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龍戲珠的成語故事介紹
二龍戲珠,古代漢族神話故事。兩條龍相對,戲玩著一顆寶珠。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龍戲珠的成語故事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二龍戲珠的成語故事介紹
龍,是古代傳說中的兩棲動物,它產生于華夏圖騰文化,遠古的三皇五帝均以龍作為圖騰。珠,即珍珠、夜明珠,龍珠可避水與火,是吉祥的象征,漢族民間喜歡在佳節戓慶典時舉辦舞龍表演以示慶賀。舞時由一人持彩珠(也叫彩球)與雙龍戲舞,稱二龍戲珠或雙龍戲珠。這一舞龍形式及以后出現的舞龍繪畫圖案,都是由一個民間故事引申出來的。
相傳,天池山中有個深潭,有兩條青龍在此修煉,它們關心附近百姓的疾苦,時常行風播雨,使百姓們過著衣食無憂的太平日子,兩條龍也備受人們的愛戴。天池潭也是天宮仙女們洗澡的地方,每當月潔風清時,仙女們就到這里洗澡嬉戲。一次,仙女們在池中正洗得盡興,一個渾身長毛的怪物猛撲過來,對裸身的眾仙女進行調戲,她們高呼求救。兩條青龍聽到呼救聲,立即披甲持械奔向天池潭,見是一只熊怪正在撤野,二龍齊心英勇奮戰,熊怪戰敗被擒。
眾仙女把青龍搭救之事,告訴給了王母娘娘。王母一時善心大發,從寶葫蘆里取出一顆金珠,給青龍送去,讓它們早日修煉成功。金珠只有一顆,它們誰也不想獨吞下去,你讓給我,我推給你。推來讓去,一顆金珠在二龍之間躥上跳下,金光閃閃。時間一長,此事驚動了玉皇大帝,忙派太白金星下凡查看。
太白金星視察后,把兩條青龍潛心修煉,心地善良,講義氣的品德對玉帝匯報了一遍。玉帝也受感動,便又取出一顆金珠給青龍送去。于是,它們各呑下一顆金珠,都成了掌管百姓命運的天神。
二龍戲珠的成語故事釋義
漢族民間吞珠化龍的傳說為我們的看法提供了注腳: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柜生錢。某財主知道后,帶人來搶珠。少年情急珠放到口里,卻一不小心咽了下去。于是口渴求飲,缸水喝干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著喝著,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為龍了。這樣的傳說廣泛地流傳于四川、浙江、廣東等地,從中透示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系。
太陽,是我們對"珠"的另一個理解。我們見到的一些龍戲珠圖案,尤其是那些二龍戲珠圖案,其珠多有火焰升騰,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為火球躍出海面。在人們的視野和觀念中,堪稱"火球"的,太陽可排在第一。那么,很顯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陽出海了。既然是太陽出海,為什么要龍來"戲"呢?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龍則是代表東方的神物。這樣看來,龍戲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思了,該是太陽崇拜和龍崇拜的交融。
龍分雌雄,這是二龍戲珠的圖案比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雙方共同呵護、愛撫他們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陽解,就是雌雄二龍共迎旭日東升,讓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也具有一種美感。
古玉圖案
兩條云龍、一顆火珠。《通雅》中有"龍珠在頜"的說法,龍珠被認為是一種寶珠,可避水火。有二龍戲珠也有群龍戲珠,還有云龍捧壽,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頌平安與長壽之意。宋代至清代均有出現,圓雕、玉牌均有。
看了二龍戲珠的成語故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