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狼藉的成語故事
時間:
志藝2
歷史成語故事
聲名狼藉的讀 音 shēng míng láng jí 釋 義 聲名:聲望、名譽;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不可收拾。形容名譽壞到極點。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聲名狼藉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聲名狼藉的成語故事
秦始皇在世時,十分信任大將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個大臣,名叫趙高,此人身體強壯,并對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并命他當(dāng)自己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
有一次,趙高因為受賄舞弊,犯了大罪,剛好蒙毅受理這個案件,蒙毅對趙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處趙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卻念趙高是個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還為他恢復(fù)了官職。
趙高因此對蒙毅及其兄蒙恬大恨之入骨。后來秦始皇出宮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時本應(yīng)由公子扶蘇即位,可趙高卻乘機(jī)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為秦二世,并用陰謀手段將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害死。
趙高掌握了朝廷大權(quán)后,對胡亥說:“先帝在世時本打算立你為太子,蒙毅不贊成。于是立了扶蘇,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則會有后患。”胡亥聽了,就把蒙毅抓起來,逼蒙毅自殺。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過劫難,便大罵了趙高一通,說道:“從前秦穆公殺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因殺了良臣,他們的名聲在諸侯各國間非常壞。希望皇上要引以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說完,蒙毅自殺而亡。
聲名狼藉的成語解釋
◎成語釋義
形容名譽壞到極點。
◎故事出處
《史記·蒙恬列傳》司馬貞索隱:“惡聲狼藉,布于諸國。”
◎出處譯文
名聲在諸侯各國間非常壞。
看了“聲名狼藉的成語故事”還想看:
1.聲名狼藉的成語故事
2.尸位素餐的成語故事
3.來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語