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成語
歷史成語你知道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歷史朝代所出現的成語及人物
戰國時期: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臥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秦朝: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朝: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尸(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云)
封金掛印(關羽)、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朝: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朝: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唐朝:
獨樹一幟、珠圓玉潤、月下老人、逢人說項
別樹一幟、同工異曲、萬賴無聲、天香國色
延伸:一飯千金的成語故事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侯,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并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這句成語就是出于這個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說: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們運用這成語時,必須透澈的了解它的含義,第一,真心誠意的樂于助人的人,是永遠不會想人報答他的;第二,有錢人對窮人的救濟,那是一種捐助,即使窮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報答他,也不能稱之謂“一飯千金”;第三,最難能可貴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難的情形下,出于友愛、同情的去幫助別人,這樣的幫助,在別人看來,確是“一飯”值得“千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