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
時間:
志藝2
歷史成語故事
不恥下問指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好學。恥:羞恥。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圣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xiàn)啊。”
那時,衛(wèi)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tǒng)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后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么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不恥下問詞目
發(fā)音 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 樂于向?qū)W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處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不恥下問的故事
示例 在學習上,我們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
近義詞 不矜不伐 謙虛謹慎 功成不居
反義詞 好為人師 驕傲自滿 居功自傲
看了“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還想看:
1.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
2.不恥下問的主人公
3.不恥下問的主人公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