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無憂的成語故事簡介
高枕無憂意思是墊高枕頭睡覺,比喻平安無事,不用擔憂。也比喻放松警惕。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枕無憂的成語故事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高枕無憂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齊國有一位叫做孟嘗君的人,他在家里養了三千個食客,孟嘗君把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種等級。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出門的時候還有車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魚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嘗君的朋友介紹一個叫做馮諼(音:宣)的人到孟嘗君家,孟嘗君問他的朋友:"這個叫馮諼的人有什么專長呀?"朋友想了很久說:"好像沒什么專長耶!"孟嘗君聽了之后,就不怎么理會馮諼,家里的傭人看到孟嘗君不理馮諼,以為主人瞧不起馮諼,通通把馮諼當下等的客人招待。
馮諼心里很不高興,天天發牢騷:"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離開算了!"孟嘗君知道以后,就把馮諼由下等的客人升為上等的客人,還送給馮諼的母親吃的和用的東西,馮諼心想:"孟嘗君對我這么好,我一定要找機會報答他!"
有一次,孟嘗君派馮諼到薛地去討債,馮諼就假裝是孟嘗君下的命令,叫所有欠孟嘗君錢的人不用還錢,替孟嘗君買了個"義"的好名聲!而孟嘗君卻不知是為其好,并怪罪馮諼。后來孟嘗君被齊王國君解除了相國的官位,回到薛地去住的時候,薛地的人民都熱烈地歡迎孟嘗君。孟嘗君笑道:"先生給我買的'義',我今天看到了!"
過了不久,馮諼又對孟嘗君說:"一只兔子要有三個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獵人獵殺的危險。您現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個洞,是很危險的!萬一齊國的國君對您不滿意又要殺您,您連其他躲的地方都沒有呢!所以,您現在還不能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見"狡兔三窟")"孟嘗君一聽:"那我該怎么辦呢?"馮諼:"這件事就交給我去辦!我會讓您像狡兔一樣,有三個安全的洞藏身!"于是,馮諼就跑去找梁國的國君梁惠王,告訴梁惠王孟嘗君非常能干,梁惠王聽了之后立刻派人帶著一千斤黃金、一百輛馬車去請孟嘗君到梁國做相國。 這個消息傳到了齊國,齊國的國君馬上慌張起來,趕快用隆重的禮節請孟嘗君回去齊國做相國。同時,馮諼又叫孟嘗君在薛地建立宗廟,用來保證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廟建好以后,馮諼就對孟嘗君說:"現在三個洞都已經挖好了,從今天起,您就可以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了(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高枕無憂的成語資料
高枕無憂 ( gāo zhěn wú yōu ) 高枕,墊高枕頭睡覺;憂,憂慮。墊高了枕頭睡覺,無憂無慮。比喻平安無事,不用擔憂。也比喻放松警惕。
【出 處】《史記.張儀列傳》(亦見劉向《戰國策·齊策四》):"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解釋】:墊高枕頭睡覺,無憂無慮。比喻思想麻痹,喪失警惕。
【出自】:《戰國策·魏策一》:"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示例】:孔明已死,我等皆~矣。◎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四回
詞語辨析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用于勸告、指責等場合
用 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用于勸告、指責等場合;含貶義。
示 例:1.毛澤東《論十大關系》:"說反革命已經肅清了,可以~了,是不對的。"
2.孔明已死,我等皆~矣。(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四回)
反義詞:憂心忡忡、心事重重、牽腸掛肚、枕戈待旦、愁眉苦臉、愁腸百結、憂心如焚、愁眉鎖眼、
愁眉不展、居安思危、杞人憂天
近義詞:無憂無慮、無牽無掛、歡天喜地、欣喜若狂、喜出望外、笑逐顏開、喜笑顏開、眉開眼笑、
麻痹大意、安然無恙
歇后語:墊著被褥睡大覺
注意:也作"高枕無事"."高枕不虞"
看了高枕無憂的成語故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