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繞梁的成語故事
余音繞梁形容歌聲或音樂優美,余音回旋不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余音繞梁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余音繞梁的成語故事:
傳說戰國時期,一位叫韓娥的女子來到齊國,因為一路饑餓,斷糧已好幾日了,于是在齊國臨淄城西南門賣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轉的歌聲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弦,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們還聽到她的歌聲的余音在房梁間繚繞,人們都說韓娥之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韓娥投宿一家旅店,因為貧困,韓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韓娥傷心透了,“曼聲哀哭”而去。聲音是那么悲涼,凡是聽到她歌聲的人都覺得好象沉浸在哀怨里。一時間,“老幼悲愁,垂淚相對,三日不食”,只好又把她請回來唱一首歡樂愉快的歌曲。韓娥“復為曼聲長歌”,眾人聞之“喜躍抃舞,弗能自禁”,氣氛頓時歡悅起來,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聲之動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繞梁”、 “繞梁三日”的成語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聲和音樂的魅力。
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韓娥善唱余音竟能繞梁三日,音樂的力量實在是令人無法想象的。
【釋義】余音繞梁,形容歌聲或音樂優美,余音回旋不絕。也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出處】
《列子·湯問》:"昔 韓娥 東之 齊 ,匱糧,過 雍門 ,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繞梁欐,三日不絕。"
清 賀裳 《載酒園詩話·宋歐陽修》:"至若敘事處,滔滔汩汩,累百千言……所惜意隨言盡,無復馀音繞梁之意。
【相關成語】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yú yīn rào liáng,sān rì bù jué,繞梁:環繞屋梁。優美動聽的音樂長久地在屋梁上回蕩。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聲音。
【繞梁三日】:rào liáng sān rì,形容音樂高昂激蕩,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回響。作謂語、定語;用于聲音或音樂。
【余音繞梁】:yú yīn rào liáng,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聲音。
【余音繚繞】:yú yīn liáo rào,優美動聽的音樂長久地回蕩。形容悅耳的歌聲或樂曲使人聽了不能一下子忘掉。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歌聲繞梁】:gē shēng rào liáng,繞: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聲回旋于房梁之間。形容歌聲優美動聽。作賓語、定語;形容歌聲優美動聽。
【繞梁之音】:rào liáng zhī yīn,形容歌聲美妙動聽。作主語、賓語;用于音樂等。
【余響繞梁】:yú xiǎng rào liáng,形容歌聲高亢圓潤,余韻無窮。亦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聲音。
【余聲三日】:yú shēng sān rì,形容樂聲余韻無窮,不絕于耳。作定語;用于書面語。
【余韻繞梁】:yú yùn rào liáng,韻:韻律。形容歌聲高亢、優美悅耳,余味無窮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聲音。
【遏云繞梁】:è yún rào liáng,遏:停止。歌聲優美,使游動的浮云為之停下來靜聽,似余音繞著屋梁,不愿散去。作謂語、定語;用于聲音等。
【余妙繞梁】:yú miào rào liáng,形容歌聲美妙動聽,長遠留在人們耳邊。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聲音。
【一唱三嘆】:yī chàng sān tàn,一個人領頭唱,三個人和著唱。原指音樂和歌唱簡單而質樸。后轉用來形容詩婉轉而含義深刻。作謂語、賓語、分句;用于音樂或詩歌。
【不絕于耳】:bù jué yú ěr,絕:斷。聲音在耳邊不斷鳴響。作謂語;用于聲音。
【游魚出聽】:yóu yú chū tīng,形容音樂美妙動聽。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正腔圓】:zì zhèng qiāng yuán,形容吐字準確,唱腔圓熟。作賓語、賓語、定語;指說話。
相關人物介紹:
韓娥是春秋早期韓國(此韓國非戰國時期之韓國)一個善于歌唱的女子。
一次韓娥經過齊地,沒了盤纏,店住不成,吃飯也成了問題,極盡凄苦。不得已,韓娥就在齊國的雍門賣唱,那歌聲圓潤婉轉,那神態凄美動人,感動了無數路人。她不但容貌美麗,嗓音優美,而且她的歌聲感情濃郁,有著強烈的感染力,使聽到她的歌聲的人都深深地陶醉。當韓娥離開齊國后,當地人在很長時間還記得韓娥的歌,感覺那歌聲似乎總是圍著屋梁打轉轉。此事《列子·湯問》有載,成語余音繞梁也出實于此。
韓娥是戰國時期韓國(今新鄭一帶)的民間女歌手,她不但容貌美麗,嗓音優美,而且她的歌聲感情濃郁,有著強烈的感染力,使聽到她的歌聲的人都深深地陶醉。盡管如此,韓娥依然生活貧困。她住在客店中,店主人對她冷嘲熱諷,滿心悲痛的韓娥到大街上盡情歌唱,表達自己的怨情。她的歌聲無限悲涼,人們聽完后,整日沉浸在悲哀的情緒中不能自拔,最后,只好把她請出來唱了一首歡樂的歌,人們才隨著她歡快的歌聲從憂傷中解脫出來。由此,足見韓娥的歌聲具有多么非凡的藝術感染力。
<列子>一書中記載,一次,韓娥從韓國東行,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當時,臨淄城經濟繁榮,文化生活很活躍,“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當時,這里懂得音樂的人很多。韓娥帶的干糧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門賣唱求食。她的歌聲美妙動人,圓潤婉轉,神態凄美動人,彌漫著深切的哀愁,因而,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吸引了一大批聽眾。人們把她圍得水泄不通,聽得非常出神,干活的停了手,行路的歇了腳,吵架的住了嘴,哭叫的失了聲,開店的關了門。韓娥唱罷,人們紛紛解囊資助她。韓娥用賣唱的錢吃飽了,離開走了。三天之后,人們覺得韓娥那優美的歌聲還在梁間縈繞不斷,就好像她沒有離去一樣。后人稱其為“余音繞梁”,韓娥以她的優美歌聲創造出了一個成語,并世代流傳了下來。
后來,臨淄的人就經常練習韓娥唱的歌,天長日久,這里的人也越來越喜歡唱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