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的成語故事
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病入膏肓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病入膏肓的成語故事:
“病入膏肓”這則成語的膏肓是古以膏為心尖脂肪,肓為心臟與隔膜之間,膏肓之間是藥力不到之處。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春秋時期,晉景公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緩,便專程派人去請來。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他的病變成了兩個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
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緩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我們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么可怕的,我們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緩到了,立刻被請進了晉景公的臥室替晉景公治病。診斷后,那醫生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是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啊!”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不過這只是一個傳說!現在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原文】
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所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六月丙午,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召桑田巫,示而殺之。將食,張;如廁,陷而卒。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廁,遂以為殉
【釋義】: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膏肓:音高荒,古人說心下面有一小塊脂肪做膏,心臟與橫膈膜之間的部位叫做肓。膏和肓之間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形容病情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方。
古人把心間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 "。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近義詞】:人命危淺、行將就木、不可救藥
【反義詞】: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示例】:
吾觀劉琦過于酒色,~,今見面黃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
元無名氏《小張屠》第一折:“母親病入膏肓,你孩兒仰天悲愴”
相關人物介紹:
晉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據,是中國春秋時代諸侯國晉國的一位君主。為晉文公之孫、晉成公之子。于前599年繼其父晉成公在位,晉景公曾被楚國打敗,使楚莊王成為霸主,不過晉景公亦曾攻敗齊國。晉景公在晚年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今山西侯馬),并改稱新絳。之后又發兵消除專政的趙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前581年去世,在位共計十九年,之后由其子晉厲公繼位。
晉景公是晉成公的兒子,名叫姬獳,又名姬據,就是著名的“趙氏孤兒”故事中晉國的君主,他信佞臣,聽讒言,無辜殺了趙盾的家人趙同、趙括全族?!蹲髠鳌酚涊d是:成公八年,趙莊姬因為趙嬰逃亡怨恨趙同、趙括,讒言陷害他們導致兩人被殺。晉景公聽從了韓厥的上書,把趙氏土地賜予在宮廷長大的趙武,與《史記》記載的事情經過略有不同。由于這個故事的影響力很大,晉景公在《左傳》中的結局也不是傳統的善終,所以妨礙了人們正確認識這個歷史人物。首先他不是沒有才能的君主,同楚莊王抗衡中,荀林父失敗,他聽從隨會的勸說赦免,派荀林父滅潞國,派隨會滅赤狄。派遣解揚使宋疲楚。不同意郤克以私怨伐齊;指揮建立六軍;戰敗齊國恢復兩國同盟;重用申公巫臣;釋放楚囚鐘儀同楚國議和,這些都表明了他的才能。其次任用好直諫的伯宗,聽從韓厥的意見復立趙氏,忠于周王室,調解周室與茅戎的矛盾,拒絕齊頃公尊自己為王的舉動??傮w上晉景公是個知人善任、有作為的君主,但是他設立六卿制度卻為后來晉國的分裂打下基礎。
傳說晉景公夢見厲鬼,披發垂地,以手擊胸,暴跳于地,身長高大,形狀非??植?,厲聲罵道:“無道昏君!我子孫何罪?你不仁不義,無辜枉殺,我已訴冤于上帝,請準來取你的命。”說罷直對景公掐攫過來,景公大懼,往內宮奔逃,大鬼毀壞大門和正門而入,景公害怕,躲入室內,大鬼又破戶追入內室,景公恐怖,呼叫醒寤,原來是一場惡夢,從此一病不起。當時桑田地方,有一位神巫,能占鬼神事,景公召請巫人入宮,神巫所卜和景公的夢境完全相同,景公驚懼地問道:“這個鬼能不能制服?”巫人說:“這鬼是先世功臣,是有威德的大力鬼,又正值憤怒之時,制服不了。”景公說:“那么寡人的病體吉兇如何呢?”神巫說:“小人冒死直言,主公的病,恐怕不得吃新麥了。”時屠岸賈在旁,厲聲呵叱巫人:“妖言惑亂國君,主公若能吃到新麥,你當死罪。”即刻把神巫轟出宮外。
神巫去后,景公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有一大夫進奏說:“秦國有良醫,是神醫扁鵲的高徒,有起死回生的醫術,現在是秦國的太醫,若能請來,主公的病,一定有救。”于是就遣人往秦國求醫。秦桓公派遣良醫高緩,來晉治病,秦醫未到,景公的病況已經危殆,又夢見疾病化為兩個童子,其中一個童子說:“高緩是良醫,他來治病,對我們很不利,恐怕會傷害到我們,我們躲避到什么地方才安全呢?”另外一個童子回答說:“我們躲避在肓(膈)之上,膏(心)之下,雖有良醫,能把我們怎樣呢?”兩個童子說完了話,就從景公鼻孔鉆進去,景公驚醒,感覺胸膈間疼痛萬分,坐臥不安,高緩來到,給景公診病后說:“這病已經不可治了,病在肓之上,膏之下,不可用灸攻,用針也達不到,藥力又不能到達,不可得治了。”景公嘆道:“唉!太醫診病和寡人夢境相符,真是名醫!”。
到了六月丙午日時,景公忽然想吃新麥,命令甸地方上的人獻上,吩咐膳夫煮好麥粥,忽然想起神巫的話,立刻召神巫入宮,指著麥粥對巫人說:“你說寡人吃不到新麥,你看這不是新麥嗎?”馬上喝令左右推出斬首,巫人死,景公將要取麥粥來吃,頓覺腹部膨脹要大便,急急起身上廁,忽然一陣心痛,站立不住,跌入廁內,陷于糞池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