跡”的經濟發展。
在1979年10月樸總統遇刺身亡后,出現了以崔圭夏總統為首的實行戒嚴的過渡時期。崔總統于1980年8月辭職。全斗煥于1980年8月由統一主體國民會議(選舉團)選為總統。在1987年12月的總統大選中,盧泰愚當選為總統。全斗煥與盧泰愚均為出身的總統。
盧泰愚政府執政期間,韓國的民主有了長足發展,這為在大韓民國32年來選舉出第一位非軍人出身的總統打下了基礎。金泳三于1992年被選舉為總統,他稱他的政府是“文人政府”。
1997年12月,韓國第一大反對黨——新政治國民會議(NCNP)總裁金大中當選為總統。他于1998年2月25日宣誓就職。金大中稱他的政府為“國民政府”。它是韓國憲法史上第一個由執政黨向反對黨和平移交政權而產生的政府。
二、韓國歷史
于1948年8月15日在朝鮮半島南部正式建國。其建立源于1919年在中國上海成立的一個流亡政府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韓語:대한민국임(림)시정부/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朝鮮半島在日韓并合后,“韓國民族獨立運動”興起。金九等人流亡中國并建立流亡政府。該臨時政府未曾受到任何國家的認可。而中國國民政府當時雖然沒有正式承認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其極大的幫助,如協助訓練地下武裝及情報人員,并幫助其在國際社會擴大影響。
看了韓國的歷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