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成語故事介紹
拔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拔苗助長成語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拔苗助長成語故事
從前,宋國有個急性子的農民,總嫌(xián)田里的秧苗長得太慢。他成天圍著那塊田轉悠,隔一會兒就蹲(dūn)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長高了沒有,但秧苗好像總是那么高。用什么辦法可以讓苗長得快一些呢?他轉啊想啊,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我把苗往高處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長高了一大截嗎?"說干就干,他就動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
他從中午一直干到太陽落山,才拖著發麻的雙腿往家走。一進家門,他一邊捶腰,一邊嚷嚷:"哎喲,今天可把我給累壞了!"他兒子忙問:"爹,您今天干什么重活了,累成這樣?"農民洋洋自得地說:"我幫田里的每棵秧苗都長高了一大截!"他兒子覺得很奇怪,拔腿就往田里跑。到田邊一看,糟了!早拔的秧苗已經干枯,后拔的也葉兒發蔫(niān),耷拉(dāla)下來了。
寓言意義
苗:禾苗; 助:幫助;長:成長。把禾苗拔起一點,來幫助它成長。比喻違反自然規律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也做"揠苗助長"。 事物的發展、人的成長,都是循序漸進的,違背了這個規則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拔苗助長成語故事詞匯信息
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成語:拔苗助長
解釋: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有「亞圣」之稱的孟子所著作品《孟子》中的一篇。
用 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不切實際地辦事。
結 構:連動式
感情:貶義詞
近義: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欲速不達
同義:揠苗助長
拔苗助長成語故事成語示例
◎那種不顧學生能否接受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異于拔苗助長。
◎吳萬森滿懷憂慮地說:"'搶先教育'違背了兒童成長的客觀規律,這種拔苗助長的辦法結果必將造成對孩子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傷害。"
◎例如"揠苗助長"中的"揠"太古雅,一般的人不容易懂,因此把這個成語改成"拔苗助長"就顯得通俗易懂。
◎不少教練員拔苗助長,隨意加快運動員的訓練步伐,導致運動員傷病纏身。
原文
宋人有閔①其苗之不長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歸,謂⑤其人⑥曰:"今日病⑦矣!予⑧助苗長矣!"其子趨⑨而往⑩視之,苗則槁⑪矣。
天下之⑫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⑬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⑭無益⒂,而又害之。 (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原文注釋
① 閔(mǐn):同"憫",擔心,憂慮。
② 長(zhǎng):生長,成長。
③ 揠(yà):拔。
④茫茫然:疲倦的樣子或疲勞的樣子。
⑤ 謂:對……說
⑥其人:他家里的人。
⑦ 病:精疲力盡,是引申義。
⑧ 予:我,第一人稱代詞。
⑨ 趨:快走。
⑩往:去,到……去。
⑪槁(gǎo):草木枯干。
⑫之: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不譯。
⑬耘苗:給苗鋤草
⑭非徒:非但。徒,只是。
⒂益:好處。
⒃.助:幫助
⒄寡 :很少人
看了拔苗助長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