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魎的成語故事簡介
魑魅魍魎,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現(xiàn)指各種各樣的壞人。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魑魅魍魎的成語故事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魑魅魍魎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五霸之一的楚莊王領(lǐng)兵征討小國陸渾。當(dāng)軍隊行經(jīng)洛陽郊區(qū)時,莊王為炫耀武力,令周人畏懼,竟在周朝境內(nèi)列兵示威,周定王又驚又怕,馬上派大臣王孫滿獻上許多禮物,以討好莊公。楚莊公接見了王孫滿,又知周定王甚是忌憚自己,不禁大為得意,挑釁地問道:〔你們五官里珍藏的鼎長什么樣子?有多大?又有多重呢?〕鼎為周朝五權(quán)的象征,莊王問鼎,充分顥示出他欲篡奪周王朝政權(quán)之野心。
王孫滿了解莊王用心,當(dāng)下回道:〔鼎的表面鑄滿妖魔鬼怪的圖樣,好讓百姓們都能認清妖怪的樣子。如此一來,百姓們在山林水澤之間,一旦碰見了〔魑魅魍魎〕,便能加以辨別,好立刻躲避。〕王孫滿繼續(xù)說道:〔王位的取得與保有,不在于有沒有鼎,而在于是否有崇高的道德威望足以服人。〕楚莊王一聽,覺得也有道理,又念及自己的實力與才德威望還不夠服眾,于是就撤兵離開洛陽。辱晏嬰,沒想到反被羞辱了。
魑魅魍魎的成語資料
讀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用于書面語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產(chǎn)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魑,不能讀作“lí”。
成語辨形:這四個字的左邊都是“鬼”,不能寫作“湯”。
成語辨析:魑魅魍魎和“牛鬼蛇神”;都比喻形形色色的壞人。但魑魅魍魎僅用于書面語;比喻的壞人很少有所指;“牛鬼蛇神”常用于口語;比喻的壞人是有所指的。
英語:evil spirits;demons and monsters;demons and devils, ghosts and monsters;all sorts of evil spirits;
成語謎面:鬼多;四鬼
出處
《左傳·宣公三年》:“魑魅魍魎,莫能逢之。”
《左傳·宣公三年》:“螭(魑)魅罔兩;莫能逢之。”
《史記·五帝本紀(jì)》索隱引服虔云:“魑魅,人面獸身四足,好惑人。”
《山海經(jīng)·四次四經(jīng)》:“剛山多神,其狀人面獸身,一足一手,其音如欽。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木石之怪也。
《通典·樂典》:“蚩尤氏帥魑魅與黃帝戰(zhàn)于涿鹿,帝命吹角作龍吟以御之,余驚慌而退也。”
《路史·后紀(jì)四》:“蚩尤乃驅(qū)罔兩,以肆志于諸侯。
示例
如今把事實指出,愈使無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進步文化的遭難》
他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別人。
近義詞
牛鬼蛇神、為鬼為蜮 、妖魔鬼怪
反義詞
志士仁人
用法
含貶義。多用于書面語里。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
看了魑魅魍魎的成語故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