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成語故事介紹
樂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蜀:三國時期的蜀漢,始于昭烈帝劉備,終于漢懷帝(劉淵追謚)劉禪。意思是很快樂,不思念蜀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樂不思蜀成語故事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介紹
三國時,蜀國的劉備在駕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傳給他的兒子劉禪,并請丞相諸葛亮來輔佐劉禪治理國家。劉禪有個小名叫做阿斗,阿斗當了皇帝后,每天只會吃喝玩樂,根本不管事,還好有諸葛亮幫他撐著,蜀國才能一直很強盛。可是,當諸葛亮去世之后,魏國馬上派兵來攻打蜀國,蜀國不但打不過魏國,阿斗還自愿投降,帶著一些舊大臣到魏國去當安樂公,繼續過著吃喝玩樂的日子,完全忘記自己的國家已經滅亡了。
有一天,魏國的大司馬昭請阿斗吃飯,故意叫人來表演蜀國的雜耍,想羞辱這些蜀國來的人。舊大臣們看到這些蜀國的雜耍,都非常難過,可是,阿斗卻高興地拍著手說:“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點也沒有傷心的樣子。后來,司馬昭故意諷刺阿斗說:“怎么樣!在這里過得開心嗎?想不想蜀國呀?”沒想到,阿斗居然開心地說:“此間樂,不思蜀。”意思是說:不會呀!在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點也不會想念蜀國呢!司馬昭聽了以后,在心里竊笑:“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呀!難怪會讓自己的國家給亡掉!”
后來,大家就用“樂不思蜀”來形容一個人過得很開心,不想回家了!
樂不思蜀成語辨析
【正音】樂:讀“le",不能讀作“yuè”。
【辨形】蜀:不能寫作“屬”。
【辨析】“樂不思蜀”與“樂而忘返”有別:“樂而忘返”無“忘本”的意思;“樂不思蜀”則有“忘本”之意。成語示例 ◎那麥思敦更覺氣色傲然,或飲或食,忽踴忽歌,大有“此間樂不思蜀”之意。(魯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如果沒于洪濤,獲此妙境,真覺此間樂不思蜀矣。(清·王韜《淞隱漫錄》)
◎看到眼前的美景,吃著可口的飯菜,我真有點樂不思蜀了。
◎你到了外國,可不能樂不思蜀,忘記養育你的故鄉故土啊!
樂不思蜀 古文選自《資治通鑒·魏紀十》
原文
丁亥,(魏元帝)封劉禪為安樂公,子孫及群臣封侯者五十余人。晉王①與禪②宴,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至于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況姜維邪?”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岷、蜀⑤,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注釋1】 ①晉王:指司馬炎。
②禪:指蜀王劉禪,劉備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劉禪舊臣,與劉禪一起被遷送到洛陽。
⑤岷、蜀:都指四川。
⑥感愴:悲哀,悲楚。
出處
《三國志·蜀書·后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看了樂不思蜀成語故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