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成語故事介紹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相矛盾成語故事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自相矛盾成語故事介紹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夸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成語啟示
不要夸過頭,免得喧賓奪主
分析評論
一個人在同一判斷中,對同一問題,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來的。若是這樣做了,那就是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質的客觀世界,或是思維的主觀世界,都有矛盾問題。
有矛盾不見得是壞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進步與發展。關鍵是我們要認識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決矛盾。只有這樣才能讓事物得到發展。
揭示道理
說話做事不要前后矛盾。
自相矛盾成語資料
成語信息
【漢語文字】自相矛盾
【漢語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英文翻譯】1 self-contradictory; inconsistent; paradoxical
2 self-contradiction; antilogy
3 to argue against oneself; to contradict oneself
【成語解釋】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一個人說話前后抵觸,不一致。
道里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不能用于兩方以上,只能用于單方自我抵觸。
【近義詞】 相互抵觸、前后抵觸
【反義詞】 天衣無縫、自圓其說、無懈可擊 、相輔相成
成語示例
毛澤東《論持久戰》:“英勇戰斗于前,又放棄土地在后,不是自相矛盾嗎?”。
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觀孟堅(班固)《紀》、《志》所言,前后自相矛盾者矣。”
原文
楚人(1)有鬻(2)矛與盾者,譽(3)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譯文
楚國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任何東西都無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任何東西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么樣?”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與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注釋
(1)楚人:楚國人。
(2)鬻(yù):賣。
(3)譽之:夸耀(他的)盾。譽,稱贊,這里有夸耀,吹噓的意思。
(4)吾:我。
(5)堅:堅硬。
(6)陷:陷落,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鋒利。
(8)無不:沒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
(12)應:回答。楚人:楚國人。
(13)夫:句首語氣助詞,表示要發表議論。
(14)同世而立:同時并存。
(15 ) 者:人
(16 )子:你
(17 )何如:會怎么樣
(18)其矛:他的矛
(19)其人:這個人
看了自相矛盾成語故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